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句子部分(,1,),小学语文总复习,第1页,1,、句概念。,句子就是由词或词组组成,能够表示一个完整意思。形式是“谁(什么、哪里)”加“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比如:我们在明亮教室里认真地学习知识。,2,、分辨陈说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子类型。,陈说句:能告诉他人一件事句子,疑问句:向他人提出问题句子,句末用问号。如:日子为何一去不复返呢?,祈使句:向他人提出要求句子,句末普通用句号,有时也用感叹号。如:油库重地,请勿吸烟!,感叹句:带有高兴、诧异、厌恶等浓厚感情句子,句末用句号。如:我游览了长城。,句末用感叹号。如:我们生活多幸福啊!,(一)句子及其类型,返回,退出,第2页,【,备考点,】,变换句式,就是把一个句子改变为另一个句子,意思不变。常见有:,1,、把字句、被字句、陈说句交换;,2,、必定句、双重否定句交换;,3,、陈说句、反问句、感叹句交换;,4,、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交换。,返回,退出,(二)改变句式,第3页,一、把字句、被字句、陈说句交换。,“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句型。,“被”字句:将接收动作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前面加上一个“被”字表被动句子类型。,“把”字句、“被”字句、陈说句有亲密关系,能够相互转换,但意思不能改变。,【,应考点,】,返回,退出,第4页,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手。,(变为被字句、把字句),(分析)变被字句时,主语与宾语气换位置后加“被”字,变“把”字句时,假如是“被”字句,将主语与宾语位置调换加“把”字,假如是陈说句则将“把”字放在宾语前,谓语放在句子末尾。,【,链接考题,】,返回,退出,他把老人手紧紧地握住了。(把字句),老人手被他紧紧地握住了。(被字句),第5页,反问句并不是向对方提出问题,需要对方回答,而是用反诘(追问)语气强调某个问题,表示某种感情。它是问句一个特殊形式,并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句中,句末用问号;陈说句变感叹句,普通加“多么”、“太”、“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二、陈说句、反问句、感叹句交换,返回,退出,第6页,【,链接考题,】,陈说句:他是一个好人。,(分析)陈说句变反问句,加上“怎么”、“莫非”、“什么”等,句末尾加上“吗”、“呢”,句尾句号变为问号。该题是必定陈说句变为反问句,要加上一个否定词,表示否定意思;变为感叹句直接加上感叹词。,返回,退出,反问句:他莫非不是一个好人吗?,感叹句:他真是一个好人啊!,第7页,三、必定句、双重否定句交换,一个句子用否定加否定形式来表示必定意思,强调绝正确事实,语气更坚定有力。,【,链接考题,】,我必须去图书馆看书。(变双重否定句),(分析)双重否定句语气比必定句更重一些,但句意不变,方法是加两个否定词:“不,不”或“非,不可”等。,返回,退出,我不得不去图书馆看书。或:我非去图书馆不可。,第8页,返回,退出,四、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交换,把直接叙述改变为间接叙述,要注意三点:一是改变标点;二是改变人称代词;三是看句子内容。有些句子中个别和少许文字须作改动,但不改变句子意思。,【,链接考题,】,王亮说:“我要像李永那样关心集体。”,(分析)该题是将直接叙述改为转述,那么直接将第一人称“我”变成第三人称“他”。,王亮说,他要像李永那样关心集体。,第9页,返回,退出,【,专题突破,】,一、依照样子写句子。,例:这个书包是王强。,这个书包怎能不是王强呢?,谁也不能否定这个书包是王强。,1,、那辆自行车是小丽。,2,、这件漂亮风衣是李萌。,那辆自行车怎能不是小丽呢?,谁也不能否定这辆自行车是小丽。,这件漂亮风衣怎能不是李萌呢?,谁也不能否定这件风衣是李萌。,第10页,返回,退出,鲁迅给颜拂晓回信中说,他信假如要发表,且有发表地方,他能够同意。,二、仿照样子改写句子。,例,1,:红红低着头对妈妈说:“我不要皮鞋穿了。”,红红低着头对妈妈说,她不要皮鞋穿了。,1,、鲁迅给颜拂晓回信中说:“我信假如要发表,且有发表地方,我能够同意。”,2,、老师告诉小明:“你去大队部找赵老师领,我们爱科学,。”,3,、中队长对张铭说:“我去开会,你自己去参加比赛。”,老师告诉小明,让他去大队部找赵老师领,我们爱科学,。,中队长对张铭说,他去开会,让张铭自己去参加比赛,。,第11页,返回,退出,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他们工作首先要精密,。,4,、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5,、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6,、蔺相如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对莺儿说,他还小呢,不懂,。,蔺相如说,他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第12页,例,2,:下课了,老师叫我到办公室去。,下课了,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去。,下课了,我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去。