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眼屈光学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10215674 上传时间:2025-04-28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屈光学培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眼屈光学培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眼屈光学培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眼屈光学培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眼屈光学培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眼 屈 光 学,编撰:茂昌培训部,1,一,.,眼 球 结 构,2,眼球壁外层:角膜、巩膜 (,纤维膜,),作用:,眼球保护层,维持眼内压,眼球壁中层:虹膜、脉络膜、睫状体(,葡萄膜、色素膜,),作用:,形成暗室环境,虹膜: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有瞳孔括约肌和瞳孔扩大肌,将眼球前部腔隙隔成前、后房,睫状肌:位于虹膜根部与脉络膜之间,晶体悬韧带附着在睫状体上,睫状肌调节晶状体的弯曲度,分泌房水,3,脉络膜:含大量色素细胞和丰富的血管,为视网膜提供营养,形成眼内暗环境,眼球壁内层:视网膜,作用:,成像,底片,

2、视网膜:透明的膜,含有大量可接受光线刺激的感光细胞,将光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传达给大脑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黄斑中心凹,大量视锥细胞(,明视力,),中心凹周边部,越来越少视杆细胞,(,暗视力,),统称为感光细胞,4,眼屈光介质(简化眼表示),角膜:屈光力,43.05D,晶状体:屈光力,19.11D,玻璃体,房 水,总屈光力:,58.64D,5,眼角膜是眼睛前端一层透明薄膜。眼角膜完全透明,位于,眼球前部,,呈横椭圆形。角膜有十分敏感的神经末梢,如有外物接触角膜,眼睑便会不由自主地合上以保护眼睛,位于眼球前壁的一层透明膜,约占,纤维膜,的前,1/6,,略呈横椭圆形,,横径,11.5-12mm,

3、垂直径,10.5-11mm,,,3,岁以上儿童的角膜直径已接近成人。,中央瞳孔区约,4mm,直径的圆形,区内近似,球形,,其各点的,曲率半径,基本相等,而中央区以外的中间区和边缘部角膜较为扁平,各点曲率半径也不相等。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为,7.8mm,,后部表面的曲率半径为,6.8mm,。角膜厚度各部分不同,中央部最薄,厚度为,0.5-0.57mm,周边部可达,1mm,角膜相当于一个凸凹镜,前表面产生,+48.83D,的屈光度,后表面产生,-5.88D,的屈光度,相加相当于,+43.05D,的凸透镜。,角膜分五层:角膜的解剖和生理角膜从结构上可分为,5,层:,上皮层,(,可修复,),、,前弹力层

4、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层,眼 角 膜,6,房 水,房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属于组织液的一种,充满前后房,约有,0.15,0.3ml,,它含有营养,可维持眼内压力。房水也具有,维持眼内压,的功能。眼的内部压力,-,眼内压,-,取决于房水的量。原本这种充满于,角膜和虹膜,之间的液体,是由,睫状体产生,然后通过瞳孔进入前房,再由,前房角的小梁网,排出眼球。眼睛的房水系统,可以象水喉总是打开的洗涤槽相比,眼睛的引流管道就象与洗涤槽连接的排水管道,如果厨房的洗涤槽正常工作,从水喉出来的水顺利迅速地从洗涤槽排出。,7,晶 状 体,晶状体位于,玻璃体,前面,周围由晶状体,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呈

5、双凸透镜,状,富有弹性。晶状体为一个双凸面透明组织,被悬韧带固定悬挂在,虹膜之后玻璃体之前,。晶体是眼球曲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唯一具有调节能力的屈光间质,,其调节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形成,老视,现象。晶状体前面的曲率半径为,10mm,,后面约,6mm,,晶状体前后径为,4-5mm,,直径为,9mm,。,屈光力为,+19.11 D,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核逐渐浓缩、扩大,并失去弹性,这时眼的调节能力就会变差,出现,老视,。所以人的一生就是调节力逐渐丧失的过程,新生儿时达到最大。,8,玻 璃 体,人体眼球组织。玻璃体为无色透明胶状体玻璃体 位于,晶状体后面,,充满于,晶状体与视

6、网膜,之间,充满晶状体后面的空腔里,具有屈光、固定视网膜的作用。,玻璃体不是玻璃,它是人眼中类似于玻璃一样的物质,其无色透明,半固体,呈胶状,其主要成分是水,占了玻璃体体积的,99%,左右。当,玻璃体因各种原因发生混浊,,看东西时,就会觉得眼前如有,蚊虫飞舞,。此外随着,年龄的增大,,或由于,高度近视,等原因,半固体的凝胶状玻璃体就会逐渐变成液体状,这叫,玻璃体液化,。,玻璃体,和,晶状体,、,房水,、,角膜,等一起构成了眼的屈光间质,并且对,视网膜,和,眼球壁,起,支撑作用,,使,视网膜,与,脉络膜相,贴。在外伤或手术中,一旦发生玻璃体丢失,就容易造成,视网膜脱离,。,9,二,.,人眼的屈光

