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不能作为科学依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观赏,(选修),教 学 建 议,人大附中 佟世祥,1/74,选修课特点及定位,1.特点:,选择性、自主性、探究性,。,2.定位:,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拓展,与,提升,。,同必修教材比,:容量大一点;要求高一点;专题意识强一点。是有较高学术要求、比较集中专题学习。,同大学选修比:,仍是以文本研读为平台,仍以研读学习为主要方式,有其基础性,2/74,选修课教学理念,“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关注模块间、单元间衔接,落实“专题教学”“单元教学”思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防止单篇讲授。,2.承前(必修)启后(高考),首先关注与必修联络,盘点必修学过知识做到心中有数,首先关注高考能力考查要求和方向。,3/74,关于选修课几点思索与尝试,1要“学完”不等于要“教完”。,2老师精讲与学生自学相结合,3适当整合教材,开展专题研学。,4开展语文活动,丰富教与学形式。,5.转变评价标准、方式,发展个性。,4/74,【诗歌之部】教材疏理,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赏析指导,赏析示例,白居易长恨歌,自主赏析,屈原湘夫人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杜甫蜀相 陆游书愤,推荐作品,阮籍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李白越中览古 李清照一剪梅,黄遵宪今别离(其一),5/74,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指导,赏析示例,春花江月夜张若虚,自主赏析,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登岳阳楼 韦庄菩萨蛮(其二),推荐作品,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杜甫旅夜书怀 苏轼新城道中(其一)姜夔扬州慢 纳兰性德长相思,6/74,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赏析指导,赏析示例,李白将进酒,自主赏析,杜甫阁夜 李贺李凭箜篌引 李煜虞美人 周邦彦苏幕遮,推荐作品,屈原 国殇 高适燕歌行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温庭筠菩萨蛮,睢景臣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7/74,单元主题解读,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以作者之意逆诗人之志。,即通地对诗句、文辞准确解读了解诗作主旨。,以读者之意逆诗人之志。,即以作者切身体会推求作者本意。,观赏、吟咏诗歌应该全方面、深入了解诗人生平和为人,以及他所生活环境和时代,从心灵上与诗人沟通。,8/74,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复活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醉在一个想象世界中,得到审美享受。,缘景明情即因景见情。依据作品中意象本身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间关系,观赏其独特意境,去感受、体会、推想处于这么意境中诗人情感。,9/74,第三单元:因声求气、涵咏诗韵,把握古典诗歌声律,(节拍韵律),特点,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领会特有韵律美和音乐感。,学习有感情吟咏、诵读作品,读出声韵、读出味道(意味、情味、言外之意、味外之旨)。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熏陶中,深刻了解作品蕴含感情。