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明一中 2024-2025学年上学期 12月月考高三语文试卷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小题。材料一:自然,做起小说来,总不免自己有些主见的。例如,说到“为何”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 以为必需是“为人生”, 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我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 ,而且将“为艺术的艺术”,看做不过是“消闲”的新式的别号。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发疗救的注意。所以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感觉够将意思传给他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中国
2、旧戏上,没有背景,新年卖给孩子看的花纸上,只有主要的几个人,我坚信对于我的目的,这方式是适宜的,所以我不去描述风月,对话也决不说到一大篇。我做完以后,总要看两遍,自己感觉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必然要它读得顺口;没有相宜的白话,宁可引古语,希望总有人会懂。只有自己知道或连自己也不懂的生造出来的字句,是不大用的。这一节,许多批评家当中,只有一个人看出来了,但他称我为 Stylist (文体家) 。所写的事迹,大略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
3、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有人说,我的那一篇是骂谁,某一篇又是骂谁,那是完全乱说的。【注】汉书艺文志溯小说之起源,谓其出于稗官,街谈巷议道听途说之所造。(摘自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材料二: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的核心是“写真实”,他非常重视社会生活,要求艺术创作真实地描写生活,反映生活中复杂的关系。他的这种主张起初是在评价古典说部的时候表达出来的。鲁迅赞扬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现实主义。他说儒林外史的刻画人物, “现身纸上,声态并作,使彼世相,如在目前”; 红楼梦的描写生活,“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从笔底经历到纸上声态,在鲁迅看来,它们之所以动人,全在一个“真”字; 而他说的“正因
4、写实,转成新鲜”,实在是直搏内核的至理名言从平凡的现象(写实) 中揭示不平凡的真理(新鲜) ,也是他自己的现实主义的最简括、最深刻的科学的说明。一九三五年,鲁迅在一篇评论果戈理的文章中,引了普希金说的“含泪的微笑”这句话,同时指出果戈理的“独特之处,尤其是在用平常事,平常话,深刻的显出当时地主的无聊生活”。这同他赞扬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语言几乎是一致的。鲁迅称的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感而能谐,婉而多讽”, “感而能谐”是“含泪的微笑” - 同义语; 称红楼梦的写实本领为“如实描写,并无讳饰”, “如实描写”也同“用平常事,平常话”显出地主的无聊生活十分相似。鲁迅在翻译介绍、整理编写的过程中,潜心巨
5、著,多所发明,从中外著名作品中开掘出了许多可以互相参照、互相补充的艺术的手段与法则。这些事实加深了鲁迅对现实主义的认识。他将古代的和外国的经验移植到现代创作上,向艺术家提出: “因为真实,所以也有力。”当张天翼的小说蜜蜂引起蜜蜂是否会于虫媒花有害的讨论,他认为这是可能的,主动写了“蜜蜂”与“蜜”,介绍蜜蜂争蜜的情形; 当杨昌溪抄袭毁灭,将莱奋生佩挂的“日本指挥刀”改为“日本式指挥刀”,他认为这是错误的,又主动写了刀 “式”辩,说明游击队的生活。他自己为了小说阿 Q正传里阿 Q唱绍剧龙虎斗中“我手执钢鞭将你打! ”、散文女吊里女吊出场时唱“奴奴本是杨家女, ”两段,怕儿时记忆不真,都曾向人询问,
