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数学统计如何教学.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202219 上传时间:2025-04-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统计如何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统计如何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统计如何教学 发展同学的统计思维 发展统计观念的基本前提是具备优良的统计思维。统计思维类似于数学中的数感、符号感,美术中的美感,以及人们关于音乐的乐感、节奏感等,是一种对给定数据及与数据有关的量、表、图的潜意识的反映,面对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时,能本能的从统计的角度进行思索,也就是当碰到有关问题时,能想到去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例如,球迷看球赛时,会推测所喜爱的球队是否会赢,如果仅仅依据喜好去作推断,那么就不具备统计观念;如果意识到推断前必须要收集一定的数据,如双方队员的技术统计资料、双方队员历次比赛成绩记录等,并且相信这些数据经过适当的整理和分析,有助于了解球队,在此基础上对球队的输赢进行推断,才是比较可靠的,这就说明你具备了一定的统计观念。 再如,看到我国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时,同学应该熟悉到这种统计仅仅是把各种类型的陆地面积简单相加,如果除去沙漠、戈壁等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真正有开发价值的国土则会缩减。又如,调查说明:60%小同学使用趣味造型图片卡,30%小同学使用彩色口算卡。同学应该想到100位小同学中有60位使用趣味造型图片卡,30位使用彩色口算卡;1000位小同学中有600位使用趣味造型图片卡,300位使用彩色口算卡;如果班级有50人,应该购买30张趣味造型图片卡,15张彩色口算卡。同学常常对接触到的各类统计数据、统计图表进行统计地思索,自然会促其形成统计思维。 教给同学统计方法 形成优良的统计观念的关键在于统计方法的获得和掌握,只有懂得统计方法,才干产生正确的统计思维和有效地处理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统计方法可洞悉隐藏在杂乱无章的数据信息背后的规律,为人们的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出方向。当然,针对小同学的具体状况,统计方法的要求层次和广度,应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依据课标要求和小同学的可接受性,小同学应当掌握以下基本方法:学会对简单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会画简单的统计图、统计表,〔会计〕算基本的统计指标(如平均数等)。统计方法的掌握离不开施行和亲历的过程,教学时要引导同学主动投入统计活动,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我们班想在〔教师〕节购买一些大家喜爱的水果开一个祝福老师的联欢会,应该买些什么水果?各买多少才合适呢?这是一个同学熟悉而感兴趣的问题,同学通过讨论可以熟悉到,要依据对全班同学的调查结果来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同学决定如何进行调查,以及如何展示调查的结果,最后确定买水果的方案。这样可以使同学经历数据收集、处理的过程,体会统计的作用,掌握统计的方法,培养同学的统计观念。再如,让同学调查某个商店一个月内某种商品的销量,从而据此为商店经理提出进货建议。又如,调查全班同学身高、体重状况,并对全班同学的健康状况作出分析评价等。同学只有在游泳中才干学会游泳,只有在革新中才干学会革新,只有在做数学中才干学会数学,只有在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中,才干掌握统计方法。 2数学课的教学方法 巧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贴近同学实际生活 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同学在解决书面问题时比较流利,但在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只要我们深入了解就不难发现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责任者是我们教师,我们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过分地把知识"纯粹'化,而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的学习,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把生活中碰到的问题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能够极大地引起同学探讨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制定〕了这样一个课件:(1)小王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未相遇;(2)小王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相遇;(3)小王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擦肩而过;(4)小王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小王先走一段路程后,小李才出发,又经过一段时间两人相遇;(5)小王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向相反的方向前进;(6)小王和小李同时从同一地点向相反的方向前进。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利用动画人物在课堂上仅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将现实生活中能碰到的问题具体状况展现在同学面前,使同学理解并掌握了"同时'、"两地'、"相向'、"相遇'等数学概念。通过多媒体教学,让数学知识更贴近生活,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了同学的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在游戏中教学,营造优良的课堂氛围 兴趣是同学学习的最好老师。如果老师一味地在讲台上讲授知识,而让同学只是坐着听课,有的同学精力无法集中很容易就走神,根本无法听老师讲课。如果我们抓住小同学活泼好动的特点,以游戏和分组讨论两种方法进行教学,提升他们学习的动力,激发激烈的学习欲望,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例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可以让同学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字5,用这些5的物体编成儿歌:1只手有5个手指,2只手有10个手指,3只手有15个手指然后通过合作学习把这些儿歌改编成乘法口诀,同学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兴趣得到提升,学习效果得到提升。只有营造一种愉快、和谐的班级氛围,才干调动同学学习主动的参加意识,培养同学的革新能力,提升学习的动力。 依据小同学好动、好玩、好奇、好强、好胜心强、喜爱新鲜事物的特点,教师应该给同学提供各种条件,在班级上组织多种多样有趣的课外活动,把数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还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同学的集体观念、责任感,培养同学遵章遵守法律的自觉性与自制力。