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电信EPON设备测试方案.doc

上传人:鼓*** 文档编号:10203760 上传时间:2025-04-27 格式:DOC 页数:106 大小:8.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电信EPON设备测试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中国电信EPON设备测试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电信EPON设备测试方案 中国电信EPON设备测试方案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2007年4月 目 录 1 测试环境及仪器 2 1.1 测试环境 2 1.2 测试仪器 2 1.3 被测EPON设备及网管差不多情形 2 1.3.2 设备信息 2 1.3.2 网管信息 3 1.4 测试地点 3 1.5 测试人员 3 2 测试系统图 4 2.1 EPON系统参考模型和测试参考点 4 2.2 测试系统组网模型 4 3 测试设备描述 6 3.1 OLT设备 6 3.2 ONU设备 6 3.2.1 形状A ONU 6 3.2.2 形状B ONU 6 3.2.3 形状C ONU 6 3.3 网元治理系统EMS 7 第二部分OLT设备测试 8 4 EPON系统差不多功能和性能测试 8 4.1 PON-C光接口测试 8 4.2 PON差不多功能测试 9 4.2.1 OLT的MPCP发觉、注册和测距功能 9 4.2.2 OLT对ONU的认证功能测试 10 4.2.3 OLT的OAM发觉功能测试 11 4.2.4 OLT的三重搅动功能测试 12 4.2.5 上行带宽分配功能 12 4.3 与参考ONU的以太网业务RFC2544测试 14 4.3.1 吞吐量性能测试 14 4.3.2 过载丢包率测试 14 4.3.3 转发延时测试 15 4.3.4 OLT的PON接口板总线带宽测试 16 5 OLT的二层功能测试 17 5.1 OLT本地L2交换能力及业务汇聚功能 17 5.2 OLT的MAC功能和性能测试 18 5.3 OLT的VLAN功能测试 19 5.4 OLT的VLAN Stacking功能测试 20 6 OLT的QOS功能测试 21 6.1 OLT的上行业务流分类、标记、排队和调度 21 6.2 OLT的下行业务流限速 22 7 OLT的组播功能测试 23 7.1 SCB功能验证 23 7.2 IGMP Proxy功能测试 24 7.3 OLT的可控组播功能测试 26 8 OLT的安全功能测试 28 8.1 OLT广播/组播抑制 28 OLT广播/组播抑制功能测试 28 9 OLT基于OAM对ONU进行远程治理功能测试 29 9.1 对ONU的初始化配置 29 9.2 对ONU以太网端口状态治理 30 9.3 对ONU FEC功能的治理 30 9.4 对ONU以太网端口自协商功能的治理 31 9.5 查询ONU的差不多信息 31 9.6 查询ONU以太网端口的链路运行状态(EthLinkState) 32 9.7 治理ONU以太网端口流控(EthPort Pause)功能 33 9.8 治理ONU以太网端口的上行限速功能 33 9.9 治理ONU的VoIP端口 34 9.10 治理ONU的TDM端口 35 9.11 治理ONU的VLAN功能 35 9.12 治理ONU上行业务流分类、排队和标记功能 36 9.13 治理ONU的MulticastTagStripe属性 37 9.14 治理ONU MulticastSwitch属性 37 9.15 重启ONU功能 38 9.16 治理ONU的DBA参数 38 9.17 操纵ONU环回操作 39 第三部分 ONU设备测试 41 10 EPON系统差不多功能和性能测试 41 10.1 ONU PON-R光接口测试 41 10.2 PON差不多功能测试 42 10.2.1 ONU的MPCP发觉、注册功能 42 10.2.2 非法ONU认证的静默功能 43 10.2.3 ONU的OAM发觉功能 44 ONU的OAM发觉功能 44 10.2.4 ONU的三重解搅动功能测试 44 10.3 与参考OLT的以太网业务RFC2544测试 45 10.3.1 吞吐量性能测试 