,10/74,人教,模 块,古代诗歌,古代散文,单元,首,单元,篇,必 修,必修1,0,0,1,3,必修2,1,7,1,3,必修3,1,7,1,4,必修4,1,8,1,3,必修5,0,0,1,4,合 计,3,22,5,17,选 修,古代诗歌散文观赏,3,30,3,18,单元重构、专题研学尝试,11/74,必修中古代诗歌,第二册 第二单元(从诗三百到魏晋),5、诗经两首(氓、采薇)6、离骚 7、孔雀东南飞(并序)8、*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第三册第二单元(唐诗),5、蜀道难 6、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7、琵琶行并序 8、*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第四册第二单元(宋词),5、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6、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7、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8、*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12/74,实现必修、选修、高考三个阶段顺利对接。,以教材现有内容为基本,材料;,以,教材三个单元主题,“,知人论世、缘景明情、因声求气”,作为贯通于全部诗歌教学三个鉴赏角度或,方法;,以学生鉴赏诗歌思维过程为,实施依据,【教学构想】,13/74,大家作品 诗词题材,李白、杜甫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诗人,其诗其人意义早已超越了文学领域,超越了诗歌本身,已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灿烂文化。,大漠边关雄心与愁心,(边塞诗),,山水田园中诗意栖居,(山水田园诗),,怅望千秋一洒泪感叹,(咏诗怀古诗),,命运际遇咏叹调,(咏怀诗),,相思成疾离别歌,(思乡离别诗),等,【主题选定】,14/74,主题一:“大家作品”,专题一:李白专题,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中览古将进酒,专题二:杜甫专题,蜀相旅夜阁夜登岳阳楼兵车行,主题,二:“诗词题材”,专题三:大漠边关,国殇/屈原 燕歌行/高适 出塞/王昌龄,专题四:诗意栖居,杂诗十二首(1)/陶渊明积雨辋川庄作/王维,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新城道中(苏轼),专题六:命运咏叹,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拟行路难/鲍照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虞美人书愤,专题五:怅望千秋,长恨歌(白居易)扬州慢(姜夔),专题七:相思成歌,湘夫人(屈原)一剪梅(李清照)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苏幕遮(周邦彦)菩萨蛮(韦庄 温庭筠各一首)今离别,15/74,关于“杜甫专题”教学设计,单元重构、专题研学例举,16/74,【,专题内容,】,1,、,初中教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高中必修,登高秋兴咏怀古迹,3、,高中选修,蜀相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4、,补充篇目,:兵车行,5、,推荐阅读,:,诗歌,-,西川杜甫 王家新杜甫 黄灿然杜甫 余光中草堂祭杜甫;,散文,-,李元洛汨罗江之祭 唐之韵,千秋诗圣草堂,诗魂 莫砺锋杜甫文化意义中外人物传记选读,杜甫传,17/74,1.,从现有教材所选杜甫作品来看,主要是杜甫漂泊西南时期晚年之作。,蜀相,为初到成都时所作。765年4月,严武暴卒,诗人在成都生活顿时没了着落,于是顺江东下“转作潇湘游”,创作了著名,旅夜书怀,。766年夏初,杜甫流栖至四川夔州,创作了,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阁夜,等作品。767年重阳节,杜甫创作了震烁古今不朽名篇,登高,。768年,杜甫出四川、下江陵、过公安,来到湖南岳阳。入冬一天,他以老病之躯登上岳阳楼,观望洞庭水,感叹国家之多难、身世之飘零,写下了著名五律,登岳阳楼,。,教学目标定位集中在了解晚年杜甫常年漂泊处境和老病孤苦,忧国忧民形象。,【内容分析】,18/74,2.推荐,当代诗人作家作品。这些作品都是感悟、评价杜甫优美篇章,是当代人描摹杜甫其诗其人文学写真,是学生读得懂也喜欢读“诗词风景”。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成为学生走近杜甫一个情感桥梁。如:黄灿然“他日子象白米,每粒都是艰难”“让他一个人活出一个时代”等会给学生以强烈情感冲击,进而激活学生重读杜甫愿望,使他们充满期待地、更主动地走进作品,走近诗人。,19/74,3.,推荐含有评价意义含有学术价值文章,如:莫砺锋杜甫文化意义,目标在于固化和提升学生和对杜甫文化情感体认,从更深层次地去感受感悟杜诗艺术魅力和诗圣情怀。,4.补充兵车行一诗,是因为它一首含有标志意义诗。