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朱自清的《春》。下面我将分别从教学理念,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制定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同学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同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二、教材分析
本文编排在语文版七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该单元以写景抒情的散文为主。在前两个单元的基础上持续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这篇课文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生动形象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对培养同学有感情的朗诵和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依据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训练要求,可合计在充分的课堂施行活动中引导同学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品味语言,表达感受。为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制定我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感知全文内容,获得美的熏陶 。
2、过程与方法:学会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运用,用准确鲜亮生动的语言,描述春天美景从而提升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同学对生活的观察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会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运用
[教学难点] 用准确鲜亮生动的语言,描述春天美景从而提升写 作能力。
四、教法学法
教法:
1、情境创设法
依据初一同学的好奇心强的特点,我用语言描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画面创设意境,唤起同学对课文的兴趣。
2、美读法〔美读法是指借助于录音媒体,通过语言声音使课文立体化、情景化的一种教学手法。〕
“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从而使同学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入情,入境,会心。通过示范朗诵,齐读,自读等多种形式将《春》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形象体会出来。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2、问答探讨法
有针对性的提出探讨性问题可以调动同学积极性,启发同学思维,培养同学的理解分析能力。对围绕“春〞分别写了哪三部分,给我们描述了哪些图画,分别抓住了事物的哪些特点的提问,促使同学深入体会春之景,从而更好领会全文主旨。
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以同学为主体,充分发挥同学的主动性调动同学的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在发现理论中认为:“应可能的让同学参加到探究知识过程中去。〞让同学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朗诵、质疑、探究、心得四结合学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同学的主动性。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受春的气息
播放一组有关春的图片,并伴随着轻柔的音乐,让同学在优美的旋律,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让同学进入春的情境,感受春的美。
二、听读课文,感知画面
听示范朗诵让同学思索:你听出了几幅画面,分别抓住了春的哪些事物?从而引导同学理清全文结构层次。
三、美读课文,心得春景
把同学分为四个小组,分别读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的音韵美。〔从节奏的快慢,连读,语气轻重,情感〕从而再次感受春景的美。由此突破教学重点。
四、品读课文,心得春情
分小组合作学习,你最喜爱哪一幅图画,分别抓住了春景的哪些特点来进行描述。运用了怎样的方法?评选出最美的图画。此环节的制定可以让同学体会抓住景物特征,运用修辞等生动形象描述事物的方法突破难点。
最后,小结: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述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在五幅春景图中,作者描述春天景物的特征,表达美好的感受。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对描述景物特点、抒发感情有特别作用。
五、回忆课文,抒写情感
走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大自然,欣赏大自然,截取一段春天的景象进行描写,一两百字即可。
〔可以从景物的形、色、味、神和你的感受等多方面描写,可以借助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手法,力求语言生动形象〕
在同学创作时播放轻音乐,让同学沉醉在优美的情境中创作。
六、板书制定忆读书
〔一〕盼春 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总括轮廓山〔郎润〕 水〔涨〕 太阳〔红〕
〔二〕绘春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新
〔三〕颂春 三个比喻句 美
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