45 10.3.2 过载丢包率测试 45 10.3.3 转发延时测试 46 10.3.4 背靠背(Back-to-back)测试 47 11 ONU的二层功能测试 49 11.1 ONU本地业务汇聚功能及能力 49 11.2 ONU的MAC功能和性能测试 50 11.3 ONU VLAN功能测试 50 11.4 ONU的VLAN Stacking功能(适用于形状B/C的ONU) 51 11.5 ONU以太网端口的PAUSE帧流控功能 52 12 ONU的QOS功能测试 53 12.1 ONU的上行业务流分类、标记、排队和调度 53 12.2 ONU的上、下行业务流限速(形状B /C ONU) 54 13 ONU的组播功能测试 55 13.1 ONU的SCB功能验证 55 13.2 ONU的IGMP Snooping功能测试 55 13.3 ONU的可控组播功能测试 57 13.4 ONU本地组播权限操纵(形状B/C ONU,可选) 58 14 ONU的安全功能测试 59 14.1 ONU用户端源MAC地址过滤(适用于形状B/C的ONU) 59 14.2 ONU MAC地址最大学习数限制(适用于形状B/C ONU) 60 15 ONU的远程治理功能测试 60 15.1 ONU上电后的初始化配置 61 15.2 ONU以太网端口状态治理 61 15.3 ONU的FEC功能治理 62 15.4 ONU的以太网端口自协商功能治理 62 15.5 ONU的差不多信息上报 63 15.6 查询ONU以太网端口的链路运行状态(EthLinkState) 64 15.7 ONU以太网端口流控(EthPort Pause)功能治理 64 15.8 ONU以太网端口的上行限速(EthPortPolicing) 65 15.9 ONU的VoIP端口治理(适用于带VoIP的ONU) 66 15.10 ONU的TDM端口远程治理(适用于带TDM的ONU) 66 15.11 ONU VLAN功能远程治理 67 15.12 ONU上行业务流分类、排队和标记功能远程治理 68 15.13 ONU的MulticastTagStripe属性治理 69 15.14 ONU MulticastSwitch属性治理 70 15.15 重启动功能 70 15.16 DBA参数治理 71 15.17 环回功能 71 15.18 Dying Gasp功能 72 16 系统差不多性能测试 73 16.1 系统传输能力测试 73 16.1.1 1:32分路比测试 73 16.1.2 最大传输距离及差分传输距离测试 73 16.2 以太网业务RFC2544测试 74 16.2.1 吞吐量性能测试 74 16.2.2 过载丢包率测试 75 16.2.3 转发延时测试 75 16.2.4 长期丢包率测试 76 17 系统组播性能测试 76 17.1 系统组播堆积功能测试 76 17.2 系统组播分发功能测试 77 17.3 组播业务转发延迟测试 78 17.4 组加入/离开时延(Group Join/Leave Delay)测试 79 17.5 组播容量(Group Capacity)测试 79 18 业务验证测试 80 18.1 E1电路仿真业务测试 80 18.1.1 E1电路仿真业务性能 80 18.1.2 E1通道带宽和承载效率 81 18.2 VoIP业务验证 82 18.3 IP业务验证测试 84 18.3.1 基于IP的上层应用验证测试 84 18.3.2 实际业务优先级区分和QoS测试 84 18.4 ONU的ADSL2+/VDSL2接口验证(形状C ONU) 85 19 系统爱护功能 86 19.1 线路爱护功能测试(可选) 86 19.2 设备爱护功能测试 87 19.2.1 OLT主控单元冗余备份爱护(机架式OLT) 87 19.2.2 电源单元 88 19.2.3 PON业务板卡插拔 89 19.2.4 配置复原功能测试 89 第五部分:系统网管测试 91 20 网管测试 91 20.1 EMS通用功能测试 91 20.2 EMS的系统治理功能测试 94 20.2.1 配置治理功能测试 94 20.2.2 故障治理功能测试 97 20.2.3 性能治理功能测试 99 20.2.4 安全治理功能测试 101 20.3 ONU治理系统测试 102 20.3.1 ONU本地治理功能测试 102 20.3.2 基于SNMP的ONU远程治理(仅适用于形状B/C ONU) 104 前 言 1. 