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情境,3,育种方法与遗传规律,3.1,指导杂交育种的遗传规律,3.2,指导选择育种的遗传规律,3.3,指导倍性育种和诱变育种的遗传规律,3.4,指导优势育种的遗传规律,3.5,指导生物技术育种的遗传规律,3.3,指导倍性育种和 诱变育种的遗传规律,7,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7-1,基因突变,7-2,染色体结构变异,7-3,染色体数目变异,生物的变异 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基因突变,是摩尔根于,1910,年,首先肯定的,他在大量的红眼果绳中发现了一只,白眼,突变,果绳。后来的大量研究表明:在动、植物以及细菌、病毒中广泛存在基因突变的现象,7-1,基因突变,一、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类别,、基因突变的概念:,是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的可遗传的分子结构的改变。,如,DNA,碱基对的置换、增添或缺失。这些变化一般多发生在染色体上某一位点内,所以又叫点突变。,基因突变总是从原来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如:高秆基因,D,突变为矮秆基因,d,。从而产生一种新的基因型上的差异,并引起一定的表现性变异。,如果突变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称为,自然突变,。如果突变是人类诱发产生的,则称为,诱发突变,。诱发突变现在已广泛用于育种,诱变育种。,、基因突变的类别,基因突变引起的表现型变异,根据改变的特性可分为四类:,1.,形态突变型,:,造成外形改变的突变型,。如:豌豆植株的高矮、子叶颜色的黄绿、籽粒形状的圆皱、白老鼠眼睛黑,红眼;黄种人,白化人,出现频率约,510,万分之一;小麦红粒,白粒;水稻矮生性、棉花短果枝、玉米的糯性胚乳等性状。,2.,致死突变型,指引起个体死亡或生活力明显下降的突变型,。如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的植物正常绿,C,白化的,c,,一旦纯合将导致死亡。,3.,条件致死突变型,指在一定条件下表现致死效应,在另外的条件下可以存活的类型。,如,T,4,噬菌体的温度敏感突变型,在,25,时能在宿主上正常生活,而在,42,时是致死的。,4.,生化突变型,指没有形态效应,但导致某种特定生化功能改变的突变型。,最常见的是营养缺陷型。如:某微生物原来可以在某种培养基上生活,变成了必须补加某种物质才能生存。,例如生物界的许多突变现象:,不同皮色的老鼠,不同肤色的蛇,不同翅形的果蝇,不同眼色的果蝇,孔雀翅膀羽色的变化,蜜蜂绿眼突变,白化变异,瓜的形状,不同颜色的金鱼草花朵,月季的红花和白花,水稻粒色变异,株高突变,小麦耐盐突变,大麦抗性突变,彩色棉,玉米叶色变异,玉米雄穗颜色变异,熟期变异,多穗玉米,苹果熟色变异,柑橘无籽变异,玉米马齿种,玉米硬粒种,玉米甜质种,玉米不同类型(亚种),玉米糯质种,玉米粉质种,玉米爆裂种,玉米有稃种,玉米籽粒颜色突变,玉米甜与非甜分离,大豆皮色变异,二、基因突变的时期和部位:,1,突变可以发生,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任何部位,,即体细胞和性细胞均能发生突变。,2,性细胞的突变率高于体细胞:,因为性细胞对外界环境条件的,敏感,性较大;,、性细胞发生的突变可以通过受精过程直接传递给后代。,其特点是:,、性细胞发生了显性突变:发现的早而稳定的慢,。,例如:,M,1,M,2,M,3,aa Aa 1/4AA:2/4Aa:1/4aaAA,即显性突变在,M,1,就表现出来了,,M,2,可以纯合,但要鉴定出纯合体必须将,M,2,选择出的显性单株在,M,3,种成株系,其中不分离的株系才可肯定。(,M,代表诱变后代),、性细胞发生了隐性突变:发现的晚而稳定的快。,AAAaAA Aa aa,隐性突变当代不表现,而在,M,2,M,1,M,2,一旦表现出来就已经纯合了。,体细胞的突变,体细胞的突变是以细胞为单位独立发生的,,如果某个细胞的显性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AAAa,当代为杂合体,但不表现、呈潜伏状态,要选出纯合体,需有性繁殖自交一代,等到突变基因处于纯合状态时才能表现出来。,如果隐性基因发生了显性突变,aaAa,,,则当代就会以嵌合体的形式表现出来。,突变性状与原来性状并存,产生镶嵌现象或称作嵌合体。,镶嵌范围的大小取决于突变发生时期的早晚,突变发生的越早,镶嵌范围越大;发生越晚,镶嵌范围越小。,例如,果树、花卉的腋芽若在早期发生突变,则由这个芽可以长成一个变异的枝条;如果在花芽分化时发生突变,那么可能只在单一花絮或在一朵花上表现,甚至变异只出现在一朵花或一个果的某一部分,象半红半白的花、半红半黄的果实等,就是这样的嵌合体。