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高二教案学案镁铝化学性质“复式教学”设计高中化学
采纳〝复式教学法〞是提高一般中学化学成绩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因为不仅满足学习基础好的学生的需要,也能提高学习基础差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积极性,〝复式教学法〞确实是把一个班作为复式班一样来进行教学,下面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按程度分班
第一对一个班级通过几次测验,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成绩进行分析,把学习积极性高和学习基础较好一些的学生编一个班,为了便于讲明把那个班记作甲班,把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学习基础差的学生编一个班,记作乙班。〔但一定要学生自愿参加乙班,同时人数不宜太多,一样操纵在十几人左右。〕
二、备课
备课时必须搞明确各节教材的知识要点及甲班、乙班学生各自应达到的学习水平,在此基础上拟定教学措施和教学过程。此外还应当考虑好课内的时刻安排和课堂纪律的操纵并将甲班、乙班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按甲班的教学目标编写好本节课的摸索题抄在小黑板上,留作学生阅读教材时用。
三、授课
每节课差不多上按下面方式进行教学,甲班的学生按教学目标自己去阅读教材,并摸索小黑板上的摸索题,有演示实验,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边实验、边阅读、边摸索,如此做有利于提高基础好的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咨询题的能力,阅读大约要用20分钟左右的时刻,在甲班学生阅读教材的同时,教师着重围绕重点和基础知识对乙班进行教学,如进行镁、铝的化学性质教学时,教师要紧围绕镁、铝跟氧气、酸反应,铝和NaOH溶液和某些氧化物反应进行教学,教师边实验,边讲解实验现象,着重进行反应方程式书写的练习〔有些同学连氧化铝的分子式都可不能写等等〕,关心学生解决如何样写分子式,如何样书写反应方程式,教这些差不多内容后,就布置好课堂练习,让学生自己对比一下教学目标后再阅读一下教材,然后再做课堂练习,乙班学生大约要用15分钟左右的时刻,在乙班做练习的同时,把甲班学生集中起来,师生共同讨论所布置的摸索题,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精讲,如镁、铝的化学性质一节,教师精讲NaOH溶液反应。
第一步氢氧化钠溶液和铝表面的氧化膜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此反应讲明了氧化铝具有酸性〕
第二步铝是爽朗金属能够和水反应:
第三步氢氧化铝具有两性,能够进一步和氢氧化钠反应:
Al〔OH〕3+NaOH=NaAlO2+2H2O
可将Al〔OH〕3看成HAlO2+H2O的形式
合并第二、第三步反应得:
2Al+2NaOH+2H2O=2NaAlO2+3H2↑
学生练习如此三道题:
1.哪些性质讲明镁、铝差不多上爽朗金属?哪些性质讲明镁比铝的金属性强?
2.从哪些实验事实讲明铝是具有两性特点的金属,从它在周期中的位置分析缘故。
3.在硫酸铝的稀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后有什么现象?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甲班学生做课堂练习时,教师把乙班学生集中起来,让学生回答所做课堂练习或上黑板来写反应方程式,对学生中显现的错误,分析缘故,进清道理,及时矫正。
然后教师集中全体学生,先请乙班的学生归纳镁、铝的化学性质,再请甲班的学生加以补充,最后归纳如下:
1.镁、铝差不多上爽朗金属,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2.镁的化学性质比铝爽朗。
3.铝具有两性特点,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
最后依照学习程度不同布置不同难度和量的作业,甲班的学生要做课本的作业和补充一些课外习题,而乙班的学生就做课本后面的作业,要求自己做,不能抄,整节内容全部终止时用十分钟进行小测验,有时刻安排在本节课内进行,没有时刻可安排在下节课开始时十分钟内进行,命题要求:80%按乙班学生的教学目标进行命题,20%按甲班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如此测验下来,差不多上都能通过,让学习基础差的学生看到成功的期望,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实践结果,〝复式教学法〞专门受学生的欢迎,化学基础差的学生反映用这种教学方法好,〝使我们感到每节都有收成,改变了原先一节课下来一无所获的感受〞,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反映〝这种教学方法好,使我们感到吃得饱,有动手、动脑的机会〞,正如某同学所讲的那样,化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好,能把我们如此差的班级教好。这就进一步讲明了〝复式教学法〞是好的,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也树立了学习信心,学习爱好也油然而生,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