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第五章 情绪发展,1,2,第一节 情绪与儿童发展,一、情绪及其组成成分,情绪是个体对外部事物和内部需要的主观体验。,成分,主观体验,生理唤醒,行为成分,言语表情,音响、音速、音调等,非言语表情,面部表情,体态表情,2,2025/4/29 周二,生理成分,情绪和情感也会引起生理反应,涉及广泛神经系统。,不同情绪、情感的生理反应模式是不一样的。如满意、愉快时心跳正常;而恐惧或暴怒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吸加快等。,测谎的原理来自于对情绪生理变化的测试。,测谎的理论假定,欺骗所唤起的情绪反映是能够测出的。,多导仪是用来测谎的仪器,它能够记录心率、血压、呼吸和皮肤电反映的变化,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便能得出被试是否说谎的结论。,3,2025/4/29 周二,测谎仪及其记录,4,2025/4/29 周二,主观体验成分,指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不同情绪有不同的主观体验,这就构成了情绪情感的心理内容。,如高兴和恐惧的内在感受不同,痛苦和惊奇的内在感受不同。,行为成分,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为表情,是情绪和情感状态下,身体各部位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三种表情:,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5,2025/4/29 周二,二、情绪与儿童发展,1.,情绪是早期儿童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人类新生儿依靠成人的抚育得以生存,他们从出生即落入与成人相互作用的情境中。,母亲对婴儿物质需要的供给和婴儿生存需要得到满足的这一过程,是母婴交往的生物,心理基础。,通过成人与婴儿之间的情绪传递的漫长过程,婴儿身心得到发展并得到成熟。,例如:,盲童,6,2025/4/29 周二,2.,情绪是儿童应对社会生活的心理工具,儿童从出生即进入社会人际交往中。他们凭借拥有的表达情绪和接受情绪的先天能力,越来越主动地参与人际沟通,从而逐渐实现情绪的社会化;社会化情绪是儿童应对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心理技能。,许多研究证明,婴儿与成人间良好的感情联结是婴儿成长中形成健康的情绪情感,养成乐观自信、勇于探索的个性,以及发展智能和良好社会交往技能的重要途径。,7,2025/4/29 周二,3.,情绪是儿童组织心理活动的心理工具,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起着促进或干扰的作用。,无论感知、记忆或注意、思维,都影响情绪,同时受到情绪的调节。,新鲜事物激发的兴趣诱导儿童进行视觉追踪、听觉定向和触摸动作。,当新异刺激与他们原已形成的表象模式有轻微的不一致时,就会引起兴趣、好奇、惊异和探索动作;,而高度不一致则引起恐惧或威胁感而导致回避行为。,情绪对认知具有组织作用。,8,2025/4/29 周二,三、儿童情绪的测量,1.,生理测量,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对恐惧面孔的知觉能激活左杏仁核,(Morris,,,1996),;对不良味觉刺激引起厌恶表情的正常被试,被记录到杏仁核,FMRI,抑制,积极情绪时,左半球出现较多的电位活动;,消极情绪时,右半球出现较多的电位活动。,9,2025/4/29 周二,2.,行为测量,艾克曼的,“,面部肌肉活动编码系统(,FACS,1976,1978),哪个是艾克曼真心的微笑?,10,2025/4/29 周二,3.,主观体验测量,运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的情绪体验,要求被试报告其直接感受的经验。,词汇感情维量心境评定量表,(请按你现在的感受选择下列的等级),现在感受到 无 微 中 强 极强,快乐 1 2 3 4 5,接受 1 2 3 4 5,惊奇 1 2 3 4 5,惧怕 1 2 3 4 5,悲伤 1 2 3 4 5,厌恶 1 2 3 4 5,兴趣 1 2 3 4 5,愤怒 1 2 3 4 5,11,2025/4/29 周二,第二节 情绪表达的发展,婴儿情绪的发生,“,人类婴儿的感情性反应是在生物遗传的基础上,从降生到人类社会环境中的第一个刹那间开始的。