本标准由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负责组织起草。 2. 本次EPON设备测试要紧参考IEEE Std 802.3-2005,“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和《中国电信EPON设备技术要求V1.3》的相关规范制定. 1 测试环境及仪器 1.1  测试环境 测试现场的设施如下: l 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BAS l 软交换设备系列(MGC和TMG必备,其它依照情形选用) l IPTV节目源服务器(VOD点播) l 电源(-48V DC和220V AC) l 光纤(>20km)和光分路器等辅助器材若干 1.2  测试仪器 测试所需要的外表列举如下: 序号 名 称 代 号 数量 备 注 1 PON接口光功率计 EXFO 1 有分波功能 2 数据网络分析仪 IXIA/Smartbit6000 1 FE/GE接口,支持组播模块 3 通信信号分析仪(光示波器) CSA8000 1 PON接口眼图和消光比测试 4 光谱分析仪 1 5 可调光衰耗器 2 6 SDH分析仪 HP Omni37718 1 7 EPON 协议分析仪 Agilent N2X 1 1.3  被测EPON设备及网管差不多情形 1.3.2 设备信息 厂商 设备型号 芯片型号 软件及版本 硬件板卡及版本 测试时刻 2007年 月 日 : ――2007年 月 日 : 温度与湿度范畴 温度: 摄氏度;相对湿度: % 1.3.2 网管信息 网管系统软件 网管系统硬件 1.4  测试地点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二楼宽带实验室 1.5  测试人员 厂商参加人员: 中国电信参加人员: 2 测试系统图 2.1 EPON系统参考模型和测试参考点 系统PMD子层的测试参考点有四个,如图1所示。与本次测试有关的参考点要紧是TP2和TP3。光发送信号定义在长度为2~5米的尾纤的输出端,即TP2参考点。所有发射机性能和参数的测量和测试均在TP2点进行;所有接收机性能和参数的测量和测试均在TP3点进行。关于PON-C和PON-R处,均有TP2和TP3两个参考点。这两个测试点定义如下: TP2:发送参考点,紧靠在发送机(OLT或ONU)补丁光纤后的光纤点; TP3:接收参考点,紧靠在接收机(OLT或ONU)光连接器后的光纤点。 图 1 EPON系统参考模型和测试参考点 2.2 测试系统组网模型 EPON设备测试系统的拓扑结构图2所示。该测试系统配置要紧用于测试互通性、差不多功能、系统性能以及网络治理功能测试。该系统由光线路终端(OLT)、光网络单元(ONU)和无源光分路器以及配套仪器外表和设备组成,其中光分配网(ODN)采纳具有无源光分路器的无源光网络结构,一根主干光纤通过无源光分路器连接多根光纤,与多个ONU通信,多个ONU共享上行带宽。 图2 EPON互通性和部分差不多功能的测试系统配置 在进行OLT或者ONU的互通性测试时,需要将待测OLT/ONU与参考ONU/OLT互联进行互通性验证。参考OLT/ONU来自两个厂商,分不称为A厂商和B厂商,其中采纳PMC芯片的厂商为A参考厂商,采纳Teknovus芯片的厂商为B参考厂商。 假如被测设备(包括OLT和ONU)采纳PMC芯片,则本测试规范第2、3部分的互通性测试均与B参考厂商的对应设备进行;假如被测设备采纳Teknovus芯片,则本测试规范第2、3部分的互通性测试均与A参考厂商进行;采纳Immenstar芯片的被测设备的与B参考厂商的设备进行互通。 本测试涉及的业务验证测试如图3所示。要紧包括家庭网络、软交换平台、IPTV平台、用户认证服务器BAS等。 图 2 EPON系统业务验证测试系统拓扑 3 测试设备描述 3.1 OLT设备 1) 机框描述 2) PON板卡描述 3) 主控板描述 4) 交换板描述 目的:重点了解OLT设备的概要信息: Ø 机架结构(是机架式、盒式依旧利用PON进行下联的以太网交换机?机架槽位类型和数量?) Ø 单路电源依旧双路电源?直流电源依旧交流电源? Ø 总线类型和带宽(GE总线依旧双GE总线,依旧4GE总线?) Ø 二层交换的结构(系统是几级交换结构:是否有主交换板进行L2交换?假如是单PON接口卡有2个或者2个以上PON,那么PON接口卡是否有二层交换?