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我的老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 学会默读的阅读方式,学会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概括事件及选材角度。
难点:把握作者的情感,品味
知识链接: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 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突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
自学指导一
一、默读课文,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一气呵成贯穿全文。〔7分钟〕记录自己的阅读速度。
二、 知识积存 完成下面的
1、给加点字注音或写汉字
黑痣〔 〕 卜问〔 〕 时辰〔 〕 褪色〔 〕 kē〔 〕头
纠纷〔 〕 yú〔 〕钱 焚香〔 〕 狡猾〔 〕
自学指导二:
三、整体心得 〔独立完成下面的问题〕〔8分钟〕
1、 本文围绕蔡老师写了几件事?请分别概括。
2、思索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我〞是一个怎样的同学。
〔6分钟〕
我觉得蔡老师是一个 老师,我是从 发现的。
我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 的孩子,我是从 知道这一点的。
四、合作探究
1.作者所写的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安排的?能不能调换顺序?
2、 这几件事详写了哪几件,略写了哪几件?为什么?
当堂训练:〔10分钟〕
(一)字词积存
1.选出下面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 )
A.孤舟 榆钱 退色 劝慰
B.香炉 纠纷 磕头 牵挂
C.占据 黑痣 姿式 焚烧
D.卜问 暑假 纯真 宛惜
2.选词填空。
(1)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________(挡、击、迎、阻),教鞭轻轻地________(砸、打、敲、抽)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2)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________(声音、声调、音调、调子)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________(声调、音调、调子、声音)。
(3)今天想来,她对我的________(接触、接受、接近、接收)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________(作用、影响、启发、帮助)!
(4)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________(珍宝、珍藏、珍贵、珍奇)之一。一个孩子的________ (纯净、纯洁、纯真、纯粹)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二、整体感知
3.本文共写了七件事:A.假怒 B.教舞 C.观察蜜蜂 D.教读诗 E.处理纠纷 F.看写字 G.梦中寻师。其中,表现老师对同学的温柔、慈爱的是_____________;写同学对老师的热爱、依恋的是_____________;写得具体的是_____________。
4.蔡老师的性格特点可用“_____________〞来概括,文中“_____________〞这句话是蔡老师对同学感情的根本点。
组长看法_____________
《我的老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准确把握人物感情。
2. 理清文章的感情线索。
学习重点、难点: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情感线索。
自学指导一:按要求完成下面环节〔8分钟〕
默读课文,圈点文中蕴含作者感情的词语。
我圈点的是:
1.
2.
3.
我的理由是:
通过品味蕴含感情的词语,我读懂了,蔡老师是个 的老师,我是一个 的孩子。我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对蔡老师的 。
的感情。
合作探究〔5分钟〕
在记叙性文章中,常常有一条线索,写作思路就是围绕线索展开的。本文除叙事外,还有一条感情线索贯穿其中,我觉得本文的感情线索是
当堂训练
最温暖的墙 马国福
①玲玲是一名中学教师。她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她要常常与粉笔打交道。当粉笔灰尘雪花一样把她的世界装点得银装素裹的同时,也悄然腐蚀着她的手指。
②几年下来,她的右手拇指和食指结了厚厚的一层老茧。尤其是冬天,天冷的时候,她手上的老茧裂开了口子,一堂课板书下来,疼痛不已。上课前擦的润肤油,不到几分钟就被粉笔灰吸得一干二净。为了减轻疼痛,下课后她常常用热水袋捂住冰凉疼痛的手指。
③有一堂课,玲玲需要板书一黑板内容,写到一半的时候,她手上的裂口流出很多血,染红了手中的粉笔。坐在前排细心的同学发现了老师手上的血。那点点血迹像梅花一样,竟将白色的粉笔点缀得分外引人注目。
④玲玲拿出纸擦掉手上的血,持续书写。不专心上课叽叽喳喳说话的同学见状后不再说话。教室里静极了,只闻声粉笔头在黑板上轻轻发出的沙沙声,就像秋天的叶子,一片一片凋落在草地上发出的稍微声音。
