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生物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不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B. 冬天青蛙钻进泥土中冬眠C. 肥力充足,小麦生长旺盛(正确答案)D. 北方多种树木入冬自动落叶2. 天气回暖后去湿地公园,会看到一些景色,下列场景与生命现象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 睡莲的茎是中空的一一生物适应环境B. 岸边的柳树发出新芽,长出新叶一一生物能够繁殖后代(正确答案)C. 树上的麻雀看到人,拍打着翅膀走了一一生物具有应激性D. 盛开的桃花,有的粉的似霞,有的白的似雪一一生物具有变异现象3. 自然界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环境中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下列各
2、项中属于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是()A. 一定的水分B. 适宜的温度C. 充足的阳光D. 麦田中的杂草(正确答案)4. 鹰和兔在食物链“草T兔T鹰”中的关系是()A. 互利共生B. 种类斗争C. 捕食(正确答案)D. 寄生5. 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田鼠、蛇、猫头鹰四种生物所含能量的关系。田鼠B.C.D.猫头鹰6.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根据该食物网判断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网流动B. 食物网中猫头鹰与蛇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C. 图中青蛙的体色与环境相近是对环境的适应D. 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与非生物部分一起构成生态系统(正确答案)7. 下列
3、常用实验材料中,与其他不属于同一个结构层次的是()A. 西红柿果肉B. 洋葱内表皮C. 菠菜叶上表皮D. 小麦粒(正确答案)8. 动植物组织种类有较大差异,以下属于植物组织的是()A. 输导组织(正确答案)B. 肌肉组织C. 神经组织D. 结缔组织9. 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它能帮助我们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如图示显微镜结构和镜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转动c可使物像更加清晰(正确答案)B. 视野最亮的镜头组合是和C. 观察时,视野中的异物一定位于a或e上D. 对光时,应转动d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10. 如图是制作人体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相关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4、二己号-E ()A.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 步骤中染色用的液体是碘液C. 步骤中滴加的是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正确答案)D. 如果装片中出现气泡,是图中步骤操作不当导致的。11. 如图为绿色开花植物不同结构层次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甲乙丙Trt ()A. a过程为细胞分裂,新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加倍B. 通过b过程形成的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C. 丁所示的结构属于营养器官D.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甲一丙一 丁 一戊(正确答案)11.如图为绿色开花植物不同结构层次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Z丙丁A. a过程为细胞分裂,新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加倍B. 通过b过程形成的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C. 丁所
5、示的结构属于营养器官D.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甲一丙一丁一戊(正确答案)12. 如图示细胞结构模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正确答案)B. 控制着细胞的生命活动C. 是所有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D. 乙图所示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线粒体13. 任何生物都只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下列各项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A. 昆虫的体态与色彩往往巧妙地与环境融为一体B. 每天光照时间超过14小时,油菜才能形成花芽(正确答案)C. 莲藕的根状茎和叶柄内部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D. 地衣能够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14. 甲图是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物像,要使其
6、调节到乙图的清晰状态,操作正确的是A.调节粗准焦螺旋B.C.D.甲乙调节细准焦螺旋(正确答案)换用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15.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除病毒外)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分化的作用是()A. 促进细胞分裂B. 促进细胞生长C. 形成不同组织(正确答案)D. 形成不同器官16. 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A. 某人的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相同(正确答案)B. 草履虫的一生需要进行细胞分化C. 番茄的果皮和人的皮肤都属于组织D. 人体和植物体都有系统17. 黑藻是一种沉水植物,采用水面传粉的方式产生果实。雄花成熟后浮至水面开花、散粉;雌
7、花柱头上方的小气泡产生向上的拉力将雌花拉至水面,完成传粉。据此分析正确的是()A. 黑藻这种传粉方式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正确答案)B. 黑藻产生水面传粉的变异永远都有利于它的生存C. 黑藻和满江红都是依靠胞子这种生殖细胞繁殖下一代D. 黑藻的生活习性表明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陆生到水生18. 端午桃果肉细嫩,汁多味甜,深受人们喜爱。如图是关于端午桃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图一中的c可发育成图二中的eB. 端午桃汁多味甜,是因为细胞液中含有较多的糖类等无机物(正确答案)C. 移栽端午桃树苗时常常剪去大量的枝叶,是为了减弱蒸腾作用D. 图三可表示自花