7、状态,正视眼,屈光不正眼,老视眼,近视,远视,散光,屈光性,轴性,复合性,生理现象,屈光不正分类,形成原因,10,正视眼,:,是指当,调节处于静止,(无调节)状态下,,5m,外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入眼,通过屈光系统聚焦于视网膜上,即屈光度等于零。,11,近视眼,:,是指当,调节处于静止,(无调节)状态下,,5m,外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入眼,通过屈光系统聚焦于视网膜前,即屈光度用负值(,)表示。,12,假性近视,:,多发人群:青少年,辨别:普通验光可能出现近视度数,但经 过散瞳验光发,现近视度数消失,甚至出现轻度远视。,原因:青少年调节力旺盛长时间视物使睫状肌处于痉挛,状态,从而诱发的一种近视状态。

8、中间性近视,(,混合性近视,):,指用睫状肌麻痹剂后检查,近视屈度降低大于或等于,0.5D,但未完全消失,说明既有调节因素,也有器质性因素,.,真性近视,:,普通验光和散瞳验光,结果无差异或相差在,0.25D,以内。,近视的发展过程,13,视力,:,远用视力降低,.,视疲劳,:,轻度常不自觉,但也有头痛及眼睛,疲劳者,眼位,:,近视容易发生外隐斜或外斜视,.,眼底,:,高度近视可有眼底退行性改变,.,(,豹纹状),临 床 症 状,14,近视眼的调节远点,远点在眼前的有限距离:,眼前有限距离,成像在视网膜上,15,例题:,:,-2.00D,:,-5.00D,:,-8.00D,1,-2.00D,

9、0.5M,1,-5.00D,0.2M,1,-8.00D,0.125M,16,远视眼,:,是指当,调节处于静止,(无调节)状态下,,5m,外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入眼,通过屈光系统聚焦于视网膜后,即屈光度用正值(,+,)表示。,17,全远视,显 性,远 视,隐 性,远 视,绝对性远视,能动性远视(可矫正),验光过程中,必须要矫正的这部分远视,根据用眼需求,青少年和中老年需要给予矫正的这部分远视,用睫状肌麻痹药物将潜在的那部分调节力量显现出来的这部分散光,18,例:一位,25,岁的远视患者,远视力为,0.8,,近视力为,0.6,。先做主观测光,用,+2.50D,的镜片后,远视力提高到,1.5,,但近视

10、力仍为,0.6;,再增加镜片的度数,远视力不再提高,这个,+2.50D,的镜片就是患眼未能被调节所矫正的那部分的远视度数,亦是只有透过镜片才能提高的那部分远视即为绝对远视。,用,+2.50D,的镜片使远视力达到,1.5,之后,再慢慢地增加镜片的度数。例如,增加到,+5.50D,时,远视力仍保持,1.5,,但近视力由,0.6,增至,0.9,,再增加凸透镜的度数,远视力不仅不能增加反而降低,再次增加的,+3.00 D,镜片是用以代替晶状体可以放松的那部分调节力量。因为这部分的远视可以被调节力量所矫正,即可以用自身调节的办法来代替,称之为可矫正的远视。绝对远视与可矫正远视之和,即上例的,+5.50D

11、称显性远视,由于远视经常处于调节状态,并且部分肌肉可能存在过度紧张,因而使我们怀疑在用凸透镜放松了可矫正的部分远视(上面举例中的,+3.00D,)之后,可能还有一部分潜在的调节力量还未放松。因此,要用睫状肌麻痹药物将潜在的那部分调节力量显现出来。例如,用阿托品麻痹睫状肌使凋节完全放松后,检影结果为,+6.50D,。由于使用睫状肌麻痹药物才暴露了那部分调节力量,,(+6.50D)-(+5.50D)=+I.OOD,,称隐性远视。隐性与显性之和即,+6.50D,,为全部远视,19,远视的验配注意事项:,低度远视:(,+3.00D,)年轻时由于可以使用调节力代偿,大部分人,40,岁前不影响视力。(

12、1.00D,)调节疲劳后,有出现近视情况,表现为电脑验光单度数不稳定,跳跃性比较大,裸眼视力相对比较好,所以就考虑雾视或者是散瞳。,中度远视:(,+3.00D+5.00D,),视力受影响,并伴有不适感或视疲劳症状,过度使用调节还会出现内斜视。,高度远视:,(,+5.00,D,),视力受影响,视物非常模糊,但视觉疲劳或不适感反而不明显,因为远视度数太高,患者无法使用调节来代偿。,20,21,散光眼,:,是指当,调节处于静止,(无调节)状态下,,5m,外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入眼,通过屈光系统各子午线屈光力不同,引起不同的聚散度,故不能在视网膜上聚成焦点,而是在不同距离形成两条焦线,。,22,近

