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医疗核心制度专项培训.ppt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0278222 上传时间:2025-05-13 格式:PPT 页数:129 大小:5.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核心制度专项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医疗核心制度专项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丹山中心卫生院 医务科,201,5年1月8日,参加人员:,全体医务人员,3,3,核心制度,1、首诊负责制度,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分级护理制度,4、疑难病例讨论制度,5、死亡病例讨论制度,6、危重患者抢救制度,7、会诊制度,8、手术分级管理制度,9、术前讨论制度,10、查对制度,11、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12、交接班制度,13、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医疗技术分级审批和管理制度,处方管理制度,医患沟通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转科、转院、转诊制度,每天都在工作中落实!,4,4,首诊负责制度,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首诊医师重点工作:病史采集、体检、进行必要辅助检查、处置、写病历。必要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首诊医师必须做好交接班记录。,5,5,首诊负责制度,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一、门诊科室首诊负责制,(一)门诊医师应热情接待每位病人,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保证病人的基本医疗需求。,(二)对疑难、复杂、科室间的临界病人,首诊科室应首先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撰写门诊病历、进行初步处理并作出初步诊断,邀请有关科室会诊或请其就诊它科,如果主治及以下医师不能作出初步诊断应请本科上级医师诊视后方能转它科就诊,如患者患有首诊科室危及生命的疾病,首诊医师应立即将患者收入本科室先进行救治然后方请多科会诊。,(三)因一种症状近期内在门诊就诊,3,次及以上仍未做出诊断者,第,4,次接诊医师应向患者建议并提出多科会诊或住院确诊,并做记录于门诊病历。,(四)因挂错号或护士分诊的失误,首诊医师应热情接待患者,经初步询问病史后,可建议患者就诊相关科室,以减少患者多次挂号。,(五)会诊科室必须安排高年主治以上的医师会诊,认真检查后,如不属本科疾病,应写好会诊记录和拟诊意见,介绍回原首诊科室进一步检查处理。,(,六)对涉及到两科及以上疾病的患者,如需住院治疗,应以危及生命的主要体征或主要疾病的科室收住院,如有争议,由门诊部主任或医务科科长根据病情决定收治科室,其它相应疾病由相关科室主动诊治。科室不得拒收病人,凡因拒收造成的医疗纠纷和投诉,由拒收科室和当事人承担责任。值急诊班的科室必须预留床位。,(七)凡因擅离岗位,敷衍马虎,不负责任,推诿病人,相互扯皮而造成医疗纠纷或投诉,要追究当事者责任。,急诊首诊负责制,一)一般急诊病人,参照门诊科室首诊负责制执行,并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生。,(二)危重病人如非本科室范畴,首诊医师应首先对病人进行一般性抢救,并马上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急会诊,在接诊医师到来后,向其介绍病情及已施行的抢救措施后方可离开。如提前离开,在此期间发生问题,由首诊医师负责。,二)如遇复杂病例,需两科或更多科室协同抢救时,首诊医师应首先实行必要的抢救,并及时向医务科或院医疗总值班汇报,以便调集相关科室值班医师、护士等有关人员。由急救科室医护人员护送至病区,当病员到达后,由科室主任或其中年资、职称最高者负责组织抢救,三 所有收入各病区的患者均应得到及时的检查、治疗,若发现本科不能处理的问题时,应及时请有关科室会诊,必要时转入相应科室进行治疗,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做好医患沟通工作。若有本科相关的疾病应负责随诊,继续协助治疗。若病人是多发伤、复合伤,应以危及生命的体征或主要疾病的科室收治,如有争议,由医务科(或总值班)根据病情决定收治科室。科室不得拒收病人,凡因拒收造成的医疗纠纷和投诉,由拒收科室和当事人承担责任。,四、各有关科室应严格遵守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病人、拖延救治在执行过程中如有问题应及时向科主任、医务科汇报。因违反首诊负责制而引起医疗纠纷的,将追究当事科室和当事人的责任,。,15,15,会诊制度,16,16,会诊制度,急诊会诊,门诊会诊,病房会诊,全院会诊,院外会诊等,医疗会诊包括以下几种会诊方式,17,凡病情危急需会诊者,申请科室医师填写会诊单并注明,“,急,”,字(注明时间,具体到分秒),并电话通知拟请科室,被邀请科室医师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10,分钟,内到位;(紧急抢救,5,分钟到位),会诊医师在签署会诊意见时应注明时间(具体到分钟)。