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鼻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208308 上传时间:2025-04-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鼻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鼻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鼻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与处理 1.胃食管反流 原因: 年老体弱或意识障碍的病人,反应差,贲门括约肌松弛而造成反流。 胃肠功能减弱,鼻饲速度过快,胃内容物潴留过多,腹压增高引起反流。 吞咽功能障碍使分泌物及食物误吸入气管和肺内,引起呛咳及吸入性肺炎。 临床表现: 出现呛咳、气喘、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咳出或经气管吸出鼻饲液。吸入性肺炎患者体温升高、咳嗽,肺部可闻及湿性罗音和水泡音。 处理: 发生误吸后,立即停止管饲,取头低右侧卧位,吸除气道内吸入物,有肺部感染者运用抗生素。 预防: 选用管径适宜的胃管,均匀限速滴注。 昏迷病人翻身应在管饲前进行,以免反流。 危重患者,管饲前吸净气道内痰液,管饲时和管饲后取半卧位。 喂养时辅以胃肠动力药,一般在喂前半小时鼻饲管内注入。鼻饲过程中抬高床头20—30C,防止反流,注意勿使胃管脱出 1. 2. 3. 4. 优选 鼻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与处理 C.__2.食管狭窄 原因: ① 鼻饲时间过长,反复插管,胃管固定不当或因咳嗽等活动刺激造成食管黏膜损伤,发生炎症、萎缩所致。 ② 胃食管反流导致反流性食管炎,严重时发生食管狭窄。 \ 临床表现: 拔管后出现饮水呛咳、吞咽困难。 厂预防: 1. 缩短鼻饲时间,尽早恢复正常饮食。 2. 动作要轻、快、准,避免反复插管。 插管后固定牢固,减少胃管上下活动而损伤食管粘膜。 3. 拔管前让患者训练喝奶、喝水,直到吞咽功能完全恢复即可拔管。 "理:' 食管狭窄者行食管球囊扩X术,术后饮食从流质、半流质逐渐过度。 L J 咽、食道黏膜损伤和出血 原因: ① 反复插管或因病人烦躁不安自行拔出胃管损伤鼻、咽及食道黏膜。 ② 长期留置胃管对黏膜的刺激引起、鼻粘膜糜烂及食道炎。 <J ] * 临床表现: 咽部不适,疼痛,吞咽障碍,难以忍受,鼻腔流出血性液。 1. 长期置管者,选用硅胶喂养管;手术病人可在麻醉医师镇静后插管;延髓麻痹昏迷的病人,常发生舌跟后坠,采用侧位拉舌置管法,即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插管12~14cm ,助手用舌钳将舌体拉出,术者即可顺利插管。 2. 做好解释说明,动作要轻柔。 3. 选期鼻饲者,石蜡油滴鼻2次/日, 腔护理2次/日。 胃管更换时间根据所用材料而定。 1. 鼻腔粘膜损伤引起出血量较多时用冰生理盐水和去甲肾上腺素浸润的纱条填塞止血。 2. 咽部黏膜损伤可雾化吸入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等减轻黏膜充血水肿。 3. 食道粘膜损伤出血予制酸、保护粘膜药物。 鼻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与处理 4.胃出血 原因: 鼻饲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脑干、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胃肠血管痉挛,粘膜坏死,发生神经源性溃疡致消化道出血。 注入食物前抽吸过于用力,使胃黏膜局部充血,微血管破裂所致。 患者躁动不安,体位不断变化,胃管的反复刺激引起胃黏膜损伤。 临床表现: 轻者胃管内可抽出少量鲜血,出血量较多时呈陈旧性咖啡色血液,严重者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出现休克。 预防: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 防性使用制酸药物鼻 饲时间不宜过长。 注入食物前抽吸力量 适当。 鼻胃管固定要牢固。 出血停止48h后,无腹 胀、肠麻痹,能闻及肠 鸣音,胃空腹潴留液 <1ml,方可开始喂 1. 2. 3. 4. 处理: 1. 出血时可用冰盐水洗 胃,凝血酶2U胃管内 注入,3次/天。 2. 暂停鼻饲,按医嘱用 药。 养,逐步增量。 优选 鼻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与处理 原因: ① 鼻饲液过多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 ② 流质内含脂肪过多引起脂性腹泻。 ③ 灌注的速度太快,营养浓度过大,温度过高或过低,刺激肠蠕动增强。 ④ 鼻饲液配制过程中未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食物被细菌污染,导致肠道感染。 ⑤ 对牛奶、豆浆不耐受者,使用部分营养液加“能全力”易引起腹泻。 临床表现: 大便次数增多;部分排水样便,伴或不伴有腹痛,肠鸣音亢进。 /预防及处理: 1. 鼻饲液配置过程中应防止污染,每日配置当日量,并保存在 4° C冰箱内,食物及容器应每日煮沸灭菌。 2. 温度以37 —42°C为适宜。 3. 浓度由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滴速从40~80ml/h3~5日后增加到1~125 ml/h直到病人能耐受的营养需要量。 