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6,章 城市总体布局,一、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二、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三、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四、总体布局的方案优化,五、总体布局的要素组织,六、总体布局的模式,1,.,城市总体布局的概念,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表现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组织及其形式和状态。,城市总体布局的任务是在城市性质和规模基本确定后,在对城市用地评价和用地选择的基础上,根据城市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对城市各组成用地和空间进行统一安排,以保障城市各项功能的协调、城市安全和整体运行效率,塑造优美的城市环境和形象。,2,.,一、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1,、城市功能及其演化,(P194),城市功能是城市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作用和秩序,是城市存在的本质特征。,雅典宪章,(,1933,年):,最为突出的内容是提出了城市的功能分区。认为城市活动可以划分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活动,提出这是城市规划研究的“最基本分类”。宪章中阐述到:“城市规划的四个主要功能要求各自都有其最适宜发展的条件,以便给生活、工作和文化分类和秩序化”。,3,.,一、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1,、城市功能及其演化,(P194),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城市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理解和贯彻这一关系视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与,雅典宪章,相反,我们深信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必须反映这一现实”。,提出,雅典宪章,所崇尚的功能分区“为了追求分区清楚却牺牲了城市的有机构成”。宪章提出:“在今天,不应当把城市当作一系列的组成部分拼在一起考虑,而必须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认为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要求“城市规划师和政策制定人必须把城市看作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提出公众参与对城市规划的极端重要性。,4,.,一、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1,、城市功能及其演化,(P194),城市功能的多元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综合服务功能;,社会再生产功能;,组织管理、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功能;,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积聚与辐射功能。,5,.,一、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2,、城市结构及其优化,(P195),城市结构(,GB,),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主要要素,在一定时间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城市问题归根结底是城市社会、经济和发展中的问题,城市问题的解决,包括可以采取对策的过程,其结果都要在城市布局结构中体现出来。,城市功能的变化是结构变化的先导,通常它决定结构的变异和重组。城市结构的调整必然促进城市功能的转换,两者相互促进,推动城市的发展。,6,.,一、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3,、城市形态及其表现,(P197),城市形态: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分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吴良镛教授:“城市形态的探求不仅是模式的追求,而是一种发展战略研究,它来自更高的目标的追求。”,城市总体布局的模式,7,.,一、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4,、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P197-199),城市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城市结构是内涵的、抽象的,是城市构成的主体;,城市形态是表象的,是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征。,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三者的协调关系是城市成败、兴衰的标志,也是体现城市形象的重要方面。