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合肥钢结构产业调查报告今发布.doc

上传人:鼓*** 文档编号:10245013 上传时间:2025-04-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钢结构产业调查报告今发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合肥钢结构产业调查报告今发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合肥钢结构产业调查报告今发布     发表日期: -4-14  兰格钢铁 我要评论       今天上午, 市工商联发布合肥市钢结构产业调查报告。当前, 合肥市钢构企业年产值已达近百亿, 但95%的企业还停留在经营轻型钢结构的初级阶段, 资质水平还普遍较低, 发展仍需添薪。     当前, 合肥工业建筑、 公共建筑、 抗灾援建以及市政建设等项目已广泛应用钢结构。据统计, 合肥市每年新建的工业厂房中, 有85%采用钢结构。市政交通设施中, 这一比例达到35%。合肥市瑶海钢构负责人凌宏斌介绍说, 合肥火车站站台的雨篷即钢结构建筑, 而在建的56层高的”安徽第一高楼”安徽饭店国际中心项目就全部采用的是钢结构, 这在合肥高层建筑中首开先河。     当前合肥市钢构企业已超过50家, 年产值近百亿。其中年产值过亿的钢构企业约十多家, 鸿路钢构等3家企业年产值已突破20亿大关, 有5家企业拥有钢结构工程一级资质。     报告对合肥市钢结构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后认为, 与先进地区钢结构行业相比, 合肥钢结构行业存在几条”短腿”。     短腿现象一:     规模以上钢结构企业少, 特别是集设计、 制造、 安装和检测为一体的规模企业更少, 上市企业更是少之又少。     短腿现象二:     钢结构企业的主导产业层次较低, 95%的企业还停留在经营轻型钢结构的阶段。钢结构企业资质水平普遍较低, 具备参与国家大型工程建设资质的企业少。     短腿现象三:     钢结构企业走出去的少, 特别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拓展海外业务的更少。钢结构产业自主创新步伐较慢, 研发出来的新技术、 新产品少, 而且还没有一家单位组建了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研战略联盟。     未来几年, 钢结构建筑市场将从轻型钢结构转向桥梁钢结构和重型钢结构, 合肥市钢结构企业能否抓住机遇顺利转型? 市工商联建议, 政府加大对钢结构行业的扶持力度, 大力推进钢结构建筑的智能化, 并希望推进钢结构品牌建设。 - 中国钢结构行业市场调查分析及投资环境研究报告   简介:   近年来,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 生产规模的调整, 钢铁工业逐渐发挥出其巨大的市场潜力。特别是1998年钢结构技术作为中国建筑业的重点推广项目, 更是引发了业界人士对钢结构的普遍关注。钢结构建筑是以钢材作为建筑的主体结构, 一般由型钢和钢板等钢材制成各种建筑构件, 如钢梁、 钢柱、 钢桁架等, 并采用焊缝、 螺栓或铆钉的连接方式, 将各部件拼装成完整的结构体系, 再配以轻质墙板或节能砖等新型材料作为外围墙体建造而成。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 中国的钢结构生产也实现了质的飞跃, 正在新的历史时期续写着建筑传奇。日趋完善的科学技术成为促使钢结构发挥其最大优势的有力保障。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 钢结构由于自重较轻, 强度较高, 在经历震动时不但不会发生太大的位移变形, 反而还能够削弱地震波, 从根本上确保了建筑的安全性。钢结构并可依据前期的计算机设计程序, 将其各部分构件按生产标准进行后期制作拼装, 将设计与生产完美结合, 在丰富建筑风格的同时也提高了施工效率。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型城市, 为了解决寸土寸金的实际情况以及人们对生存环境、 生活空间等提出的高要求, 钢结构建筑的推广应用将能够更快地实现城市化建设。这不但体现在钢结构承载力高、 密闭性好等优势上, 更是由节能减排、 绿色环保的国家政策所决定的。钢结构比传统结构更易拆除且用料省、 回收利用率高, 外围墙体也多用环保材料如防火涂料、 节能砖等, 因此降低了钢铁污染所带来的高风险。另外, 由于钢结构的自身优势, 其多用于超高层、 超大跨度的建筑中, 不但拓展了人们的生存空间,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也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建筑。钢结构的应用标志着建筑工业的发展。在这个彰显个性的年代里, 人们在追求舒适性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建筑的美观性及布局的独特性, 因此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 利用钢结构的特有优势来实现异形建筑是最好的选择。抛弃”秦砖汉瓦”的传统结构, 对一些百米以上的高层钢结构建筑来说, 可经过灵活的设计和拼装来提升建筑的综合效益, 优化产品结构, 打造企业的新名牌。     当前, 钢结构备受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青睐, 并成为发展高档住宅的主要技术。而作为产钢大国的中国, 尽管在北京、 上海、 天津、 湖南、 安徽等地建成了一批钢结构的住宅示范试点工程, 但较之国外钢结构在建筑领域的普遍推广仍有明显差距。这主要是受到中国原料成本与市场需求的制约。根据中国现有的钢结构发展水平, 钢结构建筑每平方米建筑成本在 元以上, 其建筑原料造价要比钢筋混凝土建筑高10%~20%左右。因此对于低层住宅而言, 采用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技术就足以实现标准住宅的要求, 良好的性价比也更适宜居民的消费观念和市场的运营模式。但对一些大跨度、 超高层、 造型奇特新颖的高层建筑, 就必须借助钢结构的优越性来摆脱成本造价的桎梏。钢结构建筑较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基础造价上可节约30%, 房屋面积利用率较混凝土高7%~10%, 而且施工工期也可缩短约30%, 真正实现了在”金土地”上的价值再创造。另外在一定程度上也使整个建筑产业由劳动粗放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 因此钢结构逐渐成为现代高层建筑的新宠儿。