既代表着杜甫沉郁诗风成熟,也代表着杜甫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哭诗歌内容开始。,20/74,【,教学进程】,课时,教学内容,教学主题,课型,第1,课时,茅屋登高,秋兴,再次走近杜甫,论坛,交流,第2,课时,兵车行(补充作品),聆听杜甫心音,讨论,赏读,第3,课时,蜀相阁夜,感受杜诗魅力,讲练,结合,第4,课时,旅夜书怀登岳阳楼,感受杜甫形象,讲练,结合,第5,课时,资料拓展古人今人评,杜甫,杜甫前世今生,合作,探究,第6,课时,结果交流-杜甫文化,意义,说不尽杜甫,交流,展示,21/74,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杜甫生平及推荐作品。,预期,目标:,唤醒记忆,激活兴趣,充满,期待地再次走近诗人,走进,作品。,教学步骤:,1,、我眼中杜甫。,2、诗人眼中杜甫。,3、再次走近杜甫。,4、推荐课外阅读篇目。,22/74,草堂祭杜甫,余光中,乱山丛中只一线盘旋历仄穿险送你来成都潼关不守,用剑阁挡住蜀道之难,纵李白不说你芒鞋怎会不知,好沉重啊,你行囊其实什么也没带除了秦中百姓号哭安禄山踏碎山河你要用格律来修补,家书无影,弟妹失踪饮中八仙都醒成了难民浣花溪不是曲江却静静地为你而流更呢喃燕子,回翔白鸥,七律森森与古柏争高把武侯祠仰视成汉阙万世香火供一表忠贞你一炷至今未冷如此丞相才不愧如此诗人,23/74,草堂简陋,茅屋飘摇却可供乱世歇脚你征程更远在下游滚滚大江在三峡待你屈原在喊你,去湘江,一道江峡,你晚年独据高栖在白帝雉堞俯听涛声过境如光阴猿声,砧声,更笳声与乡心隐隐地对应,夔州之后飘泊得更远任孤舟载着老病晚年我却拥一道海峡诗先,人后,都有幸渡海望乡而终于能回家,比你,我晚了一千多年比你,却老了足足廿岁请示我神谕吧,诗圣在你无所不化洪炉里我怎能炼一丸新丹,.8.29,24/74,杜甫,西川,你深仁大爱容纳下了,那么多太阳和雨水;那么多悲苦,被你最终转化为歌吟,无数个秋天指向今夜,我终于爱上了眼前褪色,街道和松林,在一个晦暗时代,你是唯一灵魂,漂亮山河必须信赖,25/74,你清瘦,这易于毁灭文明,必须经过你触摸然后得以保留,你有近乎愚蠢勇气,倾听内心倾斜烛火,千万间广厦遮住了地平线,是你建造了它们,方便思念那些,流浪途中妇女和男人,而拯救是徒劳,你比我们更清楚,所谓未来,不过是往昔,所谓希望,不过是命运,26/74,“在诗歌上,杜甫就像天地,不是让你攀比,你要做是尽可能呼吸,尽可能获取养份。我第一次受杜甫震撼是读冯至杜甫传,我在精神上和生活上都陷入一个痛苦而黑暗时期,但看了杜甫,我痛苦变成惭愧,黑暗也变成一线光。”,-黄灿然,27/74,杜甫,黄灿然,他多么渺小,相对于他诗歌;,他生平捉襟见肘,象他生活。,只给我们留下一个褴褛形象,,叫无忧者发愁,叫痛苦者坚强。,上天要他高尚,所以让他平凡;,他日子象白米,每粒都是艰难。,汉语灵魂要寻找适当载体,,这个流亡者正是它安稳家园。,28/74,历史跟他相比,只是一段插曲;,战争若知道他,定会停顿干戈。,痛苦,也要在他身上寻找深度。,上天赋予他不起眼躯壳,,装着山川,风物,丧乱和爱,,让他一个人活出一个时代。,29/74,关于杜甫,讲杜甫诗,是必须“知人论世”,他和他艺术,都深深地根植于他对生活真实与真诚之中。,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30/74,回顾诗人生平-杜甫,1、,读书游历时期,(712-746),35岁以前,读书和壮游时期,,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齐、赵,其间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情谊。代表作望岳。,2、,困居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在长安应试,落第。以后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生活,最终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从军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认识到达了新高度。,31/74,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45-47岁,,安史之乱暴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听到官军一再溃退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以后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因为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从军。其后,他用诗形式统计见闻,写成“三吏”、“三别”。