,”,儿童出生后即有情绪。如,新生儿或哭、或静,这就是原始的情绪反应。而且初生婴儿的情绪反应就已是分化的。,伊扎德研究表明婴儿出生时已具有五种面部表情:惊奇、伤心、厌恶、最初步的微笑和兴趣。,12,2025/4/29 周二,悲,伤,13,2025/4/29 周二,厌,恶,14,2025/4/29 周二,兴趣,15,2025/4/29 周二,愉,快,16,2025/4/29 周二,儿童情绪的表现与表达,总体上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情绪表现的形式是从外显到内隐,即从明显的、外露的向不明显的、内隐的情绪表现发展;,(,2,)情绪表达的内容从生理需要到社会性需要。,17,2025/4/29 周二,一、最初的情绪表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新生儿有三种非习得性情绪:爱、怒和怕。,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提出情绪分化理论,认为新生儿的情绪只是一种弥散性的兴奋或激动,是一种杂乱无章的未分化的反应。,通过成熟与学习,各种不同性质的情绪才逐渐分化出来。,新生儿在,3,个月时,初生时的原始激动分化为两种矛盾的情绪状态,即痛苦和快乐;,18,2025/4/29 周二,个体情绪发生时间表,情绪类型,最早出现时间,诱因,经常显露时间,诱因,痛苦,出生后,身体痛刺激,出生后,厌恶,出生后,味刺激,出生后,微笑,出生后,睡眠中的内部过程节律反应,出生后,兴趣,出生后,新异性、光、声或运动物体,3,个月,社会性微笑,3-6,周,高频人语声、人的面孔,3,个月,熟人面孔出现,面对面玩耍,悲哀,3-4,个月,治疗痛刺激,7,个月,与熟人,19,2025/4/29 周二,情绪类型,最早出现时间,诱因,经常显露时间,诱因,愤怒,2,个月,药物注射、痛刺激,7-8,个月,身体活动受限制,恐惧,7,个月,从高处降落,9,个月,陌生人出现,新异物出现,害羞,1-1,岁半,熟悉环境中出现陌生人,2,岁,熟悉环境中出现陌生人,轻蔑,1-1,岁半,欢快情况下显示自己的成功,3,岁,欢快情况下显示自己的成功,自罪感,1-1,岁半,抢夺别人的玩具,3,岁,做错事,20,2025/4/29 周二,二、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1.,微笑,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婴儿微笑发展所经历的阶段:,第一阶段:自发的微笑(,0-5,周),又称内源性微笑,婴儿最初的微笑是内源性的,可以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发生。它通常发生在婴儿的睡眠中或困倦时,并且是突然出现,低强度的。此时这些微笑,无论是内源的还是诱发的,都是反射性的,而不是社会性微笑。,有趣的是,即使在新生儿期微笑也存在性别差异,女婴自发微笑的次数比男婴多。,21,2025/4/29 周二,内 源 性 微 笑,22,2025/4/29 周二,第二阶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周起),婴儿能够区分社会的和非社会的刺激,对人脸、人说话的声音开始有特别的选择,明显对社会刺激笑得更多,出现了最初的社会性微笑。但还不能区分不同人。,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起),从,3.5,个月尤其是,4,个月开始,随着婴儿处理刺激内容能力的增强,他能够区别熟悉的面孔和其它的东西,开始能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微笑,出现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微笑。,23,2025/4/29 周二,2.,哭泣,第一阶段:生理,-,心理激活(出生,1,个月),新生儿的哭泣通常由饥饿、痛或一般身体不适所致。,第二阶段:心理激活(,1,个月起),假哭,这种哭泣通常意味着婴儿想得到注意或照看。,当婴儿得到注意或照看时,“假哭”就会停止。,第三阶段:有区别的哭(,2,个月到,22,个月),这种哭泣是一种社会行为,反映出儿童的某种需要。