4. 询问饮食史,牛奶、豆浆易导致腹泻,胃肠功能差的患者要慎用。 5. 菌群失调患者,服乳酸菌制剂。真菌感染者予抗真菌药物。 严重腹泻暂停喂食。 6. 腹泻频繁者保护肛周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溃烂。 优选 鼻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与处理 6. 便秘 ( 、 原因: 长期卧床的患者胃肠蠕动减弱,加上鼻饲食物中含粗纤维较少,致使大便在肠内滞留过久,水分被过多吸收造成大便干结、排出不畅。 <J 临床表现: 大便次数减少,甚至秘结,患者出现腹胀。 L) 眉预防及处理:' 1. 调整配方,增加纤维素丰富的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适量加入蜂蜜和香油。 2. 必要时用开塞露,果导片,0.2% — 0.3%肥皂水低压灌肠。 3. 老年病人因肛门括约肌松弛,加上大便干结,往往灌肠效果不佳,需人工取便,即用手指由直肠取出粪便。 IJ 鼻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与处理 7. 胃潴留 原因' 一次喂饲的量过多或间隔时间短,而患者因肠胃黏膜出现缺血缺氧,影响胃肠道正常消化,胃肠蠕动减慢,胃排空障碍,营养液潴留于胃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发) IJ 临床表现: 腹胀,鼻饲前抽吸胃液可见胃潴留量>150ml,严重可引起胃食管反流。 <) "预防及处理:、 1. 每次鼻饲的量不超过2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 2. 鼻饲完后,高枕卧位或半坐卧位。 3. 鼓励其多床上或床边活动,预防和减轻胃潴留。 4. 增加翻身次数,有胃潴留的重病患者,予胃复安,加速胃排空。/ 优选 优选 鼻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与处理 、心跳骤停 原因: ① 患者既往有心、脏病、高血压病等病史,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患者,当胃管进入咽部即产生剧烈的咳嗽反射,重者可致呼吸困难,进而诱发严重心律失常。 ② 插管时恶心呕吐较剧,引起腹内压骤升,内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骤增,导致心脏负荷过重所致。 ③ 患者有昏迷等脑损伤症状,脑组织缺血缺氧,功能发生障碍。胃管刺激咽部,使迷走神经兴奋,发射性引起病人屏气和呼吸道痉挛,致通气功能障碍;同时病人出现呛咳、躁动等,使机体耗氧增加,进一步加重脑缺氧。 ④ 处于高度应激状态的患者对插管这一刺激反应增强,机体不能耐受,导致功能进一步衰竭,使病情恶化。 临床表现: 插管困难,患者突发恶心呕吐,抽搐,双目上视,意识丧失,面色青紫,血氧饱和度下降,继之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 预防及处理: 1. 心脏病史患者须谨慎小心。 2. 生命垂危,生命体征极不稳定时,应避免插胃管,防止意外发生。 3. 操作要轻稳,快捷、熟练,尽量一次成功,操作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如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操作,采取抢救措施。 4. 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患者,插管前10分钟可选用适当的镇静剂或阿托品肌注,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优选 优选 鼻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与处理 9.血糖紊乱"、、) I节 —i 原因: ① 患者自身疾病的影响,如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肾上腺素水平增高,代谢增高,血糖升高;再者,大量鼻饲高糖溶液也可引起血糖增高。 ② 低血糖症多发生于长期鼻饲饮食忽然停止者,因患者已适应吸收大量高浓度糖, L忽然停止给糖,但未以其他形式加以补充。 临床表现: 餐后血糖高于正常值。低血糖症可出现出汗、头晕、恶心、呕吐、心动过速。 预防及处理: 1. 鼻饲配方尽量不加糖或由营养师配制。高糖血症患者可补给胰岛素或改为低糖饮食,加强血糖监测。 2. 为避免低血糖发生,应缓慢停用要素饮食,同时补充其他糖。 <J 鼻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与处理 电解质紊乱 原因: ① 患者由饥饿状态转入高糖状态或由于渗透性腹泻引起低渗性脱水。 ② 尿液排出多,盐摄入不足,鼻饲液的营养不均衡。 /临床表现: 1. 低渗性脱水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后期尿量减少,尿比重低,血清钠<135mmol/L,脱水征明显。 2. 低血钾患者,早期烦躁,严重者神志淡漠、嗜睡、软弱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和软瘫等,窦性心动过速,心、悸、心律不齐、血压下降。血清钾<3.5mmol/L。 预防及处理: 1. 严格记录出入量,以调整营养液的配方。 2. 监测血清电解质的变化及尿素氮的水平。 3. 尿量多的患者除给予含钾高的鼻饲液外,必要时给予静脉补钾,防止低血钾。 < 优选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