,要从中选出纯合体,需要有性繁殖自交两代,。,体细胞的突变后,常竞争不过正常细胞,会受到抑制或最终消失,需及时与母体分离,无性繁殖,保存。,许多植物的“,芽变,”就是,体细胞突变,的结果:当发现性状优良的芽变后,要,及时扦插、压条、嫁接或组织培养,等方法法,繁殖,进而培育成新品种。,芽变,在农业生产上有着,重要,意义,不少果树新品种就是由芽变选育成功的,如:温州密桔,温州早桔。,但芽变一般只涉及某一性状,,很少同时涉及很多性状。,设法产生性细胞,有性繁殖传递给后代。,苹果熟期变异,牛舌草白色突变,花色体细胞突变,不同颜色的牵牛花,柑桔体细胞突变,马铃薯薯块颜色变异,苹果体细胞突变,三、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突变的重演性,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独立地发生相同的基因突变 称为突变的重演性。,在多次试验中发现有很多性状都出现类似的突变,而且突变的频率先后也极相似,即重演性。,如,:玉米子粒,7,个基因中前,6,个,在多次试验中都出现过类似的突变,且其突变率也极为相似。,、基因突变的可逆性,基因突变与许多化学反应一样是可逆的:,A a,。其中,,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叫正突变,如,A a,。相反,,由隐性基因突变成显性基因叫反突变,如,a A,。自然突变大多为正突变。基因突变的可逆性足以说明,基因突变是基因内分子结构的改变,而不是遗传物质的缺失,否则将不会发生恢复突变。,自然突变多为隐性突变,,,而隐性突变多为有害突变。,如,A,a,,可以,A,a,1,、,a,2,、,a,3,、,都是隐性基因。,a,1,,,a,2,,,a,3,,,对,A,来说都是对性关系,但它们之间的生理功能与性状表现各不相同。,遗传试验表明:,AA,a,1,a,1,F,2,呈,31,或,121,a,1,a1,a,2,a,2,F,2,呈,31,或,121,说明,它们位于同一基因位点上,即为复等位基因,。,、突变的多方向性,1,基因突变的方向不定,可多方向发生:,2,复等位基因:,指位于同一基因位点上各个等位基因的总体。,复等位基因,并不存在于同一个体中,(,同源多倍体除外,),,而是存在于同一生物群内的不同个体上,对于一个具体的个体或细胞而言,仅可能有其中的两个。,复等位基因,的出现,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物的适应性,提供育种工作更丰富的资源,使人们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了解基因内部结构。,3,复等位基因广泛存在于生物界:,(1),烟草:,栽培的普通烟草为自花授粉植物,但烟草属中有两个,野生种表现为自交不亲和性,已发现有,15,个,自交不亲和,的,复等位基因,S,1,、,S,2,、,、,S,15,控制自花授粉不结实性。,(2),人类的血型:,由三个复等位基因,I,A,、,I,B,和,i,决定,其中,I,A,、,I,B,对,i,基因均为显性,,I,A,与,I,B,间无显隐性关系,(,共显性,),。这三个复等位基因可组成,6,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表,6-1,人类血型的基因型和表现性,基因型,I,A,I,A,或,I,A,i,I,B,I,B,或,I,B,i,I,A,I,B,i,i,表现性,A,型,B,型,AB,型,O,型,、,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1,突变的有害性:,多数突变对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往往是有害的。,某一基因发生突变,长期,自然选择进化形成的平衡,关系就会被打破或削弱,进而打乱代谢关系,引起程度,不同的有害后果,一般表现为生育反常或导致死亡。,2,致死突变,:,即导致个体死亡的突变。,植物,:最常见的为,隐性白化,突变。,这种白化苗不能正常形成叶绿素,,当子叶或胚乳中养料耗尽时,(3-4,片真叶,),,幼苗死亡。,遗传表现如下:,白化苗现象在,大麦,中最易发现,(2n=14),,水稻中也较多。,小麦,(2n=42,,为异源六倍体,AABBDD),白化苗,大突变,。,育种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微突变的分析和选择,在注,意大 突变时,也应注意微突变。,3,、大突变和微突变,基因突变率的测定:,测定基因突变率的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是用,花粉直感现象,。根据,杂交后代出现的突变体占观察总个体数的比例进行估算。估算配子的突变率。,例:测定玉米籽粒由非甜,Su,甜粒,su,的突变率,P,甜,susu,非甜,SuSu,对父本花粉进行,射线,处理后再授粉,F,1,大部分为非甜,Susu,,极少数为甜,susu,这在当代籽粒上即可发现,(,理论上应全部为非甜,Susu),。