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兰州2019年高二9月月考试卷语 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隐与闲就士人而言,隐逸与休闲关系紧密。宋代士人关于隐逸的态度客观上给宋代休闲文化的勃兴创造了条件。宋代隐士文化出现了转折,首先表现在隐士的数量很少。宋书隐逸传记载的隐士只有 49 人,可见其少。其次,隐士之隐,很少再有像陶渊明那样避世嫉俗的了,宋代的隐士多与仕宦者往来交游。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变化是,宋代士人普遍具有“归隐的倾向,而且这种甘于归隐的心理并不能完全用传统隐士那种为了名节、人格之独立等来解释,而更多的是源于一种形而上的人生之思。也就是在对外在功名利禄与内在生命
2、享受两者之间的权衡上,宋人思索得更为深入了。前者通常被看得很虚幻、无意义,而后者通常被认为是生命的真实。注重对生命的个性化体验,追求审美的自由生活,成为大多数士人孜孜以求的人生理想。政治意义上的隐居落实到了略显世俗的诗酒人生、壶中天地的闲隐。至少这种趋势与特点在宋人的诗文中表现得很显然。在宋代隐士那里,隐而不仕已不再是宣泄某种与政治对抗的情绪,或者宣扬一种洁净的人格魅力,而是很简单的理由:“家有山林之乐。自然审美的欣赏进入了“可游可居林泉高致的生活化场景之中。另外日常生活的亲情、友情,即一种对生活审美的重视,也成为士人隐居不仕的借口。过一种审美的生活,充满情感的生活,而非忙碌、异化的政治生活,
3、是促使很多士人放弃仕宦而归田园,或者在仕宦而梦寐田园的重要因素。中唐以来,士人普遍流行及时行乐的闲逸心理,唐宋词中多有表现。究其原因,以白居易为代表的“中隐文化心态对此影响显著。“中隐既是隐逸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休闲审美心态的体现。或者可以说,中隐是以审美来调节生活,以休闲来获得有着生命韵律的生存方式,在休闲的生活中实现一种不离政治而远离政治的仕途智慧。虽然宋代士人大多倾慕白居易的中隐模式,但亦有很大的超越。白居易的中隐前提,他说得很清楚,“隐在留司官。这样的官位是“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中隐。而关于“大隐,即隐于朝市的做法,白居易是否定了的,认为“朝市太喧嚣。而小隐入
4、山林的模式又显得过于冷清辛劳。白居易的休闲审美生活仍是要寄托于外在物质条件之上,要有官做,但不大不小,不闲不忙,还要有较为丰裕的俸禄。因此,大隐、小隐、遭遇贬谪等,关于白居易而言似很难真正洒脱闲适。宋代的士人则大为不同。诸如在朝为官、隐居山野、遭遇贬谪等传统士人所能处的所有境遇,宋代士人仍表现出诗酒风流,山水怡情的人生姿态。他们自觉地将审美的因素与张弛有致的生命节奏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来,在仕与隐之间做到无往而不闲,无入而不自得。因此,在宋人看来,更为难得的并非身心两闲,而应是“体未得休,而心无他营,身不闲而心闲的生活方式。总之,中国的隐士文化自宋代起就越来越休闲化了。就是说隐逸并不主要是达到一种
5、政治的目的,而更是为了获得美的生活,是从对劳形怵心到闲情逸致的转化。当然,也不否认在宋代及以后的时代,有各别时期隐逸文化会带有很浓的政治色彩,但这已经不是隐逸文化的主流形态。正如苏辙所言:“一出一处,皆非其真。燕坐萧然,莫之与亲。壬辰年写真赞出处、隐仕都是形迹,最为重要的是“萧然之心境。萧然心境,即为淡泊、闲适的心境。当官的往往劳形累心,隐居者往往内心向往功名。所以,能拥有“萧然审美心胸的人是最真了。节选自潘立勇、陆庆祥宋代士人的休闲之境1.以下关于“宋代隐士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代的隐士多与仕宦者往来交游,不再像陶渊明那样愤世嫉俗。B在宋代,注重对生命的个性化体验,追求审美的自由生
6、活,成为士人孜孜以求的人生理想。C宋代士人普遍存在归隐倾向,他们通常认为外在的功名是虚幻的、无意义的,而内在生命享受才是生命的真实。D宋代士人所倾慕的“中隐模式是一种以审美来调节生活,以休闲来获得有生命韵律的生存方式,在休闲的生活中实现一种远离政治的仕途智慧。2.依据文意,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代隐士文化出现转折,表现在宋代士人普遍归隐,且这种心理源于一种形而上的人生之思。B宋代隐士的归隐,不是为了宣泄某种与政治对抗的情绪,或者宣扬一种洁净的人格魅力,而仅是为了体会日常生活的亲情、友情。C白居易的“隐在留司官说明他将休闲审美生活寄托于外在物质之上,是一种身不闲而心闲的生活方式。D自宋代起
