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级
年
封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 、
测量学试卷A卷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卷面总分:1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成绩
合分人
得分
得分评阅人
8、微倾水准仪应满足的三个几何条件中最重要的是()。
A.水准管轴平行视准轴B.圆水准轴平行竖轴
C.十字丝中央横丝垂直竖轴D.水准管轴垂直视准轴
9、视线水平时竖直角为()。
A. 0°B. 90° C. 180° D. 270°
10、今用1、2两架经纬仪安置在高度不同的同一铅垂线上,1在上,2在下,分别对A、B两点作水平角观测,1得臼2得?,在不顾及观测误差时()PoA. 〉 B. < C. = D.不一定
11、往返丈量120m的距离,要求相对误差1/1往返较差不得大于()m。
A. 0. 048 B. 0. 012 C. 0. 024 D. 0. 036
12、四等水准测量时,在一个测站上的观测程序是()。
A.后-前-后-前 B.后-后-前-前
C.后-前-前-后 D.前-后-后-前
13、施工测量的基本任务是将图纸上设计的建筑物的()测设到实地上。
A.高程 B.角度C.距离D.平面位置和高程
14、在1: 5地形图上,量得A、B两点高程分别为HA=44.8m,HB=35. 2m,SAB=17.5cm,则AB两点间的坡度为()。
A. -11%B. 11% C. -22%D. 22%
15、要求用精确方法测设角值为75的BAC,在用一般方法定出上点后,用经
纬仪精确测得 BAC = 75 '30”,已知AC =1m,则在AC 1垂线方向上 BAC()就能得到c点。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世界最早的天文测量仪器是()。
A.水准仪B.经纬仪C.望远镜D.浑天仪
普通测量学的实质是()。
A.确定地面点位B.确定任意一点高程
C.确定任意两点间距离D.确定任意直线的方向
地面点的绝对高程起算面为()。
A.水准面B.地球椭球面。.大地水准面D.高斯平面
测量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笛卡尔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比较()。
A.坐标轴相同、象限相反 B.坐标轴相反、象限相同
C.坐标轴和象限均相同 D.坐标轴和象限均相反
水准测量的直接测量成果是()。
A.某个点的相对高程 B.某个点的绝对高程
C.两个点之间的高差 D.若干点的高程
水准仪读得后视读数后,在一个方格的四个角M、N、O和P点上读得
中丝读数分别为1.254m、0.493m、2. 021m和0.213m,则方格上最高点
和最低点分别是()。
A.P、O B. O、P C. M、N D. N、M
水准测量时,后视尺前俯或后仰将导致前视点高程()。
入.偏大 B-偏大或偏小
C.偏小 D.不偏大也不偏小
1
A.内侧移动^点0.030m B.外侧移动^点0.030m
C.内侧移动少点0.015m D.外侧移动^点0.015m
16、某点所在的6°带的高斯坐标值为x = 366 712.48m y = 21 331 229.75m,则该点位于()。
A.21带、中央子午线以东B.21带、中央子午线以西
C. 36带、中央子午线以东C.36带、中央子午线以西
17、要求图上表示实地地物最小长度为0.2m,则应选择()测图比例尺为宜。
A. 1 / 5 B. 1 / 10 C. 1 / 50 D. 1 / 20
18、建筑物多为矩形,且布置较规则的建筑场地,其平面控制可采用()。
①平板仪导线②建筑方格网③多边形网
④建筑基线⑤视距导线⑥导线网
A.①⑤ B.②④ C.③⑥ D.④⑥
19、施工测量中平面点位的测设方法有()。
①直角坐标法②极坐标法③角度交会法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
20、建筑物平面位置定位的依据是()。
①首层平面图 ②建筑基线或建筑方格网④附近的水准点 ⑤与原有建筑物的关系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④距离交会法
D.③④
③地貌图
⑥控制点或红线桩
D.②⑤⑥
14、当待测点离控制点较远,而且中间有低矮的灌木从或小河等障碍物,不便于量距时应选用 确定点的平面位置。
得分评阅人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组织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得分评阅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确定某一直线与标准方向夹角的过程称,方位角的范围是。
2、将经纬仪安置于A点且瞄准B点时,水平度盘读数为30,欲测设45
:的水平角于AB直线的右侧,则水平度盘的读数应为。
级3、水准测量测站检核的方法有和。
年4、附和导线在调整角度闭合差时,若是左转角,则应按原则分配闭
• 合差,若是右转角,则应按原则分配闭合差。
封 5、测绘地形图时,若比例尺为1:50,则图上能反映地面上 的精度。
6、目前,我国采用“1985年高程基准”,水准原点的高程为。
7、产生视差的原因是目标通过物镜所成的像没有与 平面重合。
:8、地物在地形图上可用^^和四种
名_
姓符号表示。
9、测量的基本元素有、和。
10、汇水面积的边界线是由一系列的连接而成。
11、已知 xAB34.86n, yAB 45.30n,则 AB 。
12、已知场地内已知水准点、的高程为44.87lm,测设室内地坪± 0.标
:%高的B点,已知士 0.0标高相当于高程45.306m,已知A点上的后视读
号 线数为1.692m,则B点立的水准尺上的前视读数为 时尺底为B点设
学计高程。
13、建筑基线经常布设的形式有、、和。
2、简述等高线的特性。
3、简述控制测量的外业。
4、简述直线定向时所用的标准方向、相应的方位角以及各种角度之间的关系。