,24,2025/4/29 周二,3.,害怕,(,1,)对人的害怕,怯生,(,2,)对物及情境的害怕与恐惧,婴儿见到陌生人是否害怕的影响因素有:,父母是否在场,环境的熟悉性,陌生人的特点,抚养者地多少,婴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婴儿接受的刺激,学步走的孩子怕痛,怕带给他们痛的体验的人;,幼儿期的儿童害怕具体的东西,如狮子老虎等;,学龄儿童害怕学业失败。,25,2025/4/29 周二,三、儿童复合情绪的发展,基本情绪是进化的产物,为人类和其他物种所共有,复合情绪则是人类有别于其他物种的一个显著特征。,复合情绪又称次级情绪,是在基本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情境以及个体对社会情境的认知和评价再复合情绪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6,2025/4/29 周二,1.,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自我意识情绪是个体在具有一定自我评价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反思而产生的情绪,是将自我卷入情绪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包括内疚、羞耻、尴尬、妒忌、自豪等等。,刘易士等认为,自我意识情绪是与认知过程结合在一起的,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要以认知能力的发展为前提:,第一,个体必须内化一系列标准规则和目标。,第二,个体必须具有自我意识。,第三,个体还必须将自我与标准、规则和目标做比较,以决定自己的成功与否。,27,2025/4/29 周二,2.,移情的发展,移情指知觉到他人的情绪体验,并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也就是对他人情绪产生共感的反应。,霍夫曼提出了移情发展的阶段模型:,(,1,)阶段,1,:物我不分的移情阶段(,0-1,岁):,移情在一定程度上是在与成人接触中自发地发生的,它像是一种模仿。也就是说,他人的情绪表情对婴儿来说是与情境相混合的一种感受,婴儿尚不能区别他人的感受和自身感受的差异。,严格的说,,1,岁前的婴儿还没有同情。,第一阶段是整体移情(,globe empathy,),儿童通过情绪感染,获得他人情绪苦闷的信号,自己也感到不愉快。,28,2025/4/29 周二,(,2,)阶段,2,:自我中心性的移情阶段(,1-2,岁),这种水平的移情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上,随着儿童开始区分自己的身体和外在物体,但尚不能理解情绪的主观性特点时,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而产生同情。,即儿童知道别人是苦闷的,但他们只有在自己也感到苦闷时才作出同病相怜的反应。,当他们对难过的妈妈产生同情而表示安慰时,常常是按自己被安慰的方式来进行。,29,2025/4/29 周二,(,3,)阶段,3,:认知的的移情阶段(,2,、,3,岁开始),2,岁以后的幼儿逐渐学会对他人的情感和感受发生敏感,同时可以采用情绪语言描述别人和自身的情绪体验。,儿童开始认识到他人与自己的情绪是不同的。,(,4,)阶段,4,:超越直接情境的移情阶段(童年晚期以后)。,在儿童晚期产生对他人的超时空的概念,从而形成了对某人或某情境的感受和移情。,儿童对他人体验的真正移情开始发展。个体逐渐体会到他人的内心情绪状态,30,2025/4/29 周二,3.,情绪表达规则的获得,情绪表达规则知识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获得的、用以指导特定社会情境下的情绪表达,使之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规则。,这些规则规定了在特定的情境中,应该表达哪些情绪,不应该表达哪些情绪。,情绪表达规则往往与个体所处的文化有关,它要求个体抑制在自身的真实情绪体验,而做出与情境相匹配的情绪表现。,研究发现,,3,岁儿童开始显示出一定的掩饰真实感受的能力。,31,2025/4/29 周二,情景设想:,你的爸爸妈妈很早以前许诺你要带你去公园玩,你非常期待,可到了周末,你爸爸妈妈说不能陪你了。