6、调查对证。细节描写是构成现实主义创作的条件,而根本的关键在真实。鲁迅还多次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实。有一个要点他曾反复说明:真实不一定是事实。 虽然从一般意义上说,事实也是真实的,但没有经过剪裁和集中,没有经过综合和概括,没有经过典型化的艺术的过程,严格地说,这样的作品不能算是艺术品。艺术上的真实,鲁迅说, “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鲁迅自述其创作经验有四句话,叫做: “静观默察,烂熟于心”, “凝神结想, 一挥而就”。他不用一个单独的模特儿,便于将真实和事实区分开来,这对小说的现实主义的典型化手法,大有好处。一九三三年十二月, 申报副刊自由谈发生文学与社会生活问题的争论,鲁迅在一封
7、给人的信里说: “艺术的真实非即历史上的真实,我们是听到过的, 因为后者须有其事,而创作则可以缀合,抒写,只要逼真,不必实有其事也。”但他又反转来强调,凡所缀合、抒写的“何一非社会上的存在”! 他自始至终重视社会生活:不必是事实,一定要真实。就在这封信里,对社会生活与文艺创作的关系,鲁迅还发表了一段十分精辟的言论,他就两者的作用与反作用,打了个比喻说: “这正如芝麻油原从芝麻中打出,取以浸芝麻,就使它更油一样。 ”从这句话里,也透露了鲁迅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极为重要的见解,值得深入的探究与钻研。(摘自唐弢论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
8、鲁迅小说中的人物都是从各处拼凑而成的,讲述的故事也是自己的创造,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B.鲁迅坚决反对小说“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认为小说应为改良人生发挥作用,应具有现实意义。C.鲁迅专门对小说中的“绍剧唱词”进行调查,确保细节真实,他认为真实至关重要,真实才有力量。D.关于社会生活与文艺创作的关系,鲁迅形象生动地将社会生活比作芝麻,将文艺创作比作芝麻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鲁迅非常重视语言的锤炼,尽量让文章读得顺口,其目的在于借助小说以唤醒更多的民众。B.鲁迅对现实主义的认识受到中国古典小说及外国作品的影响,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C.果戈里和
9、曹雪芹的作品中都真实地描述了现实生活,可见改良人生是他们共同的创作目标。D.理解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先要准确理解“真实”的含义,因为这是现实主义创作的关键。34.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二中“艺术的真实”的一项是 ( ) (3分)A. 背影中“我”父亲穿越铁轨、爬上月台买橘子等一系列感人行为。B.荷花淀里发生在荷花丛中的伏击战洋溢着诗情画意般的革命激情。C.宇宙的边疆列举真实可靠的研究来数据激发读者探索宇宙的兴趣。D. 哦,香雪里提及的泡沫塑料铅笔盒带磁铁且能“啪嗒啪嗒”合上。.鲁迅在谈小说创作时提到了“中国旧戏” “新年卖给孩子看的花纸”,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 (4分)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
10、就必须求真学问”。请根据材料谈谈鲁迅的创作经验对我们做学问有什么启示。 (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小题。文本一: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黄昏时,我们在额尔古纳河上燃起篝火,吃烤鱼。我们把狗鱼喂给猎犬,将大个的蛰罗鱼切成段,撒上盐,用桦树枝穿上,放到篝火中旋转着。很快,烤鱼的香味就飘散出来了。大人们边吃鱼边喝酒,我和娜拉在河岸上赛跑。我们像两只兔子,给雪地留下一串串密集的脚印。我还记得当我和娜拉跑到河对岸的时候,被依芙琳给喊了回来。她对我说,对岸是不能随便去的,那已不是我们的领地了。她指着娜拉说,她去可以,那是她的老家,早晚有一天,娜杰什卡会把
11、吉兰特和娜拉带回左岸的。在我眼里,河流就是河流,不分什么左岸右岸。你就看河面上的篝火吧,它虽 然燃烧在右岸,但它把左岸的雪野也映红了。我和娜拉不在意依芙琳的话,仍然在左岸与右岸之间跑来跑去。在那个夜晚,依芙琳姑姑告诉我,河流的左岸曾经是我们的领地,那里是我们的故乡,我们曾是那里的主人。三百多年前,俄军侵入了我们祖先生活的领地,他们挑起战火,抢走了先人们的貂皮和驯鹿,把反抗他们暴行的人都杀害了,宁静的山林就此变得乌烟瘴气,猎物连年减少,祖先们被迫从雅库特州的勒拿河迁徙而来,渡过额尔古纳河,在右岸的森林中开始了新生活。所以也有人把我们称为“雅库特”人。在勒拿河时代,我们有十二个氏族,而到了额尔古纳
