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九 《古诗四首》课堂学习活动单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领会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了解诗人的身世、创作背景等,准确把握诗中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诵四首古诗并加以背诵。
【课前预习】
1.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疑难,熟读诗歌。
2. 背景材料。
〔1〕至德元年8月,杜甫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违,存亡莫卜,诗人家国之痛更加浓烈,便在第二年暮春写下了这首触景生情的五言律诗。
〔2〕杜牧前期颇为关怀政治,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诗中作者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3〕在陆游65岁高龄之际,因上书要求出师北伐,遭到当朝以光宗皇帝为首的主和派的打击,66岁被罢官还乡,从此闲居山阴,再也无法实现他扭转乾坤,重整山河的愿望。但是,爱国热情时时在这位老人的心中燃烧,在他68岁高龄时的一个夜晚,雨骤风狂,再次激起他金戈铁马,气吞残虏的雄心和遐想,写下了这首苍凉悲壮、沉郁凝重的爱国诗篇。
〔4〕祥兴元年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被俘次年过零丁洋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招降宋军抗战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写下此诗以明志节。
【活动方案】
活动1: 围绕“爱国〞这一话题,自由发言,说自己想说的话。
活动2: 听诗中的深情 。
〔1〕同学认真倾听朗诵录音,注意字音、节奏等,在书上作好标记。
〔2〕小组自由朗诵,加以体会。
〔3〕全班齐读。
活动3:说诗的故事。
〔1〕说诗人与诗。内容可以是:诗人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写这首诗的?诗人当时的境遇如何?诗人的哪些经历与本诗有关?你觉的他是怎样一个人?
〔小组合作交流,推举代表作全班交流,师作必要补充。〕
〔2〕叙诗中情景。借助工具书及课本注释,理解诗的内容;再走进诗人
所处的时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诗人,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中情景,发出内心感慨。
〔小组合作交流,选出最具诗人气质的同学作代表作全班交流。〕
活动4: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以小组为单位,有感情朗诵诗歌→ 小组间朗诵大比拼→ 读后师生共作简评,加深理解→ 自由地、有感情地背诵这四首诗。〕
个性调整
课堂随笔
九 《古诗四首》课堂学习活动单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进一步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品味诗中字里行间的爱国深情,提升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3.有意识地在积存、心得和运用中引发热爱祖国的情思。
【课前预习】
1.借助参照资料,组织阅读四首诗的鉴赏文字。
2.收集其他爱国诗歌,加以背诵。
【活动方案】
活动1: 小组间背诵大比拼。
活动2: 这四首诗都写于国家危难之时,诗中蕴涵的是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思索:诗中何处最能体现这一深情?
〔自由朗诵,边读边思,结合课前相关资料的阅读,在书旁写下自己的看法。→ 小组讨论交流,各抒己见,同学互评。 →小组推举代表作全班交流。〕
活动3:推举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
〔个人有感情地朗诵自己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小组选择其中一首诗集体朗诵并进行赏析→小组推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推举这首爱国诗歌,并说出推举理由。〕
课堂随笔
个性调整
【反馈学习】
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不胜簪 〔 〕 戍〔 〕轮台 风飘絮 〔 〕 寥〔 〕落
2.选出以下诗句出处、作者及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 〔 〕
A.“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唐朝
B.“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山先生全集》——文天祥——南宋
C.“隔江犹唱《后庭花》〞——《全唐诗》——杜牧——唐朝
D.“家书抵万金〞——《杜诗详注》——杜甫——唐朝
3.以下诗句中加点词语的本意是什么?在句中是什么意思?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诗歌前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
5.“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语意双关,应怎样理解?
6.“铁马冰河〞进入了诗人的梦境,这说明了什么?
春 望
7.诗中点明时间和季节的句子是
8.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
9.你怎样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所包涵的思想感情?
过零丁洋
10.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
境遇。
11.说一说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金 陵 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辉,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光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
注: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临时的住所。
12.首联中诗人选取了 、 、 、 等景物交代了自身的悲苦境况。
13.诗的首联和颔联与《过零丁洋》中的哪两句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14.诗人说“山河无异〞其实是 ,依据是 〔用原文回答〕,这里用的是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