7、隐逸就不主要是为了达到一种政治目的,而是为了获得更美的生活,是从对劳形怵心到闲情逸致的转化。3.依据原文,以下分析和评价有误的一项是3分A过一种审美的生活,充满情感的生活,而非忙碌异化的政治生活,是很多士人放弃仕宦而归田园,或者在仕宦而梦寐田园的重要原因。B中唐以来,以白居易为代表的“中隐 文化心态对士人普遍流行的及时行乐的闲逸心理有着显著的影响。C宋人在遭遇在朝为官、隐居山野、遭遇贬谪等境遇时,仍表现出诗酒风流,山水怡情的人生姿态,主要受到白居易“中隐模式的影响。D从文中苏辙的话可以看出,他认为隐居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拥有一种淡泊、闲适的心境。二有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
8、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信息来源广,考验着大众的分辨能力。自网络信息搜索形式发生变化以来,大众获得信息的方式也出现了变化。更方便的信息获取渠道,让民众能轻松地获取信息,几乎一切问题,通过网络都能得到具体、准确的解答,从而也降低了对知识的权威感与信赖感。但多媒体信息便捷复制、及时传播的特点,让民众信息量急剧增加,同时也超出了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纷繁复杂的信息超出了大众理解与分辨能力。信息传播迅速,容易造成群众情绪失控。随着自媒体的使用,它改变了传统一对多的传播形式,变成多对多的形式,自媒体的草根性决定了人人都能充当信息公布者。大众利用微博、短信、微信、视频直播等方式随时随地传播信息,同时也
9、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壁垒。自媒体的隐蔽性让传播者处在隐蔽状态,让整个传播更为随意、大胆,让很多谣言、不实信息开始传播,并且一度影响了群众对信息的正确推断,很容易出现群众情绪失控以及网络舆情事件。自媒体时代政府所面临的困境材料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新科技在媒体和受众之间开拓了一条彼此了解的通道,架起了互相沟通的桥梁。媒体领域的市场细分越来越显然,对用户信息的整理、挖掘和分析显得至关重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处理手段,在加强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可以依据每个用户的兴趣爱好、受教育程度、常常浏览的页面、停留时长等数据信息,实现对内容的个性化加工、定制服务,并实施及时有
10、效的精准推送,让“你关注的就是头条从理想状态变成现实可能。在这里,媒体做到了新闻产品的适销对路,受众实现了各取所需,传播力也就得到了真正的体现。新媒体时代传播力的影响要素及其建构路径材料三:媒体是否位居主流,最终要靠传播效果来检验。全媒体时代,虽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但酿不出“好酒,也难以留住受众。在我们开疆拓土构建的新媒体渠道上,必需不断加强主流价值的内容供给,不断提供充满正能量的优质产能,通过设置公共议题,把握社会重大问题,进行舆论引导和认同构建,实现与受众的有效连接,推动舆论场形成“以主流引领百舸争流的局面。主流媒体如何巩固主流地位材料四:讲真话产生公信力,报道热点产生影响力。这些最基本、
11、最基础的传播规律,在纸媒时代如此,在新媒体时代同样有效。应该看到,我们的主流媒体在尊重传播规律、宣扬规律方面,即使在过去纸媒时代,也做得并不够好。远离热点、回避矛盾,索然无味、千篇一律,是多年来我们始终在检讨、却时好时坏从未根治的一些现象。在渠道把持的纸媒时代,读者别无他选,这种矛盾长期存在却没有过于显现,但在新媒体环境下,不仅十分特别,而且影响到了纸媒的生死存亡。因此,主流媒体要加强话语权、提升影响力,一个重要的着力点是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上,不回避、不躲闪,讲真话。受众是从平常的点点滴滴中,感受一家媒体的公信力的。只有在日常的报道中,始终关注社会热点,始终满足读者需求,始终保持实事求是,关
12、键随时才干产生真正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乃至凝集力和鼓动力。如果我们在日常的社会热点问题上、在群众关怀的问题上,一直采用回避的态度,采用文过饰非的方式,而又寄希望于在重大事件、关键节点上,发挥关键作用,事实上是难以取得满意效果的。以优质内容参加传播竞争4.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媒体的草根性决定了人人都能利用微博、短信、微信、视频直播等方式公布信息,自媒体的隐蔽性是信息的传播更为随意、大胆的重要原因。B随着网络信息搜索形式的变化,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方便,但急剧增加的纷繁复杂的信息也超出了大众理解与分辨能力。C媒体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处理手段,对每个