,如果,2,万粒种子中有,2,粒为甜粒,则,突变率,=2/20000=1/10 000,本节小结,1,基因突变是,染色体上点突变,、是基因内部化学性质的 变化,是可遗传的。,2,基因突变,频率很低,,任何时期都可以发生。,3,基因突变的,特点,:重演性;可逆性;多方向性;有害、有利;平行性。,4,基因突变与性状表现的关系:,显性和隐性突变;,大突变与微突变。,5,基因突变的鉴定:,是否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性质;,基因突变率的估算。,重点: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别、特征,复习题:,146,页:,1,、,2,、,3,、,4,、,5,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遗传现象和规律均依靠,:,A,、,染色体,形态、结构、数目的稳定;,但是,染色体结构稳定是相对的,在某些条件的作用下可能发生结构的改变,即染色体结构变异。如各种射线、化学药剂、温度剧变等环境条件的影响,或生物体内生理生化过程不正常、代谢失调、衰老等原因的变化以及远缘杂交等,均有可能使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原因,先断后接假设:,染色体折断,重接错误,结构变异,新染色体,染色体折断是结构变异的前奏。,染色体结构变异有四大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B,、,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能够进行有规律的传递。,7-2,染色体结构变异,2.,缺失的,类别,染色体缺失的区段有时很小,但有时会是一个整臂,,从而形成,顶端着丝点染色体,.,顶端缺失:染色体某臂的外端缺失。,例如,一条染色体的端部发生折断后,没有重新接上,结果把没有着丝点的部分丢失了。丢了,ef,。见图,7-1,的左部。,最初细胞质内存在无着丝点的断片,无着丝点的断片因无纺锤丝的牵引,最终被丢失。,.,中间缺失:染色体某臂的内段缺失。,见图,7-1,的右部。,、缺失及其类别:,一、缺失,1.,缺失的概念:染色体上某一区段的丢失。,、缺失的细胞学鉴定:,在一个个体的体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个发生了缺失,另一个正常叫,缺失杂合体,。,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叫,缺失纯合体,。,在细胞减数分裂的粗线期进行细胞学鉴定:,.,缺失纯合体均可正常联会,所以难以鉴定;,.,在顶端缺失的杂合体中,正常染色体多出一段。,.,在中间缺失的杂合体中,联会时,正常染色体形成,环状,或,瘤状,突起,但易与重复相混淆。,、缺失的遗传效应:,1,缺失破坏了正常的连锁群与交换值,丢失了一段染色体,也就丢失了相应的基因,破坏了正常的连锁群。中间缺失还改变了交换值。,2,缺失的纯合体很难存活。,即缺失对生物体是有害的。,3,缺失的杂合体生活力很低,,,其产生两种配子,其中有,1/2,配子是带有缺失染色体的配子,,含缺失染色体的配子一般,是不育的。,缺失染色体主要是通过雌配子传递,,因为雌配子对缺失的耐力比雄配子强。,4,缺失的杂合体常表现假显性现象,:,由于带有显性基因的一段染色体丢失了,同源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就会得到表现。这种现象叫假显性。,图,6-3,玉米株色遗传的假显性现象,F,1,中的绿株即假显性。这种现象,如果不进行细胞学检查,往往被误认为是紫色的显性基因,PL,突变成了隐性基因,pl,了。,、重复及其类型:,1,概念,:,重复是指染色体上多了与自己相同的某一区段。,2,类别,:,.,顺接重复:重复区段基因的排列顺序与原顺序相同。,.,反接重复:重复区段,基因的排列顺序与原顺序相反。,由于重复是发生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因此可能在一条染色体发生重复的同时,另一条染色体相应地发生了缺失。(见图,7-4,),二、重复,图,6-4,重复的形成,重复的细胞学鉴定:,在减数分裂的偶线期或粗线期,.,重复区段较长时:,.,重复区段很短时:,重复区段可能紧缩一点,正常染色体的相应区段可能伸长一点,于是二价体可能不会有环或瘤出现。,在杂合体中,,重复染色体的重复区段形成一个环状,或,瘤状突起,;不能同缺失杂合体的环或瘤相混淆,(,缺失是正常染色体长,拱起成环状,),。,、,重复的遗传效应,:,一般情况下重复对生物体的影响比缺失的影响要小一些。,1.,破坏了正常的连锁群与交换值,(原来两个基因由近变远了),2.,扰乱了基因固有的平衡体系。,严重的也会影响个体的生活力,甚至导致死亡。原来某个性状由,2,个基因控制,而变成了,3,个(重复杂合体)或,4,个(重复纯合体)后,往往造成这个,性状加强的剂量效应或引起位置效应,。