12、河右岸时代,只剩下六个氏族了。众多的氏族都在岁月的水流和风中离散了。所以我现在不喜欢说出我们的姓氏,而我故事中的人,也就只有简单的名字了。勒拿河是一条蓝色的河流,传说它宽阔得连啄木鸟都不能飞过去。在勒拿河的上游,有一个拉穆湖,也就是贝加尔湖。有八条大河注入湖中,湖水也是碧蓝的。拉穆湖中生长着许多碧绿的水草,太阳离湖水很近,湖面上终年漂浮着阳光,以及粉的和白的荷花。拉穆湖周围,是挺拔的高山,我们的祖先一个梳着长辫子的鄂温克人,就居住在那里。我问依芙琳,拉穆湖也有冬天吗? 她对我说,祖先诞生的地方,是没有冬天的。可我不相信有一个世界永远是春天,永远那么温暖。 因为从我出生的时候起,我每年都会经历漫
13、长的冬天和寒冷,所以依芙琳给我讲完拉穆湖的传说后,我就跑到尼都萨满那里,打算问个究竟。尼都萨满没有肯定拉穆湖的传说,但他肯定了我们以前确实可以在额尔古纳河左岸游猎,他还说那时生活在尼布楚一带的使鹿部每年还向我们的朝廷进贡貂皮。是那些蓝眼睛、大鼻子的俄军逼迫我们来到右岸的。勒拿河和尼布楚在哪里我并不知道,但我明白这些失地都在额尔古纳河左岸,在一个我们不能再去的地方,这使我幼年时对蓝眼睛、大鼻子的娜杰什卡充满了敌意,总以为她是跟着驯鹿群的一条母狼。伊万是额格都亚耶的儿子,也就是我伯祖父的孩子。伊万的个子很矮,脸很黑,额头上有一颗红痣,像颗耀眼的红豆。黑熊爱吃红豆,打猎的时候, 父亲一旦发现了熊的足
14、迹,总是提醒伊万要倍加小心,怕熊袭击了他。父亲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熊看到伊万比看到其他人容易激动,而伊万有两次从熊的巨掌下死里逃生。伊万的牙齿非常坚固,喜欢吃生肉,所以打不到猎物的时候,最难过的是伊万,他不喜欢吃肉干,对鱼更是嗤之以鼻,认为鱼是小孩子和老人这些牙齿不健全的人吃的。伊万的手出奇地大,他若是将双手摊开放在膝盖上,那膝盖就像被粗壮而绵长的树根给覆盖和缠绕住了。他的手很有力气,能把鹅卵石攥碎了,能把搭建希楞柱用的松木“咔”的一声折断,省却了用斧子去砍。依芙琳说,伊万就是凭借他那双力量非凡的手,使娜杰什卡成了他的女人。依芙琳说,那年他们在克坡河一带游猎,森林被秋霜染得红一片黄一片的时候
15、一个俄国安达带着三个姑娘越过额尔古纳河,骑着马,穿过密林,朝漠河方向而去。伊万在打猎的时候碰见了他们。他们打了一只山鸡,笼着火,正在吃肉喝酒。伊万见过那个大胡子安达,他知道凡是安达带来的东西,一定都是商品,还有那些女人。由于常与俄商打交道,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能讲简单的俄语,而俄商也听得懂鄂温克语。那三个姑娘有两个姿色动人,大眼睛,高鼻梁,细腰身,她们喝起酒来发出放纵的笑声,像是早已做熟了买卖的人。另一个小眼睛的姑娘看上去就不一样了,她很安静地喝着酒, 目光始终放在自己的灰格裙子上。伊万想这个姑娘一定是被迫的,不然她不会那么忧郁。伊万回到乌力楞,将两张水獭皮、一张猞猁皮和十几张灰鼠皮卷到一起,
16、带着它们,骑 着 驯 鹿 追 赶 安 达 和 那 三 个 姑 娘 。 见 到 安 达 , 他 将 皮 张 卸 下 , 指 着 那 个 小 眼 睛姑娘告诉安达,这个女人归他伊万了,而皮张归安达了。安达嫌皮张太少,声言他不能做亏本的买卖。伊万就走到安达面前,伸出他的大手,将安达怀中的酒壶掏出来。那是个铁酒壶,伊万把它放到掌心,用力一握,它就扁了; 再用力一攥,随着酒花飞溅,铁壶竟然成了个铁球。把安达吓得腿都软了,安达立刻答应让伊万带走了那个小眼睛姑娘,她就是娜杰什卡。 (有删改)文本二:东北是一片充满灵性的土地,人与自然在这片土地上和谐发展,这个土地上诞生的文化深深地影响着生于这片土地的人们。作为
17、故乡,迟子建对“极地”充满依恋与感恩,她的心始终与大自然紧密相连,息息相通。对家乡大自然的热爱使得小说中的自然景象描写具有了宜人的温度与生命的色彩,在她笔下,大自然是充满人性与灵性的,具有鲜活的灵魂与诗意的情趣。她曾说过: “我相信动物与植物之间也有语言的交流,只不过人类从诞生之日生就的智慧,与这种充满灵性的语言有着天然的隔膜,因而无法破译。”因而在她的作品中“自然”总是被冠以人的名字与情感, 即使一片云、 一只鸟、 一条河、 一座山, 也是充满人性与灵性的, 而人与自然总是亲密一体,和谐共栖。 “对于自然生态环境中所有生命圣洁的敬畏,赋予万物以神的地位,也作为生命中的共体,这就是鄂温克朴素的