13、用户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有可能实现“你关注的就是头条。D主流媒体要想位居主流,必需不断加强主流价值的内容供给,不断提供充满正能量的优质产能,形成“以主流引领百舸争流的传播效果。5.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们的主流媒体,在渠道把持的纸媒时代不尊重传播规律、宣扬规律,不合计读者需求,内容远离热点、回避矛盾,索然无味、千篇一律。B主流媒体要加强话语权、提升影响力,就要始终关注社会热点,满足读者需求,保持实事求是。在热点问题上,不回避、不躲闪,讲真话。C谣言、不实信息传播,影响了群众对信息的正确推断,很容易出现群众情绪失控以及网络舆情事件。这是自媒体时代政府所面临的困
14、境之一。D新科技在媒体和受众之间架起了互相沟通的桥梁,让媒体做到了新闻产品的适销对路,使受众实现了各取所需,传播力就得到了真正的体现。6.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应该如何应对才干加强传播力,巩固主流地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裱画徐马犇淮城的装裱市场比较兴盛。淮城南门大街东边的一条巷子里,有个徐姓的裱画师。徐家的裱画史不短。他家祖上学裱画时,熟悉了淮城人边寿民,后也常给边氏裱画,与其交流,向其取经,慢慢地,他的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这几样,裱画徐全盘承继了。边寿民,工诗,善书画,与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尤善画芦雁,人称“边芦雁。
15、裱画徐的祖上当时就给裱画铺起名为“念芦斋,以纪念徐家与边氏的友谊。常言道“三分书画七分裱,不难看出,装裱之于书画作品的意义。徐家裱画有三规,不丢画,不作伪,按工艺收钱、不因作者凹凸调价。有些不太识货的人,巧得名画抑或祖上有旧藏,是最易受骗的群体。有一回,南门靠西的一户人家,带着画作,慕名而来。裱画徐仔细看了画,不动声色,又看了看来人,议好价钱,即送走来人。此画竟是徐渭的画,裱画徐亦善写意,尤以花卉见长。他能模仿个九分像,不懂行的人根本看不出差别。但裱画徐除了欣赏时间稍长一些,像裱一般的画作一样,平静地按工艺走。裱完后,他在卷轴旁不起眼的地方钤印,此印极小,说明是裱画徐裱的,以防日后起争议纠纷。
16、在约定好的日子,画主交完钱取走了画。此事成了行业里的段子,用来形容裱画的人诚实。裱画有原裱和揭裱之分。原裱是裱初次待裱的画;揭裱是重裱已经裱过的画,揭裱最难,很少有人敢接这个活。但揭裱也给部分技艺高超却无良的人有了作伪的机会。一张宣纸可揭出几层,裱画人如存贪念,就会将老旧的名画揭成几幅,这些作品的色彩较原作淡很多,裱画人就上手补救,然后再做旧。一幅变多幅,倒卖给黑市。淮城藏家多,很多古画因年代久远,受潮被虫蛀在所不免,关于这些作品而言,每年的梅雨季节更是火上浇油。淮城几乎所有的揭裱都会送到念芦斋,光揭裱一项,经裱画徐手的,少说也有千幅,但他没弄坏过一幅画,也从未借机作伪。就是把顾恺之、展子虔的
17、画送到念芦斋,画主也可安心回家,按日子去取。不会出意外。惋惜的是,裱画徐后继无人,孩子们都已迁居国外。晚年,裱画徐独自生活,雇了个人做饭,他仍保持对外裱画。他不想在有生之年放下祖传的手艺。本想平静地过完一生,哪知晚年并不平静。改革开放后,淮城有几个去南方下海的人,禁不起物质诱惑,垂涎于逐渐兴盛的书画市场,而且看中了倒卖赝品这行。他们第一时间想起家乡的裱画徐,他们知道徐老爹裱画、绘画的技艺都很高超。他们或者通过私密渠道搞来原作,请裱画徐借揭裱制假;或者直接报上画名,逼着裱画徐画。裱画徐不从,这些人就动粗,见裱画徐想寻死,这些人就留下狠话:“不老实做,我们迟早去海外找你孩子的麻烦。与他们纠缠不起,
18、裱画徐按照要求,完成了一批赝品。这些人拿着这批赝品再次南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多人知道了这件事,他们骂裱画徐早年清高不做假,晚年糊涂,晚节不保。不久,裱画徐生了场大病去世了。不久,这几个倒卖赝品的人被抓获。淮城人惊叹不已。警察通过地方报纸透露了案情。原来,裱画徐临死前给公安局寄了封信,写明事情经过,并说他的仿作在画轴夹层里都盖了一长条印,“身不由己,赝品而已,还附上了那几个人的肖像,是裱画徐凭印象用毛笔勾画的。7.以下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小说开篇通过交代淮城裱画市场的兴盛,小说的主人公裱画徐及徐家裱画的历史渊源来交代小说的写作背景。B. 小说中多处补充
19、介绍了一些裱画的专业知识,这些内容可以帮助读者对裱画徐高超的裱画技术加深熟悉。C. 边寿民人称“边芦雁,与郑板桥齐名。裱画徐常给他裱画,常与之交流,向其学习,慢慢地他就善裱能画工篆刻了。D. 裱画徐装裱徐渭的画和给犯罪分子做赝品这两个情节看似从不同的方面刻画了裱画徐的形象,但是都充分展现了裱画徐的品行。8.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裱画徐的形象特点。6分 9.伏笔和照顾使这篇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请结合文本分条罗列小说使用了哪些伏笔和照顾?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