,8,.,二、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1,、城乡融合、统筹安排,(,1,)城市用地布局和发展方向,特别是各类产业用地的数量和布局与周围地区土地利用、农田保护、城镇分布与发展密切相关,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2,)城市生活居住用地组织和布局与周围地区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密切相关;,(,3,)城市绿地、水系的布局和周围地区生态绿地系统与水系应相互衔接、协调;,(,4,)城市道路系统和交通设施用地与布局和地区交通网络应相互衔接、协调。,9,.,二、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2,、功能协调、结构清晰,城市各物质要素及其功能既关联、互补,又有矛盾、排斥。因此,用地组织和空间布局既要考虑合理的分区,又要考虑功能相近的用地彼此的包容性。要保障城市各项功能的整体协调、城市安全和运转高效。,(,1,)工业用地的组织和布局;,(,2,)集中的居住用地和科研、高教用地;,(,3,)对外交通设施用地布局;,(,4,)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储等设施的布置;,(,5,)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妥善保护。,10,.,二、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3,、依托旧区、紧凑发展,(,1,)旧区、新区有方便的联系,有利于旧区若干功能和人口向新区疏解;,(,2,)在新区开发的过程中,有利于解决职工工作和居住两地的矛盾;,(,3,)可充分利用旧区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有利于新旧区基础设施系统的衔接,节省新区开发建设费用;,(,4,)有利于尽快形成新区、旧区协调发展又各具特色的城市面貌。,11,.,二、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4,、分期建设、留有余地,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情况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在保证总体布局框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应留有一定的弹性和长远发展的余地,并考虑根据实际需要局部调整用地布局的可能性。要重点安排好近期建设和发展用地,力求集中紧凑、经济合理,不得打乱整体布局的框架。,12,.,三、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1,、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的协调发展,(P206-),主要目标:探求城镇体系的级配合理、分工协作,科学地确定城市发展方向,综合协调区域性重大市政工程项目,明确近远期建设的投资重点。,(,1,)城市用地与空间结构的调整,(,2,)城市产业结构的完善,(,3,)城市社会结构的演化,13,.,三、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1,、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的协调发展,主要措施:,(,1,)充分重视城市建设的结合部,(,2,)促进生成城市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3,)注重城市地域开发序列的衔接与过渡,(,4,)积极制定和推行行之有效的城市发展策略与,建设政策,14,.,三、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2,、城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协调发展,城市下部结构,(,P229,):,通常指城市道路、给水、排水、电力、电讯、绿化、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促进城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协调发展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参见,P231,)。,15,.,三、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3,、城市局部地区与整体布局相结合,城市局部地区建设的形成和集积,构成城市的整体;整体对局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导向作用。局部地区建设合理与否会促进或牵制城市的整体发展,或影响全局决策。,案例:北京平安大街道路红线宽度的修改(,P233,),16,.,三、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4,、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期控制相结合,城市的建设发展总有一些预见不到的变化,在规划布局中要留有发展余地,或者在规划布局中有足够的“弹性”。(,P237,),17,.,四、城市总体布局的方案优化,1,、从不同角度多做不同方案,抓住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主要矛盾,对足以影响规划布局的关键问题,提出多种可行解决的措施和规划方案;,设想的方案可以多种多样,但必须从实际出发,真正能够付诸实施、指导城市建设;,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各个不同阶段,都应进行方案比较。考虑的范围与解决的问题可以由大到小、由粗到细,分层次、分系统、分步骤的解决。