,会诊制度,急诊会诊,会诊制度,18,根据病情,由首诊科室住院医师总以上复核签字提出;,对病情复杂,已在门诊接诊,2,次以上未确诊或比较重者,经治医师应陪同患者前往会诊科室,并与会诊医师交流,不得叫患者另行挂号。,会诊制度,门诊会诊,会诊制度,会诊制度,病房会诊(科间),根据病情,由首诊科室住院总以上医师复诊提出会诊要求。,接受会诊的科室应由本科住院总以上医师会诊,会诊医师应将会诊意见详细记录在病历上并签名,19,会诊制度,20,20,3 会诊制度,病房会诊(科间),注重会诊质量,明确会诊目的,会诊时,主管医师应在场陪同,,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会诊后要填写会诊记录。,会诊制度,会诊对象,病情疑难复杂且需要多科共同协作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医疗纠纷或某些特殊患者,申请人及申请程序,科主任;报医务科同意后由医务科指定并决定会诊日期。,要 求,准 备:,会诊科室提前,1-2,天将会诊病例的病情摘要、会诊目的和拟邀请人员报医教科,由其通知有关科室人员参加。,主持人:,医教科或申请会诊科室主任主持召开,业务副院长和医教科主任原则上应该参加并作总结归纳,应力求统一明确诊治意见。,记 录:,主管医师认真做好会诊记录,并将会诊意见摘要记入病程记录并执行会诊意见,如未能执行,需经科主任同意,并在病程记录中说明理由。,全院会诊制度,4,会诊制度,卫 生部,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会诊对象,本院不能解决的疑难病例或新开展技术项目。,申请人及申请程序,科主任;填写,会诊邀请函,报医务科后联系相关上级医院。,要求,1.,认真填写,会诊邀请函,,除写明简要病史、初步诊断和会,诊目的及要求外,还应写明会诊费用支付形式并于会诊前,与患方谈妥。,2.,必须由科室主任及主管医生陪同会诊,,认真记录会诊意见。,院外会诊制度,5,会诊制度,外出会诊制度,6,卫 生部,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会诊资质,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高年资主治医师。,禁止情形,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不能为会诊提供必要的医疗安全保障的;邀请超出被邀请医师执业范围的。,申请程序,外院必须提供单位介绍及会诊书面邀请函,经医教科同意并备案后方可外出会诊,特殊情形外出专家由医院指定。,医疗纠纷,邀请医疗机构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理。必要时,会诊医疗机构,应当协助处理。,会诊制度,1,、申请会诊科室应严格掌握会诊指征,必须由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审核同意。,2,、非急诊病例不准以急诊方式申请会诊。,3,、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绝按正常途径邀请的各种会诊要求。,4,、申请会诊的医师要把会诊意见落实情况详细记录在病程记录中。,5,、住院医师、轮转医师及进修医师不能单独参加会诊。,会诊时应注意的事项,注,会诊制度,注,会诊对象:病情疑难复杂且需要多科共同协作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医疗纠纷或某些特殊患者等应进行全院会诊。,申请人及申请程序:全院会诊由科室主任提出,报医务科同意或由医务科指定并决定会诊日期。,要求,-,1,准备:会诊科室应提前将会诊病例的病情摘要、会诊目的和拟邀请人员报医务科,由其通知有关科室人员参加。,2,主持人:医务科或申请会诊科室主任主持召开,业务副院长和医务科长原则上应该参加并作总结归纳,应力求统一明确诊治意见。,3,记录:主管医师认真做好会诊记录,并将会诊意见摘要记入病程记录并执行会诊意见,如未能执行,需经科主任同意,并在病程记录中说明理由,会诊相关管理,3.,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查房形式,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查房是医疗工作中最主要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培养医务人员的重要环节,频次,1,2,次,/,周,随危重疑难病人数酌情增加。,参加人员,主治医师、总住院医师、住院医师、进修实习医师、责任护士及相关人员,查房内容,1,、,解决疑难、危重病例的诊断治疗问题,审查新入院及危重病人的诊疗计划;,2,、审定重大手术、特殊检查及新的诊疗方法,主持全科会诊。,3,、抽查病历、医嘱、护理记录,不断提高医疗水平。,4,、利用典型、特殊病例进行教学查房,提高教学水平。,5,、听取医、护对医疗护理工作及管理的意见,解决问题。,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三级医师查房制度,频次,1,次,/,日,危重病人随时巡视检查、重点查房。,参加人员,主治、总住院、住院、进修实习医师、护士长,查房内容,1,、对所分管病组系统查房,了解病情,确定诊疗方案及手术方式,疗效评定。,2,、危重病人随时巡视检查和重点查房。下级医师邀请应随喊随到,必要时晚查房。,组织新住院病例讨论。诊断不明或效果不好的病例重点检查与讨论,查明原因。,3,、疑难危重病例或特殊病例入院,及时上报科主任并请上级医师查房。,4,、每周一次常见病、多发病教学查房,系统讲解,提高下级医师的业务水平。,5,、检查病历及各诊疗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6,、签发会诊、特殊检查申请单,审查特殊药品处方及病历首页并签字。