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 2024-2025学年度高三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物理学科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道小题,共 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7题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 4分;第 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 6分,全部选对
得 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分,有选错的得 0分。)
1
.如图所示,小车上有一个定滑轮,跨过定滑轮的绳一端系一重球,另一端系在弹簧秤
上,弹簧秤固定在小车上.开始时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当小车匀加速向右运动时,下述说
法中正确的是(ꢀꢀ)
A.弹簧秤读数变大,小车对地面压力变大
B.弹簧秤读数变大,小车对地面压力变小
C.弹簧秤读数不变,小车对地面的压力变大
D.弹簧秤读数变大,小车对地面的压力不变
2
.水袖是中国古典舞中用于表达和抒发情感的常用技巧,舞者的手有规律地振动并传导至
袖子上,给人营造出一种“行云流水”般的美感,这一过程其实就是机械波的传播。如图
所示,t=0时刻一简谐横波沿 x 轴正方向恰好传播到 x=20cm的质点 A 处,t=0.4s时波恰好
传播到 x=60cm的质点 P 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的周期是 0.4s
B.波的传播速度是 0.5m/s
C.0~0.4s内质点 A 通过的路程为 1.6m
D.t=0.4s时,质点 A 向 y 轴正方向运动
3
.有一静电场,其电势φ随 x 坐标的改变而改变,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若将一带负电的
粒子(重力不计)从坐标原点 O 由静止释放,电场中 P、Q 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 1 mm、4
m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粒子将沿 x 轴正方向一直向前运动
B.粒子在 P 点与 Q 点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粒子经过 P 点与 Q 点时,动能相等
D.粒子经过 P 点与 Q 点时,电场力做功的功率相等
4
.如图所示,长为 L 的轻绳一端固定于 O 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 m 的小球,现将绳水平拉
直,让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重力加速度为 g,当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30°时,小球
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1
3
A. 3mg ꢀꢀꢀꢀB.
mg
2
3
C. mg ꢀꢀꢀꢀ D.(1+ 3)mgꢀ
2
5
.如图所示,大小相同的摆球 a 和 b 的质量分别为 m 和 3m,摆长相同,并排悬挂,平衡时
两球刚好接触,现将摆球 a 向左边拉开一小角度后释放,若两球的碰撞是弹
性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第一次碰撞后的瞬间,两球的速度大小不相等
B.第一次碰撞后的瞬间,两球的动量大小相等
C.第一次碰撞后,两球的最大摆角不相同
D.发生第二次碰撞时,两球在各自的平衡位置
6
.如图所示,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固定在 O 点,光滑绝缘水平面的 P 点在 O 点正下方,
质量为 m,电荷量为-q 的试探电荷,在水平面上的 N 点,有向右的水平速度 v0,试探电
荷到达 P 点时速度为 v,图中θ=60°,规定电场中 P 点的电势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探电荷从 N 运动到 P 点做匀减速运动
B.试探电荷在 P 点受到的电场力大小是 N 点的 2倍
m(v2 - v0
2
)
C.在+Q 形成的电场中 N、P 两点的电势差U
=
NP
2
q
1
D.试探电荷在 N 点具有的电势能为 m(v2-v20)
2
7
.如图所示,一根轻质弹簧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挂一重物(可视为质点),重物静
止时处于 B 位置。现用手托重物使之缓慢上升至 A 位置,此时弹簧长度恢复
至原长。之后放手,使重物从静止开始下落,沿竖直方向在 A 位置和 C 位置
(
图中未画出)之间做往复运动。重物运动过程中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
内。关于上述过程(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物在 C 位置时,其加速度的大小等于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的两倍
B.在重物从 A 位置下落到 C 位置的过程中,重力的冲量大于弹簧弹力的冲量