13、视 性 散 光,这个是单纯性散光:水平方向无力量(度数),垂直方向有力量(假设,-2.00D,),柱镜轴位方向无力量,故此眼表示为,-2.00DX180,23,这个是单纯性散光:垂直方向无力量(度数),水平方向有力量(假设,+2.00D,),柱镜轴位方向无力量,故此眼表示为,+2.00DX90,远 视 性 散 光,24,-1.00X180 +2.00X90,(),-1.00,+2.00,-1.00+3.00,-1.00/+3.00X90,-1.50X180 +1.50X90,(),-1.50,+1.50,-1.50+3.00,+1.503.00,-1.50/+3.00X90,或者,+1.50/

14、3.00X180,25,规则散光,不规则散光:,角膜各部分的屈光度不同,无规则可循矫正非常困难。,逆规散光:,近散,90,远散,180,(,30,范围),顺规散光:,近散,180,远散,90,(,30,范围),斜轴散光,:,45,和,135,(,15,范围),根据两条子午线成像位置关系,单纯近视散光,单纯远视散光,复合性近视散光,复合性远视散光,混合型散光,根据两条子午线轴位关系,26,散光的症状,a,、,视力模糊,:视力模糊与散光的程度和方式密切相关。有轻度散光的人视力通常正常,但在看某一距离的物体时可能出现头痛、眼疲劳和视力模糊。有严重散光眼的人视物不清和扭曲。,b,、,视力疲劳,:对于

15、视网膜上的模糊图像需要不断进行精细调节,加上视物发生扭曲,故散光眼,特别是远视散光眼患者,容易发生视力疲劳。复性远视散光眼的年轻者往往可以用调节进行弥补,根据调节程度可以形成假性单纯性远视散光、假性单纯性近视散光或假性复性近视散光。,c,、,不正常的头位和眼位,:双眼有高度不对称散光者,为了看得更清楚,往往采取倾斜头位而导致斜视,散光矫正后可以恢复。高度散光者看远处目标时常常眯眼,达到针孔和裂隙作用,以提高视力。通过针孔或裂隙看东西,可以减少散光对视力的影响。,27,根据散光的程度可以把散光分成种类型:轻度:少于,1.00,屈光度中度:,1.00-2.00,屈光度重度:,2.00-3.00,屈

16、光度高度:大于,3.00,屈光度,矫正原则:,18,岁以下人群,1838,岁人群,38,岁以上人群,散光全矫,散光,2/3,矫正,散光,1/3,矫正,28,老 视 眼,老视,:,多从,40,岁左右开始,随着年龄增长,晶体核逐渐硬化,晶体的可塑性和弹性下降,睫状肌功能变弱,从而使眼的调节力减退,以致近距离工作和阅读发生困难。这种因年龄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划重点:,1.,晶体的弹性下降,睫状肌的能力变弱。,2.,距离对视力程度的影响,29,视近三联动,:,调节、集合、缩瞳,30,31,1.,为什么近视眼看远不付出调节,看近少付出调节?,2.,为什么远视眼看远付出调节,看近付出更多的调节

17、32,老视的验配流程,:,1.,确定远用光度 (,MPMVA,),2.,实验性,ADD,下加 (,FCC,),3.,正负相对调节 (,NRA/PRA,),4.,试戴,根据顾客用眼习惯距离(精调,ADD,),5.,试戴,确定处方,年龄,45,50,55,60,65,70,老视度数,+1.00D,+1.50D,+2.00D,+2.50D,+3.00D,+3.50D,经验法,:,根据年龄,给与初始的老花下加。,33,调节幅度,(D)=1/,近点距离(,m,),1/,远点距离(,m,),每个年龄段都有相应调节幅度,公式有:,最小调节幅度,=15-0.25x,年龄,平均调节幅度,=18.5-0.30

18、 x,年龄,最大调节幅度,=25-0.41x,年龄,34,门店反映问题:,1.,屈光参差的验配问题,及处方原则。,2.,带角膜塑形镜的验配问题,及处方原则,初戴屈光参差相差多少度可以适应?,检查方法:,Worth,四点检查(如果有同时视,就可以适应,复式不能配),不等像检查(当眼睛左右像相差超过,5,时,会存在复式),立体视检查(没有形成两条线时,存在复式),首先,角塑对角膜是有一定挤压的,那么角膜的形状发生变化,一定会有屈光力的变化。,其次,要了解顾客是准备戴角塑的同时白天也需要佩戴眼镜,还是顾客不考虑佩戴角塑,以后都只戴眼镜。,最后,根据顾客情况,确定要不要休息复查,35,Worth 4,点视标,内置辅镜设置为:,右眼:红色滤光片,左眼:绿色滤光片,36,1.,可见两个图形,2.,可见三个图形,5.,可见五个图形,3.,可见四个图形,37,立体视检查,(二视标、立体视标),融像锁,38,39,40,41,谢谢,42,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