20、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上疏荐稚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拔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假设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桓帝乃以安车玄,备礼征之,并不至。帝因问蕃曰:“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蕃对曰:“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出色,宜
21、当为先。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灵帝初,欲蒲轮聘稚,会卒,时年七十二。子胤字季登,笃行孝悌,亦隐居不仕。太守华歆礼请相见,固病不诣。汉末寇贼从横,皆敬胤礼行,转相约敕,不犯其闾。建安中卒。节选自后汉书徐稚传10.以下
2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拔/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B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拔/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C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拔/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D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拔/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1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孺子是徐稚的字。古人的名和字在意思上是相关的,“稚和“孺子皆指幼小。B陈蕃非常欣赏徐
23、稚,在郡衙特地为他“设一榻,这就是后来“下榻一词的由来。C文中的“三辅指京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达,所以韦著懂“礼义之俗。D文中的“庐指的是郭家房舍,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相同。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徐稚品德高尚,不羡富贵。他虽然家里贫困,自耕田地,自食其力,但为人恭敬节俭,讲义气,多谦让,所以邻居们都很佩服他。他常常回避官府,不与之打交道。B徐稚等人不赴桓帝的征召。陈蕃、胡广等上书举荐多位“处士,认为这些人德才兼备,可以辅政治国。于是桓帝以很高的礼遇征召他们,结果没有一个人应召而至。C徐稚对待朋友真诚而友善。他与郭林宗彼此深知,让茅容传话,
24、用“大树喻国家,用“一绳比喻郭林宗,劝他不要为国事过度忧虑,以致遑遑不安,不得清静。D引用诗经强化表意效果。文中共引用诗经两次,第一次是陈蕃等人引用,对国之贤才表示期盼、欣喜和自豪;第二次是郭林宗引用,对徐稚的行为表示理解和感谢。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5分2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踏莎行山居张抡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悠闲话。
25、注“松醪:是松膏酿制的酒。14.以下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秋入云山,语言简明形象,“入字写出了深山秋意飒然而至的景象。B.词人以“潇洒形容“物情,赋予山中万物以情志风神,秀逸灵动,意蕴无穷。C.下片写月圆之夜,诗人身处良辰佳景,独对冷清的秋夜,不免心生孤寂悲切之情。D.上片写了斑斓如画的秋山景象,下片写了清朗闲雅的山居之景,诗中有画,情景交融。15.词人的山居生活有什么特点?词中是怎样表现的?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6.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 两句自然现象的“出与“还自然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作了适当的总结。1归
