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找关键词的方法
语文的人文性是蕴涵在语言文字中的,找准关键字词可以引领同学走进文本、细读文本、品味语言,从而唤醒同学的言语生命意识,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找关键词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从课题中抓关键词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知道一篇文章要写的内容。文章题目本身就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其中的关键词常为传达主要信息的词。碰到这样的文章,可以从题目入手,引导同学从题目寻找文章的切入点,激活同学已有的经验,为同学进一步阅读做好准备。如教学《给于是快乐的》一文,我在解读文本时认为文章题目就是文章表达的主题思想,引导同学从课题入手,引导同学联系实际体会给于是快乐的,在引导同学走进文本,理解全文,从而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内涵,懂得要从小树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情操。
二、从中心句中找关键词
一篇文章或一段话中有时会有一句中心句,在文章中我们把它称为总段或中心段,在段落中把它称为总起句。中心段是对这篇文章的概括,中心句是对这段话的概括,我们能从中找出一个对这段话或这篇文章高度概括的词语,这种关键词一般都为这句话的主语,或句子中其他的名词部分如宾语或表语。如《颐和园》一文中"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这就是文章中心句,教学时让同学充分阅读后,引导同学用文中一句话介绍颐和园,同学就会抓住这一关键句,再引的同学住关键句中关键词"美丽'让同学深入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诵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三、从课后问题抓关键词
编者在教材的课后学习中〔制定〕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些直奔课文难点,有些引出题目写法, 还有一些直接指向课文中心。回答这些问题,要求同学抓住课文的中心段落,然后再抓住中心段落里的关键词来理解,从而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如《珍珠鸟》一课,课后第四题"默读课文,说说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这个问题既是课文的重点,又是课文的难点。
在教学中,我先让同学找到第几节写了珍珠鸟逐步信赖我的,也就是先找到重点段,接着让同学找到关键词。刚开始同学找不到,我引导他们在第四节中找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在第五节中找表示珍珠鸟动作的词语,在第六节中想象珍珠鸟会做什么。通过这样引导,同学抓住了重点段的关键词,达到了理解课文中心的目的: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四、从过渡句中提取关键词
所谓过渡,是文章中用一定词句和段落,提示前后意思之间的联系,使它们有机连系起来,自然而然地由上文转入下文。过渡句就是联接上下文,由一个问题过渡到另一个问题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往往出现在段落末尾或段落开头,有时也独立成一段。内容上这个句子和上下两段都有联系,所以能从这个句子中找出概括上下两个段落的关键词。如《莫高窟》一课第三节中有一句话:"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这句话中的"精妙绝伦'、"宏伟瑰丽'是对第三节彩塑和第四节壁画的精准描述,找到这两个关键词,理解了它们的意思,然后再从第二、三两节中找出能体现"精妙绝伦'和"宏伟瑰丽'的词句,引导同学通过看图、播放多媒体课件来理解关键词句,从而理解课文重点、突破难点。
2小学语文找关键词的方法一
1、从课题中找关键词,开门见山,激趣导入
很多课文的课题其实就是文章的眼睛、窗户,更像隐藏在树叶丛中的瓜果。只要顺着题目中的关键词这根藤去搜索,一定能摘到丰硕的果实。
如《普罗米修斯盗火》这篇课文,课题中的"盗火'即本课的关键词,"盗'这个词其实是贬义词,而普罗米修斯则是一个正义的神,这两者搭配,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激起了同学的阅读兴趣。〔教师〕围绕"盗火'展开教学:为何盗――如何盗――盗的结果,同学学起来思路清楚明朗,教师教得轻松自如。
2、从课文词语中找关键词,画龙点睛,激发兴趣
有些关键词在课文的一个词语中,找准这个词语,能牵一发而动全文,抓住这个词眼,就如同画龙点睛,能使课文解读活泼生辉。
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的篇幅长,好词好句很多,因此教师就可以从众多好词好句中找准一个关键词――"思念'。正是因为思念,才看得出刘老师对"我'的影响庞大;正是因为思念,过去了那么多年,"我'依旧深入记得刘老师对"我'的教诲。因为有了"思念'这个词眼,让同学一下子将文章梳理得顺溜光亮。这样不但可以加快教学的节奏,加大教学容量,还可以提升教学效率,有助于培养同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课文找关键句,导读蓬勃,深挖内涵
有些课文的关键词不只是一个词,而是一句话。透过这句话可以窥视文章全部的内在气息,映照出整个作品的精神风貌。抓住了这样的句子,启发、引导同学心得、想象,能使同学的情感和语言文字的内在情感水乳交融。
听过一位教师教学《广玉兰》,教者从"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这一句话导入,请同学谈谈对广玉兰有什么样的感情。教者在引导同学学习广玉兰的形状、颜色、质感之后,再次出示这句关键句,此时同学就能明白为何喜爱广玉兰。然后教者启发同学思索:广玉兰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同学就能感受到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并内化这样的精神。整节课围绕"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展开教学,以此开头,由此结尾,结构完整,文章内涵挖掘深入。
3小学语文找关键词的方法二
一、抓重点字、词的理解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并理解了有些文章的关键字词,也就等于理解了整篇文章的主旨。如《艾滋病小斗士》一文中,教学时找出并抓住,两百,四分之一,第二个,十千克等词,你就会体会到艾滋病的可怕,抓住随时,静静,挺等词,你就不难体会小斗士的可敬,及恩科西战胜灾难的信心。从而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