,18,.,四、城市总体布局的方案优化,2,、方案比较的内容(方案评价),P244,1,)地理位置及工程地质条件等;,2,)占地和动迁情况;,3,)生产协作;,4,)交通运输;,5,)环境保护;,6,)居住用地组织;,7,)防洪、防震、人防等工程设施;,8,)市政工程及公用设施;,9,)城市总体布局;,10,)城市造价。,19,.,四、城市总体布局的方案优化,3,、方案的评定与优化,在方案比较中,上述各点,应尽量做到文字条理清晰,数据准确明了,分析图纸形象深刻。方案比较所能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要根据各城市的具体情况有所取舍,区别对待,经充分讨论,提出综合意见。最后确定以某一方案为基础,吸取其他方案们的优点再做进一步修改、补充和提高。,理想大城市环境,其标准和观念会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文化水平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要从追求“最佳方案”的观念中解脱出来,转向寻求城市正确的发展方向和行之有效的实践操作方案。,20,.,河北衡水市规划方案,21,.,五、城市总体布局的要素组织,(一)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三)道路系统组织,对外交通与城市道路系统,(二)城市用地组织,工业、居住、公共设施、仓储、绿地,(四)城市景观系统组织与规划,22,.,(一)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城市发展方向是指“城市各项建设规模扩大所引起的城市空间地域扩展的主要方向”。,1,、城市发展方向的定义,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定,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定,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定(,P57-80,),23,.,(一)城市用地发展方向,1,、城市发展方向的定义,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定,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是指组成城市各项物质要素的现有状况与它们在近期内建设或改进的可能,以及它们的服务水平与质量。,(1)建设现状条件,(2)工程准备条件,(3)基础设施条件,24,.,(一)城市用地发展方向,2,、城市发展用地的选择,1、选择有利的自然条件;,2、尽量少占农田、菜地;,3、保护古迹与矿藏;,4、满足主要建设项目的要求;,5、要为城市合理布局创造良好条件;,6、考虑城市长远发展的需要。,25,.,1,、居住用地,(二)城市用地组织,2,、工业用地,3,、公共设施用地,4,、仓储用地,5,、公共绿地,26,.,1,、居住用地,(二)城市用地组织,承担居住功能和居住活动的场所,(在城市中包括住宅及相当于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等设施的建设用地),,称之为居住用地。,(参见,P.87106),(,1,)城市居住用地的组成,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城市居住区: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具有一定人口规模、配有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27,.,类别,1,、居住用地,(二)城市用地组织,(,2,)城市居住用地的分类,说 明,R1,R2,R3,R4,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低层住宅为主,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28,.,1,、居住用地,(二)城市用地组织,(,3,)城市居住用地的指标,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重,影响因素:,(P89),城市规模、城市性质、自然条件、城市用地标准等。,29,.,1,、居住用地,(二)城市用地组织,(,4,)城市居住用地的选择,环境安全,风景优美,通风向阳。,功能协调,工作消费,出行便捷。,隔离工业,选择上风,卫生安宁。,规模合理,形状适宜,配置经济。,依托旧区,尊重历史,延续文脉。,协调发展,留有余地。,30,.,1,、居住用地,(二)城市用地组织,(,5,)城市居住用地的组织与布局,组织方式:组团、街坊邻里、小区居住区,居住区 小区 组团,户数(户)10,000-15,000 2,000-4,000 300-700,人口(人)30,000-50,000 7,000-15,000 1,000-3,000,“邻里单位”(美,佩里,,1927,):,一种以完备生活环境和强调社区生活为主旨的居住用地组织方式。,31,.,1,、居住用地,(二)城市用地组织,(,5,)城市居住用地的组织与布局,集中布置:,城市规模不大,有足够的用地且用地范围内无自然或人为障碍,可以节约市政投资,密切空间联系。,分散布置:,城市用地受地形等自然条件限制,或因城市产业分布和道路交通设施走向与网络影响。组团式布局时应使组团内居住与就业基本平衡,尽量减少、城市交通。,轴向布置:,依托交通干线,在适宜的出行范围内,居住用地以一定的组合形态逐步发展。,32,.,(英)哈罗城市分级结构方案,33,.,34,.,2,、工业用地,(二)城市用地组织,(,1,)工业分类及其特点,(参见,P.106120),工业生产是城市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部分,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其布局影响城市的发展方向。