,.,基因的剂量效应:,如,果蝇的眼色遗传,:,红色,(V,+,),是朱红色,(V),的显性,当,V,+,V,红色,但当,V,+,VV,朱红色,说明,2,个隐性基因,的剂量效应大于,1,个显性基因的效应,。,细胞内某基因出现次数越多,表现型效应越显著。,基因的位置效应:,基因的表现型效应因其所在的染色体不同位置而有一定程度的改变。,果蝇复眼的变异(,130,页图,6-5,):,控制果蝇复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的,16,区,A,段上。,图,1,:正常雌蝇 有,2,个,X,染色体、,2,个,16,区,A,段,,眼睛为,椭圆,形,有,780,个小眼;,图,2,:杂合重复的雌蝇 有,2,个,X,染色体、,3,个,16,区,A,段,,眼睛变为,棒眼,,有,400,个小眼;,图,3,:纯合重复的雌蝇有,2,个,X,染色体、,4,个,16,区,A,段,,眼睛变为,较细的棒眼,,有,68,个小眼;这,3,者的变异是因重复区段的增多,产生的,剂量效应。,图,4,:重复的雄蝇有,1,个,X,染色体,一个,Y,染色体。,2,个,16,区,A,段,,眼睛也为,较细的棒眼,,有,60,个小眼;,图,5,:杂合重复的雌蝇,当,1,个染色体上有,3,个,16,区,A,段,另,1,个染色体上有,1,个,16,区,A,段,虽然与第,3,图一样,,也有,4,个,16,区,A,段,,其眼睛却变为更细的条形,有,45,个小眼。,第,1,、,2,、,3,图为,基因的剂量效应;,第,3,和第,5,图为因重复区段排列方式不同引起的,基因的位置效应。,、倒位及其类别:,1,概念,:染色体某一区段的正常顺序发生了颠倒。,2,类别,.,臂内倒位,:在染色体的某一臂上不含有着丝点的区段倒位。,.,臂间倒位,:染色体的两个臂间,含有着,丝点的,区段倒位,。,三、倒位,图,6-6,倒位的形成,、倒位的细胞学鉴定:,.,倒位区段很长时:,则倒位染色体可能反转过来,使其倒位区与正常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进行联会,倒位区段以外的部分只有保持分离。,.,倒位区段较短时:,倒位杂合体联会的二价体在倒位区段内形成,“,倒位圈,”,。如(,图:,6,7,),倒位圈,是由,一对,染色体形成的,(而,缺失杂合体,或,重复杂合体,的环或瘤则是由,单个,染色体形成)。,.,倒位纯合体减数分裂时正常,难于鉴别,。,在倒位圈内外,,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交换,。结果:,.,臂间倒位,杂合体,会产生大量的缺失和重复的染色单体,含,缺失和重复的染色单体的配子是不育的,所以,后期,形成的四分孢子有一半不育,。,臂内倒位,杂合体产生双着丝点染色单体,随着出现,后期,桥和断片,后期,形成的四分孢子有一半不育,(,图,7,8),。,甘薯(,2n=90,)根尖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桥,、倒位的遗传效应(,3,点,),1,倒位杂合体表现部分不育:,倒位,杂合体会产生大量的缺失和重复的染色单体,含缺失和重复的染色单体的配子是不育的。,2,倒位杂合体的重组率降低:,因为倒位杂合体产生的,发生交换的配子,多数是,含缺失和重复染色单体的配子,是不育的,。,而可育的配子多数是带有未发生交换的染色单体的配子。所以倒位杂合体的,连锁基因,重组率就降低,。,倒位杂合体,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在倒位圈内外发生,交换后,可以产生以下,4,种情况:,无着丝点断片,(,臂内倒位杂合体,),,在后期,丢失,;,双着丝点的缺失染色体单体,(,臂内倒位杂合体,),,在成为后期桥折断后形成,缺失染色体,,得到这种缺失染色体的孢子,不育,;,单着丝点的,重复缺失染色体,(,臂间倒位杂合体,),,得到它们的孢子也是,不育,;,正常或倒位染色单体,得到它们的孢子可育,。,所以,倒位杂合体的大多数,含交换染色单体的孢子是不育,的,这就是倒位杂合体的连锁基因重组率,显著下降的原因,。,3,倒位可以形成新物种,促进生物进化,百合(,n=12,),:两个种(头巾百合、竹叶百合)之间的分化就是由,M1,、,M2,、,S1,、,S2,、,S3,、,S4,等,6,个相同染色体发生臂内倒位形成的(两个种的,S5,、,S6,、,S7,、,S8,、,S9,、,S10,染色体仍相同)。,倒位杂合体自交会形成倒位纯合体,倒位纯合体的生活力一般正常,但由于基因的位置效应会造成遗传性状与原始类型的差异,也会导致与原始物种形成生殖隔离,从而形成新的物种。,、易位及其类别:,1,概念:,易位: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的某个区段的转移。,即某染色体上的一个区段移接到非同源的另一个染色体上了。