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电磁辐射监测基础知识,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广播电视、无线电通信的快速发展,大量电视发射塔,广播发射站,雷达站,卫星通信地球站,微波中继站,移动通信基地站等产生电磁场的设备也越来越多。这些设备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造成环境中电磁能量密度增大,频谱增宽,无线电噪声水平增高。,概 述,尽管输变电设施和广电通信设施产生电磁效应的机理和对电磁环境影响不同,但它们都会在邻近该设施的局部空间可能产生较高的电磁场曝露。高强度,长时间的电磁场照射,对公众的身体健康有不良的影响;同时对家用电器、医疗设施等造成干扰。高强度的电磁场是一个重要的环境污染要素,而电磁波是能量流污染,看不到,听不到,嗅不着,摸不着,但却充满了环境空间。所以,我们要加强对电磁波特性的研究,既要把电磁能作为一种资源,充分地利用为人类造福;又要加强电磁环境管理,做好建设项目电磁环境的预测与评价,将其负面效应控制在最小的影响程度。,概 述,一.电磁环境术语,1、电磁环境,指存在给定场所的所有电磁现象的总和。一般有三种典型存在形式:,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目前我国电力供电频率为50Hz,在导线或设备周边产生工频电磁环境,以电磁感应为主。,低频电磁场:一般指10K100KHz频率特征的电磁场,是一个较复杂的电磁环境,感应、传导、辐射几种形式共存。,高频电磁场:国标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中频率范围是指100KHz以上的电磁环境,远场主要为辐射场。,2、电磁辐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由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或称时变电磁场以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不再返回的过程称电磁辐射。,3,、电磁污染,是指天然的和人为的各种电磁波的干扰及有害的电磁辐射。,4,、电磁波,交替变化与交替产生的电场和磁场,由近而远的传播,。即波动的电磁场。它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由交变的电场和交变的磁场所组成。表征电磁波属性的是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交变的电场产生交变的磁场,交变的磁场产生交变的电场,二者互为前提、互为结果,相互依存。在空间上二者相互垂直、同相位变化。电磁波如图(,A-1,)所示。,一,.,电磁环境术语,频率名称,频率范围,波长范围,波长名称,甚低频,330kH,z,10000010000m,超长波,低频,30300kH,z,100001000m,长波,中频,3003000kH,z,1000100m,中波,高频,3300MH,z,10010m,短波,甚高频,30300MH,z,101m,超短波,超高频,300300000MH,z,10.001m,微波,频率范围名称表,二、建设项目电磁环境管理的分类,建设项目中电磁环境管理可按照国家环保总局,1997,年组织进行的,全国电磁辐射环境污染源调查,中的分类实施,即:,1,、广播电视系统发射设备;,2,、通信、雷达及导航等无线电发射设备;,3,、工业、科学、医疗射频设备;,4,、交通系统电磁辐射设备;,5,、高压电力系统设备。,上述设备有关电磁环境的主要内容见表,1,。,2、电磁环境的主要建设项目,项目分类,建设项目名称,建设项目主要内容,电磁环境因子单位,一、广播电视发射系统,(一)中波广播台站(0.13.0MH,z,),1机房:发射机、馈线;,2发射天线:中波塔,有单塔、双塔、四塔和八塔等,电磁辐射:V/m,(二)短波广播台站(3.030MH,z,),1机房:发射机、馈线;,2发射天线:有同相水平、菱形天线等,电磁辐射:V/m,(三)电视发射台(塔)(48.5960MH,z,),1机房:发射机、馈线;,2发射塔:单偶极子板、双偶极子板、四偶极子板等不同层天线,电磁辐射:mW/cm,2,(四)调频广播台(塔)(87108MH,z,),1机房:发射机、馈线;,2发射塔:双偶子板天线,电磁辐射:mW/cm,2,二、通信、雷达及导航等无线发射设备,(一)短波发射台站(3.030MH,z,),1机房:发射机、馈线;,2天线:同相水平、菱形天线等型式,电磁辐射:V/m,(二)卫星通信地球站(目前:C波段4/6GH,z,;Ku波段11/14GH,z,),1机房:发射机、馈线;,2天线:抛物面天线,电磁辐射:mW/cm,2,(三)微波通信站(140GH,z,),1机房:发射机、馈线;,2天线:发射塔、抛物面天线,电磁辐射:mW/cm,