18、生存哲学。”(摘编自减小艳迟子建对鄂温克文化的守望与眷恋以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6.下列对两则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 与依芙琳不同,在“我”的眼中,没有所谓的领地意识,河流就是河流,不分左岸和右岸。B. “我”幼年时对蓝眼睛、大鼻子的娜杰什卡充满了敌意,这与依芙琳的讲述有关。C. 迟子建认为动物与植物之间有语言的交流,人类因智慧远超它们而无法破译此语言。D. 迟子建的创作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和谐观念”是其重要的创作意图。7. 根据两则文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文本一借后辈之口揭开了鄂温克族人三百多年前的那段屈辱史,在平静
19、的叙述中蕴含了一种控诉。B. 对鄂温克族人而言,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他们现在居住的家园,额尔古纳河左岸是他们思念的故园。C. 作为鄂温克族人,伊万仍保留着一些原生态的生活习惯。他孔武有力,锄强扶弱,具有正义感。D. 迟子建将情感注入客观的风景之中,将灵魂与生命倾注于自然之中,表达了独特的热情和关怀。8. 文 本 一 以 “ 我 ” 的 视 角 来 叙 述 有 什 么 作 用 ? 请 简 要 分 析 。 (4 分 ) 9. 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本书在网络上一度成为热度最高的书,甚至出现被卖断货的情况。某班级开展“阅读悦享,我为同学荐本书”活动,你准备为额尔古纳河右岸写一段推荐文字。请结合两则文本从内容、
20、情感、语言等方面列出你推荐的内容要点。(6分)二、古诗文阅读(37分)(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 1014题。材料一: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 轮扁,斫轮者也,而
21、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 ”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 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 “吾将以为袜! ”士大夫传之, 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 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 “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吾与与可诗信往还。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 “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 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 “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
22、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选自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有删改)材料二:与可以墨为竹,视之良竹也。客见而惊焉, 曰: “今夫受命于天,赋形于地。涵濡雨露,振荡风气。春而萌芽,夏而解驰。散柯布叶,逮冬而遂。性刚洁而疏直,姿婵娟以闲媚。涉寒暑之徂变,傲冰雪之凌厉。均一气于草木,嗟壤同而性异。信物生之自然,虽造化其能使。今子研青松之煤,运脱兔之毫,睥睨墙堵,振洒缯绡,须臾而成。郁乎萧骚,曲直横斜,秾纤庳高,窃造物之潜思,赋
23、生意于崇朝。子岂诚有道者邪? ”(节选自苏辙墨竹赋)【注】轮扁:古代斫轮的工匠,名扁。彭城:徐州。文与可:文同,字与可,长于画竹。偃竹:仰斜的竹子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赋分。 (3分)夫既心识 A 其所以然而 B 不能然 C 内外不一 D 心手 E 不相应 F 不学之过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 “与可之教予如此”与师说中“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之”字用法不同。B. “而有万尺之势”与劝学中“吾尝跂而望矣”的“而”字用法不相同。C.文与可