,工业行业部门分类:,国家工业行业分类标准将我国工业划分为,15,个部门,其中,一些工业部门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很大。,35,.,工业行业部门分类:,采掘工业:,煤炭、矿石、石油、天然气等。占地很大,有污染。露天和,井下。,唐山、阳泉市、大庆、克拉玛依,冶金工业:,黑色和有色。生产规模大、复杂。原材料、燃料、产品量大、,运输量大,能源消耗大,鞍山、包头、宝钢,机械工业:,种类繁多,规模差异大,比例大。有些有污染,运输量大。,长春、十堰,化学工业:,污染严重,易燃易爆,占地大,需三废处理。,石油加工工业:,污染严重,易燃易爆,占地大,需三废处理。,电力工业:,火力、水力、核能发电。火力发电污染严重。,建材工业:,水泥、混凝土、砖、玻璃、木材等。占地大,运输量大,,有污染,占农田。,纺织工业:,纺织、印染。温、湿要求高。用水量大、有污染,女工多。,食品工业:,糖酒油盐酱醋茶肉乳。占地大、用水量大、有些污染大。,造纸工业:,占地大、用水量大、污染严重。,36,.,2,、工业用地,(二)城市用地组织,(,2,)工业用地分类,一类工业用地(,M1,):基本无干扰、污染的工业用地,二类工业用地(,M2,):有一定干扰、污染的工业用地,三类工业用地(,M3,):有严重干扰、污染的工业用地,37,.,2,、工业用地,(二)城市用地组织,(,3,)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位置(,P113,),布置在生活居住区的小型工业用地,生产用地面积较小、运输量小、无污染、与居民生活关系密切的工业,如食品、缝纫、玩具制作、手工艺品等,可布置在居住区的角落或边缘;,对居住区无影响的小型精密仪器、仪表、服装鞋帽等,可以布置在居住区的独立街坊。,38,.,2,、工业用地,(二)城市用地组织,(,3,)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位置,布置在城市边缘地带的工业区,对城市稍有影响的工业区,布置在城市的一侧或几个相对集中的区域。按街坊整块布置。,布置在城市外围地区的独立工业区,在大城市中,大型工业企业对称市的影响很大,应与城市有一定距离,用绿化隔离。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独立的工业城镇,大型工业企业;开发区、工业园区,39,.,2,、工业用地,(二)城市用地组织,(,4,)工业用地,布局的发展趋势,专业化:相近行业尽量安排在一起,系列化:产品可以连续、配套的尽量安排在一起,综合利用:能源、三废的利用、统一服务,留有发展余地,紧凑布局,综合利用,发展弹性。,(,5,)工业用地,布局的几种布置方式(,P116,),40,.,2,、工业用地,(二)城市用地组织,(,6,)工业用地,布局的合理性,1)工业用地与其他功能的相互关系,上、下风向;上、下游,2)工业用地是否符合该类工业部门发展的条件,如:供水、供电、交通、地形、地质、排水、防灾,3)职工上下班的便捷程度与交通可达性,距离:小城市,15,分钟、大城市,30,分钟内,41,.,2,、工业用地,(二)城市用地组织,(,7,),旧城工业用地布局调整(,P118-120,),问题:场地狭小,运输不畅,混杂混乱,安全隐患。,原则:利用与改造结合;专业化改组;减少污染;,兼顾通勤。,措施:留、改、并、迁。,42,.,43,.,44,.,3,、公共设施用地,(二)城市用地组织,(参见城市规划原理,P.12037),公共设施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和兼容性。,公共设施分类,(,P121,),45,.,3,、公共设施用地,(二)城市用地组织,(,1,)如何公共设施用地指标?,按照人口增减情况;,根据各专业系统和有关部门的规定;,地方的特殊需要。,46,.,3,、公共设施用地,(二)城市用地组织,(,2,)公共设施布局要求,公共设施项目配置合理;,合理确定服务半径;,结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兼顾公共设施特点及其环境要求;,与城市景观组织相协调;,考虑建设时序与发展余地;,充分利用城市原有基础。,47,.,3,、公共设施用地,(二)城市用地组织,(,3,)主要公共设施布局,1)商业、服务业、娱乐业等以中心地方式布局,中央商务区(,CBD);,分区中心;,居住区中心;,小区中心。,其他形式:商业一条街;购物中心。,48,.,49,.,50,.,51,.,3,、公共设施用地,(二)城市用地组织,(,3,)主要公共设施布局,2)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大学占地多,一般布置在城区边缘;,科研机构和专科学校,与生产性机构相结合,形成一定的专业化地区。,科技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应与综合性大学相毗邻,相互促进发展。,52,.,3,、公共设施用地,(二)城市用地组织,(,3,)主要公共设施布局,3)体育设施,大型设施布置在城市外围或边缘,交通良好;,其他设施与居住用地、公建中心相结合,构成公共活动中心。,4)医疗卫生设施,以不同的级别和服务范围,均匀布置在城区。,有些小城市担负着为较大地区服务的职能(如县城),则应在长途汽车站、火车站等附近增设一些医疗设施。,53,.,4,、仓储用地,(二)城市用地组织,城市中专门用于储存物资的用地,主要包括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不包括企业内部的专用仓库。,(,1,)类型,储备仓库;,转运仓库;,供应仓库;,收购仓库。,54,.,4,、仓储用地,(二)城市用地组织,(,2,)仓储用地布置的一般原则(,P139,),一般技术要求:地势缓平;地下水位低,土壤承载力高。,(,3,)仓储用地的规模(,P141,),55,.,5,、城市绿地(,P142-160,),(二)城市用地组织,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1,)城市绿地的功能与作用:,提高生态质量;,有利环境保护;,调适环境心理;,丰富地景美学;,增加经济效益;,利于防灾减灾。