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围绕学校工作目标,坚持以校本教研为中心,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继续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教学管理精细为抓手,以落实教育主管部门“五项规定”和“双减”工作为关键,以“自主和谐”为主题,实施自主和谐教学,进一步优化以教学案为主体的教学合一、合作互助教学模式。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为手段,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自主和谐高效课堂,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二、本学期教学工作的思路和目标
(一)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研的有效性。围绕“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教学反思”三个重点,深入开展“自主和谐高效课堂”、“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等观课、议课活动、“我的优秀教学法”等多元化的校本研究活动,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研究运用教学案整合教材、教辅,强化预习指导和当堂检测功能,继续研讨推进“教学合一、合作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小组合作、六环节”教学策略,不断改进小组评价方式,打造高效自主和谐课堂。
(三)认认真真抓好教学常规,踏踏实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减负提质,继续推行低起点小循环勤反馈分层次目标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教研活动要围绕畅言智慧课堂与学校教学模式有机融合开展活动,引领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实现师生的自主和谐研究与发展,争创优异教学成绩。
(四)加强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联系,实施“教师读书成长”工程,促进每位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自我反思、自主发展、独立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促进教师向研究型、研究型转变。
(五)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引领作用,加强对各级各类课题的管理与调控,关注课题研究过程,抓落实,求实效,切实掌控课题研究动态。
三、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规范办学,规范管理,扎实落实“双减”工作,加强师德建设,重视学生研究习惯教育。
1. 认真落实国家课程设置方案,按照教育主管部门规范办学《五项规定》和落实《“双减”》精神等相关文件的规定开展教学活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按课表、教学进度、备课内容进行上课,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上好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学生兴趣课程化、教师专长课程化。
2. 加强师德建设,扎实落实关于“双减”工作的指示精神,严格执行教育主管部门五项规定,杜绝违规教学行为,依法依规办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保证。
3. 落实好课堂教学评价工作,实施教师评教和学生评教,完善教学反馈监督机制、质量监测机制,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体系。建立备案督查、网上公示、家长监督的作业管理机制,实施作业审批制,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激发学生自主研究兴趣。
4. 各年级的教学工作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七年级将良好的研究习惯的养成和研究方法的指导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常抓不懈。八年级要巩固养成教育成效,注重学风建设和防止分化,关注学困生,注重学法指导,开展培优辅中工作,提前做好地生会考工作。九年级要着眼中考,提前谋划,扎实做好日常管理和本学期的新课教学工作,重点关注自招生、中考边缘生和希望生,实行导师制,加强个性化辅导和年级整体学风的营造,加强家校合作。各年级都要重视学生书写训练,抓好学生的书写习惯。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本学期,我们将着力构建校本交流平台,强势推进校本研究,打造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1. 读书反思提升。继续实施“教师读书成长”工程。
坚持“四个为主、四个结合”的读书策略:研究内容以研究教育名著和新课程理论为主,与博览群书相结合;研究形式以个人自学为主,与集体研究结合;研究时间以业余为主,与课余研究相结合;考核结果以理论指导实践为主,与检查交流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相结合,鼓励教师广闻博览,政治、业务研究,用于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2. 深入开展“常态课堂案例研讨、案例分析、教育叙事、说课比赛”等多元化的校本研究活动。
3. 专家引领辐射。一方面提倡教师积极参加各级的教研活动,并将活动中的先进理念和操作方法带回来,和大家进行共享。另一方面我们将邀请专家、教研员进学校,引进他们新的理念和教学思想,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本学期将开展教学开放周教学活动,通过名师引领、课堂示范、专题研讨等方式搭建有效的教科研交流平台。
4. 教研活动的开展要严格按照“研一说一讲一测一评一思”的思路,并开展连环式行为跟进的“三课两评一反思”课例研究。
5. 充分发挥学校的“师徒”结对作用,加强师徒开展活动的过程管理,完善 “师徒工作常规”制度、“师徒结对考核”制度和“师徒奖励”制度。
6. 认真开展“教师教学素养达标提升活动”。以教师普通话、硬笔书法、多媒体应用、教学才艺、“六环节”教学为主要内容,以校本培训为主要方式,强化组织训练,造就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教学技能强、教学基本功硬、适应素质教育新发展的教师队伍。
(三)研教笃学,强化自主研究、合作研究,实现减负提质。
1. 认真落实国家课程设置方案,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一是落实课程标准,按照《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等相关文件的有关规定开展教学活动;二是开展以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的教科研培训活动,进一步优化“教学合一、互助合作”教学模式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强化集体备课的精细化管理。三是加大常规教学的检查反馈力度。教务处和各级部每周检查反馈备课和批改,每月汇总、展示、反馈提高,形成严谨治学、锐意进取的教学风气。四是教师要自觉完成熟悉教材关、课堂教学关、班级管理关、教学研究关,争做智慧型教师。
2. 强化措施、创新实践,打造有效教学、高效课堂。一是有效评价,建立教师教学规范化考评制度及以自我纵向自评为主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评价制度;二是规范、完善、提升教学案,立足“以学定教”的思想,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四是以“四布置四不布置(布置发展思维、探究、迁移拓展能力提高、预习作业,不布置重复性、惩罚性、超过研究者研究合理限度的、尽量不布置巩固性的作业)”为原则有效布置批改作业:加强作业调控,严格控制作业总量,落实作业质量,坚持教师全批、学生全改,提高学科成绩。
3. 加强教学的研究指导、交流反馈、合作研讨,提高教学水平。各级部、各学科组配合教科室、教务处组织开展好教师研讨课、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等观课、议课活动,构建研究共同体,大力推树课堂教学名师,为名师成长搭建舞台。各年级认真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活动,互相研究交流借鉴,提倡跨学科、跨级部听课,每人每月听课不少于6节;积极开展研究性研究等综合实践活动,锻炼培养学生能力;重视并认真组织我校教师参加市、区各项教学活动,力创佳绩。