,四、易位,2,类别:,a b c d e f,w x y z,w x y z e f,a b c d,a b c d,a b c d n,w x y e f z,w x y e f,.,单向易位:,一条染色体的某区段转移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相互易位:,两个非同源染色体,的某一区段发生了相互转移,(二)易位的细胞学鉴定,1.,在减数分裂的偶线期和粗线期:,见,133,页图,7-8,.,单向易位的杂合体呈,T,字形联会形象,,.,相互易位的杂合体呈,“,十,”,字形联会形象,,在减数分裂的中期,,相互易位的杂合体的环有,2,种分离形式,.,相互易位的杂合体呈,“,O,”,字形,邻近式分离,见,133,页图,7-9,左,一条正常染色体,1,ABCD,与一条易位染色体,2,ABRS,分到一极后,导致,AB,重复,缺,PQ,;而另一条正常染色体,3,SRQP,与另一条易位染色体,4,PQCD,分到一极后,PQ,重复,缺了,AB,,,由此产生的,4,种配子在染色体组成上既有缺失,又有重复,所以,都是不育的。,正常染色体:,1,相互易位染色体:,2,3 4,.,相互易位的杂合体呈,“,8,”,字形,交替式分离,见,133,页图,6-9,右,正常的,2,条染色体,1,与,3,分到一极,另,2,条易位染色体,2,与,4,分到一极,由此产生的,4,种配子在染色体组成上由于没有缺失和重复,所以,都是正常可育的。,、易位的遗传效应,(,4,点),:,1,易位杂合体表现半不育性,邻近式,分离:产生重复、缺失染色体,配子全不育,;,交替式,分离:染色体具有全部基因,配子全可育。,交替式和相邻式两种分离的机会大致相等,即花粉和,胚囊均有,50%,是败育的,结实率,50%,。,2.,易位杂合体自交后代的表现与一对基因的分离相似(呈,1,:,2,:,1,分离),交替式分离,可育配子,:含两个正常染色体,(1,和,3),,,或含两个易位染色体,(2,和,4),。,自交后代中:,1/4,:完全可育的正常个体,(1,,,1,和,3,,,3),;,2/4,:,半不育,易位杂合体,(1,,,2,,,3,,,4),;,1/4,:完全可育的易位纯合体,(2,,,2,,,4,,,4),。,1 3,2 4,1 3,正常可育,半不育,2 4,半不育,正常可育,易位纯合体,3,易位改变了正常的连锁群,如:原来,AB,与,CD,是连锁关系,变成了独立遗传关系。,而,AB,与,RS,成了连锁关系,。,4.,易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因素之一,易位纯合体的形状与原来的两个亲本有很大的区别。,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发生易位,可以形成许多变种。,例如:直果曼陀罗,(n=12,)的,许多变系,就是不同染色体的易位纯合体。,现已查明有近百个变异品系是通过易位形成的易位纯合体,其外部形态都彼此不同。,5.,易位有时会引起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在发生单向易位后,丢失了一大段基因的染色体在形成配子时容易丢失,这样就将会在后代中出现少了一对染色体的易位纯合体,(2n-2).,染色体结构变异总结:,1.,四种结构变异的不同:,缺失、重复发生在一对同源染色体内,,一条染色体发生了缺失,则另一条染色体就会发生重复;,倒位,发生在一条染色体的内部,;,易位,发生在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之间。,2.,染色体结构变异是非正常的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结构变异在自然条件下虽然可能发生(温度剧变、紫外线辐射等),但频率很低。人为地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导变异时才常常发生,所以凡是能诱导基因突变的因素都能诱发染色体结构变异。,3.,染色体结构变异后常发生部分不育现象、改变原有的连锁群或产生新的物种。,4.,染色体结构变异重点掌握概念、种类及遗传效应。生物学鉴定只了解即可。,复习题:染色体结构变异有哪些类型?,146,页:,6,。,7-3,染色体数目变异,一、染色体组及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二、整倍体及其遗传,三、非整倍体及其遗传,19,世纪末,狄,费里斯发现:,普通月见草(,2n=14,),中有一个,特别大的变异型,(1901,年命名为,巨型月见草,),。,1907,年,细胞学研究表明巨型月见草是,2n=28,,人们开始认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导致遗传性状的变异。,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对恒定的,但在一定条件下染色体的数目也会发生,整倍性变化,和,非整倍性,变化。其中,整倍性变化是产生新物种的主要渠道,在育种中有重要意义。,7-3,染色体数目变异,一、染色体组及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染色体组,每种生物的细胞中都有一定形态和一定数目的染色体,这是不同物种的重要特征之一。