24、画筼筜谷偃竹记 登泰山记 赤壁赋三篇文章写作时采用的是同样的纪年方式。D. “姿婵娟以闲媚”中“婵娟”一词,与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中的“千里共婵娟”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子由不曾向文与可学画竹,但他能领悟文与可在画竹方面所蕴含的高深修养,而子瞻还能学得文与可的绘画方法。B.文与可去世后,苏轼在湖州晾书画,睹物思人,悲意顿生。他借用曹操祭桥公的典故,意指自己与文与可情意深厚。C.墨竹赋选段结尾表面上说文与可窃取了造物主的神妙构思,赋予画竹以蓬勃生机,实则是对他高超绘画技艺的肯定。D.文与可虽然是有名的画家,但他对自己的作品并不看重
25、甚至把求画者送来请他作画的素绢拿来做袜子。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译文:(2)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译文:14. 请用成语或四字短语概括并解释说明材料一中蕴含的绘画理论,并用成语概括和分析材料二中文与可所画之竹的艺术效果。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第 15-16小题。秋日同诸子游山园分赋得衣字钟吕林麓深深隐翠微,山空灵籁响秋晖。行穿竹里云连盖,坐倚松根露湿衣。迎客犬从花径出,惊人鹤绕柳塘飞。醉来不觉幽情放,散步狂歌踏月归。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26、) A.诗歌的标题交代了这首诗写作的时间、地点、事件以及诗歌创作的要求,体现了诗人的雅趣。B.首联描绘了清幽静谧的秋日山林图,山林掩蔽青山,山谷幽深宁静,隐含着诗人的孤寂之情。C.诗人在山中欣赏浓密浮云下的竹林,倚坐松下被露水打湿衣裳,松、竹等意象使诗歌含意丰富。D.迎客犬从“花径”飞奔而出,与客至中的“花径”比较,前者活泼灵动,后者情深意浓。16.结合王维的山居秋暝,比较两首诗的尾联在表达情感上的异同之处。 (6分)(三) 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 1 小题 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李琳在寒假登顶泰山,她看到了太阳将要出来,天云一线色彩瞬间变幻的风景,一如姚鼐登
27、泰山记中“,”。(2) 青玉案元夕 “,”两句中,辛弃疾运用借代手法描写了元宵节出游人群里盛装观灯的女子。(3) “嫦娥”问月, “天宫”揽胜, “北斗”指路,“鹊桥”通信,这些大国重器被一个个中国传统神话刻下诗意的符号。这是中国航天人的浪漫。请说出两句和两个大国重器相关的诗句: “”和“”。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2题。AI“专家”在身边在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复发率均处于较高水平。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主任医师武剑表示: “目前脑血管病专科医生仍存在巨大缺口,且各个中心诊疗水平(1) ,如何借助大模型推
28、动卒中的标准化诊疗是我们要努力推进的工作。”在传统的脑血管病诊疗流程中,接触患者、临床查体、询问病情、书写病历,医生需要按照患者的疾病特点,结合脑海中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指南信息,得出最终的诊疗方案。(甲),但在效率与精准度上仍存在局限。尤其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病情和持续更新的临床指南时,人脑的记忆与处理能力显得尤为 (2)。此外,在临床病人较多或医生需要身兼临床教学等职责时,难免会影响效率或出现人力不能及的疏漏。引入灵犀医学大模型之后,流程仍是如此,(乙)。据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内科临床医生邳靖陶表示,在与新华三 AI工程师合作的半年里,双方组成的专家团队共 同经历了持续性的数据训练和模型调优,灵犀
29、医学大模型已被“投喂”了超过 20部临床指南,每部指南字数几万字到十几万字不等。通过大模型技术和对海量临床知识的交叉融合,灵犀医学大模型已被训练成一个能够分析病因成型、进行辅助检查、治疗推荐、诊疗流程管理的可交互“AI医生”。不仅能为医生提供精准的诊断治疗方案,还能在患者的就医全流程中给出标准化诊断辅助提示,从而帮助医生快速做出治疗决策,提高患者就医效率。18.下列选项中双引号的作用与文章标题“专家”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们也仿照八股文章的笔法来一个“八股”,以毒攻毒,就叫做八大罪状吧。B.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的称谓。C.要说明“木”字何以
