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考试题对历史高效课堂的指导作用.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0211230 上传时间:2025-04-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试题对历史高效课堂的指导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试题对历史高效课堂的指导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试题对历史高效课堂的指导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试题对历史高效课堂的指导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试题对历史高效课堂的指导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考试题对历史高效课堂的指导作用世纪伊始,我国掀起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基础教育改革,力图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作为教学一线的各个学校都积极响应,积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我校四段七环教学模式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应运而生,通过导学达标的教学过程和策略,实现减负高效的教育目的,从而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全面实现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就是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成绩和不足,还能够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还能够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目前在我国,考试在众多的评价方法中,无疑是最常使用、最重要的一种。中考、高考由于其位置的重要

2、更是成为其中的重中之重,大部分同学在中学阶段的最终目标似乎就是中考、高考的成败。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公理,好不好,看高考更是成为妇孺皆知的定论。于是乎,应试教育应运而生并且愈演愈烈,升学率成为对学校和老师评价的唯一尺度。提到考试,很多人第一时间都会想到应试教育的牢笼,认为考试是造成今日教育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考试只是课程评价的一种常用方式,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就是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课程评价里面新的变革来指导课程改革。其实考试和素质教育并不冲突,二者可以而且应该共同进步。而且现在的大型考试命题越来越规范合理,许多新的教

3、育教学理念都蕴含在题目之中。因此,我想通过对目前一些中考试题的分析来探究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然后把这些新的理念运用到历史课堂上,从而促进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在分析前人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最近几年的中考历史试题,拟通过横向的地市之间比较和纵向的年份之间比较来寻求其宏观上的规律,对于比较具体和典型的例题则通过个案分析来深入剖析。同时,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遇到各种问题,吸收其他老师的有益经验,借助心理学上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一些观点,从而使得研究更加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价值,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中考试题分析试题内容和考试范围分析1、考试

4、内容难、繁、偏、旧的问题得到有效好转文化史方面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经济和文化史方面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契合度较高,对其重视反映了时代的特点。从出题的范围来看,题目明显依托社会热点和学术热点,贴近时代、贴近现实,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精选终身学习所应具备的历史知识和技能。这样一来就加强了历史课程与实际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使得同学们能够感知和认识历史,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让历史课程真正成为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二)考试题型分析1、三新型题目成为主流新课改强调考试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翻开目前的中考试题,尤其是像教育发展水平较高

5、地方(如青岛市)的中考题,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试题新颖灵活,趣味性强,几乎全是清一色的材料题。题目设计以历史主干知识为依托,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设计新问题。同几年前的中考试题相比,目前的题目设计方式更多,历史命题资源新颖而丰富。一般性的文字叙述材料占了大多数,同时统计图表和漫画也成为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笔记、新闻报道、历史图片、论文、小说、诗歌、典故等等均成为入题材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开放性理念。如2011年的东营27题:下面是2010年11月19日凤凰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武汉、广州和南京的得票率较高,请选择其中一座城市,说明其

6、能代表辛亥革命的理由。(东营2011 年 27 题)学生在做类似的试题时,必须首先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辨别历史史实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等读懂材料,然后将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在材料和问题之间进行迁移,最终得出结论。三新型题目充分调了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全面考察了学生理解、判断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历史学习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基本技能。2、图表型试题所占比重较大古代著名历史学家郑樵说:古之学者,左图右史,不可偏废。图表以其直观、具体、形象、生动的特点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图表不仅可以加深对历史史实的认知,同时有些图表本身就是解读历史的第

7、一手资料。表32011年图表题在各地市试卷中的比例从统计表来看,在2011年山东各地市的中考试题中,图表题分值较大,所占比重大概是15%40%之间。试题分布上,大部分图表题以客观题的形式存在,在主观题上大部分则是以表格或者图片的形式呈现。图表题追求人文性,贴近学生生活,营造了活生生的历史氛围和情景,生动客观的传达了历史信息,让学生能够感知历史。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中考对中学历史教学的指导(一)对课程目标的指导1、三维目标的相互促进在本次新课程改革中,课程标准以学生为行为主体明确了新的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和实现形式。课程标准从三个维度提出了历史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8、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将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学习过程与方法作为一个独立目标提出,同时把思想教育拓展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历史课程标准最重要的本质性的变革,就是建构了符合时代特点的,体现最新课程理论的课程目标。该目标将学生的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与学习过程的参与、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结合起来,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实际教学中,三维目标是密不可分的,教学过程是三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够人为的、机械的将其拆分开来单独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基础知识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根据实际灵活选择和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培养和锻炼自