主交换板的交换能力多大?) Ø 总接入能力(整个系统支持多少了PON接入,最大用户数能达到多少?) 3.2 ONU设备 3.2.1 形状A ONU 3.2.2 形状B ONU 3.2.3 形状C ONU 注1. 为便于对测试设备进行分类,能够将现有的OLT和ONU设备的形状做如下分类: 一、 OLT设备: l 盒式OLT设备:为小容量的盒式设备,包括1、2或者4个PON。要紧用于用户数较少、分布较零散的FTTH/X接入。可选支持本地L2交换和业务汇聚功能。 l 机架式OLT设备:为较大容量的机架式设备,具有多个槽位,通过插入PON线卡能够灵活的进行扩容。要紧用于用户较多较密集的场合。应支持本地L2交换和业务汇聚功能。 二、 ONU设备: l 形状A:用于单独用户,支持宽带接入终端功能,有一个到四个以太网接口,要紧提供以太网/IP业务。可选提供Z/Za接口支持VoIP业务(内置IAD)。要紧应用于FTTH的场合(可与家庭网关配合使用,以提供更强的业务能力)。同时,可选支持TDM业务功能,以用于FTTO、FTTBiz场合。本类型对应于《中国电信EPON设备技术要求V1.3》中规定的类型1的ONU。 l 形状B:用于多个用户,用户侧具有多个以太网接口(具有8个、16个或者更多的以太网接口),提供以太网/IP业务。可选提供Z/Za接口并支持VoIP业务(内置IAD)。这种ONU要紧应用于FTTB/FTTC场合。在支持OAM方式的ONU远程治理之外,还应支持采纳SNMP进行ONU的远程治理。本类型属于《中国电信EPON设备技术要求V1.3》中规定的类型3的ONU中的一种。同时,可选支持TDM业务功能,以用于FTTO、FTTBiz场合。 l 形状C:用于多个用户,用户侧具有多个xDSL接口(具有8个、16个或者更多的ADSL、ADSL2+或者VDSL/VDSL2接口),利用DSL接口提供以太网/IP业务。可选支持以加载方式(利用分离器进行语音和数据的频分复用)提供语音业务(ONU内置IAD实现语音业务的分组化)。这种ONU要紧应用于有双绞线入户的FTTB/FTTC场合。在支持OAM方式的ONU远程治理之外,还应支持采纳SNMP进行ONU的远程治理。本类型属于《中国电信EPON设备技术要求V1.3》中规定的类型3的ONU中的一种。 3.3 网元治理系统EMS 1) EMS系统使用的SNMP协议的版本 2) 网管服务器的硬件 3) EMS使用的操作系统及其网管软件的简介 4) 网管接入方式(本地和远程接入) 注意:本次测试的配置(包括对ONU的远程治理)均应尽可能采纳图形化界面网管,专门是关于差不多功能的验证,应采纳图形化界面,关于不常用的功能和性能,也能够采纳CLI。 第二部分OLT设备测试 4 EPON系统差不多功能和性能测试 4.1 PON-C光接口测试 测试项目: OLT的PON光接口指标测试 测试目的: 测试设备OLT PON-C光接口的平均发送光功率、光接收机警敏度、过载光功率等指标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如图3、4所示: 图3 OLT PON-C接口的平均发送光功率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图4 OLT光接收机警敏度测试配置 测试系统采纳一个被测OLT和1个参考ONU进行,测试外表包括光功率计和可调光衰减器以及1310nm/1490nm波分复用/解复用器。 测试步骤: 1. 如图3所示,将PON光功率计串入PON-C参考点,在参考ONU均注册成功并工作正常的状态下,利用PON光功率计读出被测OLT的平均发送光功率。 2. 如图4配置被测OLT光接收机警敏度测试环境(采纳1个参考ONU,其他ONU关闭); 3. 调整光衰减器,逐步加大上行方向的光衰减值,使传输分析仪检测到的比特差错率尽量接近,但不超过10E-12,调剂过程尽可能平稳和缓慢(为简便起见,能够采纳采纳以ONU接近掉线时的OLT接收光功率作为OLT光接收机警敏度的测试标准);现在,从PON光功率计读出并记录该点的接收光功率P1。 4. 采纳类似的配置(去除图4中的光分路器以降低光纤环路的损耗),调小光衰减器的衰减值,使光接收机的输入信号强度逐步增大,记录在误码率为10E-12时的输入功率;(一样来讲,能够直截了当将OLT和ONU对接,OLT仍旧可不能过载,现在能够测得的OLT接收光功率作为OLT的过载光功率)。 