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十六节,掌骨骨折,教学目的:,了解掌骨的解剖、病因病理、诊断、整复和夹板固定方法。,概述,掌骨有,5,块,并列成排,按其解剖部位可分为头、颈、干和基底部。,掌骨与远排腕骨构成腕掌关节,其中以第,1,掌骨的腕掌关节最为重要,为拇指的关键性关节,此关节在外展拇长肌牵引下保持于外展伸直位,在内收拇指肌的牵引下,稳定于内收屈曲位,二肌相互拮抗能使拇指“虎口”加大,在腕掌关节稳定的基础上,屈与伸拇长肌可使拇指远端发挥其最有效的功能。,第,1,掌骨短而粗,第,2,、,3,掌骨长而细,且较突出,第,4,、,5,掌骨既短又细,握拳击物时,重力多落在第,2,、,3,掌骨上,故易发生骨折。,掌骨骨折多发生在,第一掌骨基部,1,厘米处的骨折,,多见于成年人、儿童较少见,。,骨折近端受拇长展肌的牵拉,向桡侧背侧移位,骨折远段受拇长屈肌及拇内收肌的牵拉,向掌侧尺侧移位,骨折部呈向背侧桡侧成角畸形,。,二、,解剖,掌骨和腕骨关系。,附着肌肉,骨间肌:,8,条,背侧,4,条,司手指外展,掌侧,4,条,司手指内收。两者均能屈曲掌指关节及伸指间关节。,蚓状肌:,4,条,能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大鱼际肌: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对掌肌和拇收肌,小鱼际肌: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和小指对掌肌。,神经血管走行部位。,三、分 型,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掌骨颈骨折,掌骨干骨折,掌骨骨折,掌骨干骨折,掌骨颈骨折,掌骨基底部骨折,1.,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第一掌骨基底部,1cm,处骨折,多为横行或粉碎骨折。,病因病理:,间接暴力引起,移位方向:,向桡背侧突起成角,(,因远端受屈拇长肌、屈拇短肌与拇指内收肌的牵拉,近端受拇长展肌牵拉,),。,掌骨骨折,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骨折线,辨证论治,复位:纠正向桡侧和背侧成角。,固定方法:外展夹板固定。,固定时间:,4,周,2.,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并脱位,(Bennett,骨折,),病因病理:,间接暴力引起。,移位方向:第一掌骨基底部内侧的三角形骨块仍留在原位,而骨折远端从大多角骨关节面上脱位至背侧及桡侧。,辨证论治:,复位:同上。,固定方法:,可使用短臂石膏固定加拇指牵引,。,固定时间:,4-6,周。,3.,掌骨颈骨折,病因病理:,由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引起,以传达暴力为多。以第五掌骨最多见。,移位方向:向背侧突起成角(骨间肌和蚓状肌的牵拉),又因手背伸肌腱牵拉,以致近节指骨向背侧脱位,掌指关节过伸。,掌骨颈骨折,骨折线,辨证论治,复位(图示):不正确的复位。,正确的复位,固定方法:固定于屈曲,90,度位。,固定时间:,4,周。,4.,掌骨干骨折,病因病理:,直接暴力,可为单根或多根骨折,多为横断或粉碎骨折。,扭转或传达暴力引起,多为斜行或螺旋骨折。,移位方向:向背侧成角和侧方移位,因骨间肌及屈指肌的牵拉。,掌骨骨折,体征(,1,),畸形,掌骨骨折,体征(,1,),畸形,瘀斑,掌骨骨折,拨伸牵引,手法整复(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1,掌骨骨折,手法整复(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2,按压复位,掌骨骨折,手法整复(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3,固定(拇指外展),辨证论治:,复位:矫正向背侧突起成角。,固定方法:夹板加分骨垫、平垫等。,固定时间:,4,周。,三期辩证。,药物外用熏洗。,4.,练功,5,.,药物治疗,6.,手术治疗,适应证: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并脱位、掌骨干骨折,克氏针,微型钢板螺丝钉,微型外固定支架,手术入路,可以延长为或形,正确的切口对功能和美观都很重要,常采用背侧两骨中间的纵向切口,内 植 物,小型钢板,螺丝钉 (直径,2.7mm,),优 点,提供稳定的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防止和减少关节僵硬发生的机会,根据掌部骨折的部位、骨折的类型来决定单纯用螺丝钉固定或应用小型钢板螺丝钉固定。,关节内小块骨折适用单纯螺丝钉固定,掌骨干的斜形或螺旋形骨折适用单纯螺丝钉固定,掌骨干中,1/3,横形骨折,短斜形骨折适用于直的条形钢板固定,掌骨颈骨折适用于“”形钢板固定,掌骨基底骨折适用于“”钢扳或“”形钢板固定,小型钢板固定适合于闭合性骨折,良好皮肤覆盖,切口缝合时无张力,开放性骨折慎用,清创后皮肤常有缺损,钢板占据一定体积,切口缝合有张力,术后治疗,抬高患肢,周后主动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后功能恢复后取出钢板,失误原因,螺丝钉过长,钢板过短,螺丝钉穿入关节间隙,复习题,:,1.,掌骨颈骨折的移位方向?,2.,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合并脱位的固定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