,例如:,玉米的体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若按形态结构可分为,10,对,(2n=20=10),,也可以分成,2,组,每组,10,条。每组中的,10,条染色体彼此各不相同,但是在另一组中可以找到形态结构彼此相同的相应另一条。正常情况下,,10,条来自父本,,10,条来自母本。,果蝇,的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形成,4,对,(,2n=8=4,),。,人,的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形成,23,对,(,2n=46=23,),。,这些,在生物的体细胞中,形态结构彼此相同的染色体对即同源染色体。,但是此概念不适于多倍体生物。,例如小麦属植物内的不同种:一粒小麦,2n=14,,,二粒小麦,2n=28,,,普通小麦,2n=42,,,他们的染色体数目都是,以,7,为基数的倍数性变化。,又如李属植物的不同种:梅,2n=16,,,樱桃,2n=32,,,他们的染色体数目都是,以,8,为基数的倍数性变化。,因此:,1.,染色体组的概念:,同属生物中完整基数的一组染色体叫染色体组。也称基因组。,在减数分裂时,每对同源染色体及其所携带的等位基因分别进入不同配子,因此。配子中通常含有体细胞内两组染色体中的一组。,在二倍体生物的配子中所包含的形态结构彼此各不相同的一套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这是一般的染色体组概念。,2,染色体组的基本特征:,.,同一染色体组内各个,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连锁基因群不同;,蚕豆,:,6,对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连锁基因群均有差异。,.,染色体组是一个完整而协调的体系,,它们包含着生物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全部遗传信息,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会造成,不育或性状的变异,(,染色体组最基本特征,),。,蕃茄的,12,条染色体:形态特征不同,携带的基因也不同。,3.,染色体基数:,一个染色体组内所含的染色体数目叫染色体基数,通常用,X,表示。,必须注意:,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n,与,一个染色体组所含的染色体数目,X,的数目有时相同,有时不同:,对二倍体生物而言,,n=X,。,如玉米是二倍体植物,,2 n=2 X,=,20,,,n=X=10,。,对多倍体植物而言,,n,是,X,的倍数。,如普通小麦是六倍体植物,,2 n=,6,X,=42,,,n=3X=21,。,遗传上把一个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例:,小麦属的不同物种,,X=7,。,野生一粒小麦:,2n=2X=27=14,,,2n,是,7,的,2,倍,,所以是二,倍体,。,n=X=7,。,野生二粒小麦、硬粒小麦、圆锥小麦、提莫菲维小麦、波兰小麦:,2n=4X=47=28,,,2n,是,7,的,4,倍,所以是四倍体。,n=2X=14,。,普通小麦、斯卑尔脱小麦:,2n=6X=67=42,,,2n,是,7,的,6,倍,所以是,六,倍体。,n=3X=21,。,遗传上把一个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一倍体:具有,1,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二倍体:具有,2,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多倍体:具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体。,四倍体,(4X),二倍体,(2X),三倍体,(3X),六倍体,(6X),四倍体,(4X),五倍体,(5X),.,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分为整倍体与非整倍体变异两大类:,1.,整倍体,:,以染色体组为单位增减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叫整倍性变异,整倍性变异产生的变异体为,整倍体。,2.,非整倍体,:,只有染色体组内的个别染色体数目有所增减,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不呈完整倍数的变异叫非整倍性变异,非整倍性变异产生的变异体为,非整倍体。,整倍体和非整倍体包括的类型,见表,7-3,。,二、整倍体及其遗传,、整倍体的概念:,体细胞中具有完整染色体组的生物称为整倍体。,、整倍体的种类:,1.,单倍体,(,1,),.,单倍体的概念:,体细胞中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目(,n,),的个体。