收藏 分销(赏)

肥大细胞增多症演示教学.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282433 上传时间:2025-05-1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肥大细胞增多症演示教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肥大细胞增多症演示教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肥大细胞增多症,别名,肥大细胞增生病;色素性荨麻疹,类别,皮肤科,/,皮肤肿瘤,/,皮肤淋巴网状组织肿瘤及白血病,/,皮肤白血病,ICD,号,Q82.2,概述,肥大细胞增生症,(mastocytosis),又名色素性荨麻疹。,1869,年首先由,Nettleship,报告。克隆研究和突变分析指出至少某些成人肥大细胞病例是由于肥大细胞肿瘤性增生所致,而儿童肥大细胞病则为细胞活素引发的增生。,流行病学,本病约有,1/2,病人是,6,个月前的婴儿,,1/4,发生在青春期年龄。目前无其他相关内容描述。,病因,病因尚不明。,发病机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临床表现,本病约,1/2,患者在生后,6,个月前发病,,1/4,发生于青春期前。皮肤损害包括斑疹、丘疹、结节、斑块、水疱或大疱。偶见毛细血管扩张,瘀点或瘀斑。初起时类似荨麻疹,但不消退,皮损持久存在,并逐渐呈鹿皮色或石板色。用力划或摩擦皮肤时常发生风团和风团周围红斑,(Darier,征,),。,损害常稍高起,结节可为坚实性,散发或互相融合,表面呈淡褐色蜡样外观。临床上,1/3,到,1/2,的患者的正常皮肤划痕时皮肤绘纹症阳性。,临床表现,服用组胺释放剂如酒精、吗啡或可待因或大面积摩擦后,由于组胺大量释放可发生严重症状,如瘙痒、全身弥漫性潮红,甚至虚脱、头疼、心动过缓、低血压,伴发疲困、食欲减退、腹泻和关节疼。,本病在临床上可分以下几型:,1.,孤立性肥大细胞瘤 出生时或生后第,1,周出现孤立性结节。旱丘疹或高起圆形或卵圆形斑块,直径可达,20mm,。表面光滑或稍呈疣状,(,橘皮状,),。损害上可见水肿、风团、水疱甚至大疱。有时亦有发生数个肥大细胞瘤者。,临床表现,大多数孤立性肥大细胞瘤在,10,岁前自然消退。,2.,儿童型泛发性肥大细胞增生症 通常见于生后第,1,周,表现为玫瑰色瘙痒性风团状轻度色素斑疹、丘疹或结节。损害为卵圆形或圆形直径,5,15mm,小等,可互相融合,颜色淡黄到褐红。疾病早期常见水疱或大疱形成。通常青春期前,皮损在数年内自然消退,但亦有持续到成人期者。本病有可能发生系统性损害,但发生恶性系统性疾病者极罕见。,3.,成人型泛发性肥大细胞增生症 具有典型风团的淡褐色丘疹和结节最常见,播散发生于全身,特别是上臂、小腿和躯干部。,临床表现,4.,假性黄色瘤性肥大细胞增生症 出生时出现大量直径,1,2cm,的淡黄色结节。脾大,摩擦时出现红斑而非风团。组织病理见致密肥大细胞浸润。,5.,弥漫性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 整个皮肤弥漫性受累增厚,由于肥大细胞浸润,皮肤呈特殊橘色。皮肤浸润呈生面团样韧度,可见苔藓化。,6.,红皮病性肥大细胞增生症 为泛发性红皮病,皮肤呈粒面向外的皮革样外观。整个皮肤表面均可产生风团。,7.,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telangietasia macularis eruptiva perstans),为持久性色素性无症状的斑状发疹,旱淡红色调,毛细血管扩张少见或不明显。,临床表现,此型为良性病,大多数病例只是美容问题,可发生骨损害和消化性溃疡。可无,Darier,症。,8.,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 肥大细胞增生不仅发生于皮肤,也可累及淋巴结、胃肠系统、骨骼、心脏、血液、肝和脾。本病经过呈进行性或保持静止。皮损大多为结节型,骨损害通常无症状,,X,线检查显示放射线透亮区和放射线致密区,骨损害通常呈静止性,罕见发生非进行性肥大细胞白血病。胃肠道可显示特有的黏膜政变,常见腹痛,恶心和呕吐。