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输电线路工程冬季施工措施 1. 编制说明 受工期限制及冬季气候影响,本工程基础施工不可避免地将进入冬季施工状态,为确保纳林塔-准东铁路变35KV输电线路工程质量,特制定本基础冬季施工措施。 2. 适用范围 本措施适用于日平均气温连续低于5时的基础浇制施工。 3. 编制依据 3.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 3.2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 3.3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 3.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3.5 相关制定文件 3.5 公司相关项目管理文件 4. 冬季施工组织管理措施 4.1 成立以项目部项
2、目经理为组长,以专职质检员、施工队队长为组员的冬季施工临时领导小组,强化冬季施工管理。 4.2 制定具体可行的、有针对性的冬季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并对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保证责任落实到人,在施工中能够遵守岗位、各负其责,保证最终成品质量。 4.3 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提前将冬季施工所必须的各类工具及物资准备就绪,以满足冬季施工的必须要。 4.4 在冬季施工中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各级专、兼职质检员、安全员必须常常深入到各施工点,对施工状况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留隐患。 4.5 做好施工温度、施工质量等原始数据的记录整理工作,做到真实、可信、完整齐全。 4.6 加大
3、奖惩力度,对不负责任或不听劝阻违规作业人员要坚决予以处罚,有效地控制事故隐患,杜绝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5. 技术措施 5.1 材料要求 5.1.1 冬季施工应使用硅酸盐或一般硅酸盐水泥。 5.1.3 当浇制温度低于0时,应对水及骨料采用保温及加热措施,同时加大水泥用量。 5.1.4 对材料进行加热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浇制温度不低于-10时,可只对水进行加热,并将骨料和水泥存放在暖棚内保温。 2浇制温度低于-10时,应对水和骨料同时加热,加热水、砂、石,加热的最高温度应符合下表规定。当水、砂、石达到温度仍不能满足热工计算要求时,可提升水温度到100,但水泥不得与80以上的水直接接触。 拌合
4、水及砂、石加热最高温度 水泥品种及标号 拌合水最高温度 骨料最高温度 一般硅酸盐水泥32.5R 80 60 3砂加热应在开盘前进行,并应掌握各处加热均匀,当采纳保温加热料斗时,宜配备两个交替加热,每个料斗容量不宜小于每盘混凝土的用量。 4拌制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当防冻剂为粉剂时,可按要求掺量直接撒在水泥上面和水泥同时投入;当防冻剂为液体时,应先配制规定浓度溶液在配制成施工溶液。各溶液应分别置于显然标志的容器内,不得混淆,每班使用的外加剂溶液应一次配成。 5水泥不得直接加热,使用前应运入暖棚内存放。 5.2 三盘浇制 5.2.1 混凝土冬期施工配合比仍按制定执行。 5.2.2 混凝土冬季施工应按
5、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程要求进行混凝土的热工计算,保证搅拌好的混凝土在5以上。 5.2.3 拌制混凝土所采纳的砂、石应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冻块及其他易冻裂的物资。 5.2.4 搅拌及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搅拌机、手推车、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 5.2.5 搅拌时投料顺序为先投入骨料和已加热的水,然后再投入水泥。 5.2.6 不应将保温材料直接铺盖在新浇混凝土表面。 5.2.7 施工前及时掌握现场第一手气象资料如收听天气预报、观察气温变化等,便于项目部及各施工队及早做好抗寒防冻施工准备,适度调整次日的工作计划安排,包括人力、物力、机械设备等,基础浇筑尽量避开严寒天气。 5.2.8 合计到气象多变
6、的原因,各班组应力争在晚间温差较大变化前完成当日工程量,以利于三盘在稍高气温环境下浇制成型。 5.2.9 冬期施工混凝土应采纳机械搅拌,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水灰比,一般不应大于0.6。施工现场可视水泥型号32.5R适当加大水泥用量,以确保基础强度的快速上升,为避免混凝土抗冻性不得随意加大用水量。 5.2.10 浇制基础时,假设现场温度低于规定要求,应合计因环境条件限制造成的原材料温度降低,可采用现场对水活砂、石预热的方法,确保砼的浇制温度。搅拌混凝土时,砂、石中不得带有冰、雪及冻团。 5.2.11 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得低于10,且浇筑工作必须连续、紧凑,已浇筑层的混凝土被上一混凝土覆盖前,不得低于5