,(,2,),.,单倍体的种类,.,一倍体或一组单倍体:体细胞中只具有 一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即,n=X,。,二倍体,2 n,生物的性细胞则既是单倍体,也是一倍体。,自然界有些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单倍的。,如蜂、蚁的雄性、孤雌生殖的蚜虫是一倍体。,二倍体的高等植物如玉米,2 n=2 X,=2,0,或水稻,2 n=2 X,=2,4,的人工培育单倍体也叫一倍体。,.,多组单倍体:体细胞中具有多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如:普通小麦,2 n=6 X,=42,,,其单倍体,n=3X=21,。,注意:单倍体与一倍体的概念是不同的!,(,3,),.,单倍体的产生,.,自然条件下的孤雌生殖:,是可以自我生存下来的。,A.,低等生物:二倍体低等植物,如苔藓的配子体世代。,B.,孤雌生殖:雄性的蜂、蚁,孤雌生殖的蚜虫。,.,人工控制条件下的孤雄生殖,:,人为将植物的花粉离体培养成单倍体植物。,与二倍体比有两个特点:,.,体型较小,。因每个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数目只有一半。,.,高度不育,。,因减数分裂时,染色体成单价体存在,没有可以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所以最后将无规律的分配到配子中去,结果绝大多数配子因为所含的染色体组不完整而不育。,例如:玉米的单倍体有,10,条染色体,减数分裂时理论上,10,条染色体都分到一级的可育配子几率只有 ,只有雌雄配子都是可育的,才能得到具有,10,对染色体的正常植株。其几率只有 ,所以,单倍体高度不育,。,(,4,),.,单倍体的特点,(,5,),.,单倍体的利用,.,遗传研究,:研究染色体组、物种的起源、基因的性质与作用等。,.,单倍体育种,:将杂种一代的花粉离体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再经染色体加倍,当年就可以获得基因型纯合的个体,从而大大缩短育种年限,提高选择效率。,.,诱变育种,:用单倍体诱变后再加倍,无论显、隐性突变,当代就表现出来并获得纯合的突变体,提高了诱变效果。,2.,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如:玉米、高粱、谷子等常见植物,其减数分裂时正常联会成二价体,所以正常可育。,3.,多倍体,(,1,),.,多倍体的概念:体细胞中含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体叫多倍体。,(,2,),.,多倍体的种类:,根据染色体组的来源可分为两类。,.,同源多倍体:,A.,同源多倍体的概念:多倍体的体细胞中所含的多个染色体组来自同一个物种。,在自然界。同源多倍体多数为三倍体或四倍体。如:香蕉是同源三倍体,马铃薯是同源四倍体,甘蔗是同源六倍体。它们多是无性繁殖的植物。,同源四倍体:,AA AAAA 2n,4X,4A,AAAA,BB BBBB 2n,4X,4B,BBBB,EE EEEE 2n,4X,4E,EEEE,同源三倍体:,加倍,AAAAAA AAA 2n,3X,3A,AAA,BBBBBB BBB 2n,3X,3B,BBB,EEEEEE EEE 2n,3X,3E,EEE,.,同源多倍体的产生,.,同源多倍体的特点:,a.,形态的巨大性,:,与二倍体比较,由于细胞体积大,所以各器官都大,如叶片、气孔、花粉粒、花、细胞等都大。,金鱼草,2n=2X=16,金鱼草,2n=4X=32,染色体组的倍数性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其器官和组织,就不再增大,甚至导致死亡。,染色体组的倍数是否越高越有利呢?,如:,甜菜最适宜的同源倍数是三倍(含糖量、产量);,玉米,同源八倍体植株比同源四倍体短而壮,但不育;,半支莲,同源四倍体的花与二倍体相近;,车前草,同源四倍体的花小于二倍体。,气孔和保卫细胞:,气孔和保卫细胞体积,大于,二倍体,,单位面积内的气孔数,少于,二倍体。,例如:烟草的叶片气孔,此法可用于对单倍体的鉴定。,2X,8X,4X,染色体数:,以根尖细胞或花粉母细胞鉴定为宜。,如:大麦:,2n=2X=14,,,2n=4X=28,。,一般是剂量增加时,植株的生化活动随之加强,:,例如:大麦同源四倍体籽粒蛋白质含量,约增,1012,;,玉米同源四倍体籽粒类胡萝卜素含量,约增,43,。,b.,生长发育缓慢,开花成熟较晚,适应性较强,。,因细胞分裂速度减慢、基因剂量的增加、生理活性增强所致。,c.,有性繁殖高度不育,。,因在减数分裂联会时,同源染色体不是,2,个,而是,3,个、,4,个,.,,导致不能正常配对和均等分配,,,造成产生的配子所含的染色体组不完整所致。所以,同源多倍体多为无性繁殖的植物,。以同源四倍体为例:,d.,遗传表现复杂。,隐性个体出现的比例减少。