,7,、决定病人的出院、转科、转院问题。特殊情况需请示上级医师或科主任。,8,、听取医护人员及患者意见,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主治医师查房,三级医师查房制度,频次,分管病人,2,次,/,日,上、下班前各巡视一次,特殊病例晚查房一次,危重病人、新入院病人及手术病人重点查房并增加巡视次数。危重、疑难、特殊病例和新入院病例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查房内容,1,、及时修改实习医师书写医疗文书,审查和签发实习医师处方、会诊申请单等医疗文件。,2,、向实习医师讲授诊断要点、体检方法、治疗原则、疗效判定、诊疗操作要点、手术步骤、分析各项辅助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3,、检查当日医嘱执行情况及病人饮食、睡眠、精神状态。主动征求病员对医疗、护理和管理方面的意见。,4,、作好上级医师查房的各项准备工作,准备好病人辅助检查资料。查房时报告病历,病情变化等并谈自己对诊疗意见和主要请上级解答的疑难问题。并详细、准确记录上级医师对诊疗的指导意见,及时执行。,住院医师查房,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全科大查房,频次,1,2,次,/,周,危重病人随时检查、重点查房。,主持人,科主任或其指定人员,参加人员,全科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查房内容,1,、,对全科病例进行巡查,以疑难、危重病例为主;,2,、抽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3,、利用典型、特殊病例、进行教学查房;,4,、听取各级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工作及管理方面的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建议;,5,、结合临床病例考核下级医师,“,三基,”,知识。,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全科大查房,查房队列示意图,主查者,高级,高级,高级,高级,汇报者,总住院,中级,初级,护理人员,右侧,左侧,床头,床尾,患者,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查房列队示意图,查房时应注意事项,为保证查房秩序和查房质量,查房期间病区应保持安静,不准探视,查房人员不应处理与查房无关的事项,手机应处于关机状态,因工作需要开放手机的人员也应将手机处于静音状态,特殊情况需要接听电话时应避开查房现场,减少对查房的干扰。非特殊情况,参加人员不应迟到、早退。处理紧急情况需要退出查房应征得主持人同意。,三级医师查房制度,1,、流于形势、走过场、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更有甚者上级医师不亲自查房,下级医师凭空编造,应付检查。,2,、下级医师对所属病人病情不了解、不掌握,不学习、没问题,更有甚者病人诊断不清,治疗效差,也不请示不汇报,不让上级医生查看。,3,、上级医师查房时,不听汇报、不查看病历、不亲自询问、不亲自查看、不学习前沿知识、不了解最新进展、不掌握最新诊断技术,只是就病人而凭空高谈阔论或简单二句,应对了事。,4,、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简单,三两行字,无任何实质内容。如:,“,上级医师查房同意目前治疗方案,已执行。,”,5,、上级医师对其查房记录不签字、不修改、或签字修改不及时、不认真、不规范。,履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应力戒,注,4.,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目 的,尽早明确诊断,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是提高诊断率、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各级医师诊疗水平的重要手段。,讨论对象,疑难病例、入院一周内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等病例,要 点,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主持人,科主任或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参加人员,本科(组)医师、护士长以及责任护士参加,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专家参加,特殊情况也可邀请职能部门、医院领导。进修、实习的其他医务人员也应参加讨论会。