,你会如何?,32,2025/4/29 周二,艾克曼提出了四种常用的情绪表达策略:,弱化指减小真实情绪表现的强度;,夸大指提高情绪表现强度;,平静化指面部没有表现,很平静的样子;,掩饰指表现不同于真实情绪性质的表情。,33,2025/4/29 周二,第三节 情绪理解的发展,一、情绪理解的含义,情绪理解是指儿童理解情绪的原因和结果的能力,以及应用这些信息对自我和他人产生合适的情绪反应的能力。,情绪理解的内容包括表情识别、情绪情景识别、混合情绪理解、情绪表现规则和情绪调节策略知识等。,徐琴美(,2006,)认为情绪理解可以分为对情绪状态的理解和对情绪过程的理解两部分。,34,2025/4/29 周二,二、情绪理解的发展,1.,表情识别的发展,Nelson,等人提出,面部表情的识别能力反映出儿童能通过情绪表情推测他人内部心理状态的能力。,表情识别的研究主要是使用面部表情图片,图片包括线条画和照片。,Nelson,等人用习惯化,-,去习惯化序列的面部表情,考察了婴儿对这些面部表情识别的发展顺序。,Izard,根据眼睛、鼻子等重要线索编制了“表情辨别整体判断系统”,(Affex),,产生兴趣、高兴、惊奇、伤心、生气、厌恶、轻蔑、害怕和羞愧等九种面部表情让儿童识别。这个系统包括表情持续的时间和反应时,它为辨认表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全面的情况。,35,2025/4/29 周二,孟昭兰等人也借鉴这种方法探讨了我国婴儿的面部表情模式。,Denham,发展了用于,24,岁儿童的高兴、伤心、生气和害怕的表情识别方法。具体操作是向儿童呈现表情图片,让儿童用言语命名这些表情;让儿童从四种表情图片中指认出相应的表情。结果表明,儿童指认表情的能力优于命名表情的能力,指认和命名高兴情绪的能力优于消极情绪。在消极情绪中,害怕是最难识别的表情,甚至对于成人也一样。,36,2025/4/29 周二,实验研究结果:,他人面部表情的模仿,费尔德研究,研究对象:出生,3,天的婴儿,研究内容:让婴儿近距离看模特,3,种表情,(惊奇;高兴;伤心),研究结果:婴儿出现模仿行为,37,2025/4/29 周二,图中的,a,b,c,中的婴儿,年龄只有,2,3,周,他已能模仿成人的吐舌头、张嘴和噘嘴动作。图中,d,和,e,的孩子,出生刚,2,天,就能模仿妈妈的高兴和悲伤表情了。,38,2025/4/29 周二,情绪的识别,实验对象:,46,个月婴儿,实验方法:呈现成人愉快、愤怒、中性表情,实验结果:婴儿关注愉快表情的时间长,结论:,46,个月的婴儿已经能区分成人的表情,79,个月,快乐、愤怒、恐惧的表情,根据母亲的表情调节自己行动,39,2025/4/29 周二,情绪的社会性参照作用,视崖实验(,Visual-cliff,),如果母亲表现出害怕,婴儿就不敢向前爬,如果母亲向他微笑,大多数的婴儿能够爬过视崖,40,克林勒特等指出,儿童运用面部表情和分辨他人情绪表情的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并区分出四个发展水平:,水平,1,:无面部知觉(,0-2,个月)。,婴儿还不能接受或理解情绪信息。,水平,2,:不具备情绪理解的面部知觉(,2-5,个月)。,婴儿还不能理解成人面部表情的意义,作出的情绪反应不具有意义上的相应性。,41,2025/4/29 周二,水平,3,:对表情意义的情绪反应(,5-7,个月)。,对面孔各部分的位置和轮廓变化及其携带的意义的认知,在不同的人和不同情境中发生时,可有一致性的理解。,水平,4,:在因果关系参照中应用表情信号(,7-10,个月),婴儿已学会鉴别他人的表情,并影响自身行为。,42,2025/4/29 周二,2.,对混合情绪的理解,混合情绪理解指儿童认识到同一情景可能会引发同一个体两种不同或矛盾的情绪反应,如果这两种情绪在性质上具有一定的冲突性,则又可称为冲突情绪。,Gordis,的研究考虑了这一问题,设置的情景同时诱发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如主人公在放暑假时同时感到高兴和伤心,高兴是因为放假了,伤心是因为不能跟同学一起玩了)。然后,询问儿童主人公的感受,提到两种情绪的儿童得,2,分,提到一种情绪的儿童得,1,分,否则得,0,分。结果发现,6,岁的儿童已经开始对混合情绪有所了解。,43,2025/4/29 周二,唐纳德森等对儿童理解冲突情绪的能力进行了考察,提出了儿童的不同发展水平:,水平,0,:,儿童能够正确识别单个的情绪反应,而不能理解多重情绪(包括情绪冲突)的存在。,水平,1,:,儿童能够理解多种情绪,包括冲突情绪的存在,但他们所理解的冲突情绪是针对不同的行为事件的,即这些情绪是顺序发生的,而不是同时出现的。