C.在手托重物从 B 位置缓慢上升到 A 位置的过程中,手对重物所做的功等于重物往复运动
过程中所具有的最大动能
D.在重物从 A 位置到 B 位置和从 B 位置到 C 位置的两个过程中,弹簧弹力对重物所做功之
比是1: 4
8
.(多选)探月工程三期飞行试验器于 2014年 10月 24日 2时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
射升空,最终进入距月球表面高为 h 的圆形工作轨道.设月球半径为 R,月球表面的重力
加速度为 g,万有引力常量为 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
A.飞行试验器在工作轨道上的加速度为
æ
è
R
ö
ç
÷ g
R + h ø
R
g
B.飞行试验器绕月球运行的周期为 2π
C.飞行试验器在工作轨道上的绕行速度为 g(R+h)
3
g
D.月球的平均密度为4
πGR
.(多选)如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 R2的滑片 P 向左滑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9
A.电阻 R3消耗功率变大
B.电容器 C 上的电荷量变大
C.灯 L变暗
D.R 两端的电压变化量的绝对值小于 R 两端的电压变化量的绝对值
1
2
1
0.(多选)如图所示,有两个相同的带电粒子 A、B,分别从平行板间左侧中点和贴近上极
板左端处以不同的初速度垂直于电场方向进入电场,它们恰好都打在下极板右端处的 C
点,若不计重力,则可以断定(ꢀꢀ)
A.A 粒子的初动能是 B 粒子的 2倍
B.A 粒子在 C 点的偏向角的正弦值是 B 粒子的 2倍
C.A、B 两粒子到达 C 点时的动能可能相同
D.如果仅将加在两极板间的电压加倍,A、B 两粒子到达下极板时仍为同一点 D(图中未画
出)
二、实验题(本题共 2道小题,共 14分,11题 7分,12题 7分)
1
1.在“用传感器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实验中,按图 1所示连接电路。电源电压为
直流 8.0V。
(1)先将开关 S拨至位置 1,充电完毕,再将开关 S拨至位置 2,则流经电阻 R 的电流方向
为____________(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
(2)放电过程 i-t 图像如图 2所示,曲线与横轴围成的区域共有 147个小格,则电容器电容
的测量值为
μF(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关于电容器在整个充、放电过程中通过定值电阻 R 的 I-t 图像和U
-t
图像的大致形
AB
状,可能正确的有______(UAB 为 A、B两板的电势差)(填标号)。
A.
B.
C.
D.
1
2.某同学测量一金属导体的电阻率,如图甲所示,该导体的横截面为空心的正方形。外正
方形的边长是内正方形边长的 2倍且内正方形中空。经粗略测量该金属导体的电阻为 5 Ω
左右。为了精确测量它的阻值 R,以便进一步测出该材料的电阻率ρ,实验室备有下列器
材:
A.电源 E(电动势为 3 V,内阻不计)
B.电流表 A (量程为 0~1 A,内阻 r 约为 0.1 Ω)
1
C.电流表 A (量程为 0~0.6 A,内阻 r =5 Ω)
1
2
2
D.滑动变阻器 R0(阻值范围为 0~3 Ω)
E.开关 S,导线若干
(1)请在图乙虚线框内补充画出完整、合理的测量电路图。
(2)做实验时,先把滑动变阻器滑片 P 滑动到 A 端,闭合开关 S,滑动 P 到合适位置,记录
电流表 A 的读数 I ,记录电流表 A 的读数 I ,可以求出金属导体电阻 R=________(用题
1
中所给字母表示),然后滑动滑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得到更精确阻值。
1
2
2
(3)该同学测得外正方形的边长为 a,金属导体的长度为 L。用已经测得的物理量 I 、I 、
1
2
L、a 及题中所给物理量可得到该金属材料电阻率的表达式为ρ=________。
三、解答题(本题共 3道小题,共 40分,13题 10分,14题 12分,15题 18分)
3.(10分)有一电荷量 q = -2´10
-6
C 的点电荷,从电场中的 A 点移动到 B点时,静电
1
力做功
6
´10-4 J ,从 B点移动到 C点时克服静电力做功8´10-4
J
。(重力忽略不计)
(
(
(
1)求电势差 U 、U 的大小;
AB BC
2)若以 C点为零电势点,求 B点的电势和点电荷在 B点的电势能;
3)将该点电荷放在 C 点,由静止释放后,求它到达 A 点时动能的大小
1
4.(12分)如图所示,质量为 m1=2kg的长木板 A静止于地面上,小物块 B(可视为质
点)静止于 A的左端,B的质量为 m2=4kg。现有一个固定于地面的光滑曲面,曲面与水平
地面相切于 M 点,让另一质量为 m3=2kg小物块 C(可视为质点),从曲面上离地面高 h=
7
.2m处由静止滑下与 A正碰,C与 A相碰时间极短,相碰后 C与 A粘在一起,A与 C相碰
后,经一段时间 B刚好未离开 A。A、C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2,A、B之间的
动摩擦因数μ2=0.4。(g=10m/s2)求:
(
(
1)C与 A碰撞刚结束时 A的速度;
2)木板 A的长度 L。
1
5.(18分)如图所示,长度为 L 的绝缘细线将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 的带正电小球悬挂于
3
mg
O 点,整个空间存在水平向右、电场强度大小为
(其中 g 为重力加速度)的匀强电场,
4
q
小球可视为质点.