2,(四)移动通信基地站(0.152.0GH,z,)包括:移动电话、集群通信、寻呼通信、网络通信等,1机房:发射机、馈线;,2天线:全向或定向天线,电磁辐射:mW/cm,2,(五)雷达与导航设备(包括中波、超短波和微波多种频率),1机房:发射机、馈线;,2天线:多种型式天线,电磁辐射:V/m或mW/cm,2,三、工业、科学、医疗射频设备,(一)工业和科学射频设备(多种频率泄漏),1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如高频溶炼炉、高频淬火设备等;,2高频介质加热设备:如塑料热合机、高频干燥设备等;,3微波加热设备:如微波炉等;,4其他高频加工设备:如高频电弧焊机、超声探头等,电磁辐射:V/m、mW/cm,2,、dB(V/m),(二)医疗射频设备(多种频率泄漏),1超短波理疗仪(超短波频段);,2微波治疗仪(微波频段);,3其他类,电磁辐射:mW/cm,2,、V/m、dB(V/m),四、交通系统电磁辐射设备,(一)电牵引系统,1电气化铁道;,2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无轨等),电磁辐射:dB(V/m),(二)城市道路,汽车发动机点火系统、电动喇叭、整流器、蓄电池等,电磁辐射:dB(V/m),五、高压电力设备,(一)高压电力线,1,1000kV超高压架空电力线;,2 800kV超高压直流输电线;,3500kV架空电力线;500kV直流输电线,4220kV(330kV)架空电力线;,5110kV架空电力线,电磁感应:(1)交流:工频电场(V/m)、工频磁场,(2)直流:合成场强(V/m)、电子流密度(nA/m,2,)、直流感应强度(mT)。,电磁噪声:dB(V/m),(二)变电站、牵引变电所,1地面户外型站所,2地面户内型站所,3地下户内型站所,同上,(三)大电流电力设备,变电站、升压站、开闭站、换流站等,同上,根据,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第,18,号令规定,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名录:,一、发射系统,1.,电视(调频)发射台及豁免水平以上的差转台,2.,广播(调频)发射台及豁免水平以上的干扰台,3.,豁免水平以上的无线电台,4.,雷达系统,5.,豁免水平以上的移动通信系统,二、建设项目电磁环境管理的分类,工频强辐射系统,1.,电压在,100,千伏以上送、变电系统,2.,电流在,100,安培以上的工频设备,3.,轻轨和干线电气化铁路,二、建设项目电磁环境管理的分类,工业、科学、医疗设备的电磁能应用,1.,介质加热设备,2.,感应加热设备,3.,豁免水平以上的电疗设备,4.,工业微波加热设备,5.,射频建设设备,二、建设项目电磁环境管理的分类,建设上列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应在建设项目立项前办理环境保护申报登记手续,是用上列电磁辐射设备应在购置设备前办理环境保护申报登记手续。,豁免水平的确认由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据,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执行。,二、建设项目电磁环境管理的分类,三、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我国电磁环境管理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8,年国家环保局组织制定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1997,年国家环保总局以第,18,号令形式颁布了,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使我国电磁辐射环境管理有了依据,并提出了具体的“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名称”,为建设项目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做了具体规定,并相继出台了,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96,)、,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96,)、,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环发,2007114,号)等技术规范和导则,使我国电磁环境影响评价有了相关政策和依据。,在广播电视、无线电通信领域也颁布了相应的行业法规及技术政策,这些都是我们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依据。