,频次,2,次,/,月,要 点,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主管医师职责,准备工作:整理完善有关材料,书写病历摘要,准备发言;作好书面记录,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病例讨论记录内容,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病情报告及讨论目的、参加人员发言、讨论意见等,确定性或结论性意见记录于病程记录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要 点,1,、对何为疑难病例认识糊涂,总认为科内无疑难病人要进行讨论,使真正存在诊疗问题的病人,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耽误病情;,2,、疑难病例讨论目的不明确;,3,、疑难病历讨论随时召开,不提前一天提交,大家无任何准备,造成讨论内涵质量不高;,4,、参加讨论人员仅凭听取汇报、查看病历进行发言,而没有亲自检查病人(包括询问病史、全面体检等);,5,、疑难病历讨论走过场,甚至应付检查,任意编造,把个人意见化为大家意见;,6,、记录内容千遍一律,不能体现个人学术水平、人云亦云,无个人建树;,7,、综述意见与科主任或上级医师总结混为一谈,;,8,、综述意见条理不清、纲目不明,甚至不具体,无意见;,9,、综述意见未记录在病程中,未体现在医嘱上,即未被执行,;,10,、综述意见执行情况及效果如何没向主持人汇报,没体现在病程记录中等。,履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应力戒,注,5.,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目 的,及时有效抢救急危重病员,提高抢救成功率,。,适用范围,遇有重大抢救或成批急性外伤、中毒等病员的抢救工作,一般急诊抢救由急诊科和有关科室负责处理,抢救组织,组织结构,院内急救专家组,职责,负责重大抢救或成批外伤病员的统一指挥调度。,要求,听从指挥,服从安排,对因推诿、,延误抢救造成不良后果,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院内急救专家组,要 点,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应急报告,当遇有重大抢救或成批急性外伤、中毒等病员,时,急诊科或有关接诊科室的值班人员一方面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另一方面应及时报告:上班时间向医务科,非上班时间或节假日向院总值班报告,以便有组织和更高效的抢救。,医务科或总值班应及时向业务副院长或院长或值班领导报告,并及时赶到现场组织有关科室投入抢救。,院办公室应保证通讯系统畅通无阻。,要 点,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急救二线值班,各科室均应按期安排急救,“,二线班,”,。,人员资质,:责任心强、业务技术熟练的高年资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要 求,:担任二线值班期间如确需离开医院,须向科室主任或负责医师请假,指定替代人员,并向医务科或总值班报告。,要 点,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危重抢救工作主持者,科(副)主任;专业组组长;职称最高的医师。,负责抢救的最高职称医师为中级或以下时,科主任须及时协调高级职称医师参加抢救。,抢救记录,由责任医师认真、细致、准确,及时、全面完成各种记录抢救过程中来不及记录的,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补记。对可能涉及纠纷者,应及时报告医务科。,医患沟通,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填写书面病危通知单,由抢救工作主持者向患者家属做好知情告知。,要 点,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抢救分工配合,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各司其职。抢救过程中应以抢救工作主持人的医嘱为主。,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抢救医嘱,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报告。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述一遍,并与医师核对药品后执行。,不参加抢救工作的医护人员不得进人抢救现场,但须做好抢救的后勤工作;,抢救工作期间,药房、检验、放射或其他辅助科室,应满足临床抢救工作的需要,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拒绝或推迟,总务后勤科室应保证水、电、气等供应。,要点,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危重病人的抢救,抢救注意事项,对于不宜搬动的急危重病员应就地进行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至相应病房进一步处理,对立即需手术的病员应及时送手术室施行手术,需转院治疗的按转院制度执行。,抢救器材、设备、药品定人管理、定点放置、定品种数量、定期检修保养,及时消毒灭菌,整理补充,每班清点交接,确保齐全完备,随时可用。,危重病人抢救结果,应电话报告医务科或科主任,。,科主任、护士长应定期对抢救病例组织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水平。,要点,危重病人抢救制度,1,、对重危病人病情观察不及时、不认真,甄别不到位。,2,、对危重病人信息源重视不够,反应不及时,存在懈怠心理,甚至护士叫,家属喊,还在睡觉,或漫不经心的干别的事情。,3,、医生、护士对危重病人不亲自前往诊查,仅凭家属反映给予以处理。,4,、遇危重病人医生不与家属通告病情,或仅口头告知,不记录告知内容。,5,、值班医生遇非本人所管危重病人,不重视不了解,遇有病情变化以不知其病情为由,让家属找主管医生等推诿现象。