,32/74,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4859岁,),伴随官军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逃难,经秦州同谷抵达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生活。后,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后,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于湘江。这时期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旅夜书怀登高秋兴客至阁夜登高秋兴登岳阳楼等。,33/74,第二课时,主要,内容:,学习兵车行,参阅杜甫传,长安十年。,预期,目标:,重复诵读,因声求气,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精神内涵,感受诗圣情怀。,说明:,兵车行它是一首含有标志意义诗,就像宣言书,从此,杜甫开始了他表示人民思想、情感、要求、愿望诗歌创作。,34/74,兵车行 杜甫,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诗意:统计一个走向衰落王朝时代气氛和人民苦难。,2、体会杜甫品质:忧国忧民儒家情怀,鲜明详细“诗圣”人格。,教学方法:,诵读、感悟、讨论、鉴赏,35/74,问题设计,(知人论世),思索:,杜甫诗被称为“诗史”。作为对同一段历史记载,,兵车行传达出了哪些史书中所没有内容?,-意在了解杜诗被称为“诗史”内涵。,探究:,诗大部分内容都是征夫悲诉,能否了解为,兵车行作者不是杜甫,而是“唐代一征夫”呢?,-意在了解杜甫作为“诗圣”人格、情怀,36/74,背景资料,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二,37/74,内容分析,生死惨别(,1,段),从蓦然而起客观描述开始,重墨铺染雄浑笔法,如风至潮来,在读者眼前突兀展现出一幅震人心弦离别图。,行人悲诉(,2、3,段),壮丁超期服役,战士战死沙场,,农村生产凋敝,人民生计无着。,38/74,鉴赏关键点,场面描写:,(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惨别图:,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鬼哭图:,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兵车行伴伴随隆隆兵车,嘶嘶战马,驶过了几个世纪,永远定格在历史画廊上。,39/74,名句赏析:,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品读词句,体味其中蕴含情感和思想。,矛头直指穷兵黩武最高统治者,这是对历史最透彻拷问。,40/74,前人评价,此体创自老杜,讽刺时事而托为征夫问答之词。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认为戒,,小雅遗音也。篇首写得行色急忙,笔势汹涌,如风潮骤至,不可逼视。以下出点行之频,出开边之非,然后正说时事,末以惨语结之。词意沉郁,音节悲壮,此天地商声,不可强为也。,唐宋诗醇,41/74,诗史内涵:,兵车行对统治集团中腐朽现象给予严厉批判,对民生疾苦给予深厚同情,对国家与民族命运满怀深沉忧念。与史书相比,杜甫统计是那个走向衰落,时代气氛,,统计是人民,活生生苦难,以及他们在苦难中悲怆、愤恨、无奈、绝望。杜甫诗被后人称之为“诗史”,不但仅在于提供了历史真实,而是提供比事实更为辽阔、详细也更为生动生活画面,令人千载以下为之动情。,42/74,惨别,悲诉,历史真实,活生生苦难,时代气氛,诗 史,关注民生,心忧国事,诗 圣,杜 甫,43/74,杜诗“沉郁顿挫”主体格调,内容多为反应国家命运,民生疾苦时代声音,善用比兴手法,饱含深沉、悲愤感情。,布局上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手法上含蓄、深沉,委婉深厚;音律上抑扬铿锵。,格调慷慨俊逸,深沉而不凄凉,悲中有壮,壮而又沉,形成悲壮美。,秋兴八首旅夜书怀咏怀古迹五首登楼登高均为具此格调之名篇。,44/74,北京考题12、题(10分),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屡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查山川形势,志存恢复。,普通认为顾炎武,诗风靠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格调特征,并作简明分析。4分,45/74,第三课时,主要,内容:,学习蜀相阁夜两首诗。,预期,目标:,勾连必修阶段学过,品味语言、联络背景,等鉴赏方法,学习以,因声求气、知人论世,方法,品读两首诗内容情感及情景交融表现手法。前者侧重情感体味,后者侧重情景交融手法分析。