,四、环境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该标准与环境影响评价有关的条款主要为“电磁辐射防护限值”、“对电磁辐射源的管理”、“电磁辐射监测”。,1,、电磁辐射防护限值,(,1,)基本限值,职业照射:在每天,8h,工作期间内,任意连续,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1W/kg,。,公众照射:在一天,24h,内,任意连续,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2W/kg,。,(2)导出限值,职业照射:在每天8h工作期间内,电磁辐射场的场量参数在任意连续6min内的平均值应满足表2-1-1要求.,表2-1-1 职业照射导出限值,频率范围(MH,z,),电场强度(V/m),磁场强度(A/m),功率密度(Wm,2,),0.13,87,0.25,(20)1),330,150/,0.40/,(60/f)1),303000,(28)2),(0.075)2),2,300015000,(0.5)2),(0.0015)2),f/1500,15000300000,(61)2),(0.16)2),10,注:1)系平面波等效值,供对照参考。,2)供对照参考,不作为限值;表中f是频率,单位为MHz;表中数据作了取整处理。,公众照射:在一天24h内,环境电磁辐射场的场量参数在任意连续6min内的平均值应满足表2-1-2要求。,表2-1-2公众照射导出限值,频率范围(MH,z,),电场强度(V/m),磁场强度(A/m),功率密度(Wm,2,),0.13,40,0.1,(4.0),1),330,67/,0.17/,(12/f),1),303000,(12),2),(0.032),2),0.4,300015000,(0.22),2),(0.001),2),f/7500,15000300000,(27),2),(0.073),2),2,注:1)系平面波等效值,供对照参考。,2)供对照参考,不作为限值;表中f是频率,单位为MHz;表中数据作了取整处理。,二、移动通信系统,1,、移动通信基本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移动通信一般是指移动体与固定地点、或者移动体相互间通过有线和无线信道进行的通信。移动通信受空间限制少,实时性好,在当今信息时代,在高效率的生产和活动中,移动通信为人们更有效地利用时间提供了可能,这是它近期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组成的方案如图,2-2-8,所示。,图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移动通信基地台站,移动通信系统由移动通信交换局(,MTX,)、基地站(,BS,)、移动台(,MS,)及局间和局站间的中继线组成,它是一个有线、无线相结合的综合通信系统。移动台与基地站、移动台与移动台之间采用无线传输方式,基地站与移动通信交换局,移动通信交换局与地面网之间则一般以有线方式进行信息传输。移动通信交换局与基地站担负信息的交换和接续以及对无线频道的控制等。基站与移动台都设有收发信机,收发信共用装置(双工器或多工器)和天线、馈线等。每一个基站都有一个由发信功率与天线高度所确定的地理覆盖范围,称为(基台)覆盖区,由多个覆盖区组成全系统的服务区,利用这样的通信系统,在装有移动台的载体上,人们就可在行动中与其通信对象进行通信。,二、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基站由室内与室外两部分组成。,室内部分有基站控制器、电源、收发射机、功率放大器、合路器、耦合器、双工器及馈线等设备。在设计、制造这些设备时已采取了严密的屏蔽措施,一般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电磁波漏泄,实测结果很小。,室外部分有馈线和收、发天线等。基站运行时,其发射天线向周围发射电磁波,使天线周围环境功率密度增高。基站发射天线辐射特征是研究重点。,为了充分利用频率资源,移动通信采用了多种多址技术,从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到目前,3G,技术综合采纳了三种多址工作方式,实现了宽频多媒体全球数字移动电话技术。我国,TD-SCDMA,是时分双工和码分多址的完美结合。,二、移动通信系统,2.,移动通信分类,近年来城市无线电移动通信迅速发展,目前移动通信网主要包括:,(,1,)移动电话网。如中国移动公司,GSM,网、中国联通公司,CDMA,网和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公司的,PHS,(小灵通)网等;,(,2,)无线电寻呼网。因为单向通信,近年来已逐渐萎缩;,(,3,)无线电集群网。如政府部门的集群政务共网及企事业单位的专业集群网等。