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危险源辨识的范围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错)
2.风险与危险源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风险是危险源的载体,没有风险就没有危险源。( 错 )
3.任何危险源都会伴随着风险。只是危险源不同,其伴随的风险大小往往不同。(对 )
4.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对 )
5.风险度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 对 )
6.风险不可以避免,但是风险有大小。( 对 )
7.隐患信息是指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治理目标、治理措施、职责划分、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对 )
8.隐患的分级是根据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级别划分。(对 )
9.一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或者频率很高,我们就可以理解为这个事件的风险很大。( 错 )
10.一件事件可能的后果造成多人伤亡,我们就可以理解为这个事件的风险就很大。( 错 )
11.风险辨识是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对 )
12.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的过程。( 错 )
13.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不必管控,但必须落实具体措施。( 错 )
14.风险控制措施是指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企业针对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对 )
15.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中的D值越小,说明被评价系统的危险性越大。( 错 )
16.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一种定量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 错 )
17.安全检查表(SCL)的编制依据包括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 对 )
18.风险矩阵分析法(LS)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均是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 对 )
19.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定量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将一系列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场所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风险,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 错 )
20.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基于作业活动的一种风险辨识技术,用来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的有效识别。( 对 )
21.一级风险点属于重大隐患,应立即停产整顿。(错 )
22.一般隐患,因其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可暂时不予整改排除。(错 )
23.对于一般事故隐患,根据隐患治理的分级,由企业各级(公司、车间、部门、班组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负责组织整改,整改情况要安排专人进行确认。(对 )
24.重大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无法立即整改排除,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 对 )
25.重大隐患一定是重大风险,重大风险不一定是重大隐患。( 对 )
26.对于排查出的问题应执行“五到位”,即: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对 )
27.企业开展风险管控工作的目的是,实现零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隐患,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错 )
28.企业应当根据隐患级别,确定相应的治理责任单位和人员,隐患排查治理应当以确保隐患得到完全消除为工作目标。( 错 )
29.从企业基层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层,都应当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对 )
30.公司级隐患排查由公司安全主要负责人负责,安全管理部门具体组织实施。( 错 )
31.企业应在通则、细则的基础上,另外建立一套安全管理体系,是双体系贯彻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成为企业各层级、各岗位日常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 错 )
32.隐患排查主要是指中介机构、企业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 错 )
33.风险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或合并,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对 )
34.持续有效地做好风险管控工作,排查风险点是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然后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是风险管控的核心。( 对 )
35.可接受风险是指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对 )
36.企业应依据所排查出各类风险的全部控制措施和基础安全管理要求,编制包含全部应该排查的项目清单。( 对 )
37.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至少应包括与风险点对应的设备设施和作业名称、排查内容、排查标准、排查方法。(对 )
38.设备设施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包括报警、联锁、安全阀及液位、温度、压力等测量仪表和控制设施及消防、检查、检验等常规的管理措施。( 对 )
39.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制度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素质等方面。(对 )
40.工程技术措施包括紧急切断装置、密闭采样系统、制定标准作业程序、监控、联锁、报警等。( 错 )
41.风险控制措施应从工程技术(或工程控制)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识别并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对 )
42.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监控、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 对 )