,水平,2,:,儿童能够认识到同一个人或针对同一件事可能产生冲突的情绪,并且能够考虑到情绪之间相互影响的可能性,但他们还不能理解混合的情绪,不能理解过去的记忆或内部的心理过程是如何影响当前情绪的。,44,2025/4/29 周二,水平,3,:,儿童能够理解混合的情绪,认识到针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情境可能同时存在两种冲突的情绪,并能够把当前的情绪与人的记忆、思想和态度等协调起来。,4,、,5,岁儿童大部分处于水平,0,或,1,,大部分,7,、,8,岁儿童处于,1,或,2,,而,10,、,11,岁儿童则主要处于水平,2,或,3.,45,2025/4/29 周二,3.,对情绪归因的理解,考察儿童对情绪产生的原因的理解即情绪归因。多数研究者在研究这个问题时采用半结构的访谈,让儿童讨论情绪产生的原因。比如,Denham,让儿童探讨布偶的情绪产生的原因,“什么使得布偶体验到这种情绪?”,Cassidy,等人让儿童谈论自己、父母和同伴的情绪,“为什么你,/,他会感到*(某种情绪)?”,结果表明,,56,岁的儿童已经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体验给出合理的解释。,46,2025/4/29 周二,Fabes,等人研究表明,相比积极情绪,儿童对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更能够稳定识别,不同于情绪情景识别中积极情绪更容易识别的结果,可能因为消极情绪的强度更大,更频繁且更容易突出情绪唤起的资源。,也有研究探讨特定领域的情绪归因,比如成功与失败情景中儿童有关成就结果的原因对情绪产生影响的认知,主要涉及与成就有关的情绪,包括高兴、自豪、惊奇、内疚、害羞等。,47,2025/4/29 周二,三、情绪理解的作用及影响因素,情绪理解对社会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最近,大量研究将情绪理解作为个体差异测量的一个指标,探讨情绪理解与社会功能的关系。,研究表明小学生识别和标定情绪的能力与他们的社会适应和学业成就密切相关。,幼儿的情绪理解对其同期和后期的社会能力、问题行为等都有一定的预测作用。,48,2025/4/29 周二,影响情绪理解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自身特点及家庭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在儿童自身特点方面,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语言发展水平与情绪理解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发现,儿童的情绪理解水平与其语言发展水平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儿童的家庭环境对其情绪理解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49,2025/4/29 周二,Brown,的研究揭示了,3,岁儿童与家庭成员讨论情绪发生的原因、与哥哥姐姐积极的交流和语言能力都和其,6,岁时的情绪理解显著相关。,Cassidy,等人发现家庭情绪表露与儿童的情绪理解存在相关。,50,2025/4/29 周二,第四节 情绪调节的发展,一、情绪调节的含义,情绪调节是对情绪的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动力过程。,三个方面:,首先,情绪调节既包括对负性情绪的调节,也包括对正性情绪的调节。,其次,情绪调节既包含有意识的过程,同样包含无意识的过程。,最后,情绪调节具有情境依赖性。,51,2025/4/29 周二,二、情绪调节的类型,1.,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从情绪调节过程的来源来分类,可以分为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内部调节来源于个体内部,如个体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调节;,外部调节来源于个体以外的环境,如人际的、社会的、文化的以及自然的等方面的调节。,52,2025/4/29 周二,2.,减弱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依据调节努力的程度,可以将情绪调节区分为减弱型调节、维持型调节和增强型调节。