,二、移动通信系统,3,、移动通信网天线的辐射特点,(,1,)工作频率为超短波和分米波段,为视距波传输,各通信网由中心站、基地站及用户站(用户机)组成;,(,2,)各无线电通信网覆盖的面积越大,则各基站发射机设备功率越大或基站数目越多。为了提高通信质量,市区内高层建筑上基站台越建越多,在许多地区,基地台天线已建在居民区楼上。移动电话基站天线高度,由于蜂窝网不断分裂,蜂窝变小,天线高度降低,已由原来的,50m,左右降为,20m,左右。,(,3,)建在热点地区的基地台,由于服务区用户多,基地台占有多个载频,增大了天线发射电磁波的辐射量。,在城市无线电通信网中,群众反映最多、影响面最广的是移动电话网。,二、移动通信系统,4,、移动通信基站设置中应注意的问题,移动电话基站电磁辐射监测结果表明,规范科学架设天线一般不会污染周围环境敏感建筑物,因为电磁波主瓣和强副瓣会从楼房顶部或空隙中穿过,但是下述情况应当给予关注:,(,1,)基地站定向天线高度低于周围建筑,面对敏感建筑且距离较近时。移动电话基站建设初期,由于布局不合理,部分距基站较近的居民窗口处,功率密度可达上百,w/cm2,。,(,2,)当基站天线安装于高层建筑边缘,且有一定倾角时,天线辐射电磁波的垂直波瓣可能辐射到本楼天线下方的居民窗口处。实测安装在楼顶女儿墙上且下倾角较大的基站天线,其下方居民窗口处功率密度可达,40w/cm2,。,(,3,)居民区内建有多网站(多个移动电话天线或多个寻呼、集群通信天线)。某城市设在电话局楼顶的多网基站天线,其,25m,处居民楼窗口功率密度可达近,400w/cm2,。,二、移动通信系统,5,.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二、移动通信系统,5,.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二、移动通信系统,5,.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二、移动通信系统,5,.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二、移动通信系统,5,.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二、移动通信系统,5,.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二、移动通信系统,5,.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二、移动通信系统,5,.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二、移动通信系统,5,.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二、移动通信系统,5,.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二、移动通信系统,5,.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二、移动通信系统,5,.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二、移动通信系统,三、输变电设施,交流输变电工程,按照电压等级的不同,交流输电网可分为:,输电网:电压在,110kV,及以上;,配电网:电压在,10 kV,35kV,;,供电网:电压为,220V,、,380V,。,在输电网中,,110,(,66,),220kV,电压为高压;,330,750kV,电压为超高压;,1000kV,以上电压为特高压。当前,500kV,超高压输电网已成为各省和跨省电网的主干网。,评价范围,按,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 24-1998,)的规定,以送电线路走廊两侧,30m,的带状区域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的评价范围;以送电线路走廊两则,2000m,带状区域为无线电干扰评价范围。,线路走廊则执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39,号)中对电力线路保护区的规定,即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三、输变电设施,三、输变电设施,评价标准,关于高压送变电设施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限值目前尚无国家标准,现以我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 24-1998,)的规定进行评价:以,4kV/m,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以,0.1mT,作为工频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对于高压送电线路的无线电干扰限值根据国标,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规定在距边相导线投影,20m,距离处、测试频率为,0.5MHz,的晴天条件下量值作为评价标准:,500kV,线路为,55dB,(,v/m,);,220,330kV,线路为,53dB,(,v/m,);,110kV,线路为,46dB,(,v/m,)。