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实验2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目 的,任 务,技术规定,实验过程,总结与认识,1 目 的,掌握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程序、技术要求和记录计算技能。通过实践,加深对水准测量误差来源及其消除(减弱)方法的理解,加强执行规范的自觉性。,2 任 务,按四等规范,每组完成一条闭合线路测量,每人完成一个测站的观测和记录计算工作,上交合格的记录计算成果。,3 技术规定,L线路长度(km),N测站数。,4限制读数误差和大气折光的影响。,5、6后视距=前视距,消除(减弱),i,角及地球曲率与大气折光影响。,7贴近地面大气不稳定,大气折光误差大(前后视高度不对称)。,8、9检验前限制读数误差。,10评价线路测量误差。,相关规定与误差的关系(按列号):,4 实验过程,闭合线路,从水准点(固定点)出发,测量若干站(中间为转点),再回归出发的水准点。,4.1 线路布置,注意:n应为偶数可消除标尺零点误差,闭合水准线路:,注意:n应为偶数消除标尺零点误差,水准点,转点(临时),1站,2站,n,站,4.2 一个测站的工作程序,安置好仪器(程序同试验,1,),按记录表标示顺序观测和记录计算并按技术规定限差检核。,(,固定点直接立尺,转点用尺垫立尺,),记录表(括号内序号为观测及记录计算顺序,还有相关计算及检核,),4.687m,一对标尺的,k=,4.787m,三、四 等 水 准 测 量 记 录表,注意事项:,1)步骤(3)、(4)、(7)、(8)就是执行“后、前、前、后”(黑、黑、红、红)的观测程序削弱仪器沉降误差。(为了削弱站间该项工程误差的非线性影响,下一站应执行“前、后、后、前”程序,交替进行。),2)每次中丝读数前的最后一个动作:严格居中气泡(自安平仪器除外)。,3)记录者必须作到记录计算准确无误,严格检核。超限返工。一个测站工作全部合格后,,只能由记录者下达迁站指令,。,1)完成一站工作,记录者确认合格后,下达迁站指令。后视尺迁移到下一站成下一站前视尺;,前视尺尺垫千万不能移动,,成下一站后视尺,直至下一站工作完成,依次类推。,前、后尺不能交换混用!,2)观测程序“后、前、前、后”与“前、后、后、前”交替进行。3)最后一站前尺返回起始固定点,并使测站数为偶数。4)线路检核(见记录手簿最后部分)。5)安排专人,检查全部记录计算,,,确认无误,,完成实验。若不合格,返工!,4.3 一条测线的工作程序,起始点,尺垫,尺垫,1站,2站,前进方向,尺垫,尺垫,n-1站,n站,5 总结与认识,5.1 各岗位成员各司其职,协调配合非常重要:,组长:,指挥协调,组织岗位轮换,技术把关。,观测:,动作轻准果断,按程序读好八个数,口齿清楚,对记录回报的读数确认无误并回应。,记录:,是小组的神经中枢。必须精神集中,对观测者每个读数要清楚回报,得到确认再记录,作到准确清楚工整,不能涂改;计算准确无误;牢记各项限差,严格检核;确认一站合格后,慎重下达迁站指令。,立尺:,放稳尺垫,注意力集中,立直立稳,配合观测及时转换红黑面,不能碰动尺垫,迁站只听记录指令。,打伞:,防太阳暴晒仪器,影响,i,角变化。,5.2 为了作到前后视距相等,迁站时用步量法确定站点和前尺点,上、下坡度大时,要注意视线高度是否超限(视线最低高度和低尺不能读数)。,5.3 岗位轮换,作到人人到每个岗位工作一遍。,5.4 几点认识,1)结合实验,认识水准测量误差来源,理解观测程序对消除(减弱)误差的作用,熟记各种限差,严格检核;掌握各岗位工作要点,重视协调配合。,2)将这些认识带到今后工作实践中,制订、执行相关规程和科学管理。,3)举一反三。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求实严谨的工作态度,建立协调配合的团队作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