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考查点一,生物的特征,课标要求,举例说出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现象,生物的特征,特征解读,民以食为天,生物的生活需要,_,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_,维持生存,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生物能进行_,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_,呼出_,营养,呼吸,营养物质,二氧化碳,氧气,2,.,生物现象,生物的特征,特征解读,大汗淋漓,落叶纷飞,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_,排出废物的方式多种多样,如,人可以通过_、_,_和_等方式排出废物,葵花,向太阳,生物能对_,_作出反应,与植物相比,动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更灵敏,种下一粒子,发了一个芽,生物能_,_,生物体能够_。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_下一代,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龙生龙,凤生凤等,生物都有_,_的特性,生物体的_之间,表现出_的特征,也有一部分特征并不相同,外界,刺激,废物,出汗,呼出气,体,排尿,由小长大,繁殖,遗传,和变异,子代与亲代,相同,生长,和繁殖,3,.,【易错易混】,(1)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病毒作为简单的生物,无细胞结构。,(2)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需要吸入氧气:制作泡菜的乳酸菌不需要氧气。,(3)能生长和运动的物体不一定是生物:钟乳石能生长,机器人能运动,但二者均不属于生物。,4,.,考查点二,1.概述生物的分类,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标要求,1.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2.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3.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5,.,根据形态结构:可分为_,根据_:可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根据用途:可分为_等,1.生物,的归类,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生活环境,作物、家禽、家畜、宠物,2.影响生物生活的两大因素:,(1)非生物因素:_等。,(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_。,光、温度、水,其他生物,6,.,3.科学探究的方法:,(1)探究的六大环节:,(2)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_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_以外,其他条件都_的实验。,(3)变量:变量_原则。,作出假设,表达和交流,实施计划,研究对象,不同,相同,唯一,7,.,4.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最常见的是_关系,还有_,_等关系。,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适应(举例):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_;,荒漠中的骆驼刺_非常发达;寒冷海域中的海豹,_,很厚。,(2)影响(举例):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_。,捕食,竞争、,合作、寄生,非常少,根系,土壤疏松,皮下脂肪,8,.,考查点三,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标要求,1.描述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2.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9,.,1.概念:在一定的_内,_与_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非生物部分:_等,3.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_,的关系而形成的_。,(2)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由很多条_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空间范围,生物,环境,2.组成,生物部分,植物_,动物_,细菌、真菌_,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阳光、空气、水,吃与被吃,链状结构,食物链,10,.,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_和所占的_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_的。,【易错易混】,(1)食物链不仅包括一个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还包括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2)细菌、真菌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才是分解者。,数量,比例,自动调节,限度,11,.,考查点四,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课标要求,1.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12,.,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_、_和_,_。,2.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_,陆地生态系统,_,_,_,_,_,_,水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的表面,岩石圈,13,.,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14,.,核心概念 一,生物与环境,【考向指南】,重要,概念,关键词,生物环境依赖,概念,陈述,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要点概览,生物 环境,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15,.,【概念剖析】,1.环境影响生物:,(1)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有互助、竞争;不同种生物间的关系有捕食、寄生、共生等。,(2)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并受到环境的影响。,16,.,2.生物适应环境: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其中生存的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生理特征。,3.生物影响环境: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同时也以不同的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例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大气中的含氧量提高,蚯蚓对土壤有改良作用等。,17,.,【学而后思】,(1)为什么说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提示:,因为无论是非生物因素的变化,还是生物的数量等因素发生变化,都会有许多种生物受到影响。,(2)如果你是宇航员,将要进行太空之旅,你必须携带哪些物质?,提示:,水、氧气、食物、保暖服等。,(3)“南橘北枳”的意思是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何种关系?,提示:,这说明环境(主要是光照和温度)对生物产生影响。,18,.,【典题例证1】,(2013滨州学业考)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A.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D.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19,.,【思路点拨】,解读题干时抓住关键词“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由此联想到所学知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体色”,最终作出选择。,【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解。A项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B项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C项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都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D项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肥沃,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20,.,重要,概念,关键词,生态系统组成食物链(网)生物圈,概念,陈述,1.