,当测试频率为,1MHz,时,则上述限值分别减去,5dB,(,v/m,)即可。,三、输变电设施电磁环境影响的测量,工频电场强度的测量,一,工频磁感应强度的测量,二,三,四,无线电干扰场强的测量,交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测量,三、输变电设施电磁环境影响的测量,五,六,交流高压变电站电磁环境测量,邻近输电线路的民房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感应强度测量,工频电场强度的测量,1.,工频电场强度的测量,可应用球形偶极子场强表。该表的探测电极是由两个半球组成的偶极子,沿赤道面互相绝缘,接在一个低阻抗的测量回路上。将偶极子电极放入待测工频电场后,可显示出感应电流值。按下列关系即可显示待测工频电场强度,E,。,三、输变电设施电磁环境影响的测量,其中:,感应电流值,真空的介电系数,角频率,偶极子半径,三、输变电设施电磁环境影响的测量,工频电场强度的测量,工频电场强度的测量,2.,测量时,为避免在探头处产生较大的电场畸变,测量人员应距离仪器探头,2.5m,以上,并测量,最大值,。,三、输变电设施电磁环境影响的测量,工频磁感应强度的测量,工频磁场测量仪器由测量线圈和一个交流电流表组成。在待测磁场中,探测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根据下列关系式可显示出被测场的工频磁感应强度。,三、输变电设施电磁环境影响的测量,工频磁感应强度的测量,对于一个边长为,2a,的正方形探测线圈,线圈中央的磁感应强度值为:,其中:,感应电流值,空气磁导率,线圈匝数,线圈边长,三、输变电设施电磁环境影响的测量,工频磁感应强度的测量,测量时,需适当转动探测线圈以显示,最大值,。,三、输变电设施电磁环境影响的测量,无线电干扰场强的测量,通常使用无线电干扰测量接收机,也可以应用频谱分析仪。工作于准峰值检波方式,按规定的离地高度架设接收天线。,无线电干扰测量接收机的技术特性应符合国家标准,无线电干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规范,(,GB/T 6113-1995,)的规定。,三、输变电设施电磁环境影响的测量,无线电干扰场强的测量,三、输变电设施电磁环境影响的测量,交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测量,工频电场强度测量,1,工频磁感应强度测量,2,无线电干扰场强测量,3,三、输变电设施电磁环境影响的测量,1,、工频电场的测量,以输电线路档距中央导线弛垂最大处线路中心的地面投影点为测试原点,沿垂直于线路方向为测量路径,按测点间距为,5m,,顺序布点至边相导线地面投影点外,50m,处,在边相导线地面投影点外,5m,内可适当加密测点,以测取工频电场的,最大值,。应用工频电场测量仪按序点测量,离地,1.5m,处工频电场强度的垂直分量。,在测量中,确认某测点工频电场测值已为环境背景值时,可不再向远处测点继续测量。,三、输变电设施电磁环境影响的测量,2,、工频磁场的测量,工频磁场的测量可在工频电场测点处同点进行,但应使用工频磁场测量仪测量工频磁场在离地面,1.5m,处的,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如果使用的仪表能同时指示工频磁场强度的合成值时,应同时进行分量和,合成值,的记录。,应注意,不能在先后读出垂直分量值和水平分量值后,再以均方根值计算出合成值。,三、输变电设施电磁环境影响的测量,3,、无线电干扰的测量,应使用测量接收机或频谱分析仪,工作于准峰值检波方式,按规定的离地面高度架设天线。,测点的分布按工频电场测量路径上的,2,n,m,距离设置,其中,n=0,、,1,、,211,的正整数。顺序测量各测点在,0.5,(,110%,),MHz,频率的量值,也可测试,1MHz,频率的量值。在测量中确认某测点的无线电干扰测值已为环境背景值时,可不再向远处测点继续测量。,在上述测点之外,还应在距边相导线地面投影,20m,处布设测点,,分别测量,0.15,、,0.25,、,0.50,、,1.0,、,1.5,、,3.0,、,6.0,、,10,、,15,、,30MHz,各频率的量值,并据此画出频谱特性曲线。