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为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方针,确保与施工相关的人员、机械和相关活动得到有序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人事管理
1、所有参与本项目施工的人员,在进场后一周内,须按项目部制定的《施工人员登记表》进行登记,经施工队经理或管理者代表签字确认后报项目部备案。登记表格式附后。
2、参与本项目施工的人员,须持有身份证,并准确填报。无身份证者,须持有居住地派出所开具的身份证明文件。施工人员的身份证件必须报项目经理部复印归档。
3、参与本项目施工的作业人员,必须按作业项目分批接受项目部组织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4、现场操作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教育记录,将作为施工人员劳动薪酬发放的重要依据。对未参加安全教育者,项目部将此人视同为非本项目参建人员。
5、施工过程中人员出入场变动情况,及时上报项目部相关管理部门备案。
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基本原则
6、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牢固树立“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的观念。
7、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真正做到从上到下,从经理到员工,他们都有自己的责任,责任明确。
8、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安全生产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制度。
9、所有施工操作人员,一定要经过“三级安全教育”方可上岗工作。特殊工种要定期学习培训,考试合格后独立操作。
10、严禁非本地操作员擅自启动各种机器和驾驶车辆,机动车驾驶员要遵守交通规则,并持证驾驶,在起步及穿越道路前须“一慢二看三通过”,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11、架设电线、电缆必须符合《建筑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05)的有关规定,电器设备和线路绝缘要良好,电线不得
与金属、广播线、电话线绑扎在一起,设备外壳应良好接地或接零。严禁非专业人员拆装一切电气设备、线路,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12、焊工要经过培训并取得操作证方可独立操作,非焊工禁止操作电焊设备。焊工的操作项目必须与其操作证上的操作项目一致。
13、乙炔瓶与氧气瓶在高温天气需要有防暴晒措施。在一般情况下,氧气瓶与乙炔瓶之间距离不得小于5米,气瓶与明火或其他巨大热源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
14、电焊(割)、气焊(割)作业必须提前填写动火证,只有在获得批准后才能进行相关操作,并按要求安排专人监护作业。一级动火证须提前七天申请,有效时间为一天;二级动火证须提前四天申请,有效时间为三天;三级动火证须提前三天申请,有效时间为七天。详细规定见《X级动火许可证》回执。
15、起重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磨耗值超标或发现有断股的钢丝绳以及变形的吊钩、吊环等严禁使用并必须及时更新,严禁带“病”作业。作业时其起重臂的水平夹角、吊件与周边电力线缆、构件、结构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安全距离必须符合其说明的规定,并必须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JGJ46-2005)、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的规定.
16、按要求正确穿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并系好下颚带。严禁赤膊、赤脚、穿凉鞋、拖鞋、高跟鞋进入施工现场,确保人身安全,防止发生事故。
17、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严禁酒后作业。
18、机械设备不准“带病”动转,动转时不准做清理、维修和保养工作。修理机电设备时,首先应切断电源,把它挂在电源开关上
“不准合闸”的醒目标志,以免发生事故。
19、起吊物体和设备时,任何人不得在起吊件下方工作或行走。吊运安装物件时要有专人统一指挥。
20、我们必须专注于施工作业,不准打闹取笑,要相互照应,不准盲目蛮干,冒险作业。
21、施工现场要设有安全、禁区的明显标志或围护,坑、洞、除了孔板处的外壳,夜间还必须设置红灯示警。
22、坚持文明生产,现场材料、管件的堆放要牢固、整齐有序,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或遗洒文物应及时清理,保证道路坚实畅通。
23、实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必须与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同时进行。
二)、安全例会制度
24、每个团队应每周召开一次定期安全会议,要求全体作业人员参加。
25、安全例会主要内容:
24.1传达、学习、落实上级安全会议、文件精神。
24.2分析、总结上阶段安全生产情况,研究安排下阶段安全生产计划。
24.3分析研究近期事故的特点和规律,制定落实防范措施。
24.4研究安全生产管理的薄弱环节,制定落实整改措施,修改、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26、部署各类安全生产竞赛和安全创优活动,并组织实施和总结、表彰。
27、根据“四不放过”的原则,调查事故、分析和处理。
三)、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28、安全检查的目的
安全生产检查是项目部劳动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广泛动员和组织工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方法,是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的一种基本形式,是发现生产活动安全隐患的一种重要方法。其目的在于了解项目部各部门的安全管理情况,发现施工现场物的不安全因素(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不安全环境、不安全行为),以便采取措施,及时纠正,防止事故的发生。组织安全检查,引导职工寻查不安全因素、危险源、制定预防措施,进行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职工自己动手消除不安全因素,实际上也是做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过程之一。安全检查同时是推动单位做好劳动保护工作的重要方法,是一项技术性较强而又非常细致的工作,事前必须要周密地做好准备工作,按计划、按要求切切实实地认真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和检查总结,讲究实效。
29、安全检查内容
29.1检查寻找生产现场的不安全的物质状态。即检查劳动条件、生产设备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如:检查机具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保修情况;机电设备的防护装置;电气、锅炉、受压容器的完好情况;易燃、易爆、剧毒物品的储存、运输和使用情况;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标准是否符合安全要求;以及工作场所的通风、照明等。
29.2检查安全教育工作。查职工的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安全生产知识教育,特殊工种人员安全专业技术培训;查特殊工种操作证、上冈证。
29.3检查生产现场和施工现场。查现场管理,寻找不安全因素,如检查工棚设置是否安全、可靠、合理,材料堆放是否整齐,用电是否规范,道路是否畅通;消防器材数量是否充足。要求消防器材分布合理、取用方便、可靠有效。
29.4检查员工是否有不安全行为。如违章操作、违章项目、酒后作业、无证操作等。
30、安全检查的方式。安全检查有四种方式:定期检查、突击检查、连续检查和特种检查。
30.1定期检查即列入计划,定期检查是指定期进行的检查。这种检查应是全面的综合安全检查,如有些设备(起重机械、消防设备等)都应按照规定期限进行检查。
30.2突击检查,是无固定时间间隔的检查。可以根据已发生事故,进行排队、分析的结果决定突击检查,如某工区(部门)或某工地的事故次数、经济损失超出指标,通过检查可以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在重要节假日和活动之前也可以进行突击检查。
30.3连续检查,长期观察和检查某些设备的运行情况。对某种设备的运行情况、工人的操作情况、使用防护品的情况,进行连续测试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防发展成严重问题和事故。
30.4特种检查。由于新设备的安装,新工艺的采用,新建房的使用,经常带来新的风险因素,因此,需要进行特种检查。
31、安全检查结果的处理
31.1安全检查情况要认真记录,做好台帐,全面评估被检查单位的安全状况,作为安全惩罚的依据之一。
31.2安全检查中发现的先进事迹,好人、好事和有效安全管理的新经验、新办法等要及时总结、宣传、推广。
四)、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安全生产教育是提高职工安全操作技术水平,增强职工安全意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搞好安全文明施工的重要手段,各级领导和全体职工要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因此有必要制定安全教育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