,减弱型调节主要是指对强度过高的情绪,尤其是负性情绪(有时也包括部分的正性情绪)所进行的调整、修正及减弱。,维持型调节主要针对那些有益的正性情绪,如兴趣、快乐,人们主动地去维持和培养,使这些情绪维持在一定的程度或范围。,增强型调节努力使某些情绪增强。增强调节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频率较少,但在临床上是非常有意义的。例如,对抑郁或情绪淡漠症的病人进行增强调节,使其调整到积极的情绪状态。,53,2025/4/29 周二,3.,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原因调节是针对引起情绪的原因进行调整,包括对情境的选择、修改,注意调整以及认知策略的改变等。,通过改变自己的注意来改变情绪,对诱发情绪的情境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价等。原因调节是对系统输入的操作,是对引起情绪的原因或来源的加工和调整。,54,2025/4/29 周二,Eg,:在情境选择中,外倾的人更喜欢热闹的环境,攻击性强的人更喜欢一些攻击性的场面。,Eg,:情境修正中,不同类型的人在改变环境时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支配性格的人更喜欢改变环境,顺从性格的人更多地采取妥协和忍受的方式应付环境。,Eg,:注意调配中,克制型个体在面临威胁时更多地采用回避的做法;情绪专注者更容易沉浸于痛苦之中不可自拔;警觉者更多地注意环境中的有害刺激;迟钝者更多地远离有害刺激;神经质高分者难以将注意力集中。,认知调节过程中,归因于个体的认知风格;建构思维、心理防御等也都可以成为影响情绪认知调节的个体特点。,55,2025/4/29 周二,反应调节发生在情绪激活或诱发之后,是指通过增强、减少,延长或缩短反应等策略对情绪进行调整。,情绪反应关注调节是个体对已经发生的情绪在生理反应、主观体验和表情行为三个方面,通过增强、减少、维持、延长或简短等策略调整正在进行的情绪。,比较常用的反应调节,如情绪抑制(表情抑制)、情绪宣泄(表情夸张)、放松技术、药物和酒精、体育运动、生物反馈等。,56,2025/4/29 周二,4.,认知调节、体验调节、行为调节和生理调节,根据情绪调节的对象,或者从情绪调节的主要成分来看:,认知调节,即个体如何解释情绪产生的原因。,体验调节指对个体主观的情绪进行调节。,行为调节则是个体通过控制和改变自己的表情和行为来实现的调节。,生理调节则是指由于情绪和生理反应相互影响,生理反应常常会进一步加强情绪体验,因此,适当的生理唤醒会使个体神经系统强度适中,能更好地进行其他的心理活动,思考更有效的应付当前情境的方法和策略,采取恰当的行为。,57,2025/4/29 周二,教会儿童如何调节情绪,58,2025/4/29 周二,三、情绪调节的发展特点,第一,从被动的、外部的调节到主动的、内部的情绪调节。,第二,从具体的、感觉运动调节到抽象的认知调节。,第三,从单一情绪调节策略到多种情绪调节策略的综合运用。,第四,随年龄的增长,积极的调节策略越来越多,消极的调节策略越来越少。,59,2025/4/29 周二,四、影响情绪调节发展的因素,在影响儿童情绪调节发展的因素中,个体的气质、认知能力以及社会环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又进一步对其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60,2025/4/29 周二,第五节 发展性情绪问题,良好的情绪一般涉及以下几方面的特征:,正向或积极情绪占主导地位;,情绪体验丰富多样;,情绪稳定;,以合适的方式表达情绪;,能控制情绪冲动;,能及时地宣泄、转移和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61,2025/4/29 周二,恐惧,焦虑,抑郁,62,2025/4/29 周二,一、恐惧,(一)恐惧的诱因与适应意义,恐惧是最有害的情绪。强烈的恐惧所产生的心理震动会威胁人的生命。在巨大的自然灾害遭遇中,一部分人生命的丧失不适由于身体上的创伤,而是由于情绪承受力的崩溃。,诱发惧怕的心理原因可分为天然线索和文化影响两方面:,63,2025/4/29 周二,1.,天然线索,惧怕的诱因:突然性、新异性、剧烈性。,64,2025/4/29 周二,2.,文化影响,所有的天然因素都受文化和生活经验的影响。