,教学步骤:,前首讲读,后首练习。,46/74,第四课时,主要,内容:,学习旅夜书怀登岳阳楼,预期,目标:,勾连必修阶段学习,品味语言、分析意象、联想和想象,等方法,学习用,因声求气、,缘景明情、知人论世,方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赏读诗作。体会诗人孤独悲愁忧国忧民情感及沉郁顿挫格调。侧重老病孤苦、忧国忧民形象分析.,教学步骤:,前首讲读,后首练习。,47/74,1、从题目入手,了解诗内容与情感,旅夜书怀,杜 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训练点:读懂诗意,了解内容,48/74,2、缘景明情-鉴赏写景句方法,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第一步:诗句中有哪些景物(意象)?,第二步:两组意象分别组成了怎样画面(意境),含有怎样特点?,第三步:分析这两联写景句寄寓了诗人何种感情?,答题思绪:景,境情,训练点:鉴赏意象和意境,49/74,3、品味鉴赏,分析表示技巧,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问题:尾联诗人利用什么手法来写自己漂泊?其作用怎样?,明确:比喻,反衬。/诗人将自己比作一只在茫茫天地不知飞向何处沙鸥,荒寂、孤独,天地虽大,却无栖身之所。/天地越大,越反衬出杜甫孤独和凄凉。,答题思绪:明手法-析诗句-述效果。,训练点:表示技巧,50/74,4、学习从诗论角度评析鉴赏。,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都是千古名句。明代胡应鳞认为杜甫骨力超出李白,于龙友则认为“李是昼景,杜是夜景;李是行舟暂视,杜是停舟细观,未可概论”。谈谈你看法。,(训练点:,诗论评析),杜诗,用字,凝练,重视推敲;李诗流转自然,不事雕饰。,杜诗沉郁,写夜间停船时仔细领会江景,野阔星垂,江流月涌,,格调,以雄浑从容见长,给人更多是,力度感,;李诗飘逸,写乘船急行时所见,故景色有,流动感,。,两联均与各自诗篇格调一致。各有特色,各尽其妙。,立足于诗创作背景及诗人格调特点分析。,51/74,5、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感情。,登岳阳楼,杜 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本诗表示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结合诗句试作简明分析。,(训练点:内容感情),欣见胜景,感叹身世,忧国忧民,52/74,6、学习,比较鉴赏,答题思绪。,问题:“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从来被认为是咏岳阳楼绝唱,试与,孟浩然就以歌咏洞庭名句“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作,比较赏析,。,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53/74,高考链接,品味词语,(08全国,北京,上海 07全国 06广东),语句了解赏析,(,08北京,07江苏 06全国,06-03北京,),分析意象意境,(08天津、07广东、06全国),分析思想情感,(,08北京,全国 06全国,10北京,),分析表示技巧,(08江苏,06-07北京,07上海 全国),格调辨析,(,08北京,04上海、06海淀一模),诗论评析,(,07北京,、05上海、,04北京、高一区统考,),比较鉴赏,(08湖南 广东 07重庆 06湖南,05北京,),54/74,第五课时,主要,内容:,介绍前人评价,今人感受。自由结组,确定杜甫探究专题。,预期,目标:,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固化对杜诗格调领悟,提升对诗圣情怀体认。,教学步骤:,(一),资料介绍。,(二)提供,探究参考题目。,55/74,资料介绍,:,1、杜甫影响:,1962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四位世界文化名人,杜甫名列其中。杜甫坟墓八处之多。,2、前人评价:,宋 黄山谷题杜甫画像诗 “醉里眉攒万国愁”“状尽子美平生”。,王安石:“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闻一多先生:杜甫是我们四千年文化中,最庄重最瑰丽、最永久一道光彩。,56/74,探究参考题,1,、杜甫诗中镜头感,2、千秋诗圣千秋赞,3、从漂泊诗中看杜甫形象,4、感悟诗圣情怀,自由结组,课后,完成不,少于1000,文章。,57/74,每一位诗人,面对命运中悲伤与艰辛都有各自不一样姿态,如屈原之怀瑾自沉,陶潜之守拙任化,李白之腾越豪放,王维之恬然禅解,苏轼之清旷阔达。才气各殊性情各异,然大而观之,又都是对现实悲苦消解与逃避。