,6,、医生护士遇有危重病人不及时汇报科主任、护士长,不及时通知上级医师或相关专业会诊救治。,7,、科主任、护士长不重视本科危重病人,不了解不掌握危重病人病情动态,心中无数,甚至听到下级医师汇报后反应迟钝,到位不及时。,8,、医生、护士执行口头医嘱不规范,记录及补记不及时。,履行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应力戒,注,9,、医生、护士对抢救流程不熟悉,遇有危重病人手忙脚乱,甚至找不到抢救所需药品器械。,10,、医师、护士对抢救器械使用不熟练,或抢救器械没有处于功能状态。,11,、会诊医师遇急会诊,不能及时到位。,12,、抢救病人时让患者家属观摩、聆听抢救过程,使得医生护士在抢救中存在问题,如:反应慢、缺东少西、手忙脚乱、言语缺陷等,完全暴露于患方,诱发纠纷。,13,、医生补记抢救记录、抢救医嘱、病情告知书不及时不规范。,14,、医生交班记录不规范,没能进行床头交接。,15,、医生不能根据病人病情及时调整护理级别,往往存在重症病例,护理级别为,级现象,执行分级护理制度不到位,延误病情观察及救治。,16,、科室缺乏常见危重病人救治规范及流程,医生护士抢救技能及经验不足。,履行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应力戒,注,6.,术前讨论制度,是防止疏忽、差错,保证手术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讨论对象,对重大、疑难、致残、重要器官摘除、新开展、二类及二类以上(大、中型)手术时,必须进行术前讨论。,主持人及参加人,中型手术由医疗组长主持,本医疗组医务人员参加,特殊情况应提交科室讨论。,大型较复杂疑难和新开展手术应由科主任或由科主任委托副主任以上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本科室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并根据病情邀请相关专家参加。特殊病例需有院领导参加讨论。,要点,术前讨论制度,讨论内容,诊断及其依据;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要点及注意事项;手术可能发生的危险、意外、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术后观察和护理要求;是否履行了手术同意书签字手续(需本院主管医师负责谈话签字);麻醉方式的选择,手术室的配合要求;术后注意事项,患者思想情况与要求等;检查术前各项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要点,术前讨论制度,特殊要求,对于疑难、复杂、重大手术,病情复杂需经本科科内会诊后,如仍需相关科室配合者,应提前,2-3,天邀请麻醉科及有关科室人员会诊,必要时院外会诊,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参加手术医师需参与术前讨论,如有特殊情况需更换主刀医师,应提前通知,并由科主任安排相应资质医师担任主刀医师。,要点,术前讨论制度,1,、流于形式:不进行任何讨论,仅让主管医师编造;,2,、参加讨论人员不亲自诊查病人,不亲自审阅病历;,3,、只强调手术适应症,不注意手术禁忌症;,4,、手术风险评估不充分,应对预案不明确,无应对措施。一旦发生危险,手忙脚乱,无所适从;,5,、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个人意见代替综述意见;,6,、综述(主持人总结)意见内容不全面,仅一句话,如:术前诊断明确,术前准备充分,无明显手术禁忌症,同意行某某手术。应明确记录:术前诊断、术前准备完善,:,心肺肝等主要脏器功能及主要检查如:术前,4,项、凝血,4,项、疾病相关主要检查阳性结果,无手术禁忌症,手术方式及麻醉方式选择,手术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等;,7,、根据术前讨论结果确定医师资质后,擅自更改术者及一助,增加手术风险;,8,、术前讨论认为存在问题,在不完备的情况下强行施术;,9,、符合术前讨论的病例在没有完善术前讨论的情况下仍实施手术治疗。,履行术前讨论制度应力戒,注,7.,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目的,总结死亡病例的诊疗经验,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临床死亡率,讨论时限,死亡病例,一般情况下应在,1,周内组织讨论;,特殊病例(存在医疗纠纷的病例)在,24,小时内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发出后,1,周内进行讨论,主持人与参加人,科主任主持;,本科医护人员参加,必要时医务科组织派人参加。,要点,死亡病例讨论制度,讨论程序,死亡病例讨论由主管医师汇报病情、诊治及抢救经过、死亡原因初步分析及死亡初步诊断,然后集体讨论。,死亡讨论内容,诊断、治疗经过、死亡原因、死亡诊断以及经验教训。,讨论记录,详细记录在死亡讨论专用记录本中,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讨论意见等,并将形成一致的结论性意见摘要记入病历中。,要点,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全院大讨论,医疗机构应有选择性地对全院死亡病例、纠纷病例等进行学术性、回顾性、借鉴性的总结分析和讨论,原则一年举行,2,次,由医务科主持,参加人员为医院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委员会成员和相关科室人员。