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和方法(一)表达人称 1.第一人称:表达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加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表达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顾,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表达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
2、清楚,照顾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 再现自然风光。 描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别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特别人物、事物。 2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修
3、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加强感染力,加强联想;创造气氛,显示本质,给人以启发。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亮,内容集中,加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入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亮、更特别。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索。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
4、激烈,强化情感。 11.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一方面可使语言幽默,另一方面能适应某种特别语境的必须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加强文章表现力。 附: 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破折号用法:提示、解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顾、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顾;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
5、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入主题,照顾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显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入,发人深省,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激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却寄寓了深入的用意。显示深入内涵,表达深入见解。 段落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
6、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显示主题。 2、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3、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入主题;照顾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 3高中语文的教学方法 一、寻找重点,完成目标整合 在进行语文整合式教育的过程中,应从教材和方法这两方面入手,首先必须要找到合适整合的教育教材,所以要求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重点、抓住主线、运用明确的方法让同学能
7、够掌握知识点实现目标的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更必须要注重抓住文章的重点,并不是一篇文章每个部分都应讲到,而是应围绕文章的重点,很自然的与其他相似文章结合起来进行讲解,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 二、丰富话题,完成与内容的整合 整合式的教学总的来说是非常讲究教师与同学的互动的,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自顾自地讲是不被采纳的,而是应通过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话题让同学积极的参加进来,这样可有效提升同学的积极性,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同学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应激励同学多问,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减少教学资源的浪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三、将书本知识有效的结合在施行中,完成资源的整合 学习书本知识是为
8、了以后的施行中能够灵活的运用,所以在语文的整合式教育中,就必须要强调语文书本知识和施行的结合。教师在教课中可开拓室外课堂,让同学身临其境的学习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同学接受知识。也可布置与语文教学符合的施行任务,让同学依据施行来理解文章内容,这样能有效地提升同学的施行能力,实现资源的整合。 4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法 精心构思,制定恰当问题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同学学的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因其教学思想在不断变化、丰富,启发式教学也是如此。如:提问回答是启发式教学的常用方法。教师应依据不同的文体、班级、年龄,设置恰当的问题和提问的方式。制定的问题应是具有提示性、隐蔽性、可创造性大的
9、而答案也不必须要统一。所谓提示性,是教师的提问要切合教材的要求,具有可感、直观的特点;问题的隐蔽性,是要让同学通过阅读、思索得出答案;问题的答案要具有可创造性,能启迪创造思维,使同学能跳出教材,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发现新的视点。 开拓思路,辅助多种教学手段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给同学制定和提出问题,还应辅之以多样而有效的教学手段。如在教阿Q正传时,教师可让同学观看电影阿Q正传;上呐喊自序时,教师可先让同学在因特网上查阅鲁迅的生平、思想和作品;上雷雨、罗密欧与朱丽叶时,让同学编演其中的一些片断。这样既拓宽了同学的知识面,又起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启发式教学的过程是逐渐深入的,有如剥笋般将文章的内涵、事物蕴含的道理浮现在同学面前。它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同学的学习方法。掌握了这种从现象剖析本质的方法,就能举一反三,实现有效自学,尤其能够培养同学的革新思维。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自读篇目,这是同学运用启发式学习方法进行自学的实验田。 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