测试讲明: 预期结果: 1、 PON-C接口的OLT的发射功率: 当采纳1000BASE-PX10 时为:+2~-3dBm 当采纳1000BASE-PX20 时为:+2~+7dBm 2、OLT光接收机的灵敏度为: 当采纳1000BASE-PX10时为:≤-24dBm 当采纳1000BASE-PX20时为:≤-27dBm 3、OLT光接收机的过载光功率为: 当采纳1000BASE-PX10 时为:最小值-1dBm 当采纳1000BASE-PX20 时为:最小值-6dBm 测试结果: 4.2 PON差不多功能测试 4.2.1 OLT的MPCP发觉、注册和测距功能 测试项目 OLT的MPCP发觉、注册和测距功能 测试目的 测试OLT的MPCP发觉、注册和测距机制是否符合CTC规范 测试配置: 测试系统如图2所示。测试系统采纳一个被测OLT、4个参考ONU(其中2个为A参考厂商的ONU,2个为B参考厂商的ONU)。外表包括Smartbits/IXIA、Agilent N2X等。 测试步骤: 1. 如图2所示配置待测OLT、4个参考ONU(其中2个为A厂商的参考ONU,另2个为B厂商的参考ONU)、和Smartbits/IXIA,断开待测OLT PON-C接口处TP2参考点的光纤; 2. 启动4个参考ONU的电源后,在ONU状态稳固后连接PON-C处TP2参考点的光纤; 3. 观看是否所有参考ONU能否成功完成MPCP注册和发觉,记录从该待测OLT的PON-C TP2处光纤连接成功到所有4个参考ONU成功注册的时刻; 4. 观看待测OLT为所有ONU分配的LLID; 5. 断开一个参考ONU,观看其LLID是否为待测OLT(DUT)所开释。 6. 观看系统的测距功能是否正常; 7. 增大待测OLT到其中一个参考ONU的距离到20KM以上,观看参考ONU是否能够完成发觉和注册,业务是否正常; 8. 通过改变光分路器到两个参考ONU之间光纤的长度,测试两个不同的参考ONU之间的最大差分距离; 9. 将4个参考ONU和与2个被测OLT同厂商的被测ONU同时连接到同一个被测OLT上(混合ONU测试),观看这些ONU的MPCP发觉、注册、测距是否正常,是否有时隙冲突。 预期结果: Ø 所有参考ONU能够在被测OLT上实现正常的MPCP发觉和注册; Ø OLT支持IEEE802.3-2005规定的timestamp处理、RTT运算等功能,应不存在多个ONU的上行时隙冲突现象。 测试结果: 4.2.2 OLT对ONU的认证功能测试 测试项目 OLT对ONU的认证功能 测试目的 测试OLT的ONU认证功能是否符合CTC spec V1.3的要求(基于ONU的MAC地址的认证方式) 测试配置: 测试系统如图2所示。测试系统采纳一个被测OLT、4个参考ONU(其中2个为A参考厂商的ONU,2个为B参考厂商的ONU)。外表包括Smartbits/IXIA、Agilent N2X等。 测试步骤: 1. 如图2配置4个参考ONU(具体配置与上节相同)、被测OLT和Smartbits/IXIA; 2. 通过EMS配置被测OLT打开ONU认证功能(即OLT依照ONU MAC地址进行认证),按如下步骤验证待测OLT的ONU认证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3. 通过被测OLT的EMS配置一个参考ONU为合法ONU(将其MAC地址输入OLT的合法ONU列表); 4. 将该参考ONU通过ODN连到该被测OLT,检查ONU正确完成注册;通过OLT侧的EMS查看ONU注册信息(如ONU序列号、分配的LLID等); 5. 将另外一个“非法”参考ONU(OLT的合法ONU列表中不存在该参考ONU的MAC地址)连到被测OLT,检查ONU的注册要求是否被拒绝;通过被测OLT侧的EMS查看是否有非法ONU注册的告警; 6. 利用EMS系统发送针对特定参考ONU的Deregister命令,观看该ONU是否实现Deregister。 预期结果: Ø 合法ONU能够实现正常的注册,并能收发数据。 Ø 非法ONU不能实现正常的注册,且OLT在接收到非法ONU的注册要求后应向EMS告警; Ø OLT能够强制去激活某个ONU; 测试结果: 4.2.3 OLT的OAM发觉功能测试 测试项目 OAM发觉功能测试 测试目的 测试OLT是否支持标准OAM发觉过程和CTC扩展的OAM发觉过程。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如图2。测试系统采纳一个被测OLT、4个参考ONU(其中2个为A参考厂商的ONU,2个为B参考厂商的ONU)。