8、传粉过程,由图三到图四还要经历的另一个重要过程是受精19. 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田乙 ()A. 甲表示植物细胞,乙表示动物细胞B. 是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 是细胞质,由细胞液组成(正确答案)D. 制作人体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需要滴加生理盐水20. 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要选用合适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操作。下列实验目的与实验材料的对应,不合理的是()A. 识别血细胞人血的永久涂片B. 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一一馒头碎屑C. 认识植物细胞的结构一一洋葱鳞片叶D. 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一一萌发的大豆种子(正确答案)21.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生物对环
9、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下列描述中,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A. 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正确答案)B. 温度和湿度会影响霉菌的生长C. 蚯蚓可以改良土壤D. 适时施肥除草可以使庄稼长得更好22. 荠菜的叶肉细胞与大山雀的体细胞都含有的结构是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液泡;细胞核:叶绿体()A. B. (正确答案)C. D. 23. 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最明显B. 染色体存在一个复制的过程C. 新细胞和原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相同D. 染色体的复制使新细胞中的DNA含量加倍(正确答案)24. 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10、A. 由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内细胞数目增多(正确答案)B. 目镜和物镜都能放大物像C. 对光时若视野较暗应选用凹面镜、大光圈D. 使视野中已见物像更加清晰可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25. “大树底下好乘凉”,这句话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哪种关系()A. 生物能适应环境B. 环境影响生物生存C. 生物能影响环境(正确答案)D. 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密不可分26. 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甲图为实验装置,乙图为实验数据统计。步骤I:实验装置的中央放入10只生理状况相同的鼠妇,在温度适宜且明亮的环境中静置5分钟,分别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并记录。步骤2:再按步骤1的方法重复操作5次。步骤3:求5
11、次实验的平均值。下列对实验的分析头睑装置示启图阴暗处if明夏处1 数据京F错误的是()A. 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B. 重复5次求平均值的原因是为了减少误差,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C. 分析数据可知,光对鼠妇生活分布有影响,鼠妇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D. 若要借用此装置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只需将透明侧的土壤换成干燥土壤(正确答案)27.2020年初非洲暴发了特大蝗灾并向南亚蔓延,我国派出的“鸭子军团”参与灭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A. 此处的食物链可以表示为蝗虫一鸭子(正确答案)B. 如果农民在农田中喷洒农药DDT,那么鸭子体内积累的DDT比蝗虫多C. 农田
12、生态系统的成分较简单,其自动调节能力较差D. 非洲蝗灾向南亚蔓延的事实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28. 孙悟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字母“e”装片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以下说法错误的是】【3 二()A. 若孙悟同学想看到尽可能多的细胞,应选择的镜头组合为B. 可以直接使用号镜头以尽快找到观察目标(正确答案)C. 字母“e”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 ”D. 若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在视野的左下方,要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孙悟同学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29. 下列有关食物链“草一鼠一蛇一鹰”的叙述,错误的是()A. 该食物链中,鹰获得的能量和有毒物质最少(正确答案)B. 鹰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C
13、 该食物链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D. 该食物链中,蛇和鼠之间是捕食关系30. 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下列在使用显微镜时出现问题,采取的措施不能解决问题的是()A. 视野中物象偏左方向右方移动装片(正确答案)B. 环境光线较暗时选用凹面镜C. 看到物象了但很模糊一一调细准焦螺旋D. 看到的物象较小一一换高倍物镜或高倍目镜31. 大熊猫和冷箭竹体细胞中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A. 细胞核B. 线粒体(正确答案)C. 细胞质D. 叶绿体32. 显微镜是我们观察奇妙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图一为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图二为叶肉细胞和腔上皮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14、坍二()A. 转动,使镜筒缓慢下降,眼睛应看着B. 如物像不清晰,应微调C. 结构内的能量转换器只有一种(正确答案)D. 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变化都和结构密不可分33. 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中有“地球之肺” “地球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分别是()A.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B. 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正确答案)C. 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D. 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34. 初夏的水府庙公园,景色宜人。你看:风吹芦苇,水草依依,随风摇曳;鱼儿在水草间嬉戏;野鸭子追逐着小鱼,专注着寻觅着美食。赏此美景,勿忘所学,你该知道()A. 水府庙湿地公园属于森林生态系统B. 该生