4. 向有效管理、有效教科研要质量。推进目标管理,实施级部教学责任制、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教科研责任制和教务处、教科室指导评估负责制。
5. 进一步落实课堂责任制,充分发挥课堂德育主渠道作用,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针对各年级不同特点,搞好有效教学。
6. 提高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性。开展“突出行动研究,以案例研究为主要模式”的课题研究,总结畅言智慧课堂教研成果。各备课组主要围绕学校课题、翻转课堂的有效做法、如何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案整合课本、教辅,加强预习指导、教学合一、当堂训练、当堂检测、合
作互助的研究。
(四)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引领作用,加强对各级各类课题的管理与调控。
关注课题研究过程,抓落实,求实效,切实掌控课题研究动态。科学的进行课题管理,促进校本教研扎实开展。
1. 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已申报的各级各类的课题研究。加强已立项课题的管理,按照实施方案,指导、督促实施,期末分别做好阶段性总结。加强课题研究骨干力量的培训,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召开相关人员的会议进行研讨和解决。教科室下发研究资料,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与水平。征集推广老师们的教科研成果,做好教科研工作考核。
2. 加强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找准科研与教学的切合点。各备课组围绕学校课题确定阶段性研究课题,要把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教材教法改革、小组合作研究、 学生“学”的指导与研究、作业设置与落实、研究个性化研究的研究等方面的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坚持“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将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小问题”转化为“小课题”,突出行动研究,以案例研究为主要模式,同时积极撰写高质量的课题论文、课后反思、课堂教学设计等。
(五)严格落实体育艺术“2 + 1”项目。
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 + 1项目",逐步形成“2 + 1项目”的实施与测评工作形式,并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落实和完善。
活动内容:
1. 大课间活动 坚持我校已经开始实行的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体育锻炼大课间活动以及阳光体育活动,根据积累的经验,以班级为单位继续进行跑步,广播操等形式的活动,时间为30分钟。
2. 2 + 1项目活动 (一)体育类项目 (1)跳绳(2)技巧(3)健美操(4)篮球(5)足球(6)羽毛球(7)乒乓球活动地点:田径场、乒羽活动室。活动时间:周一至周四下午课外活动(30分钟)。(二)艺术类项目1.音乐类 (1)美声(2)乐器2.美术类 (1)素描(2)中国画(3)书法(4)剪纸3.兴趣类项目(1)军棋(2)围棋(3)象棋。
活动地点:电脑房、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专用场所。活动时间:周一至周四下午课外活动(30分钟)。
实施的要求:
1. 开齐并上好体艺类课,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要把实施“2 + 1项目”融入新课改之中,要以保证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有效教学为核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 “主渠道”的作用。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教学计划,开齐开足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并尽可能安排专职教师,严禁挤占音体美劳、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的时间给学生补习文化课。
2. 实施对象和时间要求:对象为全体学生,活动时间为周一至周四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为30分钟左右)。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基础上,一方面,在各年级开展“2 +1项目”教学,每周三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学生可根据“2+1项目”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内容。并在年底我校的学生实施“体育艺术2 + 1项目”的测评。
3・自主、自愿,积极参与。建立本校“体育艺术2 + 1项目”模式,供学生自主选择。根据师资情况与学生的特长爱好,组建起校级兴趣小组以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项或几项自己喜爱的体育与艺术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4. 教师全员参与。根据实施“2 + 1项目”要以提高体育、艺术教育师资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先导的原则。学校以专职体育、艺术教师为核心,辅导带动一批有业余爱好的专长教师。并定时开展培训。
5. 安排好“体育艺术2+1项目”周活动表。做到定项目、定内容、定地点、定学生和定辅导老师,实实在在开展活动。体育项目如遇天气情况不能在室外开展,则改在教室进行。
6. 学校加强体育艺术等设施投入。学校将添置一些文体器材设施,能满足学生课外文体活动需要。
7. 成立认定小组。根据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2 + 1项目”体育与艺术技能标准》,成立由体育教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各兴趣小组负责教师和班主任联合组成的“体育、艺术2+1项目”多个认定小组,由学校统一安排时间(每学期期末前二周由体育教师、艺术教师负责)进行认定,并将认定结果记入学生成绩册中。
8. 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六)把握关键环节,实施劳动教育。
统筹课程设置。要根据《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指导纲要》和《指导意见》,开足开齐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其作为劳动教育的主要课程载体。让学生围绕家务劳动、劳动技术、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方面开展考察探究和专题活动,重在培养基本劳动情感,养成劳动习惯,增强基本劳动能力,要求学生每学期分别至少完成2个主题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给学生从小埋下热爱
劳动的种子,消除不劳而获的错误认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七)突出校本课程建设,形成特色。
1. 重视并加大校本课程建设力度,继续做好校本教材的开发,进一步完善我校已开发校本课程,突出学校特色。
2. 充分使用好已开发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地修订和完善,争取有新的突破。
3. 实行校本教研制度,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问题,提高课程计划实施质量和单位时间内教学效率。加大校本课程开发、使用、总结、提升力度,实施学生兴趣课程化、教师专长课程化,评选定稿校本教材。
3. 整理、完善、出版校本教材《心、理健康教育》、《美丽的贝》、《草莓物语》、《海洋教育》,收集、整理各学科教学案集,做好出版的准备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