,56,.,5,、城市绿地(,P142-160,),(二)城市用地组织,(,2,)城市绿地分类与指标(,P145,),(,3,)城市绿地的规划布置,构建城乡一体的生态大绿化环境;,构建城市开敞空间系统;,城市绿地系统的构成:点状、带状、楔形、环状,防护绿地与生态绿地,57,.,(三)道路系统组织,1,、城市对外交通规划,以城市为基点,与城市外部空间(其他城市、乡村)进行联系的各种交通运输的总称。,对外交通是城市形成、发展和布局的重要因素。,交通工具主要包括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城市与对外交通的紧密联系,城市随对外交通的发展而兴衰,世界随对外交通的发展而变小,58,.,(三)道路系统组织,1,、城市对外交通规划,(1)铁路,铁路运输是大量成批货物,中长距离运输的重要方式(尤其在内陆运输中)。,铁路站场与城市的关系,货站:最好在城区外围,需较大仓储用地,客站:在城区中,但铁路线对城市有分割作用;大城市中,应安排在中心区的边缘,中、小城市最好能采用与城区相切而过。,59,.,(三)道路系统组织,1,、城市对外交通规划,(2)港口,水运适于担负长距离运输,尤其是体积大的商品。,港口布置受自然条件局限很大,站场建设投资大。,港口与城市关系:,相互依赖,共同发展;存在干扰和制约。,保留生活岸线。,60,.,(三)道路系统组织,1,、城市对外交通规划,(3)机场,空运适于担负长距离的客运,货运以体积小、重量轻的贵重物品、高价易腐品为主。速度快,运费高。,机场与城市的关系:,机场是城市外来客源的一个节点;,机场对城市干扰大,需要远离城市,航线也要避免穿越城区,但机场与城市之间的联系又要密切,交通便捷。,61,.,(三)道路系统组织,1,、城市对外交通规划,(4)公路,汽车运输的优点:机动灵活、适应性强、联系面广;可实现门到门直达,不必换装、换乘;尤其适于短途运输。,公路与城市关系:,任何城市都要依赖公路与广大地域联系;,城市路网的延伸与衔接,过境公路不宜从城区穿越。,客运站宜布置在城区,与铁路站、港口等接近,形成客流的换乘中心;,货运站宜布置在城区边缘,与仓库区结合,有较好的内、外交通通达条件,形成流通中心;,一些大型的工厂、仓库的布置要与公路相结合。,62,.,63,.,(三)道路系统组织,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1,)城市道路交通的分类,按城市道路的等级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按城市道路的功能分:,过境道路 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 工业区道路,旅游性道路 自行车专用路,公共汽车专用路 步行专用路,64,.,(三)道路系统组织,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基本原则,交通流畅、快速安全,体系完整;,利于环境,美化城市;,结合现状,节约用地。,65,.,(三)道路系统组织,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3,),城市道路系统基本形式,方格网式(棋盘格式):方向性好、建筑容易布置,放射式:与边缘地区有最短的距离;锐角地区不易建,设、方向性差,放射环形:以上二种形式的结合,自由式:山区、丘陵地区常用,混合式:,人车分行系统,66,.,(三)道路系统组织,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4,),城市道路设计,城市道路红线:城市道路用地的界线,与道路的性质、位置、与两侧建筑的关系、街景设计的要求有关。,红线内包括车行道(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道、绿化带、分隔带。,红线宽度:快速干路,60100,米;主干路,4070,米,次干路,3050,米;一般道路,2030,米,67,.,(三)道路系统组织,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4,),城市道路设计,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一条车道的宽度,快速路:,3.75,米,一般道路:,3.5,米,路缘:,0.5,米,自行车道宽度,1.0-1.1,米,/,条,一般,4,条以上可以设独立车道,人行道的宽度,分车带(绿化隔离带),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道路横断面类型 一块板、二块板、三块板、四块板,红线宽度的确定 性质、流量、形式,68,.,(三)道路系统组织,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4,),城市道路设计,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沿道路中心线纵向所作的垂直截面。,道路纵断面形式:波浪式、锯齿式,道路坡度,机动车最大坡度,3%,非机动车坡度,2%,69,.,(三)道路系统组织,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5,),城市广场和停车场,城市广场是城市人流、车流停留的静态场地和枢纽点,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布局的中心之一,是反映城市面貌的重要地区。