,要点,死亡病例讨论制度,1,、参加人员对死亡病历讨论的目的和意义不明确;,2,、除特殊死亡病例外,没有提前一天通知参加讨论人员,使其没有准备,讨论发言内涵质量不高;,3,、讨论者不亲自仔细审阅病历,不查阅有关文献,不深思熟虑,甚至怕得罪人不敢触及矛盾,仅凭医师汇报或根据他人所述采取、人云亦云、不负责任的态度;,4,、讨论者本人不了解该病人相关诊疗护理常规规范、不了解医疗程序、不掌握核心制度、故发言缺乏内涵,表现为:死亡诊断不明确、死亡诊断依据不充分,死亡原因不明确、死亡原因不分析不到位、不切实际。诊疗过程没能按诊疗护理常规规范、没能按医疗核心制度要求实施,其结果是查找问题不确切、不彻底,经验教训皆无,对责任医师、责任科室歌功颂德,呈现出天下红旗一片,而病人死而应当。没有达到讨论之目的;,履行死亡讨论制度应力戒,注,5,、讨论综述意见不对特殊死亡家属反馈或反馈缺乏技巧;,6,、死亡讨论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应绝对做到。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及行政责任;,7,、死亡讨论综述意见没有记录在病程中;,8,、死亡讨论没有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只是泛泛为之,更有甚者死亡讨论没有进行,只是让人编造而已。,履行死亡讨论制度应力戒,注,8.,交接班制度,8,、值班与交接班制度,是保证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昼夜连续进行的,一项重要措施,交接班队列,各科室值班安排工作由住院总医师(或科主任)负责。值班人员一经确认,无特殊情况、未经许可不准个人私自换班。,值班医师必须具备注册执业医师条件和独立胜任本职工作能力。在读研究生、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规范化培训不合格的医师、见习医师、实习医师不得独立值班。,临床科室值班原则上应实行三线医师负责制,不具备条件的科室可以实行二线医师负责制。一线值班医师由住院医师(或总住院医师)或以上资格人员担任,二线值班医师由主治医师或以上资格人员担任,三线值班医师由主任、副主任医师资格人员担任。,医技科室根据科室情况安排值班人员。人员配备、开展工作应满足临床需要,医师、技师分别独立值班,疑难报告有上级医师审核。,要点,值班与交接班制度,医师交接班制度,值班医(技)师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履行岗位职,责,因手术、急会诊等工作需要离开病区,应向其他,值班医师和值班护士交代去向,以保证联络。三线值班医师实行听班制度,但必须方位明确、通讯畅通、随请随到。,值班医师一般不脱离日常工作,可在正常班下班前一小时用膳,但必须在正常班下班前,15,分钟到达病区,接受各医疗组交办的医疗工作。危重病人、当日术后病人必须进行床头交班。值班技师应对设备情况与正常班人员进行交接。接班人员未及时到岗,交班人员不准离开岗位,应将情况报告科主任,等待接班人员到位交班后方可离开病区。,值班医师在值班期间进行的医疗处置工作必须及时做好医疗文书记录,值班情况按规定扼要记入交接班本,各级值班人员在当日交班记录上签字确认,,(,双签名)次晨早会上进行集体交班。值班技师应将设备运行情况记录签字后进行集体交班。,要点,值班与交接班制度,医师值班、交接班制度,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准确及时地进行。,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提前,5-10,分钟到病房,清点物品、阅读病室交班报告、护理记录、交班记事本。在接班者未接清楚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值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的各项工作,写好病室交班报告及各项护理记录,处理好用过的物品。遇到特殊情况应详细交待,与接班者共同做好交接班工作后方可离去。白班应为夜班做好物品准备,如抢救药品及抢救用物、呼吸机、氧气、吸引器、注射器、消毒敷料、被服等,以便于夜班工作。,交班中发现患者病情、治疗及护理器械物品等不符时,应立即查问。接班时发现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因交接不清,发生差错事故或物品遗失应由接班者负责。,要点,值班与交接班制度,护理值班、交接班制度,交清住院患者总数,出入院、转科、转院、手术、生产、病危、病重、死亡人数以及新入院、手术前、手术日、分娩、危重、抢救、特殊检查等,患者的诊断、病情、治疗、护理、写出书面病室交班报告、护理记录、留送各种标本完成情况。,床头交班查看危重、抢救、昏迷、大手术、瘫痪患者的病情,如:生命体征、输液、皮肤、各种引流管、特殊治疗情况及各专科护理执行情况。(本院存在问题),交、接班者共同巡视、检查病房清洁、整齐、安静、安全的情况。(本院存在问题),接班者应清点毒麻药、急救药品和其他医疗器械,若数量不符应及时与交班者核对。,要点,值班与交接班制度,护理交接班内容及要求,危重病人床头交接班,9.,手术分级管理制度,9,、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目 的,确保手术及高风险有创操作的安全和质量,规范各科室各级医师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管理,防范医疗事故。