,7,、困难没有吓倒他。,8,、凡卡将信放在邮筒里。,返回,退出,困难没有把他吓倒。,他没有被困难吓倒。,凡卡把信放在邮筒里,。,信被凡卡放在邮筒里。,第13页,9,、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撕破了网。,10,、狼牙山五壮士引敌人上了绝路。,11,、汹涌洪水冲垮了古老大堤。,返回,退出,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撕破了。,什么也没有打到,网还被撕破了,。,狼牙山五壮士,把,敌人引上了绝路,。,敌人被狼牙山五壮士引上了绝路。,汹涌洪水把古老大堤冲垮了。,古老大堤被汹涌洪水冲垮了。,第14页,返回,退出,三、将陈说句改为反问句。,1,、在南极考查队员面前,没有克服不了困难。,2,、种子力是世界上最大。,3,、在阳光下,一片青松边缘闪动着白桦银裙,像海边上浪花。,在南极考查队员面前,还有什么克服不了困难呢?,种子力莫非不是世界上最大吗?,在阳光下,一片青松边缘闪动着白桦银裙,莫非不像海边上浪花,?,第15页,返回,退出,4,、人与山关系日益亲密,使人感到亲切、舒适。,5,、游览了长城,我受到了教育。,6,、这么气魄雄伟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游览了长城,我怎能不受到了教育呢?,这么气魄雄伟工程,在世界历史上莫非不是一个伟大奇迹吗?,人与山关系日益亲密,怎能不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呢?,第16页,返回,退出,7,、人身躯不能从狗洞子里爬出。,8,、我心哪,留在祖国蓝天上。,9,、在他碰到困难时候,我不能不帮助他。,人身躯莫非能从狗洞子里爬出吗?,我心哪,怎能不留在祖国蓝天上呢?,在他碰到困难时候,我怎能不帮助他呢?,第17页,返回,退出,【,三,】,修改病句,【,备考点,】,内容和结构上有毛病句子叫病句。常见病句有:,成份残缺;搭配不妥;重复罗嗦;语序颠倒;前后矛盾;用词不妥;指代不明;分类不妥;不合事理;含糊不清等。,【,应考点,】,1,、先找出句子主干,检验句子是否完整,搭配是否恰当。,2,、假如句子主干没有毛病,就检验辅助成份与主干搭配是否适当。,3,、检验句子是否符合逻辑,语序是否合理,指代是否明确,有没有逻辑错误等。,4,、假如确有错误,就开始动笔修改。,第18页,返回,退出,例句:,(,1,)学习,革命烈士诗两首,一课,使我受到了深刻教育。,(,2,)我游览了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和南京长江大桥等名胜古迹。,(,3,)秋天北京是一个迷人季节。,(成份残缺)学习,革命烈士诗两首,一课,我受到了深刻教育。,(搭配不妥)我游览了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等名胜古迹。,(语序不合理)秋天北京是一个迷人季节,。,第19页,返回,退出,(,4,)全班同学都到齐了,只有王娟同学没有到。,(,5,)看到詹天佑留下伟大工程,许多外国游客都不住地赞叹不已。,(,6,)一进花园,我就闻到一阵阵清香和悦耳鸟叫声。,(前后自相矛盾)全班同学除了王娟没到之外,其余都到齐了。,(重复烦琐)看到詹天佑留下伟大工程,许多外国游客都不住地赞叹不已,。,(存在不合事理现象)一进花园,我就闻到一阵阵清香和听到悦耳鸟叫声。,第20页,返回,退出,附:惯用病句修改符号,1,、删除符号:、。,如:提升产品产量、质量。,2,、增补符号:或、,加,如:一定要中强安全教育。,3,、保留符号:、,如: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4,、对调符号:。,如:认真总经验结。,5,、改换符号:。,漂亮,如:我有一件漂亮衣服,。,第21页,返回,退出,【,专题突破,】,修改以下病句,在括号里注明病因。(在原句上修改),1,、屡次重复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2,、爷爷经常想起许多过去往事。(),3,、,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作者是毛泽东写。(),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停地改进。(),第22页,返回,退出,5,、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扁豆、茄子等各种蔬菜。(),6,、参加会议同学基本上都到齐了。(),7,、我上完五年级了,还有一年没有毕业。(),8,、从这件普通小事中,却说明了深刻道理。(),9,、春天街心花园飘着醉人桂花香。(),10,、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国家。(),11,、一阵雷雨下了一天一夜。(),12,、我必定今天可能会下雨。(),第23页,返回,退出,13,、我们必须认真更正并仔细检验作业中错误。(),14,、在会上,纷纷发表自己意见。(),15,、李老师关心,我一辈子终生难忘。(),16,、我勇敢地冲下山坡,心里不免有些害怕。(),17,、大家都讲卫生,我们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18,、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中国。(),19,、望着邓奶奶遗像,同学们不禁忍不住放声痛哭。(),20,、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对比啊!(),第24页,返回,退出,同学们继续努力哦,!,第25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