15、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能够永远保持生态平衡C. 水府庙湿地公园中的鱼儿、野鸭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正确答案)D. 在水草一小鱼一野鸭这条食物链中,野鸭的能量最多35.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关于下图述中错误的是()A. 图一是动物细胞图,由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组成B. 图二是植物细胞图,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和线粒体(正确答案)C. 图三单细胞生物草履虫,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D. 图四是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36. 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提出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和吸收二氧化碳,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图二
16、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北白燃料中的雌)图一圈二(1)图一中共有条食物链,若图二中的a、b、c代表图一中具有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则c代表。(2)在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主要形式是。图二中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填序号)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填序号)。(3)图二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填序号)过程开始,能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传递过程中是的。(4)化石燃料的燃烧为人类提供了能源,但也导致了环境污染,同时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造成了现象的发生,加剧了全球变暖的趋势。为我国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同学们应该做些什么?空1答案:5|五空2答案:沙鼠
17、或蝗虫|蝗虫或沙鼠空3答案:二氧化碳空4答案:134空5答案:1345空6答案:2空7答案: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逐级递减,单向流动空8答案:温室效应空9答案:多植树造林|绿色出行|不使用一次性用品|节约用纸答案解析:解析:(1)图一中的食物链有:青草一沙鼠一荒漠雕,青草一沙鼠T蛇T荒漠雕,青草一蝗虫一蛙一蛇一荒漠雕,青草一蝗虫一沙云雀一荒漠雕,青草一蝗虫一蜥蜴一荒漠雕,一共五条。图二中,乙是生产者,即为图一中的青草,丙内c为初级消费者,a为次级消费者,b为三级消费者,所以,c为沙鼠(或蝗虫)。(2) 在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图二中,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
18、环境可以通过呼吸作用,也可以通过分解者的作用,所以途径有1、3、4。(3) 图二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即图中的2过程,能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传递过程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即能量往下一级传递只是传递上一级能量的10%20%,动物的营养级越高,所获得的能量就越少。(4) 化石燃料的燃烧为人类提供了能源,但也导致了环境污染,同时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造成了温室效应现象的发生,加剧了全球变暖的趋势。为我国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我们应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多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绿色出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少开私家车,利用新能源等。37. 春暖花开
19、草木繁茂。图一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其中甲乙表示生物,表示生理过程或活动。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影响草生长的阳光、土壤、水分、鼠、蛇等称为。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是_,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 。(2)图二包含了图一中的一条食物链,从发育类型来看,生物丁和戊均为。生物丁生来就会取食丙,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种行为是由体内的决定的。图中能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生理过程有(填数字)。(3)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弱,原因是_。空1答案:生态因素空2答案:分解者空3答案:分解者和非生物
20、部分|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分解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分解者空4答案:变态发育空5答案:遗传物质空6答案:空7答案: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答案解析:解析:(1)由图可知:丙是生产者、丁、戊、己和甲都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因此直接影响草生长的阳光、土壤、水分属于环境中影响草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鼠、蛇等因素属于环境中影响草生活的生物因素,所以图一中,影响草生长的阳光、土壤、水分、鼠、蛇等因素统为生态因素。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
21、费者、分解者。图中的草属于生产者;食草昆虫、鼠、青蛙、蛇、猫头鹰等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因此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是分解者。(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图一中的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草T鼠T猫头鹰,草T鼠T蛇T猫头鹰,草T食草昆虫T食虫鸟T猫头鹰,草T食草昆虫T青蛙T蛇T猫头鹰。分析图二可得到的一条食物链是:丙丁戊T己T甲,所以图二中的丁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食草昆虫,戊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青蛙,所以从发育类型来看,生物丁和戊均为变态
