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护理查对制度
1、医嘱查对
1.1. 处理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均需签全名。每周大 对医嘱一次。
1.2. 临时医嘱执行者,要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全名。
1.3. 长期医嘱执行处理后,要在医嘱单上签名。
1.4. 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向医生问清后方可执行。
1.5. 抢救患者时,对医生下达的头医嘱,护士须复述 一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所用药品空安瓿,必须经两人 核对后方可弃去,并监督医生及时补开医嘱。
1.6. 重整医嘱,必须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2、服药、注射、处置查对制度
2.1. 服药、注射、处置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九对”制度, 操作前核对时,让患者或其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 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床号、姓名、住院号、腕带 等),以确认患者身份。
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九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用药时间、用法、 浓度、有效期、过敏史。
2.2. 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药品外观、标签、 有效期和批号,
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 松动、裂缝。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水 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
2.3. 摆药后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2.4. 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 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空瓶。
2.5 .发药、注射时,患者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无 误时方可执行。
2.6. 观察用药后反应,对因各种原因导致患者未能及时 用药者应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给予处理,并做好记录。
3、输血查对制度
3.1. 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同时核查取血单、输血(监 测)记录单上的患者信息和血袋上的血液信息。核对无误后, 双方签名发出。
3.2. 输血前需两人核对,核对医嘱单、血型单、血袋标 签上的信息与输血(检测)记录单上的患者信息完全一致。
严格执行“三查八对”:
三查:查血有效期、查血液质量(血液有无凝血块和溶 血、血袋有无破损)、查输血装置是否完好;
八对: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流水号、血液剂量、 血液种类、血型及输血(检测)记录单的各项内容(包括ABO 血型,RH血型一含Rh因子、编号、采血日期、交叉配血试 验结果、复查血型、发血时间等)。
3.3. 两人核对无误后于输血观察记录单上签字。
3.4. 床边再次由两名护士进行“三查八对”,核对患者 床头牌及腕带,让患者或其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及血型,确认 无误后方可输入。
4、手术查对制度
4.1. 进行术前准备及手术室接手术患者时,应查对科 别、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拟施手术名称、手 术部位(左、右)、所带的术前、术中用药以及病历与资料。 根据要求认真填写《XXXXX医院手术患者交接记录本》。
4.2. 所有手术患者应使用“腕带”作为核对信息依据, 让患者或其家属陈述患者姓名,以确认患者身份。
4.3. 查手术名称及配血报告、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等。
4.4. 查无菌包外、包内无菌指示卡是否符合要求,手术 器械是否齐全。
4.5. 三方核对:手术麻醉实施前、切皮前及患者离开手 术室前,由手术者与麻醉师、护士核对患者姓名、诊断、手 术部位、手术方式等并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4.6. 器械物品核对:手术开始前、体腔和深部组织手术 关闭前后、手术结束后,均需核对纱布垫、纱布、缝针、器 械数目与术前数目相符。
4.7. 对使用各种手术体内植入物之前,必须详细核对各 种标示内容及有效期。
4.8. 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巡回护士与手术者核对患者 姓名、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切除组织,填写病理检验 单送检。
5、供应室查对制度
5.1. 准备器械包时,要查对名称、数量、质量及清洁度。
5.2. 器械、敷料消毒灭菌完毕,要查验化学指示卡是否 达标,包外标签内容是否齐全完整,并分类放置。
5.3. 发放各类无菌用品时,要查对名称、数量、消毒日 期、包装完好性。
5.4. 收回器械时,查对名称、数量、质量及清洁处理情 况。
6、饮食查对制度
6.1. 每日处理医嘱后,按护理单查对床头饮食标记。
6.2. 发放特殊饮食时,应准确核对患者身份,让患者或 其家属陈述患者姓名,以确认为正确的患者发放特殊饮食。
6.3. 患者进食时,查对饮食种类与患者的医嘱及病情是 否相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