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脑出血患者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属于“脑中风”的一种,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临床上脑出血发病十分迅速,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
脑出血患者的观察要点
(1) 降低血压是控制出血的关键。24小时内是否能将收缩压降至理想水平直接与预后有关。每2-4小时测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1次,了解病情变化。若压眶反射消失或昏迷加深,血压升高,瞳孔散大,脉搏缓慢并出现去大脑强直或呼吸不规则时,提示出血扩展,要及时处理
(2) 及时发现脑项前驱症状.如剧烈头痛,频繁呕吐,障碍加深,血压急剧升高,脉搏变慢或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反射迟钝等,应紧急处理
护理措施
1、加强病区空气及环境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开窗通风,2次/d,室温控制在20〜22 °C,湿度60%〜70%。避免患者受凉,因寒冷可使患者气道血管收缩、黏膜上皮缺血缺氧,抵抗力下降,细菌容易侵入。流感流行时限制或减少人员探视,以防交叉感染。
2、患者取正确卧位,严防误吸、误咽平卧、床头角度过低均增加向食管反流及分泌物逆流入呼吸道的机会,患者应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床头抬高10〜15 cm,头偏向一侧,利于分泌物引流。
3、严格掌握进食的时间和方法
3. 1在发病24 h内,暂禁食,由于脑血液循环障碍,致使消化道功能减退,进食后会引起胃扩张、食物滞留,压迫腹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加之患者常伴有呕吐,易造成吸入性肺炎。24 h后仍昏迷者,给予39〜41 C的流质鼻饲,鼻饲速度<25 ml/min,通常每天鼻饲总量以202 5 ml为宜。鼻饲前应先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鼻饲前后应抬高床头20。〜30。,为防止鼻饲物反流,鼻饲前应翻身,吸痰,鼻饲速度不宜过快,每次鼻饲量2 ml,鼻饲后短时间尽量不翻身、吸痰,以免引起呕吐。
3。2神志清醒者鼓励进食,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宜,少量多餐,使胃能及时排空。每次进食量在3〜4 ml为宜,速度不宜过快,时间控制在20〜30 min,温度在40 C左右,以免冷、热刺激而致胃痉挛造成呕吐。
3.3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清醒患者充分深呼吸,以伸展肺的不活动部分。定时翻身,一般间隔2 h为佳,夜间每3〜4 h 1次。翻身时宜缓慢进行,将患者逐步翻至所需体位,同时给于叩背。叩击时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呼吸,防止窒息,边叩边鼓励患者咳嗽排痰,不能咳嗽排痰者在操作后立即吸痰.对有意识障碍的患者,要定时进行刺激吸痰,吸痰时要注意操作方法及次数,同时避免喉部黏膜损伤。昏迷患者注意观察呼吸道是否通畅,正确掌握吸痰指征.
3.3。2给予氧气雾化吸入。
3。4减少腔细菌的感染加强危重患者的腔护理。
3.5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避免仪器的医源性污染,污染的氧气湿化瓶、输氧管、雾化器、管道等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染因素,所以上述物品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护士在执行吸氧、雾化吸入、吸痰、插胃管等操作时必须严格无菌技术,切实防止微生物的侵入。
3.6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正确、及时留取痰液标本做痰培养,以指导抗生素的准确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