(1)若将小球在 A 点由静止释放,求细线摆起的最大角度;
(2)若小球在最低点 A 获得一水平向右速度,为使小球运动过程中细线不松弛,求该速度大
小应满足的条件.
高三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答案(2024.11)
Dꢀ2C 3C 4B 5D 6D 7C 8AD 9BCD 10ACD
1
1
1. (1)从下到上 (2分)
(2)368 (3分)
(3)AD(2分)
1
2.ꢀ(1)电路图(2分)
I2r2
(2)
(2分)
I1-I2
3
a2I2r2
(3)ρ=4
(3分)
L(I1-I2(
1
3(10分)
(
1)电荷由 A移向 B,则有静电力做正功
WAB = 6´10-4
J
WAB
= qU
AB
(1分)
解得U
(1分)
= -300V
AB
电荷从 B点移动到 C点时克服静电力做功即静电力做负功,则有
-8´10-4
- 2´10
WBC
q
U
=
=
V = 400V
-6
(1分)
BC
(
2)若f = 0,则 f -f =U
BC
C
B
C
fB = 400V (1分)
EPB = qfB
(1分)
解得 EPB
=
-8´10-4
J
(1分)
(
3)A、C两点电势差为U =U +U =100V
(1分)
AC
AB
BC
所以UCA = -UAC = -100V
(1分)
由动能定理可得 EKA = qUCA
(1分)
EKA = 2´10-4 J (1分)
1
4(12分)
设 C滑至地面的速度为 v,由动能定理得
代入数据,得
对 A、C碰撞过程,设 C与 A碰撞刚结束时 A的速度为v1 ,由动量守恒得
1
m3gh = m3
2
(1分)
2
u =12m / s
(1分)
m u = (m + m )u
1
(1分)
3
3
1
代入数据,得 u1 = 6m / s
(1分)
(2)设 B物体在 A上滑动时 A和 C的加速度为 a1 ,B物体加速度为 a2
m2
m g - m (m + m )g = (m + m )a
(1分)
2
1
1
3
1
3
1
a1 = 2m / s2
m2m g = m a
2
(1分)
(1分)
2
2
a2 = 4m / s2
(1分)
A、B、C三者共速速度为u2
u2
=u - a t
u = a t
1
1
2
2
解得 t=1s
(1分)
(1分)
u2 =
4
m / s
u1
+u2
2
C从粘接碰撞后到 A、B、C三者有共速度移动的位移为 X1
X1
=
t = 5m
A、
u2
2
B、B从开始运动到 A、B、C三者共速速度移动的位移为 X2
X
=
t
=
2m
2
(2分)
L
=
X1
-
X
=
3m
2
1
5(18分)
(1)若将小球在 A点静止释放,细线摆起的最大角度为α,此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EqLsin α-mg(L-Lcos α)=0 (2分)
解得α=74° (2分)
5
(2)小球所受重力、电场力的合力大小为 F= (mg)2+(Eq)2= mg
(1分)
4
mg
Eq
4
3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有 tan θ=
=
解得θ=53°
(1分)
如果小球获得水平速度 v1后刚好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在速度最小的位置 B(如图 1)满足
v2B
F=mL
5gl
uB =
(2分)
4
1
1
小球从 A点运动到 B点,由动能定理得-mg(L+Lsin θ)-EqLcos θ= mv2B- mv21
2
2
(2分)
2
3gl
联立解得 v1=
(2分)
2
如果小球获得水平速度 v2后来回摆动,则小球刚好能到达 C点或 D点(如图 2),则小球从
1
A点运动到 C点,由动能定理得-mg(L+Lcos θ)+EqLsin θ=0- mv2
2
1
或小球从 A点运动到 D点,由动能定理得-mg(L-Lcos θ)-EqLsin θ=0- mv2
2
(这两个方程任意一个正确给 2分)
联立解得 v2= 2gL
(2分)
2
3gl
综上可得 v≥
或 v≤ 2gL,细线均不会松弛.
(2分)
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