失业、离婚、盗贼,甚至鬼怪传说,都能诱发恐惧,文化线索与天然线索是联系着的。,学生害怕考试失败,产生恐惧的预期,是受明显的或隐蔽的被接受或拒绝的社会性后果决定的。,恐惧可能是习得的,还可由想象或认知过程所诱发。,65,2025/4/29 周二,66,2025/4/29 周二,(二)如何对待恐惧,如何对待恐惧在很大程度上涉及教育和教养问题。,父母和成人应以正确的方法处理儿童遭到的恐惧威胁,尤其重要的是不要人为地加重儿童的恐惧感。,10,岁以后,儿童的恐惧慢慢减少。,但是大约,5%,的学龄儿童产生强烈的无法控制的恐惧,从而导致对恐惧情境的持续逃避,称为恐怖症。,气质内向的儿童危险性更高,他们表现出恐怖症的几率比其他儿童高出若干倍。,67,2025/4/29 周二,学校恐怖症,儿童对上学感到十分恐惧,常常伴随着身体疾病(眩晕、恶心、胃痛、呕吐),但一旦允许他们留在家中,这些症状就会消失。,多数学校恐怖症出现在,11-13,岁。,引起学校恐怖症的主要原因在于儿童通常发现学校生活的某个方面,如教师对学生过于严格与苛求、学校中频频发生同伴欺负、父母对孩子学业成功的过高压力,十分令人恐惧,只能设法回避方能感到安心。,68,2025/4/29 周二,恐惧项目,不能呼吸,被车撞,炸弹袭击,地震,身上着火,高处坠落,考试失败,父母吵架,拿到低分,面对死亡,69,2025/4/29 周二,二、焦虑,焦虑实质上是由外在的、模糊的、危险的刺激(包括人和事)所引起的一种强烈的、持久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并引起相应的生理和行为的变化,如由于个体遇到不能克服的障碍而形成主观焦虑紧张和行为上的局促不安。,焦虑涉及轻重不等的一系列情绪,最轻的是不安和担心,其次是心里害怕和惊慌,最重的是极端恐怖。,表现形式上,它至少包括主观紧张不安的体验、行为上的局促不安以及植物神经唤起症状。,70,2025/4/29 周二,如果焦虑的程度恰当并主要针对某种特定的情境,可视为一种正常的反应;,若已泛化且强度过大,则成为一种异常或病理的状态。,即:适当的焦虑是人们处于应激状态时的正常反应;,过度焦虑则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不利于身心健康。,71,2025/4/29 周二,考试焦虑,就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下激发的,在家庭、学校的压力以及考生自身的生理心理等主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以对考试结果担忧为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的负性情绪反应。,考试焦虑者往往具有自我怀疑、无能感、自我非难等特征,严重的考试焦虑会影响智力活动的正常发挥和认知任务的顺利操作,是儿童青少年发展性情绪问题中最普遍的一种形式。,72,2025/4/29 周二,由学业压力或考试所导致的焦虑往往同时由以下三类特征:,认知特征,以担心为特征的、由消极的自我评价所形成的意识体验,生理反应,与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增强相联系的特定的情绪反应,如心慌、心率加快、呼吸加剧、肠胃不适、多汗尿频等。,行为特征,通过防御或逃避所表现出来的一定的行为方式,如多余动作增加、躲避学习与考试等。,73,2025/4/29 周二,考试焦虑的矫治,治疗定向,治疗方法,治疗技术,情绪中心,行为疗法,焦虑引导,生物反馈,放松,系统脱敏,焦虑管理训练,认知中心,认知疗法,模仿,认知行为改变,认知注意训练,紧张预防训练,认知 重构训练,技术中心,学习技能训练,74,2025/4/29 周二,三、抑郁,抑郁是一种复杂的复合情绪,它以痛苦体验为主,并视情况不同而合并诱发愤怒、悲伤、忧愁、自罪感、羞愧等情绪,并对生活感觉悲哀、受挫、无助,对多数活动丧失兴致,睡眠、食欲、注意力和精力都受到搅扰。,抑郁比任何单一的消极情绪都更强烈和持久。,抑郁有正常与异常之分。,抑郁状态向病态抑郁转化,75,2025/4/29 周二,心理学家贝克认为抑郁主要是三组消极认知导致的:,对自我的消极看法:,认为自己是有缺陷的、不足的、无价值的;,对世界的消极看法:,对当前的生活状况不满,认为这个世界对他们有不合理的要求;,对未来的消极看法:,认为未来前景黑暗一片。,由于这些消极认知,导致悲观情绪,继而引发抑郁。,76,2025/4/29 周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