43.隐患治理应做到方法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有效、责任到人、按时完成。重大事故隐患必须立即整改,一般事故隐患可延缓整改。( 错 )
44.隐患整改建议措施应采取“管理优先、工程其次、防护为辅”原则(错 )
45.特种作业人员未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属于生产现场类隐患。( 错 )
46.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需及时更新风险信息。( 对 )
47.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分类实施的原则。主要包括岗位纠正、班组治理、车间治理、部门治理、公司治理等。( 对 )
48.风险控制措施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对 )
49.企业应将风险管控相关信息录入山东省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信息平台,并保障正常运行。( 对 )
50.事故类比隐患排查是企业内和同类企业发生事故后的举一反三的安全检查。 ( 对 )
51.地下开采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程序包括成立机构、制定制度、部署实施、划分风险点、辨识危险源、制定风险管控措施、落实管控主体、编制风险管控清单、风险告知9个步骤。(对 )
52.地下开采矿山企业排查出的风险点或危险源数目越多,说明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越低。( 错 )
53.地下开采矿山企业根据风险辨识、管控的需求,工作组设立采矿、机运等工作组,组长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 错 )
54.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包括:领导、组织本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确保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所需人力资源、资金投入、物资保障;组织编制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及相关管理制度。(对 )
55.培训教育制度应规定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和各基层单位培训教育职责,明确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落实培训投入等职责,明确各基层单位落实培训计划、组织职工学习风险分级管控相关内容的职责,明确岗位员工熟知本岗位危险源及相应管控措施的学习义务。(对 )
56.持续改进管理制度应明确更新标准、评审程序、沟通机制和考评内容,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分析,并更新完善风险信息。( 对 )
57.地下开采矿山辨识危险源,辨识内容应涵盖风险点内所有的设施设备及常规作业活动。( 错 )
58.企业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经验丰富的岗位职工,制定确实能够防控风险点的管控措施。( 错 )
59.重大风险内容包括一级风险点存在的风险和根据矿山实际直接定性出的重大风险。( 对 )
60.以下情形应判定为重大风险:消防系统不完善,存在火灾危险的区域。(对 )
61.企业应将通风系统存在的中毒窒息风险列为矿山生产的系统风险,按重大风险进行管控。( 对 )
62.企业应将矿山生产中用于提升人员的提升系统存在的坠罐风险列为矿山生产的系统风险,按重大风险进行管控。(对 )
63.企业应将采空区、采掘作业存在的顶板大面积垮塌风险列为矿山生产的系统风险,按重大风险进行管控。( 对 )
64.地下开采矿山采掘系统风险点包括采矿工作面凿岩作业、掘进工作面凿岩作业、采场支护作业、采场耙矿、掘进出渣、锚网支护、喷砼支护等风险点。( 对 )
65.地下开采矿山提升系统风险点包括:包括提升机主机、液压制动、润滑、电控、操作、信号、保护装置、罐笼、井架、井筒、配电、停电检修、电焊作业、机房作业、环境因素、斜井提升、竖井装卸载系统等风险点。( 对 )
66.地下开采矿山爆破系统风险点包括:包括凿岩作业、爆破作业、炸药库等风险点。( 错 )
67.地下开采矿山通风系统风险点包括:包括主扇、局扇及防尘、风门、风路、操作等风险点。( 对 )
68.地下开采矿山排水系统风险点包括:包括泵体、电机、管路、保护装置、排水操作、泵房配电、水仓清淤、检修等风险点。(对 )
69.车间级别风险点每月排查一次。(错)
70.采掘现场盲残炮处理程序是距盲残炮50cm外打平行眼,装药引爆。( 错 )
71.凿岩作业时,人员站在不靠帮气腿一侧、不得骑跨在气腿上、不能站在风钻、钎杆下部。( 对 )
72.竖井提升机维修电焊作业存在电焊火花飞溅危险源。(对 )
73.电机车在弯道、道岔处行驶时,应采取的措施是:拐弯处减速、鸣笛、道岔口安装警示器并挂牌。( 对 )
74.井下爆破作业人员可以携带矿灯进入井下爆炸材料库房内领取爆破器材。( 错 )
75.采场装药作业需两人配合,一人作业一人监护。( 对 )
76.地下开采矿山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包括成立组织机构、制度建设、编制隐患排查清单、实施全员培训等4个步骤。( 对 )
77.企业应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对 )
78.地下开采矿山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包括隐患排查、隐患分级、隐患治理、治理验收等4个步骤。( 对 )
79.装岩机电缆有接头时,处理好接线后,可以继续使用。(错 )
80.斜井提升作业,除安全员外一律禁止搭乘矿车。( 错 )
81.巷道运输作业,除了值班领导外,电机车禁止搭乘人员。(错 )
82.架空线下禁止肩扛金属物。( 对 )
83.巷道内架空线高度,调车场及人行道交叉点不低于2.0m。( 对 )
84.乘座猴车的人员,随身携带的物品重量不得超过20kg,长度不得超过1.2m。( 对 )
85.乘座猴车的人员,在人员少的情况下,可以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物品乘车。( 错 )
86.两工作面相距15m时,只准从一个工作面向前掘进。(对 )
87.巷道即将贯通时双面作业,爆破前应在双方通向工作面的安全地点设置警戒,待双方作业人员全部撤至安全地点后,方可起爆。( 对 )
88.主通风机检测检验周期为3年。(错 )
89.检修作业,氧气乙炔瓶摆放距离规定:瓶间距大于5m,与作业点间距大于10m。( 对 )
90.采用氧气乙炔从事气割作业,割炬必须安装防回火装置。(对 )
91.竖井提升,安全门须联锁、闭锁有效。( 对 )
92.竖井内使用电气焊检修作业时,应在作业点下方设置容器收集高温焊渣或熄灭火星。(对 )
93.井筒作业时,井口应设专人监护。(对 )
94.地下开采矿山山,应每两年组织一次反风演习。(错 )
95.井下炸药库属于重大危险源。( 错 )
96、班组长必须最后离开爆破地点,爆破工必须在警戒线以外安全地点起爆。( 错 )
97.井下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及电缆的配件、金属外皮等,均应接地,巷道中接近电缆线路的金属构筑物等也应接地。( 对 )
98.有一级负荷的矿山应由双重电源供电。(对 )
99.采场耙矿作业,电耙双滑子应加安全绳。( 对 )
100.耙矿作业,指挥人员确认耙道内无人后方可发出信号。(对 )
101.凿岩与其他作业交叉进行容易造成其他伤害。( 错 )
102.顶板出现淋水等异常情况,情况不明时停产撤人。(对 )
103.竖井提升物料时,可单人操作提升机。( 错 )
104.斜井提升,一坡三挡未到位,应停止提升作业。(对 )
105.作业中顶板有浮石,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对 )
106.供电线路检查,登杆作业时,只要挂好安全带,可以无人监护。( 错 )
107.下井人员必须携带自救器。( 对 )
108.电动装岩机无接地保护造成的事故类型为冒顶片帮。( 错 )
109.在风险点锚网支护中危险源作业中顶板有浮石中,浮石捡撬不掉时,可以先进行作业后处理。( 错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