杜甫却不一样,他一直以自己纯粹品性和出众才华,正视并担荷着加于其身一切悲苦。这一份独具担荷力量,使他在离乱病困中长歌当哭,唱出了国家动荡、百姓痛苦,以及自己贫病飘零。时代血泪浇灌了杜甫天才和诗篇,终于铸造出一代诗圣,“让他一个人活出一个时代”。,第六课时,58/74,杜甫充满同情、充满忧国之情伟大心灵,一直和人民苦难连在一起,后人称他“诗圣”,并不是单指他诗写得好,而是指他诗秉承了孔孟圣人之道。“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不论在怎样险恶形势下,他都没有放弃对民生疾苦深厚同情以及对国家与民族命运深沉忧念。这种忧国忧民儒家情怀,闪耀着鲜明详细“诗圣”人格。,历史不幸造就了杜甫不幸,而杜甫不幸却辉煌了那段历史,让我们明白时代除了血泪之外,还有高尚和仰视。,59/74,精彩语段,艰辛杜甫终生流浪,流浪路上,他把人世间全部苦难都一点一点地拣起,扛在了肩上,装进了心里。,杜甫把儒学精神深入到了骨髓、融化进了血液。儒家忧患意识、仁爱精神、恻隐之心、忠恕之道,再加上他那颗敏感博大心灵,让他成为了人类良心象征。,杜甫意义,绝不但仅限于文学,留给世人绝不但仅是诗歌,他属于整个中华文化。,60/74,教学反思,1、,文本价值最大化。,杜甫专题诗歌鉴赏不但仅是对诗歌语言层面解读,在学生提升鉴赏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对杜诗内涵文化层面去领会、去感悟。让学生不但仅是学到知识和赏读技巧,而是从对诗圣情怀、杜甫文化体悟和感受中得到心灵和人格滋养,取得一个向上生命力量。从而自觉地去传承杜甫身上所蕴含中华民族最高贵精神,最璀璨文化。,61/74,2、教学设计要“瞻前顾后”。,作为高二阶段古诗文选修课教学,其教学定位应该是:必修阶段诗歌教学延续拓展,审美鉴赏能力综合提升,备考前诗歌教学有效准备。教材内容选取上倾向于专题教学;教学方法选取上倾向于小组合作式探究;与高考能力要求对接上重视讲练结合。本教学设计则是基于上述多重原因考虑确立方案。,62/74,3、教法、课型多样展现,。,论坛交流式:,以学生现有认知和情感为起点,经过资料拓展论坛式交流,让学生在浓厚兴趣中唤醒记忆,主动而充满期待地获取知识,走进作品。,合作探究式:,在于培养同学合作精神,探究意识,学会学习和研究方法,为学生个性化发展、终生发展做好知识和能力积淀。而不在于学生取得多高深研究结果。,问题讨论式、讲练结合式:,高中选修课也有基础一面,在教法上对必修模式一定程度延续或借鉴应视为合理或必要。,63/74,4、古典诗词审美功效,每一个审美注意都是心灵牵挂,很多当代大家都对古典有一个超越时空并一厢情愿契约。对于一些个体人来说,在他们居所,在他们心灵深处,永远会留下这么一个宽大透亮而弥漫着温暖空间。,诗歌教学最终意图是唤醒学生对飘逸着灵性和激情古典翰墨一份热爱,一份敬重,一份审美注意。在不停营养汲取中历练情感和思想,真正成为一个知识厚度、情感有浓度,思想有深度,有辨识有情味一个真正读书者-书香之人。,64/74,1、关于杜甫诗文,西川,杜甫,王家新杜甫,黄灿然杜甫,唐之韵之千秋诗圣,余光中草堂祭杜甫,李元洛汨罗江之祭,选修教材杜甫传,资料集,65/74,2、关于李白诗文,杜甫,赠李白,余光中寻李白,西川李白,朱以撒走出长安,辛文李白地图,夏立君在西域读李白,李元洛,与李白同游庐山寄李白,66/74,3、关于其它诗人文章,梁衡:,觅渡,青史如镜,把阑干拍遍乱世中美神读柳永,余秋雨,文化苦旅,东坡突围,李元洛,诗词风景,卷起千堆雪独钓寒江雪沈园悲歌爱情五弦琴“八咏楼”之歌,谢冕,重新创造艺术天地 诗歌文艺理论,67/74,古诗歌选讲之第一单元,赏析示例,长 恨 歌,白居易,杨妃入宫受宠 明皇迷色误国,马嵬生离死别 蜀中难过断肠,还都触景生悲 回宫睹物伤情,仙山寻得贵妃 殷勤托物寄词,68/74,主题探讨:,“讽喻诗”说作品主要是对唐玄宗重色,误讽喻,“感伤诗”说作品主要是叹惋李杨之间,爱情悲剧。,“多主题”说作品前二分之一着力批判唐,玄宗“重色”误国,后二分之一,对李杨爱情大加歌颂。,69/74,附:,帝 幸 蜀,唐罗隐,马嵬山色翠依依 又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瞒应有语 这回休更怨杨妃,西 施,唐罗隐,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70/74,古来咏明妃、杨妃者多失其平,戏作二绝,赵 翼,鼙鼓渔阳为翠娥 美人如在肯休戈,马嵬一死追兵缓 妾为君王拒贼多,貂 婵,养育人才扶致治 食人衣禄报人恩,汉朝累世簮缨辈 不及貂婵一妇人,71/74,春 江花 月 夜,张若虚,古诗歌选讲之第二单元,春江月夜无限美,宇宙人生共永恒,游子思妇遥相思,思妇念君愁不尽,游子盼归恨无穷,72/74,古诗歌选讲之第三单元,将进酒,李白,高堂明镜悲白发感伤,天生我材必有用狂放,古来圣贤皆寂寞愤激,与尔同销万古愁销愁,73/74,与大家共勉,教学也是一片辽阔天地,在这里是能够大有作为。,74/7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