这样,有利于让同学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通过施行,同学从学习过程中懂得了学习要多动脑筋、找窍门,学会手、脑并用。同学有了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同时参加意识得到提升,自理能力逐渐形成,培养了同学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充分表现出同学的主体地位,发挥出同学的革新精神。 3创设数学课堂氛围 教师要建立优良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改教学中要求教师在教学期间要与同学建立优良的师生关系,同时还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保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将同学的成长发展放在教学的首位,进而能在课堂教学中为同学营造优良的课堂氛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摈弃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同学,让同学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1]。如果教师能与同学平等对话,并且尊重同学的思想和见解,那么教师最终会成为同学的良师益友。同学愿意与教师交流,那么同学在学习中碰到问题时也会主动的寻求教师帮助,进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喜爱数学教师,那同学对数学学科也自然会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当然,在教师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掌控好节奏,也要对自己的言行进行严格的要求,要始终正确引导同学,这样教师才干对同学有更多的了解,也能发现同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问题。并且教师在与同学交流过程中不能太武断,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标准要求同学,而要做到换位思索,这样才干建立优良的师生关系。 教师利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模式提升同学课堂教学的参加度 小同学的年龄比较小,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比较弱,如果他们对抽象的事物无法快速理解时,情绪就比较低落,如果教师帮助同学理解比较难的问题,增加让同学参加课堂教学的次数,那么小同学的课堂学习状态会非常好。因此,数学教师要依据同学的实际状况,在教学中为同学创设合理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平均分'这一节内容时,为了不让同学从本能意识中认为学习内容难,教师在开始上课之前为同学创设一个情境,"一天,动物园的动物们要聚会,小兔子带了6个萝卜,想把它与动物朋友们一起吃,结果来了12个朋友,小兔子一看这么多朋友,萝卜不够啊,怎样才干让每一个动物朋友吃到萝卜呢?'然后教师:"小朋友们,假如你是小兔子,你会怎么做呢?'这时同学说出各自的想法,教师依据同学的回答状况带入除法教学内容学习。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告诉同学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平均分',同学在潜意识中会认为学习的内容比较难,怕说错,因而同学的课堂参加度比较低。但是,教师利用情境法将同学带入课堂,同学在不知不觉的状况下已经在运用要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多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境,进而提升同学的数学学习兴趣。 4数学思维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同学思维品质的关键 关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精心制定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同学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同学熟悉到数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导同学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 提升激发同学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办法多种多样,比如培养同学"提问题'的能力,就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问题是学习数学的阶梯',"学问学问,有学有问',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问'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中同学最富有想象力,因此,不但要给他们以"提问题'的权利、机会和场所,更要培养他们"提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中强化思维训练。是培养同学思维品质的有效方法 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中不是把目光只停留在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上,而是以它们为载体,重视对同学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正是现代教学论所倡导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也是目前数学思维教育素养化的新热点。而它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影响着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入与发展。数学思维的种类有很多,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从直觉思维到辨证思维,从正向思维到逆向思维,从集中思维到发散思维,从再现性思维到创造性思维,从中体现出了多种多样的思维品质。如思维的深入性、逻辑性、广阔性、灵活性、创造性、发散性等。 这些也正是思维训练的目标与指导思想。在以问题为中心、以教材内容为素材、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是问题暴露、思维点拨、启迪、诱导者,同学是思维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究、发现和获取者,所以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对同学进行多元的思维品质教育,把思维品质教育渗透到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测试评析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使同学的思维品质不断得到提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真正把同学当作数学学习的主人,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让同学积极参加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的知识与能力在参加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