,公共活动广场,集散广场,商业广场,交通广场,纪念广场,70,.,(三)道路系统组织,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6,),城市道路景观规划,城市道路景观组成要素:,主景 城市道路景观中起主导作用的视觉对象,山景 比较独特的山峰、山上的建筑物(亭、台、楼、阁、塔),水景 独具特色的水面及水中的岛屿、岛上的建筑物等,树木 古树名木,比较突出的绿化群,建筑物 文物建筑、标志性建筑,配景 城市道路景观中对主景起衬托作用、创造环境气氛的视觉对象,山形 在景观构图中形成背景轮廓线,水面 在景观环境中作为借景对象,绿地 成片的绿地和花卉作为景观环境的背景,雕塑 在街道景观环境中起呼应、点缀作用,71,.,(三)道路系统组织,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6,),城市道路景观规划,城市道路景观的组织设计方法,道路选线利用景观环境,利用道路营造景观:城市入口处、道路节点,道路空间尺度,道路宽度与建筑高度的关系,72,.,(四)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参阅教材,P252-263,),案例讲解: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73,.,(四)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附:城市空间布局的艺术问题,城市总体布局艺术是指城市在总休布局上的艺术构思及其在城市总图骨架和空间布局上的体现。,(,1,)城市空间布局要充分体现城市美学,(,2,)城市空间景观的组织,(,3,)城市轴线艺术,(,4,)继承历史传统,突出地方特色,74,.,六、城市总体布局模式,(一)集中式的城市总体布局,(二)分散式的城市总体布局,75,.,六、城市总体布局模式,(一)集中式的城市总体布局,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成片布置。,优点:便于设置较为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用地紧凑,节约用地;,有利于生活经济活动联系的效率和方便居民生活。,问题:近期和远期关系;,规划布局要有弹性,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避免近期虽然紧凑,但远期用地会出现功能混杂和干扰的现象。,中小城市应鼓励集中发展。,76,.,77,.,六、城市总体布局模式,(一)集中式的城市总体布局,形态规整,由相互垂直道路网构成。,易于各类建筑物的布置,但易导致布局上的单调性。,适合于城市向各个方向上扩展,但不易于形成显著的、集中的中心区。,适于汽车交通的发展,不适于地形复杂地区。,主要案例:,Los Angeles,Miltton-Keynes,改进型:,Washington,1、网格状,78,.,79,.,80,.,81,.,82,.,83,.,2、环形放射状,这是最常见的城市形态,由放射形和环性的道路网组成。城市交通的通达性较好。,有着很强的向心紧凑发展的趋势,有高密度的、具有展示性的富有生命力的市中心。,易于组织城市的轴线系统和景观。,最大的问题在于有可能造成市中心的拥挤和过度集聚。用地规整性差,不利于建筑的布置。,不适于小城市。,主要案例:北京、,Paris,等,84,.,85,.,86,.,六、城市总体布局模式,(二)分散式的城市总体布局,因受河流、山川等自然地形、矿藏资源或交通干道的分割,形成若干分片或分组,就近生产组织生活的布局形式。,布局分散,彼此联系不太方便,市政工程设施建设和日常运营成本较高。,大城市应当以分散式布局为主。,87,.,六、城市总体布局模式,(二)分散式的城市总体布局,一个城市分成若干块不连续城市用地,每一块之间被农田、山地、较宽河流、大片森林等分割。,可根据用地条件灵活编制,比较好处理城市发展的近、远期关系,易接近自然,并使各项用地各得其所。,关键是要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度”,既要合理分工,加强联系,又要在各个组团内形成一定规模,把功能和性质相近的部门相对集中,分块布置。组团之间必须有便捷的交通联系。,1、组团状,88,.,89,.,大赫尔辛基规划,1918,E.Saarinen,90,.,91,.,莫斯科总体规划,1971,92,.,六、城市总体布局模式,(二)分散式的城市总体布局,2,、带状(线状),大多是受地形限制的影响,沿着一条主要交通轴线两侧发展。,城市呈长向发展,平面景观和交通流向的方向性较强。,城市组织有一定优势,但不宜过长。,发展必须平行于主交通轴的交通线。,主要案例:深圳、兰州。,93,.,94,.,95,.,六、城市总体布局模式,(二)分散式的城市总体布局,3,、星状,(指状),是多个线形城市的叠加。,基本上是环形放射状城市沿着交通走廊发展的结果。,大运量捷运系统的影响。,主要案例:,Copenhagen,96,.,97,.,六、城市总体布局模式,(二)分散式的城市总体布局,3,、环状,是带状城市在特定情况下的发展结果。一般是围绕着湖泊、山体农田呈环状分布。,与带状城市相比,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较为方便。,中心部分的自然条件可为城市创造优美的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除非有特定的自然条件,否则城市用地向环状的中心的扩展压力极大。,主要案例:,Ranstad(Holland)Green Heart,浙江台州,98,.,99,.,一般指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在其周围发展若干个小城市。中心城市有极强的支配性。,外围小城市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与中心城市在生产、工作和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必须处理好小城市规模、配套设施以及与中心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条件等问题。,有利于人口和生产力的均衡分布。,受自然条件、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城镇形状以及中心城市发展水平与阶段的影响。,主要案例:,London、,上海等。,5、卫星状,100,.,101,.,102,.,多种方向上不断蔓延发展的结果。,逐步形成不同的多样化的焦点和中心以及小的轴线。,主要案例:,Detroit。,6、多中心,10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