外表包括Smartbits/IXIA、Agilent N2X等。 测试步骤 1. 如图2连接被测OLT、4个参考ONU和相关外表; 2. 配置OLT在ONU连接入PON网络后自动启动OAM发觉过程; 3. 将参考ONU逐个连入PON网络,通过OLT侧的EMS观看4个参考ONU是否完成标准的OAM发觉和CTC扩展的OAM发觉。同时,被测OLT的Agilent N2X观看每个ONU的OAM发觉是否完成。 预期结果 所有参考ONU均能完成标准OAM发觉过程和CTC扩展的OAM发觉过程。 测试结果 4.2.4 OLT的三重搅动功能测试 测试项目 OLT的三重搅动功能测试 测试目的 测试OLT的下行业务三重搅动功能以及基于Preamble中Enc字节的密钥同步机制和基于OAM的密钥更新机制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如图2所示。测试系统采纳一个被测OLT、4个参考ONU(其中2个为A参考厂商的ONU,2个为B参考厂商的ONU)。外表包括Smartbits/IXIA、Agilent N2X等。 测试步骤 1. 设置被测OLT与ONU之间PON接口处于明文(Clear Text)状态; 2. 启动EPON协议分析仪,使之捕捉PON接口的双向MPCP报文、数据报文、OAM报文; 3. 通过EMS网管配置被测OLT启动针对该参考ONU的三重搅动功能; 4. 用数据网络分析仪发送从被测OLT到ONU的以太网数据流,连续时刻超过密钥更新周期,观看ONU的UNI口输出的下行以太网业务报文是否改变或者是否丢包;同时,用EPON协议分析仪N2X分析PON接口数据包搅动及密钥更新与同步过程是否正确; 测试讲明 注意检查搅动密钥同步机制(Enc字节值应在0x56和0x57间周期性转换)。 预期结果 三重搅动功能应符合《中国电信EPON设备技术要求V1.3》的规定。三重搅动的范畴为DA MAC到FCS,并搅动的报文类型包括数据帧、OAM帧。Enc字节的值应该在0x56和0x57之间定期轮换,轮换周期为密钥更新周期。 测试结果 4.2.5 上行带宽分配功能 测试项目 上行带宽分配功能测试 测试目的 验证OLT的DBA算法是否支持fixed, assured 和best effort带宽的组合,并测试DBA的精度和颗粒度验证带宽分配功能、精度,了解其算法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如图2所示。测试系统采纳一个被测OLT、4个参考ONU(其中2个为A参考厂商的ONU,2个为B参考厂商的ONU)。外表包括Smartbits/IXIA、Agilent N2X等。 测试步骤: 1. 建立如图2所示的测试系统,并使参考ONU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利用数据网络分析仪Smartbits/IXIA向参考ONU发送以太网数据流,帧的大小设为随机包长。 3. 配置被测OLT对参考ONU#1的DBA参数为CIR=60M,PIR=100M;配置被测OLT对参考ONU#2(采纳GE口)的DBA参数为CIR=890M,PIR=1000M。 4. 配置数据网络分析仪对参考ONU#2发送上行1G流量,对参考ONU#1发送上行50M流量,检查ONU#1和ONU#2获得的上行带宽。 5. 停止对参考ONU#1发送业务流,检查ONU#2占用的带宽,同时与步骤4的结果相比较。 6. 配置数据网络分析仪对参考ONU#1发送上行80M流量,分不检查ONU1和ONU2所占用的带宽。 7. 配置数据网络分析仪对参考ONU1发送上行100M流量,分不检查ONU1和ONU2所占用的带宽。 8. 测试DBA的精度、颗粒度和最小可配带宽。 测试讲明: 1、 验证OLT是否支持FIR+CIR+PIR的DBA调度。(即是否支持固定带宽分配)。 2、 DBA的精度和颗粒度应该分不在2M、20M、100M的速率下测试,并采取随机包长。 3、 关于FIR+CIR+PIR的混合带宽类型的DBA功能临时不作要求,假如OLT支持该功能,可进行验证测试。 预期结果: 步骤4中:ONU #1获得50M上行带宽,ONU#2获得超过890M的上行带宽,二者之和不超过1Gbps。 步骤5中:原ONU#1占用的50M上行带宽为ONU#2所利用,ONU#2的上行带宽等于步骤4中的二者之和(即系统的吞吐量)。 