26、去来兮辞中“_,_两句表达的是省察生命之有限,故而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2滕王阁序中“ , 两句着力描述寒潭之水和黄昏山峦的色彩变幻,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胫而走,王大妈提起这事,就气愤不已。虽然近几年多涉猎些诸子百家,经世致用的书,和一班朋友不同,但他从不曾料到自己会有今日。有句歇后语: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细想起来,这也有点子虚乌有。猪八戒长的丑陋,但敢照镜子,有什么可指责的呢?他喜爱夏天,就不是夏天他也能忙得汗流浃背,西装上一身的皱纹,肘弯,腿弯,皱得像笑纹。
27、中国同事里很多骂他穷形极相的。近些年来,欧洲各国的极右翼势力如雨后春笋,发展势头迅猛,勒庞在今年的法国总统大选第一轮胜出就说明了这一点。近年来高校频频曝光的学术造假现象暴露了中国为数众多的高层科研工作人员存在着坐而论道的浮夸风尚。A B C D18.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高校新闻联播旨在打造属于大同学的视频新闻阵地、报道全国高校的校园新闻为目的,为大同学提供展现美丽校园、表达师生情谊、讲述青春故事的窗口。B.位于万国宫内的“中国厅建成后,不但有望成为万国宫的个新地标,而且是联合国第一个以“中国命名的设备完善的现代化多功能会议厅。C.虽然有国家资源作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
28、现在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D.距离全面推动营业税改增值税还剩1个月的时间,原有的央地财政关系也会进行全面的调整,而个人房产交易的经济负担将会被减轻。19.对以下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径就荒 就:已经 北海虽赊 赊:远B.景翳翳以将入 入:太阳西沉 会有四方之事 会:恰逢C.知来者之可追 追:悔悟 气凌彭泽之樽 凌:超过 D.谁悲失路之人 失路:迷路 盛筵难再 再:又一次20.以下句子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复驾言兮焉求21.以下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辞赋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五言七言为主,可以错落
29、参差。一般都比较讲究文采,内容既写景亦抒情。归去来兮辞就是一篇辞赋。B.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星分翼轸“龙光射牛斗之墟中的“翼“轸“牛“斗都属于二十八星宿。C.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干支纪年就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来纪年。“乙巳岁十一月中的“乙巳采纳的就是干支纪年法。D.古人纪月日,除了用序数,还有一些特别的称谓。如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中的“三秋即季秋,秋天第三个月,指九月。22. 请依据上下文,在材料的空格处补写恰当的内容。要求
30、语音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文学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写人、写物、写环境,必需看得逼真,直至看到细节,方能落笔。_,绘画是片断静止的文学。文学用丈字作画,所有的文字都是色彩;_,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画非画,文非文,画亦文,文亦画。我画,不过再现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而已;站在画面上的千姿百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淌过纸表的流水,不管舒缓、激荡,还是迷茫虚渺,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_?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文字,依据要求作文。60分作为出色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头脑中转动着数字、公式以及