,手术分级,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分为四级:,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要 点,手术医师分级,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住院医师:,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主治医师:,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副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工作,3,年以上者。,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从事主任医师工作,3,年以内。,资深主任医师:从事主任医师工作,3,年以上。,要 点,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各级医师确定主持某级手术前,要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至少主持 完成,10,例以上的病例并经考核合格。(各专科的具体完成例数由科室根据专科特点、手术复杂、难易程度调整并报医教科批准),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高年资住院医师,:可主持一级手术。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高年资主治医师,:经上级医师批准,可主持三级手术。,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下或根据实际情况可主持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以及新技术、新项目手术。,资深主任医师,:主持四级手术及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和一般科研项目手术,经主管部门批准主持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要 点,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医师手术权限,正常手术,:原则上经科室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科主任授权的科副主任审批。,特殊手术,:凡属下列之一的可视作特殊手术,须经科室认真进行术前讨论,经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备案,必要时经院内会诊或报主管院领导审批。但在急诊或紧急情况下,为抢救患者生命,主管医师应当机立断,争分夺秒,积极抢救,并及时向上级医师和总值班汇报,不得延误抢救时机。,(1),手术可能导致毁容或致残的;,(2),同一患者因并发症需再次手术的;,(3),高风险手术;,(4),本单位新开展的手术;,(5),无主患者、可能引起或涉及司法纠纷的手术;,(6),被手术者系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特殊人士等;,(7),外院医师来院参加手术者、异地行医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要 点,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审批权限,1,、手术分级及医师权限不明确;,2,、仅凭医师职称高低授予手术权限,而忽略其实际工作能力;,3,、科主任责任心不强,老好人主义,不坚持原则;,4,、谁管床谁施术;,5,、除急诊外,医师自作主张安排手术,违规操作;,6,、没有科主任签字同意,任意安排手术;,7,、对违规者惩罚措施落实不力;,8,、不按手术通知单执行,而临时更换手术医师及助手。,履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应力戒,注,10.,查对制度,10,、查对制度,开具医嘱、处方或者各种申请单、治疗单、手术单等医疗文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以及相关信息资料,加以核实。,执行医嘱时应进行“三查七对”: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对床号、姓名、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同时应检查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期,注意药物配伍禁忌,询问有无过敏史。,抢救病人执行口头医嘱时,执行者必须口头复述一遍,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并将使用后的空安瓿、药瓶或者相关包装等物品保留备查。,采集标本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与标本标签相符,标本质量与检查要求相符,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送检。,要 点,查对制度,临床查对制度,保障医疗安全,避免医疗差错,手术前:,接病员时应查对病员的姓名、性别、科别、床号、诊断、手术名称和术前用药、术中备用的特殊药品或者特殊耗材等。,手术前手术医师、护士、麻醉师应再次查对病员的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手术中:,切除病灶或器官时,应再次核实,确认无误后方可实施切除手术。,凡进行体腔或者深部组织手术,应在术前与缝合前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由手术护士签字确认。