7、 5.2.12 假设气温很低,不能满足入模温度,搅搅和浇筑工作应在暖棚内进行,暖棚法养护三盘应符合以下要求: 1当采纳暖棚法养护三盘时,棚内各测点温度不得低于5,并应设专人检测混凝土及棚内温度。暖棚内测温点应选择具有代表性位置进行布置,每昼夜不应少于4次。 2暖棚的出入口应设专人管理,并应采用防止棚内温度下降或引起风口处混凝土受冻的措施。 3在混凝土养护期间应将烟或燃烧气体排至棚外,并应采用防止烟气中毒和防止火灾的措施。 5.2.13 采纳人工搅拌时,应严格按照“三干四湿的施工程序进行,随着温度的变化,现场应将搅拌时间适度延长,在现场条件同意的状况下,尽量减少原材料的转运距离和次数,做到合理
8、利用有效时间,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浇筑。 5.2.14 为提升砼早期强度及养护防冻,施工中应严格按照制定及中心试验室提供的复合型NFD-11型防冻剂配合比数据施工,合计到搅拌及捣固的均衡影响,现场施工中应提前将防冻剂溶于水中,并适当强化搅搅和捣固次数。 5.3 混凝土养护 依据实际施工条件,选择蓄热法进行养护,并进行早期短时加热,具体要求如下: 5.3.1 基础浇制完毕,对基础根开、高差等数据检查完后,应立即将立柱上部用保温材料进行覆盖,并在坑内生火、在坑口上方采纳棚罩强化围护。 5.3.2 在坑内生火时,火笼应与基础表面坚持适当距离,并应在火上放水桶,以产生蒸汽,提升养护效果。 5.3.3 生火
9、养护时应测量坑内温度,坑内温度应不低于15,并应坚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但为防止产生温度应力,不得高于40,养护时间应不小于3天。 5.3.4 混凝土养护期内应每隔6小时测量一次养护温度。 5.3.5 混凝土受冻前其强度应达到制定强度的30%,当气温低于-15时,应棚罩养护48小时后在进行回填。 5.3.6 对基础边角等易受冻部位,应采用防止混凝土过早冷却的保温措施。 5.3.7 拌制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应符合以下规定: 1防冻剂溶液的配制及防冻剂的掺量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及防冻剂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2严格控制水灰比,由骨料带入的水份及防冻剂溶液中的水份应从搅和水中扣除。 3搅拌前应用热水
10、或蒸汽部洗搅拌机,搅拌时间应取常温搅拌时间的1.5倍。 4混凝土搅和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 5.4 拆模回填 5.4.1 生火养护24小时后,可拆模,当混凝土表面与外界温差大于20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采用使其缓慢冷却的覆盖措施。 5.4.2 拆模时,应将模板自上而下拆掉如立柱,拆掉中应注意保护基础棱角。基础拆模后,必须要拆掉挡土板时,尤其是使用拖拉机拉拽时,应指派专人进行指挥及监护,防止顶木拆掉及拉拽挡土板时土层意外塌方,造成碰撞基础及人员意外事故。 5.4.3 冬期土方回填时,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30%,即应为200-250mm,预留沉陷量应比常
11、温适当增加。 5.4.4 回填土中含冻土块时,冻土块粒径不得大于15cm,其含量按体积计不得超过30%,同时铺填时冻土块应分散开,并应逐层夯实。 5.4.5 回填时应清除基坑底部的冰雪和保温材料,回填土上层及表面应用未冻的或透水性好的回填土。 6. 质量控制与检查 6.1 冬期施工测温的项目及次数应符合下表规定: 测温项目 测温次数 室外气温 每昼夜不少于4次,此外还必须测最高、最低气温 水温度 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 混凝土出料温度 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 混凝土养护温度 每2小时一次 6.2 检查混凝土质量除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规定留置试块外,尚须做
12、以下检查: 1检查混凝土表面是否受冻、粘连、收缩裂缝,边角是否脱落,施工缝处有无受冻痕迹。 2检查同条件养护试块的养护条件是否与施工现场结构养护条件一致。 6.3 在任何状况下,混凝土受冻前的强度不得低于5N/MM2 7. 安全要求 基础冬期施工过程中除遵守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中的要求外,还应遵守以下规定: 7.1 用毡布覆盖坑口时,应搭设支架,以防失火。 7.2 养护及下夜应由两人进行,在坑内加火时,坑上应有人监护。 7.3 夜间养护时,上下坑应有梯子,以防摔伤。 7.4 养护及施工人员不得在坑内休息,以防煤气中毒及物体打击。 7.5 在进入基坑之前,必须先将基础上的遮盖物打开一小部分,将基坑内烟气放出后方可进入,谨防煤气中毒。 7.6 施工及下夜人员应采用有效的保暖措施,防止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