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力资源管理03 ( 74分)1. 职务与职位并非一一对应,一个职位可能不止一个职务。()2. 实施人力资源战略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依据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终极目标、愿景,个性化地进行战略性的人力资源制度体系 的设计。()3. 人力资源不是再生性资源。()4. 直接上级、同级、自身、直接下级、外部专家等均可充当考绩的实施者。()5. 企业的培训费用构成企业的一部分成本。对其应控制和节约。()6. 可以认为HRP是HRM的首项职能,而HRP的基础是工作分析。()7. 留任率高可减少招聘、甄选、培训等费用,因而留任率应越高越好。()X8. 在对设计工程师考绩时,检查他借阅资料文献按期归还的状况,则说明
2、考绩的信度差。()/ X9. 一般说来,职务分析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确定工作的具体特征;找出工作对任职人员的各种要求。前者称为任职说明,后 者称为工作描述。()/ X10. 适龄就业人、未成年人和就学人构成就业人的总体。()/ X11. 管理人员定员的方法是()设备定员法效率定员*法职责定员法利益定员法12. 既吸收了传统型养老保险制度的优点,又借鉴了个人帐户模式的长处;既体现了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保险的社会互济、分散 风险、保障性强的特点,又强调了员工的自我保障意识和激励机制。这种养老保险制度叫做()投保资助型养老保险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国家统筹型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13
3、 预测由未来工作岗位的性质与要求所决定的人员素质和技能的类型,属于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供给 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制定能满足人力资源需求的政策和措施14. 根据组织的发展战略来制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并通过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来促成这个组织的战略 目标的实现,这指的是()人力资源战略战略人力资源组织战略军事战略15. 能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分析解决问题,善于影响、监督、率领、操纵、控制组织成员,善于使用权力,具有这样典型特 征的职业锚是哪种类型?()技术职能型创造型管理能力型自主独立型16.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工作说明书的基本内容()。工作职
4、责工作环境工作权限 工作中晋升17. 人力资源活动能降低企业成本或增加企业收益,这方面体现了人力资源的()价值的有效性*能动性时效性 再生性18. 我国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制中的核心是()。基本养老保险 普遍养老保险 补充养老保险 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19. 把绩效考核划分为上级考核、自我考核、同级考核、下级考核的依据是考核的()性质 主体 形式 标准20. 劳动者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在 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或其遗属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必要的现金补偿。这是哪种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失
5、业保险 工伤保险21. 津贴作为一种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手段,它分配的唯一依据是()有效劳动时间的长短 劳动所处的环境和条件的优劣 劳动者的技术业务水平的高低 劳动者的劳动成果的大小22. 被认为是当代人力资源管理中心识别有才能的管理者最有效的工具的是()评价中心 管理中心 控制中心 学习中心请问这笔费用应从人力资源成本的下23. 某企业对10名新招来的员工进行上岗前培训,从讲课到实习一共花了 50元费用。 列哪项费用中列支。()获得成本 开发成本 使用成本 保障成本24. 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基础是()工作评价 工作分析 岗位设计 定员管理25. 人力资源规划的总目标是()有效的员工激励 保持智
6、力资本竞争的优势 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 企业在适当时机,获得适当人员26.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假设基础是()。人天生是懒惰的,必须采用暴力强迫其劳动人从事劳动是为了获取物质利益,所以只能靠物质手段对其进行激励 人生活在社会上,主要的需求是要获得友谊和组织的接纳人有社会责任感,有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个人理想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27. 招聘中运用评价中心技术频率最高的是()。管理游戏 公文处理 案例分析 无领导小组讨论28. 劳动者的工种与岗位、工作地点和场所通常在劳动合同的()中加以约束。法定条款约定条款专项协议补充协议29. 下面哪种不是反映人力资源成本状况的报表?()人力资源投资报表人力
7、资源成本报表人力资源流动报表*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平衡表30.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中的集体预测方法也称()。回归分析方法劳动定额法转换比率法*德尔菲预测技术31.薛恩提出的职业锚的类型有()技术职能型管理能力型安全稳定型创造型自主独立型32.薪酬管理的任务是()。薪酬目标设定 薪酬政策选择 薪酬计划制定 薪酬结构调整薪酬的发放33.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有()德尔菲法 回归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 成就需要分析法市场定位法34.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相比,其特点有()能动性 主动性 再生性 内耗性时效性35.解决劳动争议实现的渠道有()。职工代表大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工会委员会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