9、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掌握运用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2、过程与方法如何实现在以前的教学实践中,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过程与方法是作为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手段而出现,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必须使用一定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而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程程目标所描述的行为主体是学生,重视的是如何以学生的学来实现课程目标,因此教学的根本目标也发生了变革。教学的目的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正如古语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不仅要把过程与方法作为手段来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来学习、运用和掌握,从而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10、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例如我们在学习人教版七上中国历史的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时,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带领学生梳理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并总结其历史作用。目前这种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中考,考试并不考察学生的知识背诵能力,而是强调结合材料具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教学方法的选取,以便让学生亲自掌握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从而达到活学活用的境界。关于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一目的教学,教师应该选择贴近现实和贴近生活的素材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景氛围,通过活着的历史消除历史的时空距离。面对世界各地纷纷成立的孔子学院、国学热、孔子文化展等活动,教师毋庸赘言,学生却

11、能够结合实际从而得出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和作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观点,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适当补充一些有代表性的史料,增强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在语文课中学过的知识,加强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迁移。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而在课堂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正是在这种师生互动的基础上才能够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二)对教学内容的指导教学内容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从考试内容和考试范围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下的中考试题精选主干知识,同时又不避热点,紧密联系社

12、会现实。试题难、繁、偏、旧的状况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材料、新情境和新问题。肯德基、世界杯、世博会等均成为历史知识的载体,历史和现实实现了对接,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亲身触摸和感知历史,实现杜威所倡导的教育即生活。这些理念均与当前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历史课程的定位相吻合,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转变以往以对历史学科体系完整性和知识专业性的追求,精选具有重要性、代表性、典型性的,能够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进程、基本脉络和基本规律的历史知识展示给学生,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去。同时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注意对教学内容的线索梳理。在最近几年的中考中以大跨度、高

13、概括为特征的综合性试题大量出现,充分表明新课程改革不仅需要对具体知识点的认识,还应该从宏观方面考虑,将具体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放到社会大环境中加以考察,树立大历史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领导学生对历史的核心线索进行一定的归纳和概括,以便学生从宏观上理解所学内容,将中国历史置于世界历史的范畴,从世界历史发展的线索探究中国历史的规律,从而形成清晰的历史发展线索,明确突出主题特征。此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还应该站在学术发展的前沿来思考问题。历史是客观的,但是对于历史的解读却是主观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反映到中学历史教学中就是教学内容相对滞后,某些观点

14、相对过时。因此教师要将史学研究的新成果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合理根据进行加工和取舍,与教材实现对接并运用到教学中去,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2、树立大课程资源观念历史课程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制作和使用方面做足准备。课程标准从广义的角度中明确规定: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包括:历史教材(核心)、历史教师、图书馆、历史音像资料、家庭、社区、历史遗存和互联网。因此,除以历史教科书为核心的历史教材之外,教师还应该开发更多资源,树立大课程资源的观念。I:以历史教科书为核心的历史教材;II:史学类资源;III:历史题材类文学

15、影视作品资源;IV:非历史类资源图5高考命题资源示意图图6高考资源利用量示意图从别人统计的高考历史命题资源示意图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历史命题资源非常丰富,从而使得历史试卷新意十足,有利于创设问题情境。生动具体、贴近现实的课程资源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发展,同时还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模式,让课堂变的丰富多彩。因此作为教师要保持对课程资源的敏锐度,充分挖掘身边的历史课程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而各类命题资源总量和试题中各类资源利用量呈反比例关系,这又要求教师在教学资源的取舍方面紧跟课程目标的要求,坚持开放性原则、可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个性原则进行精心选择

16、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同样要求教师也是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素质的高低往往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社会学科,除要求教师必须丰富的历史和相关学科知识外,还应该具有通晓古今、博识天文地理的人格魅力,从而对学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应该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师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开发带动其他相关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教师要关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拓展视野并融进历史新课程教学中,以达到登泰山而小天下。(三)对教学方式的指导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定位本次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转变教学理

17、念和教学方式,选择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教学生学会学习。从中考历史试题我们也可以看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已经基本淡出,以三维目标为特征的研究型试题的解答终究需要依靠学生自身基本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要求下,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意识,将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历史作为一门知识性、系统性较强的人文学科,无论如何都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帮助。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发展模式也使得的教师的地位不可替代。教师的主导地位并非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在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指导

18、学生进行规范的方法教育,教的最终目的是不教。2、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的使用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贮存和提取的过程,而是认知主体在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新课程改革也要求变革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勤于动手,研究型试题的大量出现凸显出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新的形势、新的使命,除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改变教学方式外,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还应改变学习方式,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做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从而自主的增加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须知兴趣才是最好的

19、老师。教师应该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通过营造具体的历史氛围,创设新的问题情境等方法,寓教于乐,为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创造条件。同时教师还应该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学生之间认知结构和心理发展阶段比较类似,通过良性互动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又是学习的目的,其最重要的目的还在于培养学生学会合作。此外,教师还应该激励学生敢于设问,乐于探究,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探究性学习不能浮于表面的形式,而必须抓住问题的实质,使得学生真正学会探究之精髓。这三种主要的学习方式相互促进和相互融合,是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充分体现了时代对学习者的要求。当然,我们在这里研究中考试题及其规律,其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能够在考试中获得更高的分数,而是把试卷中所体现出来的新教学理念用来指导实际的教学活动。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锻炼之后,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最终的结果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反映到课程评价方面,分数的增加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