,例如一个杂合的二倍体,Aa,加倍成同源四倍体,AAaa,,产生的配子有,3,种:,1AA 4Aa 1aa,。所以,AAaa,与,aaaa,测交,5A:1a,的表现型。,而,AAaa,自交,F,2,表现型为,35A:1a,的结果,见表,6-4,。,3,个二倍体物种的染色体组,(X),分别以,A,、,B,、,D,表示,X=7,一粒小麦:,2n,2X,AA,=14=7,拟斯卑尔脱山羊草:,2n,2X,BB,=14=7,方穗山羊草,:,2n,2X,DD,=14=7,.,异源多倍体:,A.,异源多倍体的概念:多倍体的体细胞中所含的多个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异源多倍体的产生:,异源多倍体一般是由不同种、属间的杂交种经染色体自然加倍或人工加倍形成的。,据研究,普通小麦的形成就是经过了,2,次种间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而成的:,普通小麦的形成:,一粒小麦,拟斯卑尔脱山羊草,2n=,AA,=14=7,2n,BB,=14=7,F,1,AB,加倍,AABB(2n=4X=AABB=28=14II),2n,2X,DD=14=7,拟二粒小麦(异源四倍体,),方穗山羊草,AABB,DD,F,1,ABD,加倍,AABBDD,(2n=6x=42=21,),异源六倍体小麦(普通小麦),异源多倍体包括偶倍数的异源多倍体和奇倍数的异源多倍体。,自然界能够自我繁殖的异源多倍体都是偶倍数的。这种偶倍数的异源多倍体在被子植物中占,30,50%,,,禾本科植物中约占,70%,。如小麦、燕麦、棉花、烟草等均为,偶倍数的,异源多倍体。,经过对异源六倍体小麦的分析,人们,把,A,染色体组的,7,条染色体分别命名为,1A,、,2A,、,3A,、,4A,、,5A,、,6A,、,7A,把,B,染色体组的,7,条染色体分别命名为,1B,、,2B,、,3B,、,4B,、,5B,、,6B,、,7B,把,D,染色体组的,7,条染色体分别命名为,1D,、,2D,、,3D,、,4D,、,5D,、,6D,、,7D,A,、,B,、,D 3,个染色体组虽然是异源的,但是号码相同的染体,如,1A,、,1B,、,1D,上可能有少数相同的基因,因而在遗传上他们有时可以互相替代。当异源六倍体小麦减数分裂时,,正常情况下是,1A,与,1A,、,1B,与,1B,、,1D,与,1D,进行同源联会,但有时,1A,与,1B,或,1D,也可能异源联会,这是它们之间有部分同源关系的表,现,。,不同的,偶数异源多倍体杂交,可产生,奇数异源多倍体,,如:,普通小麦,圆锥小麦,2n=6x=AABBDD=42=21 2n=4X=AABB=28=14,F,1,2n=5x=AABBD=35=14+7,异源五倍体,异源五倍体在育种中,可以作为染色体替换的工具材料。,在自然界,,,奇数异源多倍体难以存在,只能依靠无性繁殖的方法加以保存。,(,3,),.,多倍体的形成途径及其利用 ,.,多倍体形成的途径,A.,染色体未减数的配子结合,B.,由体细胞染色体或受精的合子加倍产生多倍体,人工创造多倍体最常用的方法使用秋水仙素处理。秋水仙素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纺锤丝的形成,是染色体不能分向两极而加倍。,.,人工诱发多倍体的应用,A.,克服远源杂种的不育性,:如八倍体小黑麦的选育。普通小麦,2n=6X=,AABBDD,黑麦,2n=,RR,F,1,ABDR,(不育)加倍,AABBDDRR(,八倍体小黑麦,),B.,培育新的作物种类或类型,a.,培育无籽果实,例:,无籽西瓜,的培育,二倍体,(2n=2X=22=11),加倍,同源四倍体,二倍体,(2n=4X=44=11),同源三倍体西瓜,(,无籽,),2n=3X=33=11,人工创造的同源三倍体:,葡萄、香蕉等。,C.,多倍体育种,有性繁殖的植物:走培育,异源多倍体,的途径,无性繁殖的植物:走培育,同源多倍体,的途径。,b.,培育异源多倍体,:异源六倍体小麦、异源八倍体小黑麦、异源四倍体陆地棉等。,三、非整倍体及其遗传,(一),.,非整倍体及其类别,1.,非整倍体的概念,比该物种中正常合子染色体数,(2n),多或少一个至几个染色体的个体。其包括两种类型:亚倍体与超倍体。,(,1,),.,亚倍体,:比该物种中正常合子染色体数,(2n),少,一、二条染色体的生物叫亚倍体。染色体数,少于,2n,。,(,2,),.,超倍体,:比该物种中正常合子染色体数,(2n),多,一、二条染色体的生物叫超倍体。染色体数,多于,2n,。,2.,非整倍体的类别:,单体,:2n-1,少,一条,亚倍体 双单体,:2n-1-1,少,两条,非整倍体 缺体,:2n-2,少,一对,三体,:2n+1,多,一条,超倍体 双三体,:2n+1+1,多,二条,四体,:2n+2,多,一对,3.,非整倍体的产生:,主要原因是上几代曾发生过减数分裂异常,减数分裂时的,“,不分离,”,或,“,提早解离,”,所致。,。,如:在第一次减数分裂时,,某一条姊妹染色单体就提早分离,就会产生少一条,n-1,的配子,,某二条姊妹染色单体就提早分离,就会产生少一两条,n-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