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低铬耐磨铸铁出现裂纹缺陷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一、热应力导致的裂纹
原因:在铸件冷却过程中,不同部位的冷却速度不同,会产生热应力。例如,铸件薄壁部分冷却快,厚壁部分冷却慢,当热应力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时,就会产生裂纹。
解决方法:可以通过优化铸件的结构设计,尽量使壁厚均匀,减少热节。在铸造工艺上,采用合适的冷却方式,如控制冷却速度,对于厚壁部分可适当采取缓冷措施,例如用保温材料覆盖,使铸件各部分冷却均匀。
二、化学成分不合理
原因:如果铸铁中的碳、硅等元素含量不合适,可能会影响铸铁的收缩性和韧性。例如,碳当量过高会导致铸件收缩率增大,增加裂纹产生的可能性。
解决方法:严格控制化学成分,确保碳当量在合适的范围,一般低铬耐磨铸铁的碳当量在3.2 - 3.8%左右。同时,适当调整合金元素,如添加少量的钼、镍等元素来改善铸铁的韧性。
三、铸造工艺不当
原因:浇注温度过高,会使铸件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增大,增加裂纹倾向。浇注速度过快,可能会使型腔内的气体来不及排出,产生气孔等缺陷,也会间接引发裂纹。
解决方法:合理控制浇注温度,一般浇注温度在1380 - 1450℃之间。调整浇注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同时在铸型上设置合适的排气孔,以保证浇注过程中型腔内的气体能顺利排出。
低铬耐磨铸铁出现气孔缺陷主要原因及解决措施:
一、熔炼过程产生气体
原因
炉料潮湿:如果使用的生铁、废钢等炉料含有水分,在熔炼过程中,水分会变成水蒸气进入铁液。
熔炼时吸气:在电炉或冲天炉熔炼过程中,铁液可能会吸收空气中的氮气、氢气等气体。例如,当熔炼温度过高、炉内气氛控制不好时,铁液吸气现象会更严重。
解决措施
烘干炉料:在加料前,确保炉料经过充分的烘干处理,以减少水分带来的气体。
控制熔炼气氛和温度:对于电炉熔炼,采用合适的炉盖密封措施,减少空气进入;对于冲天炉,优化送风制度,同时控制好熔炼温度,避免温度过高导致吸气。
二、浇注过程卷入气体
原因
浇注系统不合理:如果浇注系统设计不当,例如直浇道、横浇道和内浇道的比例不合适,可能会导致铁液在浇注过程中产生紊流,卷入空气。
浇注速度过快:浇注速度太快时,型腔内的气体来不及排出,就会被铁液卷入形成气孔。
解决措施
优化浇注系统:设计合理的浇注系统,使铁液能够平稳地流入型腔,例如采用底注式浇注系统,或者在浇注系统中设置过滤器和缓冲装置,减少铁液的紊流。
控制浇注速度:根据铸件的形状、大小和铸型的情况,合理控制浇注速度,使型腔内的气体有足够的时间排出。
三、铸型发气
原因
型砂或芯砂的含水量高:如果型砂或芯砂中的水分含量过高,在铁液浇注后,水分受热蒸发产生大量水蒸气,这些水蒸气如果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在铸件中形成气孔。
粘结剂发气:使用有机粘结剂的铸型,在浇注过程中粘结剂会分解产生气体,若排气不畅,也会导致气孔。
解决措施
控制型砂和芯砂的含水量:严格控制型砂和芯砂的质量,将含水量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例如粘土砂型的手工造型含水量一般在4% - 5.5%之间。覆膜砂工艺,选用低发气量的覆膜砂。
选用合适的粘结剂和排气措施:选择发气性低的粘结剂,同时在铸型上设置足够的排气孔、排气槽或者使用透气性好的型砂,以利于气体排出。
低铬耐磨铸铁出现缩孔缩松缺陷主要与凝固过程中的收缩有关,以下是相关原因和解决方法:
一、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
原因
铸件壁厚不均匀,在凝固过程中,厚壁部分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比薄壁部分大很多。厚壁处最后凝固,得不到足够的补缩,就容易产生缩孔缩松。
解决方法
优化铸件的结构设计,尽量使壁厚均匀分布。如果无法避免壁厚差异,应设计合理的过渡部分,比如采用渐变的壁厚,让凝固收缩能够相对均匀地进行。
二、浇注系统和冒口设置不当
原因
浇注系统不合理:浇注系统不能很好地引导铁液充满型腔并提供有效的补缩通道,会导致缩孔缩松。例如,内浇道的位置和数量不合适,无法将铁液均匀地分配到型腔各处。
冒口问题:冒口的尺寸、位置和数量如果设计不合理,不能对铸件进行有效的补缩。冒口过小,补缩金属量不足;冒口位置不当,无法对需要补缩的部位进行有效补缩。
解决方法
优化浇注系统:合理设计浇注系统,例如采用阶梯式浇注系统,让铁液从底部逐渐向上填充型腔,同时确保内浇道能使铁液平稳地进入型腔。
正确设置冒口:根据铸件的形状和凝固顺序,确定合适的冒口尺寸、位置和数量。采用保温冒口或发热冒口,延长冒口的凝固时间,提高补缩效率。
三、化学成分的影响
原因
铸铁的碳当量对其收缩特性有显著影响。碳当量过高,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增大,容易产生缩孔缩松;碳当量过低,又会影响铸铁的流动性和补缩能力。
- 解决方法
合理控制化学成分,调整碳当量在合适的范围,一般低铬耐磨铸铁的碳当量在3.2 - 3.8%之间较为合适,同时结合其他合金元素的调整,改善铸铁的收缩性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