22、发育。生物丁生来就会取食丙,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种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由图二分析可知,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呼吸作用),为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故能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生理过程是。(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差。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弱,原因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38.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校园生态系统保护小组的同学,绘制了该生态系八,一、E有机碎屑七统的部分生物关系不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23、1)该生态系统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2)图中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共有_条食物链。(3)根据图中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属于分解者。有机碎屑被分解者最终分解成(写出2项)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4)使用杀虫药物后,蝗虫数量急剧下降,其他生物数量也随之发生变化,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使用杀虫药物前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5)杂食性鸟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最高,这种现象称为空1答案:乔木和草本植物|草本和植物乔木|乔木草本植物|草本植物乔木空2答案:4|四空3答案:大型真菌和跳虫|跳虫和大型真菌大型真菌跳虫|跳虫大型真菌|大型真菌、跳虫|跳虫、大型真菌空4
24、答案:水和无机盐|无机盐和水|二氧化碳和水|水和二氧化碳I二氧化碳和无机盐I无机盐和二氧化碳I水无机盐I无机盐水I二氧化碳水I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无机盐I无机盐二氧化碳空5答案:自动调节能力空6答案:生物富集答案解析:解析:(1)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某些细菌也能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自己制作有机物,也属于生产者),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故该生态系统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乔木和草本植物。(2)图中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
25、鸟构成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乔木T杂食性鸟;草本植物T杂食性鸟;草本植物T蝗虫T杂食性鸟;草本植物T蝗虫T蜘蛛T杂食性鸟。(3)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所以,根据图中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大型真菌、跳虫属于分解者。有机碎屑被分解者最终分解成无机盐、二氧化碳、水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4)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
26、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反之,就越弱。(5 )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所以,杂食性鸟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最高。39.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模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为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是丙中的三种生物,、表示
27、甲、乙、丙的某些生理过程。大气中的二堑化碳材料二: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召开相关会议,决定将辅导核污染排入海洋,如此污水中的核物质将随着洋流和食物链扩散,影响生态安全、人类健康等方方面面,因此这一问题绝不仅仅是日本国内的问题,也是涉及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国际问题。(1)请写出图中C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2)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参与循环,通过生理过程_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有效的维持了生物圈中的。(3)福岛周围海域的浅水中有浒苔和石莼等绿藻,稍深处有海带等褐藻,再深处有紫菜和石花菜等红藻,藻类植物的这种分布主要受影响。(4)与农田生态
28、系统相比,海洋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较强,原因是_。但是若将来福岛核污水排入海洋,不仅影响日本周围海域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会给全球生态环境、生态安全乃至人类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这说明生物圈是,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人人有责。空1答案:甲一A-C空2答案:空3答案:光合作用空4答案:碳-氧平衡|碳氧平衡空5答案:光|阳光空6答案: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空7答案:一个统一的整体答案解析:解析:(1)图中,食物链有:甲-A-C,甲tAtBtC,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但是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
29、递减的,所以,食物链越长损失的能量越多,食物链越短,C获得的能量越多,所以,图中C获得的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甲tAtC。(2)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和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参与循环,通过生理过程光合作用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有效的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3) 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所以,浅水处有浒苔和石莼等绿藻,稍深处有海带等褐藻,再深处有紫菜和石花菜等红藻”,这种分布主要受光的影响。(4)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题干中,海洋生态系统中比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食物网复杂,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但是若将来福岛核污水排入海洋,不仅影响日本周围海域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会给全球生态环境、生态安全乃至人类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这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