当前很多钢材生产商和房产开发商已利用钢结构的巨大市场潜力来优化产业结构, 树立企业品牌。而国家各项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更成为钢结构建筑发展的强心剂。京、 浙、 沪、 鲁等城市对钢结构住宅示范工程的大力推广, 标志着中国创新型的绿色建筑已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 建筑产业的飞速发展也对我们的钢结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打破传统建筑观念, 解决钢结构现存的各种问题, 扬长避短, 更好地发挥其优势, 使更多钢结构的绿色建筑在中国土地上傲然屹立, 将是中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改革开放30年, 中国的钢结构制造业取得飞速的发展, 当前, 这一行业正处于从钢结构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历史发展时期。全国已有近3000家大大小小有资质的钢结构企业, 年生产能力达到 万吨, 经过近十余年对国外技术、 管理水平以及先进的经营理念的引进、 消化、 吸收、 创新, 在与国外企业合作过程中, 有许多企业己经开始迈出国门, 走向世界, 开始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当前国内市场已经很拥挤了, 而国外市场是很开阔的。东南亚地区、 俄罗斯、 中东国家的钢结构建筑发展较晚, 需求量很大, 有着无限的商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继续改革开放, 要充分地利用好两个资源、 两个市场、 两种资金, 把钢结构事业推向新的高度。现如今, 中国的钢结构企业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 经过国内许多大工程的锻炼, 钢结构企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熟练的管理人员、 技术人员和工人的队伍, 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以国内的奥运主场馆—”鸟巢”及央视新址的高难度工程建筑为代表的钢结构建筑在海外树立了知名品牌。近年来, 国内钢结构企业经过与国外有关企业的合作交流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对国外的规范、 标准、 规程有所了解。在近年来国际化的社会环境下, 许多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钢材品种也给予了承认, 而且对使用中国钢材的规范、 规格也开始接受。中国钢产量逐年提高, 钢材品种越来越齐全, 高强度及特种钢材也都在逐步地生产出来。中国钢铁价格同国际市场相比还是较低的, 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在 后较长时间内, 中国钢结构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空间, 当前增速将随经济增速放缓而下降, 但仍能保持一定的速度, 近期内钢材价格处于相对低位, 钢结构生产成本明显下降, 这将有利于钢结构行业发展。中国几个领域内, 钢结构量会增加: 首先, 能源建设还会加快, 火力电厂的主厂房和锅炉钢架用钢量会增加( 包括核电厂厂房用钢、 风力发电用钢等) ; 其次, 交通工程中的钢桥梁会有所增加, 铁路桥梁均采用钢结构, 近几年来公路桥梁采用钢结构已成为发展趋势, 京沪高速、 跨海、 跨江大桥采用钢桥, 高速公路中的护栏、 收费站、 交通标志的钢结构用量也不少。飞机场候机楼、 火车站候车大厅和站台的新建和扩建项目不断增加; 第三, 市政建设中采用钢结构的量会增加, 地铁和轻轨工程、 城市立交桥、 高架桥、 环保工程、 城市公共设施及临时房屋等均越来越多的采用钢结构。特别在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和各大省会城市, 经济发达的中型城市, 钢材消耗量会明显增加。 如北京每年用于高架桥用钢约2 万多吨。上海世博会、 广州亚运会、 深圳世青会的配套设施将采用大量钢结构建筑; 第四, 钢结构住宅将增加。国家提倡建设节能省地住宅, 有关钢结构住宅的设计规范及配套技术、 材料基本具备。当前中国仅有几百万㎡的钢结构住宅, 发达国家却达到40-50%。如中国每年竣工6 亿平方米的城镇住宅建设有5%采用钢结构, 按多层、 高层建筑平均50kg/m2 钢材计, 用钢量将达到每年150 万吨。上述数字未将农村建筑用钢结构统计在内, 而四川等地震区灾后农村和城镇重建大量新建和加固房屋, 需大量建筑钢材, 其中对重要办公楼、 医院、 中小学校舍、 生命线工程等公共建筑采用钢结构是首选。由于中国钢材价格比国际价格低, 劳动力成本低, 钢结构制作质量优良, 在国际工程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 这几年国外企业在中国采购钢结构有所增加, 许多钢构厂承接了不少海外订单。     《 - 中国钢结构行业市场调查分析及投资环境研究报告》由中国行业咨询网领衔撰写, 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 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 国家商务部、 国家海关总署、 国家发改委、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行业咨询网以及国内外行业杂志等提供的大量资料和数据, 客观、 多角度地对中国钢结构市场进行了分析研究。报告对中国钢结构行业的需求、 生产、 市场竞争格局、 行业结构情况作了详细的分析, 报告还重点研究了中国钢结构主要产品的发展状况, 以及钢结构市场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报告资料详实, 图表丰富, 既有深入的分析, 又有直观的比较, 为钢结构生产与贸易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 能准确及时的针对自身环境调整经营策略。报告同时对于产业研究规律、 产业政策制定和欲进入的投资集团提供了准确的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 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报告/总结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