步骤6中:ONU#1、ONU#2均获得了超过其CIR的带宽,系统吞吐量减去ONU#1、ONU#2的CIR后的剩余带宽按照ONU#1、ONU#2的CIR值进行加权分配。 步骤7中:ONU#1获得的带宽略大于步骤6中ONU#1获得的带宽;ONU#2获得的带宽略小于步骤6中ONU#2获得的带宽; 步骤8中:DBA的最小可配带宽不大于512Kbps,颗粒度不大于256Kbps,精度优于±5%。 测试结果: 4.3 与参考ONU的以太网业务RFC2544测试 4.3.1 吞吐量性能测试 测试项目 吞吐量性能的测试 测试目的 测试被测OLT与参考ONU组成的EPON系统在不丢包的条件下设备所有端口同时发送数据速率能力的总和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如图2。测试系统采纳一个被测OLT、10个参考ONU(均为相同厂商的参考ONU)。外表包括Smartbits/IXIA、Agilent N2X等。 测试步骤 1. 按图2所示连接被测OLT,10个参考ONU和IXIA/Smartbits。 2. 配置被测试设备正常业务,对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进行吞吐量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测试讲明 1. 测试应单向分不进行; 2. RFC2544的测试时,应将设备的地址表老化关掉(OLT和ONU都应关掉); 3. 测试采纳7个典型包长:64字节、128字节、256字节、512字节、1024字节、1280字节、1514字节; 4. 测试时刻设置为10秒; 5. 应采纳自动化脚本测试方式与传输延时、过载丢包率、长期丢包率等一道进行测试。 预期结果 10个ONU情形下,上行吞吐量大于900M,下行吞吐量大于950M。(64字节小包可适当放宽)。 测试结果 4.3.2 过载丢包率测试 测试项目 过载丢包率测试 测试目的 测试被测OLT与参考ONU组成的EPON系统在过载情形下的转发性能。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如图2。测试系统采纳一个被测OLT、10个参考ONU(均为相同厂商的参考ONU)。外表包括Smartbits/IXIA、Agilent N2X等。 测试步骤 1. 按图2所示连接被测OLT,10个参考ONU和IXIA/Smartbits。 2. 配置被测试设备正常业务,对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进行过载丢包率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测试讲明 a) 上下行负载流量为1Gbps。 b) 测试采纳7个典型包长:64字节、128字节、256字节、512字节、1024字节、1280字节、1514字节; c) 测试时刻设置为10秒; d) RFC2544的测试时,应将设备的地址表老化关掉(OLT和ONU都应关掉) e) 应采纳自动化脚本测试方式与传输延时、吞吐量、长期丢包率等一道进行测试。 f) 注意了解ONU配置的缓存容量(ONU缓存太大可能可不能产生丢包,例如大于1Mbyte这是不正常的) 预期结果 上行小于10%,下行小于5%(64字节小包可适当放宽) 测试结果 4.3.3 转发延时测试 测试项目 转发时延测试 测试目的 测试由被测OLT和参考ONU组成的EPON系统在特定流量下的以太网业务的转发时延(SNI~UNI)。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如图2。测试系统采纳一个被测OLT、10个参考ONU(均为相同厂商的参考ONU)。外表包括Smartbits/IXIA、Agilent N2X等。 测试讲明 a) 测试采纳7个典型包长:64字节、128字节、256字节、512字节、1024字节、1280字节、1514字节; b) 测试时刻设置为10秒; c) 测试的流量为吞吐量的90%。 d) 测试结果应以平均转发延时为准,同时记录最大转发时延和最小转发时延作为参考。 测试步骤 1. 按图2所示连接被测OLT,10个参考ONU和Smartbits/IXIA。 2. 