31、天书般的诠释;同时,爱因斯坦又钟情音乐,总与小提琴为伴。一边是科学创造,一边是乐声袅袅,工作与爱好领域不同而和谐共存。我国化学界先驱、著名化学家张子高业余喜爱收藏古墨,他说:“藏墨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研究化学史的一个小方面。因为好墨讲究胶轻、烟细、杆熟,涉及胶体化学的知识。职业和兴趣如绿叶配牡丹,相得益彰。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心得?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甘肃省高二月考语文试卷参照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 3分C A. 不是“不再,而是很少再有了。过于绝对化。B不是 “
32、士人孜孜以求的人生理想而是“大多数士人孜孜以求的人生理想。 D原文是“不离政治而远离政治 2. 3分D A不是“普遍归隐,而是“普遍具有归隐倾向,而且不仅仅只有这一个表现 B “仅是为了不对,宋人隐而不仕的理由有二:家有山林之乐;对生活审美的重视。此项只说了第二个理由。 C“身不闲而心闲是宋人“体未得休,而心无他营的生活方式,不是白居易那种要有官做,但不大不小,不闲不忙,还要有较为丰裕的俸禄。3. 3分C 原文是“宋代的士人则大为不同 二有用类文本阅读12分4.3分C “有可能错,文章是“已然不是“未然。 5.3分A原文材料四是说“做的不够好,不是说“不尊重这么绝对6.6分利用新科技,做到新闻
33、产品的精准推送,让受众实现各取所需,实现“你关注的就是头条。加强主流价值、正能量内容供给,通过设置公共议题,进行舆论引导和认同构建,实现与受众的有效连接。讲真话,报道热点。在社会热点、群众关怀的问题上,不回避。始终保持实事求是,始终满足读者需求。每点2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7.3分CC项向边寿民学习的是裱画徐的祖上,而不是他。8.6分裱画的技艺高超。一般工匠不敢做的揭裱,经他手的有千幅以上,他没弄坏过一幅。综合素养好。他善裱,能画,工篆刻。遵守诚信。人们的名画旧藏他不作伪,被逼迫做的赝品他都留有标识,并向公安局举报。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9.6分裱画徐继承了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等技艺是伏笔,
34、后文犯罪分子找他做赝品是照顾;徐家家规中的“三规是伏笔,后文他给人平静裱画的做法是照顾;他装裱之后要钤印是伏笔,后文他被迫做的赝品中改了长条印是照顾;前文写他“亦善写意是伏笔,后文他在给公安局的举报信里用毛笔勾画那几个人的肖像是照顾。每点2分,伏笔与照顾有一一对应的逻辑关系,答出其中三条即可得满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10.3分D 见译文中的波浪线处,注意理解句意是做好断句题的根本,没有那么多标志让同学识别11.3分D 文中的“庐指古人于父母或老师死后,服丧期间守护坟墓,在墓旁搭盖的用来居住的小屋,而陶渊明诗中的“庐指的是屋舍12.3分A “他常常回避官府,不与之打交道理解不
35、符合原文13.10分1听说这件事,怀疑这个人就是徐稚,就选派了一位善于辞令名叫茅容的生员骑上快马去追他。“其“能言语“生“轻马各1分,全句通顺1分2一代词宗孟学士的文章就像是蛟龙腾跃凤凰起舞,王将军的兵器库里贮藏的都是紫电清霜般的宝剑。定语后置1分,“之为“的1分,两句的倒装各1分,全句句意通顺1分课本翻译:文坛上众望所归的孟学士,文章的辞采有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王将军的兵器库里藏有锋利的宝剑。两种翻译都可以,得分点具备即可。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14.3分C并非孤寂悲苦之情 15.6分特点:山居生活惬意自在、闲适悠闲。有“悠闲一词即可得1分以优美旷远,清幽自然的环境来表现;1分用与山村田野老相
36、伴对酒共话的日常生活来反映;2分用作者淡泊的心境,怡然自得的心境来表现。2分【其它答法示例:生活环境优美如画旷远、优美、安宁的生活环境;风光如画,置身于如画的自然之中,山中清幽的月色;1分有乡村田野之人相伴对酒共话生活惬意、闲适、悠闲“松醪长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悠闲话,词人常与山野之人相约饮酒,不拘形迹地在月光下谈天说地;野人悠闲的谈吐作者山居生活闲适惬意、怡然自得不拘形骸,心境淡泊。】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6.2分1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2分2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2分3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3分C不胫而走:不胫而走: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