得分评阅人
四、计算题(共35分)
1、如图所示,已知ab105 59 54,1 6512 06 ,观测角为:
272 21 36 ,360 33 04 ,447 04 06 ,求方位角 bc," db
(10分)(注:先校核角度,再计算各边方位角)
2、已知A、B两点的坐标为X「1011.358m, Y「1185.395m;点B的坐标为X=883.122m, Y=1284.855m。D*点的设计坐标为( 11.0m, 11.0m),试计算在A点硼设D点的测设元素,并简要叙述放样D点的步骤。(12分)
3、某次水准测量按照四等水准测量施测要求进行,采用双面尺法进行测站检核,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试求点B的高程。(13分)
测
站
点号
视距/m
后视读数/mm
前视读数/mm
高差/mm
平均高差/mm
备注
1
BM
A
52.3
1 928
6 617
已知水准点
H* = 22.358
A
TP
A
55.2
0 829
5 615
2
TP
A
52.8
2 372
7 157
TP
2
54.3
0 679
5 368
3
TP
2
61.7
2 268
6 955
TP
3
64.2
1 118
5 905
4
TP
3
47.2
1 437
6 223
TP
4
49.9
2 332
7 020
5
TP
4
81.3
1 435
6 125
B
82.6
2 408
7 192
£
h =
AB
Hb =
第6页共6页
2010-2011第二学期29级建筑工程
《测量学》A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I. D2.A3.C4.D5.C6.A7.A8.A9.A10.C
II. B12.B13.D14.A15.C16.B17.D18.B 19.A20.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直线定向、0°〜360°
2、75°
3、双面尺法、变动仪高法
4、反号均分、同号均分
5、0.5m
6、72.2604m
7、十字丝平面
8、依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地物注记
9、高程、距离、角度
10、山脊线
11、127°34'47〃
12、1.261m
13、一字形、十字形、L形、T形
14、角度交会法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答:组织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如下:
1 )从整体到局部
2)先控制后碎部
3)从高级到低级
4)步步检核
2、答:等高线有如下特性:
1)同一等高线上各点高程相同;
2)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若不在本幅图闭合,则必在图外闭合;
3)出在悬崖和绝壁处外,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也不能重合;
4)等高线的疏密能反映坡度的缓陡;
5)等高线与山脊线和山谷线正交。
3、答:控制测量的外业有以下几项:
1)选点建立标志;
2)测角
3)量边
4)测高差
5)联测
4、答:1)所用的标准方向有:真北方向、磁北方向和坐标纵轴北方向;
2)三种标准方向分别对应: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和坐标方位角;
3)磁方位角、坐标方位角与真方位角之间分别存在磁偏角、子午线收敛角。
四、计算题(共35分)
1、解:N2+N3+N4 = 179 59 36〃
故角度闭合差= 179 59^36〃 180 =- 24〃,故角度改正数为+8〃
调整三个内角,可得:
N2' = 72 21' 44〃N 3' = 60 34' 02〃N4'= 47 04' 14〃
按题目要求,导线测量顺序为A - B -C -D - B,故三个内角为右转角。
由坐标方位角推算公式 工=匚-* 180,计算三条导线的方位角分别为:
刖 后 右
148 26'04〃267 52'02〃40 47'48〃
BCCDDB
99 46。
——: =-37°47'50w = 130° - 37° 47 ^50' = 142 ° 12'10w
-12S.236
2、解:
Ie广tan "虫=tartan
测设元素的计算:
吴-185.395
ar tan—— = dfrtan
山血-11.358
咆 =1幻 +新四勺必=几萨明勺9*^BAD=疗=142^1 2^10w= 124°遍=J1S5.3?52+11.35S2 =125,初 7 花
步骤:
1、根据已知数据和设计坐标计算测设元素(距离和角度);
2、在A点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
3、后视B点,正拨角度ZBAD,定出AD的方向线;
4、在方向线上测设AD间的距离,即可得到D点的地面位置,打桩作标记。
3、解:
测
站
点号
视距
/m
后视读数/mm
前视读数/mm
高差/mm
平均高差/mm
备注
1
BM
A
52.3
1 928
6 617
1 099
1 102
1 1
已知水准点
H = 22.358m
A
TP
A
55.2
0 829
5 615
2
TP
A
52.8
2 372
7 157
1 693
1 689
1 691
TP
2
54.3
0 679
5 368
3
TP
2
61.7
2 268
6 955
1 150
1 150
1 150
TP3
64.2
1 118
5 905
4
TP3
47.2
1 437
6 223
-0 895
-0 897
-0 896
TP4
49.9
2 332
7 020
5
TP4
81.3
1 435
6 125
-0 973
-0 967
-0 970
B
82.6
2 408
7 192
£
601.5
9 440
33 077
7 366
31 1
2 074
2 077
2 075
hAB = 2.075m
HB = 24.433m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