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2.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一般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3.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网)传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4.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核心概念 二,生态系统,【考向指南】,21,.,要点概览,22,.,【概念剖析】,1.食物链:,(1)写法:起点必须是生产者,之后依次为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各生物之间用箭头连接。,(2)图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高级消费者。,(3)举例:草鼠蛇鹰。,(4)数法:从生产者一直到最顶端的消费者才是一条食物链。,23,.,2.数量变化:,(1)短时间:若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会减少,上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会增加;反之,数量变化情况相反。,(2)长时间:若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会先减少后增加,逐渐趋于稳定,上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会先增加后减少,逐渐趋于稳定;反之,数量变化情况相反。,24,.,3.能量和物质流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最终危害人类。,4.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25,.,【中考警示钟】,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循环流动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单向递减流动的。,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不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而是光能。食物链(网)的能量流动起点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食物链的箭头是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不能写反。,26,.,【学而后思】,(1)细菌和真菌被喻为生物圈的“清道夫”,生物圈中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被喻为“清道夫”吗?为什么?,提示:,不是。因为在生物圈中只有腐生细菌和真菌才属于分解者,被喻为生物圈的中“清道夫”。,(2)病毒身体微小,结构简单,属于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提示:,不对。因为病毒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属于消费者,。,27,.,(3)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的最适于生物生存的星球,但是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是否都有生物生存呢?,提示:,不是。生物只在生物圈中生存,如大气圈的外层和岩石圈的下层等地方就没有生物。,28,.,【典题例证2】,(2013东营学业考)初夏的黄河口,景色迷人。风吹芦苇,绿波荡漾,水草依依,随风摇曳;欢快的鱼儿在水草间自由嬉戏,清脆的鸟鸣从苇丛中阵阵传出;野兔贪婪地享受着美味,不时晃动着警觉的耳朵。当鹰在天空出现的瞬间,水鸟、野兔迅速地躲藏起来,顷刻间,这里变得十分静谧。请分析回答:,(1)上述情景是黄河口自然保护区常见的一幕,作为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在组成成分上除了上述场景中的生物,还应包括,。,29,.,(2)请根据上述场景中的描述,用文字和箭头绘制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注:水鸟为杂食性动物)。,(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4)湿地生态系统中,鹰的数量远远少于野兔的数量,原因是,。,(5)野兔的体色一般为灰黄色,有利于逃避敌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能够,。,(6)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动)调节能力较强,原因是,。,30,.,【解析】,本题以黄河口生态系统为主题,主要考查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特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及运用生态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从资料看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食物网。,(3)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和能量就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进行运输传递的。,31,.,(4)野兔是初级消费者,鹰是次级消费者,按照食物链能量流动关系:次级消费者数量应少于初级消费者数量。,(5)野兔的这种体色为保护色,是生物适应环境的典型例子。,(6)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和种类都比农田生态系统要多,自我(动)调节的能力高。,32,.,答案:,(1)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答出分解者即可),(2),(至少画出三条食物链,其他合理即可),33,.,(3)营养结构,(4)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能量传递过程中消耗越多。鹰处在食物链的顶端,因而鹰的数量远远低于野兔的数量,(5)适应环境,(6)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34,.,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实验过程】,光,阴暗,光,对照组,实验组,光照,少,多,阴暗,35,.,【实验问题】,1.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提示:,光、温度、水等。,2.实验装置的铁盘上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不盖玻璃,行吗?为什么?,提示:,不行。为了控制单一变量,遵循变量唯一原则。,36,.,【实验训练】,(2012东营学业考)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位置,黄粉虫,光照,温度,湿度,纸盒左半侧,20只,明亮,15,适宜,纸盒右半侧,20只,阴暗,30,适宜,37,.,A.左右两侧黄粉虫的数量可以不同,B.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D.左右两侧可以湿度不同,【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照实验的设计。对照实验要求保持唯一变量,本实验是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因此变量为温度,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故纸盒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38,.,【变式备选】,(2011龙东学业考)小继同学打算探究非生物因素水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她提出的问题是:水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1)根据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2)为了探究水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她为鼠妇提供了潮湿和干燥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你认为这个探究实验的变量是,。,(3)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4)做完实验后,小继应如何处理鼠妇?,。,39,.,【解析】,本题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在进行探究实验时,要针对提出的问题来进行假设。(2)因为本实验探究水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因此水是本实验的变量。(3)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使实验的偶然性增大,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使结果更为准确,最好应用10只或10只以上鼠妇做实验。(4)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都对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有保护动物的意识,因此做完实验后,不能任意伤害,要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答案:,(1)水会影响鼠妇的生活(或水不会影响鼠妇的生活),(2)水分(3)不行(4)放回自然环境中,40,.,4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