⑤第二天上课时,玲玲一走进教室,发现同学们的眼神和往常不一样,有一种期待、一种激动,那种神情意味深长,就像捉迷藏的孩子希望自己的秘密不被人发现一样。班长喊起立,全班同学向老师问好,他们并没有把目光放在老师身上,眼睛全盯着讲台上的粉笔盒。这让她感到很蹊跷,莫非今天是什么特别的日子?当她从粉笔盒里拿出粉笔准备书写时才发现。那些粉笔整整齐齐全部穿上了外套,一根根粉笔被五颜六色的彩纸裹了起来,像花园里多彩的花枝。
⑥玲玲以为同学们在和她开玩笑,准备撕掉包裹粉笔的彩纸时,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喊:“老师先不要撕。请先看看那些字!那纸上面有字。〞
⑦玲玲轻轻撕开纸,纸上密密麻麻写着:“老师,天冷了,我们看到你板书时手上流血,就用纸把粉笔包起来。这样你写字时手就不会疼了!〞在那些粉笔中有一支独特的,没有包纸,被一个硬壳的彩色笔筒包着。玲玲拿起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已经用尽,可以随意拧着伸缩的唇膏筒!这是多么诗意美好的创意啊!这些纯真的孩子,把母亲用来化妆的唇膏筒也给拿来了。
⑧几十双眼睛盯着玲玲。玲玲的眼睛湿润了,泪水像地下泉水,慢慢地涌了出来。她微笑着向同学们道谢。转过身,书写。粉笔灰像雪花一样飘落,竟使这寒冬的教室显得分外婆娑和妩媚。握着那细细的粉笔,她感觉自己握着的不是一支粉笔,而是一双双温暖的小手,一支支有力的橹桨,在爱的海洋里划呀划。他们用薄薄的一张纸,在寒冬,给老师筑起了一堵最温暖的墙。此刻,她的心里涌动着一种说不出的力量。她知道,那些孩子的心,像细小的炭火一样,默默燃烧着……
(摘自《意林文汇》2007年1月上,选文有删改)
1.请概述文章主要内容。(3分)
2.文中的老师是个什么样的老师,孩子们是什么样的孩子?〔5分〕
小练笔:
我最 的是我 时候的老师 老师,在我的印象里,她是一个 的人.记得有一次
组长看法 .
自学指导一:再读课文,思索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我〞是一个怎样的同学。
〔6分钟〕
4.以下对文章各句的理解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她爱我们,并没有故意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抒发了“我〞对老师的理解和热爱之情)
B.“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句中“接近〞和“爱好〞的位置可互换,换后也能很好地抒发“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C.“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对老师的高度评价,抒发了“我〞对老师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D.“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关于一个喜爱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抒发了我对老师的依恋、热爱之情)
7.以下对各句修辞手法的使用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对偶)
B.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比喻)
C.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排比)
D.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比喻)
8.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两项是( )和( )
要形成讲礼貌的风尚,就要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要有好的语感。_____________。假如心里老是合计“我要讲礼貌,我要讲礼貌〞,这是很勉强的,勉强的事情是不能持久的。_____________。所以要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不必想,自然而然地做到不使人家不舒适。叶圣陶先生的话是十分中肯的。
A.有了文明的习惯,有了好的语感,讲起礼貌来就自然,就靠得住。
B.优良的语感是一个人语言素养高的表现,是在长期的积存和运用中形成的。
C.记着的时候还行,忘了的时候,脏话就来了,这当然不能形成社会风尚。
D.很多事情都是不能勉强的,太勉强了往往会让人家感到不自在。
(三)语文常识
9.《我的老师》作者_____________,当代作家。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_____________,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
二、整体感知
10.本文共写了七件事:A.假怒 B.教舞 C.观察蜜蜂 D.教读诗 E.处理纠纷 F.看写字 G.梦中寻师。其中,表现老师对同学的温柔、慈爱的是_____________;写同学对老师的热爱、依恋的是_____________;写得具体的是_____________。
11.蔡老师的性格特点可用“_____________〞来概括,文中“_____________〞这句话是蔡老师对同学感情的根本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