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主要技术措施
1.1. 技术管理措施
1、认真贯彻国家规范及标准,组织各专业人员学习设计图纸和标书文件,领会设计意图,掌握招标文件精神,严格按规范、标准、图纸、招标文件要求开展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2、坚持按程序开展工作,落实各级技术管理岗位责任制,分岗定员,落实承包。
3、加强业务管理,坚持技术交底制度,各道工序施工之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明确设计要求、洽商变更、施工条件、操作工艺、质量标准、成品保护、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要求,并做到手续完备,签字齐全。
4、加强对物资及设备的进场检查验证工作,并按照程序规定控制物资及设备进货质量。
5、组织有关人员对施工检测设备进行计量检验,确保各类检测设备性能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
6、加强测量放线复核制度,尤其加强对构筑物轴线和标高的复核。
7、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实施监控计划,深入现场,跟踪考查技术方案的经济性、合理性、科学性,及时调整方案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8、加强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编制施工技术资料目标设计,平时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1.2. 成品保护措施
1、将成品保护工作实行包干制,纳入施工队工作成果的考核范围,因保护不当引起的返工,不予验工计价,且给予罚款处理。
2、结构施工完毕后,抓紧报验,抓紧回填。
3、施工区域内禁止闲杂人员、社会车辆入场,防止人为破坏情况发生。
4、专业队伍进场施工时,派专人负责指挥,让其了解现场情况,避免破坏成型结构。
5、施工前应熟悉图纸,如发现结构位置冲突,提前制定方案,并征得有关部门认可。施工管理人员要合理安排工序,减少交叉作业,杜绝各工种作业之间的相互损坏。
6、对所有人员进行成品保护教育,制定成品保护责任制,划分责任区。
7、施工管理人员要加强监督和检查,如有问题及时解决。
8、对于一些重要部位、部件要提前作好防护工作,避免发生损坏。
9、下班时管道两端要进行封堵,以防杂物进入管内。要对已完成的管道接进行保护,为防止重物坠落损坏管道的接,要用草垫铺在管外,待填土时清除,以防止意外损坏。
10、道路结构施工完毕后,应将道路封闭,防止道路设施损坏、污染及人员伤害情况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