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水泵泵轴的跳动标准通用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泵):轴径 50mm:跳动量 0.03mm轴径50100mm:跳动量 0.04mm轴径100mm:跳动量 0.05mm联轴器端轴颈跳动:通常要求 0.02mm(高精度场合)。API 610标准(石油化工离心泵):轴总跳动量(全跳动) 0.025mm(低速泵)或 0.02mm(高速泵)。特殊工况:高温、高速或高扬程泵:跳动量需进一步降低(如 0.015mm)。*标准类别* *适用范围* *跳动量标准(mm)* *备注* *通用标准* 轴径 50mm 0.03 适用于一般工业泵 轴径50100mm 0.04 轴径 100mm 0.05 联轴器端轴颈跳动
2、 0.02(高精度场合) *API 610标准* 低速泵 0.025 适用于石油化工离心泵 高速泵 0.02 *特殊工况* 高温、高速或高扬程泵 0.015 需进一步降低跳动量 二、泵轴跳动测量方法工具:百分表(千分表)、V型铁、支撑架。*工具* *说明* 百分表(千分表)用于测量轴的跳动量 V型铁 用于支撑泵轴 支撑架 用于固定泵轴 步骤:将泵轴两端支撑在V型铁上,确保轴可自由旋转。安装百分表,测头垂直接触轴表面(通常测中间和两端位置)。缓慢旋转泵轴,记录最大与最小读数差值,即为跳动量。*步骤*操作内容*步骤1 将泵轴两端支撑在V型铁上,确保轴可自由旋转步骤2 安装百分表,测头垂直接触轴表面
3、通常测中间和两端位置)步骤3 缓慢旋转泵轴,记录最大与最小读数差值,即为跳动量三、泵轴校直方法1. 冷校直(适用于轻微变形)工具:液压压力机、铜锤、百分表。*工具* *说明* 液压压力机 用于施加压力 铜锤 用于轻敲轴表面 百分表 用于实时监测跳动量 步骤:测量跳动点,标记高点位置。将轴高点朝上放置,用压力机在凸起部位加压,逐步加载并实时监测跳动量。过压修正:加压量需略超过理论值(经验值约0.010.02mm),释放后回弹。重复测量调整,直至跳动量达标。*步骤* *操作内容* 步骤1 测量跳动点,标记高点位置 步骤2 将轴高点朝上放置,用压力机在凸起部位加压,逐步加载并实时监测跳动量步骤3
4、过压修正:加压量需略超过理论值(经验值约0.010.02mm),释放后回弹步骤4 重复测量调整,直至跳动量达标 2. 热校直(适用于较大变形或高硬度材质)工具:氧-乙炔火焰加热枪、测温仪、保温材料。*工具* *说明* 氧-乙炔火焰加热枪用于加热轴表面 测温仪 用于测量加热温度 保温材料 用于保温或冷却 步骤:确定变形高点,在对应区域(凹面侧)画加热区(长度轴径,宽度1/3周长)。用火焰加热至300400(钢材),保持温度均匀。加热后立即用湿布冷却或自然冷却,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反向矫正。冷却后复测,必要时重复操作。*步骤*操作内容*步骤1 确定变形高点,在对应区域(凹面侧)画加热区(长度轴径,宽度
5、1/3周长)步骤2 用火焰加热至300400(钢材),保持温度均匀步骤3 加热后立即用湿布冷却或自然冷却,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反向矫正步骤4 冷却后复测,必要时重复操作 3. 局部加热+机械加压(综合法)结合加热与压力机加压,用于复杂变形。四、校直注意事项多次测量:每次加压或加热后需重新测量,避免过度矫正。避免损伤:冷校时加垫铜片,防止轴表面压伤。热校时控制温度,避免局部退火(必要时校直后做去应力退火)。残余应力处理:校直后建议低温退火(200300保温12小时),消除内应力。动平衡测试:高速泵校直后需做动平衡校验。五、校直后验收标准跳动量需 原标准值的80%(如原标准0.03mm,校后应 0.024mm)。轴表面无裂纹、压痕等损伤。六、常见问题Q:校直后再次变形?A:可能因残余应力未消除,需退火处理。Q:轴表面硬化层损坏?A:热校时温度需低于材料回火温度,避免硬度下降。通过规范操作和严格检测,可有效恢复泵轴直线度,保障水泵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