二、是抓住含义深入的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人教育名言,广为人们所引用,都告诉我们多读书的重要性,试想,同学刚刚拿到一篇文章,在朗诵正确都很困难的状况下,短时间去理解文章就更难了,这时,要注意教给他们理解句子的方法,教会他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及当时的思想感情等来理解句子。一篇文章,总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或显示一个深入的道理,这些往往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如《山谷中的谜底》一文抓住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这句话并进行理解,就能帮助同学深入地领会文章所显示的道理。
三、抓住过渡句,有助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文章思路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阅读教学中特别过渡句的教学,也可帮助同学弄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夹竹桃》一文中,夹竹桃的妙处还不只于此。 就能帮助同学联系上下文懂得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小学阶段,有些文章中往往由重点词句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中心句。还有一些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蕴涵着文章的中心,只要分析、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入含义,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同学只要在阅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这些重点词句适当作些补充、修改就能顺利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詹天佑》开头一句詹天佑是我国出色的爱国工程师。其中爱国、出色正是全文的中心。
4小学语文找关键词的方法三
一、联系整合,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主题
欣赏文学作品,要真正走进文本里,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同学在读完课文后,教师可以紧扣文本挖掘一两个关键词,引导同学结合具体的语言情境去心得文本的主题和情感,赋予这些关键词全新的活力和生命意蕴,体会关键词语的精妙效果。
例如《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的第四段中,在描写徐悲鸿的画技时,用了"潜心'一词,在教学中,我没有止步于"潜心'一词的字面解释,而是通过这一词语去想象"他画呀,画呀,经常一画就是一整天'"他像一匹不知疲乏的骏马',并运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徐悲鸿潜心临摹的过程。有的同学结合生活实际想象:"徐悲鸿可能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他专心致词的临摹,这就是潜心的解释。'有的同学说:"徐悲鸿临摹的脖子酸了,手脚都僵硬了,但他还是保持着,这就是潜心的解释。'还有的同学说:"他的眼睛都看酸了,但他只是揉了揉干涩的双眼,依旧持续学习、临摹,这就是潜心的解释。'最后,我再结合博物馆里人来人往的环境,再次引导同学感受徐悲鸿专心学习绘画的精神,帮助同学从另一个视角深入挖掘"潜心'一词背后蕴藏的学画的勤奋和顽强的毅力。
通过抓住"潜心'这一关键词,有效激发了同学的想象力和情感,以特别的情境赋予了"潜心'一词背后的可贵精神,实现了言意兼得的教学境界。
二、敏锐补充,探寻关键词语的价值归旨
关键词虽然作为一种无须作规范化处理的自然语言,但必须立足课文,从文章的标题和重要段落中提取。很多同学的解读与教师的预设并不完全一样,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及时捕捉动态生成,帮助同学快速、准确地理解文本,促进同学认知能力的提升。
以《虎门销烟》一课的教学为例,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同学说一说自己是从哪一方面来感受到销烟这么一个壮举的。大部分同学说观看人数很多,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壮举,还有的同学说可以从销烟场面之大来感受当时的这一壮举。但是,却有同学表示,可以从"赶'字来体会当时的壮举。
确实,一个"赶'字不仅表达了人们急于赶往虎门的急切心情,也有力说明了人们对这一事件的重视程度极高。为此,我顺势引导同学围绕"赶'字调动自己的认知经验来想象一下人们是怎么赶来的?有的同学说:"天还没有亮,百姓们就纷纷动身前往,他们携带着干粮,从外地长途跋涉而来'随后,我持续追问道:"老百姓为什么会这么重视这次销烟行为呢?人们为什么会这么希望将鸦片销毁呢?'与此同时,我利用PPT将鸦片毒害中国人民身心的资料与图片浮现出来。通过这些背景资料的介入,使同学对文本中"赶来'一词的理解又有了新的心得。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巧妙的点拨给予了同学充足的感知意识,使同学通过关键字词对虎门销烟的壮举有了更上一层楼的体悟。
三、一唱三叹,探寻关键词语的表达意蕴
在阅读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相对陌生的词语。由于创作年代与地域的不同,这些词语对同学而言较难理解。教师应通过用心铺陈的方式,引导同学积极思维,既要反映和显示文章主题,又能通过关键词〔拓展〕文本内涵,丰富同学的精神世界。
例如在《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中有"锻铸'一词,我首先运用拆解方法帮助同学理解"锻铸'一词意为"锻造与浇铸'。接着利用多课件浮现铸铁的具体过程。之后再引导同学思索:在课文中是谁要锻铸什么?最后,引领同学想象高原的气候条件,并引导同学由"锻铸'一词拓展想象到"千锤百炼、百炼成钢'等词语,从而加深了同学对青海高原上这一株柳树顽强不屈的内在精神的熟悉。
在教学中,教师以精心的设置和铺陈,帮助同学对"锻铸'一词的表层理解逐渐步入了对词语内在的表象含义,赋予了核心字词背后的精神寓意,促进同学认知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