37、播开去。表示东西下落不明,用“不翼而飞。经世致用:治国安民,用于施行。多指对治国安民具有有用价值。子虚乌有: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人或事。汉司马相如着子虚赋,假托子虚、乌有先生和无是公三人问答。用在这里,看不出要表达什么意思。穷形极相:穷形尽相。形容刻画得极其细致过真。也形容丑态百出。雨后春笋:比喻美好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极右翼势力不是美好事物。坐而论道:泛指空谈大道理,含贬义。18.3分DA项句式杂糅;B项“第一个位置错;C“可说与“堪意义重复19.3分BA中的“就是接近;C项中“追是补救;D项中“再是第二次20.3分D(例句是宾语前置句,A是状语后置 B是定语后置 C是被动句 D
38、是宾语前置)21.3分A “以五言七言为主错,应是“以四言六言为主 22.5分文学是延绵不断的画卷2分绘画用线条色彩写作1分这与写作时的心又有何异2分四、作文60分23. 【命题意图和审题立意】材料展现了两位科学家的事例,引导同学们探讨工作与爱好之间的关系。材料第1段主要讲述工作与爱好属不同领域,两者互补,使爱因斯坦既收获事业上的成就,也得到生活中的乐趣。据此可提炼出“培养工作领域外的爱好大有裨益“厘清工作与生活,能促进专业技能和经验的提升等立意。第2段主要讲述张子高的工作与爱好关系密切,两者相辅相成,既拓宽了知识技能的广度,又加深了兴趣爱好的深度。据此可提炼出“工作与爱好同源同流大有益处“爱
39、好可以从工作中得来,又可以促进工作等立意。分别针对两段材料来立意固然可以,但综合起来立意更佳。如:人的一生在工作中忙碌,在生活中奔波,培养积极健康的爱好能让我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立意时,必需围绕工作职业与爱好兴趣之间的关系,假设只谈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或单方面谈工作或爱好,则视为偏题。附【参照译文】徐稚,字孺子,豫章郡南昌县人。家里很穷,常常亲自耕种,不是自己的劳作所得就不吃。做人谦恭节俭仁义谦让,四周的人都佩服他的品德。屡次被公府征召,他都不肯就任。当时陈蕃任豫章郡太守,按照礼节请求徐稚暂时代理功曹一职,徐稚无法推辞,拜见陈蕃之后就退回去了,陈蕃在郡府不接待宾客,只有徐稚来,才特意摆设一副坐
40、榻,徐稚离开后就把它悬挂起来。后来徐稚因有德而被举荐,在家里被授予太原太守的职务,但他都没有就任。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尚书仆射胡广等上疏推举徐稚等人:“我听说贤善之人是天地的纲纪,是治政的依据。诗经说:希望众多的贤人,诞生在这个王国里。上天造就的有出色才干的人,都是为陛下而出现的,他们都是能够担当辅佐盛世重任、帮助陛下成就大业的人。我见豫章郡的处士徐稚、彭城郡的姜肱、汝南郡的袁闳、京兆尹的韦着、颍川郡的李昙,道德品行纯正完备,世人都知道。如果使他们位登三公,辅佐陛下,他们就一定能够捍卫并发扬光大盛美的国政,为日月增光。桓帝于是用安车玄纁,带上礼物去征召这五位高士,结果他们都不肯来。桓帝于是问
41、陈蕃说:“徐稚、袁闳、韦着三人,谁最优秀?陈蕃回答说:“袁闳长于公卿大族,能够在平常逐渐吸取道理;韦着生长在三辅礼义之国,正像人们所说的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徐稚,他出自江南卑薄的地方,却又特立出色,他应当是最优秀的。徐稚曾经被太尉黄琼征召,但没有就职,等到黄琼去世,归葬家乡,徐稚却背着干粮徒步赶到江夏,在黄琼的墓旁摆设了鸡酒祭奠,痛哭完了,就离开了,也不告诉自己的姓名。当时参加葬礼的四方知名之士有郭林宗等几十人,听说这件事,怀疑这个人就是徐稚,就选派了一位善于辞令名叫茅容的生员骑上快马去追他。在路上赶上了徐稚,茅容为他摆上了饭菜,二人谈些农业劳作之事。临别,徐稚对茅容说:“请替我向郭林宗致谢,大树要倒了,不是一根绳子所能维系,为什么要忙碌不停、四处奔波呢?到后来,郭林宗的母亲去世了,徐稚又前往吊唁,将一把野草放到墓前就走了。众人奇怪,不知这是什么意思。林宗说:“这一定是南州高士徐孺子了。诗经不是说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吗?只是我没有这样的品德来胜任啊!灵帝初年,朝廷想要用蒲轮车礼聘徐稚,适值徐稚去世,时年七十二。徐稚的儿子徐胤,字季登,行为敦厚,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也隐居不出来做官。豫章太守华歆以礼请求他相见,他一再称病不去。东汉末年盗贼纵横,但他们都敬佩徐胤的礼让品行,互相约束,不去侵犯他的住所。徐胤在建安年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