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表填报实施措施
第一节总则
一、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公司《事故隐患管理办法》,加强事故隐患的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促进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单位不断增强事故隐患治理的主题责任,特制定本细则。
二、本细则所指事故隐患是指公司生产区域、工作场所中存在可能导致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设备、装置、设施、生产系统等方面以及威胁安全生产和清洁生产的缺陷、问题。
三、事故隐患管理以“防范为主、防治结合”。事故隐患整改应遵循三个原则,即“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排查、逐级评估、逐级整改、逐级登记、逐级上报的原则;及时发现及时治理的原则。
四、按照隐患治理的可实施性以及隐患的严重程度分为重大事故隐患和一般事故隐患。
第二节管理组织与职责
一、安全生产部是事故隐患排查和事故隐患监督治理的归管理部门,对公司范围内的事故隐患实施监督管理。
二、安全生产部负责日常事故隐患排查监督和整改监督,对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改质量负责监督管理,对于举报的进行核实。
三、各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隐患排查管理工作。
第三节隐患发现与处置
一、隐患的发现
1、岗位员工巡检发现的隐患,能整改的立即整改,对于岗位(班组)整改不了的,向队级汇报,并在班组活动记录上做好记录。
2、基层队每周检查发现的隐患,或接受班组日常报告的隐患,经确认本队有能力进行整改的,组织本单位相关人员进行整改,并填写《基层站队事故隐患整改台帐》,没有能力进行整改的,立即以《事故隐患申报表》形式报相应部门。
3、各部门月度安全检查时发现的隐患,或基层队上报的隐患,要立即整改,部门不能整改的,立即以《事故隐患申报表》的形式上报安全生产部。
4、安全检查、专项隐患排查和专项现状评价时发现的各级隐患,由各部门对隐患进行立即整改。不能整改的,要以事故隐患报告形式上报。
第四节隐患评估
一、各部门对基层队上报的隐患应组织评估工作,编隐患治理计划,明确职责,组织整改,并进行分级监控管理。
二、对一些突发的、临时发现的一般隐患,由各部门组织评估并制定隐患治理计划。
三、对确因危害程度高、整改资金费用多,由安全生产部向HSE领导小组报告,请示协调解决。
第五节事故隐患整改
一、事故隐患整改实行防范措施、责任、人员、资金和时间“五落实”。
二、一般隐患由各部门负责隐患监控和治理工作;严重隐患由安全生产部负责隐患监控和治理工作。
三、事故隐患所属单位应加强事故隐患治理过程管理,确保质量和工期。
四、安全生产部要对隐患治理工作进行全程监控,建立隐患治理档案,保留好各个环节资料,要有整改前后效果对比的影相资料。
五、安全生产部要对事故隐患治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确保隐患治理质量。
六、事故隐患在未整改前,应制定和落实防范措施并加以监控。
七、事故隐患防范措施的制定由事故隐患管理的责任单位负责。防范措施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保证单元或系统存在事故隐患情况下的安全生产条件;
2、对存在事故隐患单元或系统的监测检查要求;
3、潜在的危害及影响和防范控制措施;
4、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计划;
5、明确的监控程序、责任分工和监控人员。
第六节事故隐患监控
一、事故隐患的监控按其级别实行多级监控。
1、严重事故隐患由隐患所属班组、基层单位、安全生产部,三级监控;
2、一般事故隐患由隐患所属班组、基层单位二级监控。
二、负责直接操作或管理存在事故隐患单元或系统的人员是执行防范措施和监控任务的直接责任者,相关领导为落实防范措施和监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整改工作的部门为主管部门。
三、事故隐患整改完成后,应及时报告相关主管部门,申请审查验收,进行销项。验收由隐患的主管部门组织相关的安全、技术等专业人员参加项目验收,并留下验收记录。
1、一般隐患由基层单位安全第一责任人组织验收。
2、严重隐患由安全生产部负责验收。
四、隐患归档要按照档案要求进行归档,做到一个隐患一个资料包,一个治理项目一个档案,治理完一个项目销项一个隐患。
五、隐患立项、销项要在各级隐患整改台帐上体现出来,不单独设立立项、销项表。
事故隐患申报表
时间:
申报单位:
序
单位
隐患部位
隐患描述
发现人
发现时间
可能导致的后果
隐患整改建议
整改结果等内容
投资估算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级事故隐患整改台帐
序
事故隐患
整改主要工作量
防范措施
整改完成时间
整改
结果
整改负责人
验收人
验收时间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单位(部门):
时间:
年 月 日
审核人:填表人:
基层队事故隐患整改台帐
时间:
基层单位:
序
事故隐患
发现时间
汇报人
整改措施
整改时间
整改结果
整改负责人
验"
验收时间
防范措施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