30、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129.在文中划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分)0.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4分)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字。(4分)22. 文 中 “ 投 喂 ” 一 词 用 得 新 颖 、 生 动 , 请 赏 析 其 妙 处 。 (5 分 )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
31、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字。 三明一中 2024-2025 学年上学期 12 月月考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 A【解析】A项“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错误。鲁迅认为小说应该反映现实生活,虽然材料一中, “所写的事迹,大略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但是在材料二中,唐弢引用了鲁迅的观点:凡所缀合、抒写的“何一非社会上的存在”。所以 A项错误。2. C【解析】C项“改良人生是他们共同的创作目标”错误。 “改良
32、这人生”是鲁迅从事小说创作的目标,曹雪芹和果戈里的创作目标于文无据。. B【解析】A项,朱自清的背影是篇散文,文章回忆了父亲到车站为我送行的3场景,虽运用了艺术手法进行描写,但穿铁轨、爬月台与买橘子等事件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不符合“艺术的真实”。故 A项错误。B项,孙犁的小说荷花淀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真实展现了普通民众积极投身抗战,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作者把一场水乡健儿殊死搏斗的严肃战斗,写得那么轻松欢乐,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的激情,引领读者去感受白洋淀人民的生活和战斗的诗意。属于艺术真实。故 B项正确。C项,宇宙的边疆是一篇科普文,内容的真实性与“艺术的真实”不能等同。故 C项错误。D项,
33、哦,香雪提到了 80年代流行的带磁铁自动文具盒。对文具盒本身的描写属于细节的真实,也是事实。故 D项错误。4.鲁迅将没有背景的中国旧戏、寥寥数人的新年花纸与小说进行类比论证,论证小说创作同样无需陪衬;类比论证强调共性,提高可信度,逻辑缜密,深入浅出,更容易被读者理解接受。(分析指出所证明的观点 2分,表达效果 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做学问要立足社会现实,以达到关注社会、改良人生的目的。做学问要善于批判性地借鉴他人经验。做学问要一丝不苟、求真务实,有疑问要调查求证。(1点 2分,3点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 C【解
34、析】“人类因智慧远超它们而无法破译此语言”错误,原文是“只不过人类从诞生之日生就的智慧与这种充满灵性的语言有着天然的隔膜,因而无法破译”,并不是说人类因为智慧远超动物与植物而无法破译此语言。7. C【解析】 “锄强扶弱,具有正义感”错误,伊万凭着力气大,吓得俄国安达不敢狮子大开口地漫天要价,从俄国安达手中换来了娜杰什卡,这并不能体现伊万“锄强扶弱,具有正义感”。8.文本一采用第一人称视角,以“我”的所见所闻来叙述鄂温克族的历史故事,使叙事更加客观,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文本一以“我”的视角来叙述,便于抒发感情,表达观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4分)9.答案示例:额尔古纳河