,临床表现,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最常发生于成人,但约有,10%,患幼年播散性的患者有系统性受累。也可由于继发性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而引起器官功能障碍。肥大细胞释放大量组胺引起系统反应,包括潮红。可能由于血浆中肝素增高而出现呕吐,鼻出血,血便和瘀斑。亦可发生贫血,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原时间增长,,60%,患者,24h,尿组胺增高。当大量肥大细胞浸润多种器官破坏正常功能时可发生恶性肥大细胞病。罕见情况下,皮肤内脏型可致死亡。,临床表现,广泛性系统浸润也可引起死亡。,9.,家族性风团性色素沉着 罕见。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并发症,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实验室检查,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其他辅助检查,组织病理:,所有皮肤损害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肥大细胞浸润,只是位置和数量不同。肥大细胞的特征为在细胞质内有异染性颗粒。常规染色时看不到此种颗粒,但用,Giemsa,或甲苯胺蓝染色,则颗粒清晰可见。,诊断,根据色素增多的损害出现风团,人工皮肤划痕症及皮肤活检,可以确定诊断。,X,线、骨髓检查以及淋巴结等的穿刺活检对确定有无系统病变有帮助。尿内组胺的测定亦有助于诊断,特别是对系统型者有价值。,此外,如果仔细观察白血病性肥大细胞增生病的病变,可见其浸润细胞不成熟,核大而多形,同时可见有丝分裂象,而异染颗粒则较少,这对分型诊断有一定帮助。,本病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用,Giemsa,染色,在肥大细胞内显示异染颗粒,在斑疹损害,肥大细胞类似成纤维细胞,更要注意作特殊染色,以免漏诊。,鉴别诊断,在结节型或红皮症型,则类似在,Letterer-Siwe,病或嗜酸性肉芽肿中所见到的朗格汉斯细胞,同时这三个病容易混淆。但本病无侵犯表皮的倾向,此点与,Lettere-Siwe,病不同,然而主要还是靠特殊染色及结合临床表现与这些疾病区别,才较可靠此外,在临床上还有很多疾病可能与色素性荨麻疹混淆。色素沉着斑可以误诊为色素痣或雀斑,而黄色瘤及幼年性黄色肉芽肿可以与本病之丘疹与结节型相混。此外尚需与丘疹性荨麻疹鉴别。,鉴别诊断,治疗,1.,可应用抗组胺剂和抗,5-,羟色胺剂如赛庚啶可减轻荨麻疹瘙痒和发红。,2.,口服甲氧补骨脂补骨脂素和,UVA,照射,可使大多数病例皮损消退,但停药后常复发,但亦有报告,1/4,的病例疗效持续达,5,年之久。,3.,损害内注射曲安奈德,(,确炎舒松,),或局部皮质类固醇激素封包,亦可使皮损消退,但停药后即复发。,4.,硝苯地平,(,硝苯吡啶,心痛定,)10mg,,,3,次,/d,,可使所有症状在,24h,内缓解。,5.,口服色甘酸可控制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引起的腹泻;色甘酸对胃肠症状更有效,对皮肤损害其抗组织作用亦较好。,预后,本病的预后与病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病发病年龄及其类型,在儿童发生单个损害的肥大细胞增生病者通常在数年内消退,一般,10,岁左右即自愈。也有持续到成年而不退的,而少数患者还可发生广泛皮疹。幼儿发生的广泛性色素性荨麻疹预后最好,一半以上病例在少年时期皮疹自行消退,后来发病的预后稍差一些,成人则很少自退,但呈良性,仅极少数病例恶变。出现水疱并不影响预后。少数病人不论是婴儿或儿童发病者均可发展为系统性病变,但仅极少数病例发生死亡。,预防,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谢谢大家!,by,大头医生,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