,术中切除或者留取的标本应与标签、病历、病理申请单一同核对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等基本信息以及标本的名称、部位、数量,及时送检。,手术后:,病员送回复苏室、病室或者监护室时,交接双方应再次对病员的基本信息、生命体征、用药情况进行查对交接。,要 点,查对制度,手术查对制度,采血样时查对:,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交叉配血时查对:,输血科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时可除外),正确无误时进行交叉配血。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值班时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自己复核,准确无误后填写配血试验结果。,取血时查对:,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输血前查对:,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输血前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查对制度,要 点,输血查对制度,药学人员调剂处方前应对处方用药的适宜性进行查对审核:对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物,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剂量、用法;剂型与给药途径;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等。,药学人员调剂处方时应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规格、数量、标签;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药学人员对麻醉、精神药品处方的查对处方颜色是否正确,处方内容是否齐全,处方剂量是否超限,处方与病历是否相符,处方医师是否具备麻醉处方权。,要 点,查对制度,发药查对制度,临床检验、病理检查时,应对接受的标本进行查对,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检查目的、标本质量和数量,检验结果应该经过指定的人员审核后发报告,(急诊单人值班时,值班人员应对结果认真审核,必要时再次核实后发报告),病理诊断应经过主治医师以上审核后发报告。发送报告时,应查对科别,避免错送,送达时应与科室有关人员进行查对签收。,影像、功能检查时,应对病员的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检查号、检查部位、检查目的以及检查条件进行查对。检查结果应经审核后发报告。发送报告时,应查对科别,避免错送,送达时应与科室有关人员进行查对签收。,要 点,查对制度,医技检查查对制度,接受器械包时查对名称、核定数量、质量、有无破损及初步清洁处理情况。,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名称、核定数量、质量、有无破损、清洁处理情况以及送消毒的日期。,灭菌时查对温度、压力、时间,灭菌后查对灭菌效果、指示剂及无湿包情况以及消毒日期。,发器械包时,查对名称、数量、以及消毒灭菌日期。,查对制度,要 点,供应室查对制度,11.,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制度,11,、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制度,一般要求,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用蓝黑墨水书写;用中文书写,使用规范用语,无错别字、自造字及非国际通用的中文和英文缩写,出现错字时,用双横线划在错字上,医嘱不能划双横线修改!,需修改时:用红笔注明,“,取消,”,字样,并签名,不得采用刮、粘贴等方法掩盖原来的字迹,每次记录后医生必须清晰签署全名于右下方,各种记录必须有完整日期,必要时记录时间。日期一律按年一月一日顺序,时间统,以,24,小时计算,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疾病诊断、手术名称一律用,“,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为准,不得随意使用简称,如无正式译名的病名可用原文。药名可用拉丁文或原文。,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要 点,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完成时间要求,准确记录就诊时间,急危重症要记录到时、分,甚至到秒。,抢救记录应在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首次病程记录应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由住院医师完成,内容包括病例特点、初步诊断、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诊疗计划四部分,住院病历及入院记录于入院后,24,小时内能完成,急症危重症,6-12,小时内完成,上级医师查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