35、右岸是一本讲述鄂温克族人百年历史的书,是一个关于自然与生命的哲学命题。在书中,你会看到一个神奇的少数民族的历史变迁。额尔古纳河右岸里那些与大自然共生的鄂温克人,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信仰让人感到敬畏和感动。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哲理和人性的思考,让人不断地去思考生活的意义。迟子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她的作品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美丽的世界,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1点 2分,3点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 CDF【解析】结合句意:既然我心里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仍做不到呢?(这是因为我) 心手不一,
36、心里认识了,手上却不能完美地表现出来,这是我没有好好学习的过错。11. B【解析】A.相同,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表转折,可是、却。 /表修饰,可不译。C.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登泰山记写作时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赤壁赋写作时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D.不同。 (姿态) 美好,古时多形容女子。 /指月亮。12. D【解析】“甚至把求画者送来请他作画的素绢拿来做袜子”理解错误,文与可说要把素绢用来做袜子,只是一句厌烦时说的戏语,并未付诸行动。3. (1) 现在有些画家在画竹时,却是一节一节地画,一叶一叶地堆砌添加, (这样1画下去,)哪里还能有竹(的神韵) 呢? (乃, 却, 1分
37、 累, 堆砌, 1分; 岂, 哪里,难道, 1分; 句意 1分)(2)庖丁,是个宰牛的人,可善于养生的文惠君却从他解牛的经验中懂得了如何养生的道理。 (判断句, 1分; 而: 表转折, 可是, 1分; 取: 采纳, 懂得, 1分;句意 1分) 14. 示例:14.第一问:胸有成竹 (成语) 或知行合一(短语) 。胸有成竹:画竹子前,心中已有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心中已有充分的考虑。知行合一:指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在创作过程中,要做到心手相应,既“得其意”而又“得其法”,必须勤学苦练才有可能达到。 (3分)第二问:栩栩如生。材料二,客评价文与可用松烟制成的墨,用兔毛制成的
38、笔,漫不经心地看着作画的墙壁,然后在绢帛上尽情挥洒,不一会儿就画好了。竹子枝叶纷繁茂盛,极为传神,仿佛能听到风吹竹叶发出的声音。 (2分)【参考译文】材料一:竹刚刚长出来的时候,仅仅是寸把长的嫩芽而已,然而竹节、竹叶都已具备了。其形似蝉或蛇的腹部,直到像剑拔出鞘那样伸出几丈高,都是自然生长的结果。现在有些画家在画竹时,却是一节一节地画,一叶一叶地堆砌添加, (这样画下去,)哪里还能有竹 (的神韵) 呢? 因此画竹一定要先在心中有完整的竹的形象,再拿起画笔,久久地看着它,这样就能见到他想画的竹的形象,于是急急地抓住这个形象,握笔画去直到成功,以此来追踪刚才心中出现的竹的形象,这就像兔子刚刚出现而
39、猎鹰已经疾下搏击那样神速,稍稍放松一下,就会消失。文与可是这样教我画竹的。我不能做到那样,但心里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既然我心里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仍做不到呢? (这是因为我)心手不一,心里认识了,手上却不能完美地表现出来,这是我没有好好学习的过错。因此凡是心中认识了某种事物和道理,但却运用得不熟练的人,平时自己觉得很清楚,事到临头忽然之间就忘了的,难道只有画竹才这样吗?子由作了一篇墨竹赋送给文与可,其中写道: “庖丁,是个宰牛的人,可善于养生的文惠君却从他解牛的经验中懂得了如何养生的道理; 轮扁,是一个制造车轮的人,但读书的齐桓公却称赞轮扁制轮的道理。现在您老夫子把这样的道理寄托于画竹中
40、所以我认为您是一个洞悉事理的人,难道不是吗? ”子由未曾画过竹子,因此他只不过是理解了文与可画竹的用意罢了。像我呢,哪里单单只理解了文与可画竹的用意,而且学到了他画竹的方法。文与可画竹,开始时自己也不看重。四面八方的人拿了白绢来请他画竹,一个又一个地走进他的家门。文与可对此很厌恶,把白绢掷到地上而骂道: “我要拿(这些白绢) 来做袜子! ”士大夫之间口口相传,成了一个话柄。等到与可从洋州回来时,我 正在担任徐州知州。与可写了封信给我,信中说: “近日我对士大夫们说: “属于我这个画墨竹一派的人,现在正在徐州呢,你们可以向他要去。”做袜的材料看来都要聚集到你那去了。”我与与可诗歌书信往来。因此