配置被测试设备正常业务,对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进行转发时延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预期结果 下行500us以内,上行1.5ms以内 测试结果 4.3.4 OLT的PON接口板总线带宽测试 测试目的 测试OLT设备的PON接口卡的总线带宽(可选) 测试外表 Agilent N2X 和IXIA/Smartbits 测试配置 如图5所示 图5 PON接口板总线带宽测试系统配置 测试系统采纳一个被测OLT(至少一款PON接口板、一个上联板和一块 主交换板)、多个参考ONU(总的业务能力应达到OLT背板总线的带宽。例如,OLT背板总线为2G,关于支持GE的参考ONU,则OLT PON接口板上每个PON下接一个GE即可,共两个GE能力的参考ONU,假如是支持FE的参考ONU,则需要20个参考ONU,以达到2G的业务流量)。外表包括Smartbits/IXIA、Agilent N2X等。 参考ONU分不连接到OLT同一块PON接口板上的不同PON接口上。 测试步骤 1. 按图5所示连接被测OLT(如背板带宽超过1G,应采纳多个GE上联口),多个参考ONU(ONU的数量应保证所有ONU上下行总吞吐量大于被测OLT上PON接口卡上的PON数量×1Gbps)和IXIA/Smartbits。 2. 利用IXIA/Smartbits产生足够的双向流量,测试是否存在丢包现象及其丢包率,验证其总线带宽。 测试讲明 当前并未强制要求OLT采纳完全无堵塞的结构,PON板卡内部能够进行一级汇聚。此测试项目为可选。 预期结果 测试结果 5 OLT的二层功能测试 5.1 OLT本地L2交换能力及业务汇聚功能 测试项目 EPON局端设备的本地二层交换和汇聚功能测试 测试目的 验证EPON局端设备是否具有二层交换和业务汇聚功能及其能力 测试配置: 如图5所示。采纳一个被测OLT(至少一个上联板;关于具有主交换板的机架式OLT设备,应采纳2个PON接口卡)、多个参考ONU(具体ONU数量取决于OLT背板总线的带宽。例如,OLT背板总线为2G,关于支持GE的参考ONU,则OLT PON接口板上每个PON下接一个GE即可,共两个GE能力的参考ONU,假如是支持FE的参考ONU,则需要20个参考ONU,以达到2G的业务流量)。外表包括Smartbits/IXIA、Agilent N2X等。 测试步骤: 1. 向被测厂商了解EPON局端设备是否具有本地汇聚能力及其OLT的交换架构(是几级交换?PON接口卡上是否有汇聚功能?是否有主交换卡功能?),如具有,进行下述操作;(OLT设备可能是两级汇聚结构:PON接口板汇聚和主交换板汇聚;也可能只有一级汇聚) 2. 假如PON接口板内具有汇聚功能,则如图5 配置数据业务,利用与4.3.4相同的方法验证该PON接口板是否有板内汇聚功能; 3. 假如OLT具有本地主交换板进行业务汇聚,则如图6 配置测试系统,利用测试仪通过2个PON接口板所带的2个ONU的UNI口和OLT的一个上联端口之间发送数据,验证是否具有主交换板汇聚功能; 4. 如有可能,测试其局端设备主交换板的二层交换能力(若由于外表端口数量限制等缘故无法测试OLT设备的主交换能力,可作为了解项,要紧了解其主交换能力:通过查看芯片和芯片Datasheet进行判定); 测试讲明: 1. 重点了解OLT设备的L2交换架构; 2. 设备可能是在PON卡上完成汇聚,也可能是在专门的交换板上完成的汇聚。要记录清晰。如有可能,测试其交换能力; 预期结果: 测试结果: 5.2 OLT的MAC功能和性能测试 测试项目 OLT MAC功能和性能测试 测试目的 测试OLT的MAC地址学习功能、学习速度、老化速度、MAC地址表容量等指标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如图5所示。测试系统采纳一个被测OLT(至少一个上联板,并提供三个上联口)、4个参考ONU。外表包括Smartbits/IXIA、Agilent N2X等。利用OLT的一个上联口和4个参考ONU的UNI口进行MAC地址学习功能验证。利用OLT的两个上联口进行MAC地址表容量、学习速度、老化时刻的能力测试。 测试步骤: 1. Smartbits/IXIA连接OLT的一个上联口和4个ONU的UNI接口,并向ONU发送不同源MAC地址(例如0.0.0.0.0.X)、相同目的地址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