,三、输变电设施电磁环境影响的测量,交流高压变电站电磁环境测量,工频电场强度测量,1,工频磁感应强度测量,2,无线电干扰场强测量,3,三、输变电设施电磁环境影响的测量,交流高压变电站电磁环境测量,1,、工频电场强度测量,测点应分布于变电站各侧围墙外,,距围墙,5m,处,,,应避免变电站进出输电线路的影响,。,测量工频电场强度离地面,1.5m,处的垂直分量或综合量的最大值。,衰减测量时,,以测点中测值最大处的围墙垂直线作为测试路径,,围墙为起点,接,2m,或,5m,间隔布置测点,直至,50m,处或环境背景处为止。,三、输变电设施电磁环境影响的测量,交流高压变电站电磁环境测量,2,、工频磁场的测量,测量方法与工频电场强度测量相同。,需同时测量工频磁感应强度的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三、输变电设施电磁环境影响的测量,交流高压变电站电磁环境测量,3,、无线电干扰的测量,测点应分布于变电站各侧围墙外,距,围墙,20m,处,应避免变电站进出输电线路的影响。,衰减测量时,以测点中测值最大处的围墙垂直线作为测试路径,围墙为起点,按,2,n,m,处布点测量,其中,n=0,,,1,,,2,,,,,11,等正整数或直至环境背景处为止。,三、输变电设施电磁环境影响的测量,邻近输电线路的民房的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测量(,DL/T 988-2005,),房屋内测量,1,民房阳台测量,2,楼顶平台测量,3,三、输变电设施电磁环境影响的测量,1,、房屋内测量:应在距离墙壁和其它固定物体,1.5m,外的区域内测量,测出最大值作为评价依据。如不能满足与墙面距离时,则取屋内平面中心作为测量点。,三、输变电设施电磁环境影响的测量,邻近输电线路的民房的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测量(DL/T 988-2005,),2,、民房阳台测量:当阳台尺寸能满足房屋内测量条件要求时,按屋内测量方法进行。若不满足时,则应在阳台平面,中央点,测量。,三、输变电设施电磁环境影响的测量,邻近输电线路的民房的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测量(DL/T 988-2005,),3,、楼顶平台测量:应在距离墙壁和其它固定物(如护栏),1.5m,外的区域内测量,并测得,最大值,。若不能满足上述条件,则在平台,中央点,测量。,三、输变电设施电磁环境影响的测量,邻近输电线路的民房的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测量(DL/T 988-2005,),四、电磁环境现状监测,电磁环境的测量与实验室的测量有很大的不同,由于一般是室外测量,环境条件复杂,空域中的频谱很宽,辐射场变化幅度很大,部分环境点需要进行连续测量等特点。必须根据环境电磁场的特点和规律采用专用测量仪器,针对每一类辐射源特点制定具体的测量方法,形成一套科学的、实用的测量规范,使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和客观性。,电磁环境现状监测按,辐射环境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和,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环发,2007114,号)的要求进行。现状监测要点如下:,1,、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应符合行业标准和仪器标准中规定的使用条件。测量记录表应注明环境温度、相对湿度。,环境温度一般为,-10,+40,,相对湿度小于,80%,。室外测量应在无雨、无雪、无浓雾、风力不大于三级的情况下进行。,为保证测量数据的可比性,测量中测量人员的操作姿势和与仪器的距离(一般不应小于,0.5m,)应保持相对不变,无关人员远离天线,馈线和测量仪器,3m,以外。,2,、测量高度,取离地面,1.72m,高度。也可根据不同目的,选择测量高度。,。,四、电磁环境现状监测,3,、测量频率,选频测量中一般取电场强度测量值,50dBV/m,的频率作为测量频率,(,根据需要可选择,200kW,的发射设备,以发射天线为中心、半径为,1km,范围全面评价,如辐射场强最大处的地点超过,1km,,则应在选定方向评价到最大场强处和低于标准限值处。,2,、其他陆地发射设备,评价范围以天线为中心:发射机功率,100kW,时,其半径为,1km,;发射机功率,P100kW,时,半径,0.5km,。,对于有方向性天线,按天线辐射主瓣的半功率角内评价到,0.5km,,如高层建筑的部分楼层进入天线辐射主瓣的半功率角以内时,应选择不同高度对该楼层进行室内或室外,(,阳台或窗口,),的场强测量。移动通信基站评价范围可重点在,100m,范围内,验收监测时可重点选取天线周围,50m,范围内的典型敏感点进行监测。,谢谢!,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