41、他把所画的筼筜谷偃竹赠送给我,说:“这竿竹虽然只有几尺长,但它却有高达万尺的气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曾要我写过洋州三十咏的诗,咏筼筜谷的诗是其中之一。我的这首诗中说:“汉水旁高大挺拔的竹子贱如蓬草,刀斧什么时候放掉过竹笋?想来既贫又馋的太守文与可,早把它在渭水旁的千来亩竹林吃到肚里了! ”这一天与可与他的妻子在谷中游玩,炒了竹笋,正在吃晚饭,打开信读了这首诗,不禁笑起来,把嘴里的饭喷得满桌都是。元丰二年(1079) 正月二十日,与可于陈州病逝。这一年的七月七日,我在湖州,晒书画时,看到这幅竹子,当时我放下画就不禁痛哭失声。以前曹孟德祭祀桥玄的悼文中,记录了两人约誓的话: “如果你的车子从我墓
42、前经过,而不祭奠我,我要让你肚子痛。”而我在这篇文章中也写了以前与文与可开玩笑的话,为的是以此看出与可与我的感情是那样亲切、深挚!材料二:文与可用墨画竹子,看上去如同真的竹子。客人看见他画的墨竹惊叹道:“竹子接受大自然赋予的生命,在大地上生长成形。享受雨露的滋润,听凭风露的振荡。春天萌生发芽,夏季就挣脱笋壳,茁壮生长,竹子的枝叶渐渐地舒展开来,到冬天便长成了。竹子的品性刚正纯洁而又疏离独立,姿态优美而又娴雅妩媚,历经寒暑,仍傲视凌厉的冰雪。和草木一样共同接受天地之气,生长在同样的土壤中,而品性迥异。这确实是万物的自然生长过程,即使是老天爷,大概也指挥不了吧? 如今,您研磨松烟做成的墨,挥动兔毛
43、制成的笔,或者在墙壁上斜视作画,或者在绢帛上奋笔挥洒,用不了一会儿就成就一幅竹子的画图。看上去长得茁壮茂盛,仿佛还能听到微风轻拂枝叶发出的声音。有的曲,有的直,有的横,有的斜; 或浓密,或纤细,或矮小,或高大; 形态各异,姿态横生,简直就像窃取了造物主已经想好还没有表现出来的构思,赋予竹子如在清晨一般的生机。您难道确实是已经掌握了其中规律的人吗? ”15. B【解析】诗人并无“孤寂之情”,因其是与“诸子同游”; 且从全诗来看,诗人的心情是愉悦、洒脱的。16. 同: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异:钟诗通过“醉” “狂歌”等词句表达了尽兴而归的洒脱之情; 王诗则使用“王孙”
44、的典故,反用其意,表达了希望远离官场、洁身自好,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6分,相同之处 2分,不同之处每点 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7. (1) 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2)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3)嫦娥应悔偷灵药 细斟北斗 (云开日出天宫现 忍顾鹊桥归路)8. A【解析】 “专家”,双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项表示特殊含义,B项特定称谓,C项表示突出强调,D项表示反语、讽刺。11129.【答案】(1)参差不齐 (2)捉襟见肘(或者绠短汲深、力不从心、力有未逮等)0.【答案】“临床查体”与“询问病情”调换顺序。把“按照”改为“基于”或者“根据”。【解析】“临床查体”
45、询问病情”逻辑混乱,二者调换顺序。按照特点,在此语境中搭配不当,把“按照”改为“基于”或者“根据”。1.【答案】甲:虽已形成体系; 乙:效率和精确度却能得到显著提升。2.【答案】“投喂”一词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1分),把无生命的灵犀医学大模型当成有生命的动物来写(1分),形象地表明灵犀医学大模型吸收融合了大量的临床指南,具备了海量的临床诊疗经验,功能十分强大,已经成为一个能够分析病因成型、进行辅助检查、治疗推荐、诊疗流程管理的可交互“AI医生”(2分)。字里行22 间表现出作者的惊讶与赞叹(1分)。23【审题】先整体把握漫画:画面左上方是一匹昂首飞奔的骏马,右下方有一头四肢打颤的驴,一个骑在驴背上的人说“驴儿,快! 追上那匹马,就让你休息! ”。“人”所说的那句话,是解读漫画的关键。这句话中“就让你休息”,是“人”对“驴”的一种激励,一种许诺; “追上那匹马”,是“人”对“驴”提出的要求,是“驴”休息的前提。这幅漫画讽刺了那种不从自身实际出发,盲目追求过高目标的做法; 或者讽刺不管属下实际,只是画饼空许诺,变本加厉压榨属下的做法。漫画告诉我们,确定目标要切合实际,不要好高骛远; 激励措施要切合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