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LOGO,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LOGO,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德国职业教育,主讲人:崔 砚,顺德一中附小新德业学校,1,二德国职业教育发达的原因,三德国职业教育特色,四,.,德国双元制的优点和缺点,五德国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内容,一,.,关键能力,六德国职业教育改革与趋势,七对我国的启示,2,一,.,关键能力,(一),.,关键能力产生的社会背景,1.,社会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快,2.,劳动分工发生了改变,分工形式的变化,从高度分工的单个劳动岗位到承担完整任务的工作小组,要求人员具备如大工种和跨专业工作能力、社会交往和协作能力,仅仅具备狭小范围内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是不足以胜任现代企业组织下的职业工作的要求。现代职业能力观要求劳动者的职业能力扩展到专业范围之外的各相关能力领域,特别要具备一些关键的能力,通过自觉的独立的继续学习来更新知识,适应变化的职业要求,3,(二)关键能力的内涵,1974,年德国社会教育学家梅腾斯在,关键能力,现代社会的教育使命,一文中将关键能力定义为:,关键能力指的是具体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外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帮助劳动者能胜任人生生涯中不可预见的各种变化,这种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使劳动者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4,(三)关键能力要素,包括组织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应用现有知识的能力、发现并弥补知识漏洞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等,方法能力,包括合作能力、协商谈判能力、领导能力、交流能力、实施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危机管理能力、考虑他人看法和利益的能力等,社会能力,德国职业教育强调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包括:,1.,专业能力,系统学习和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2.,关键能力,即非专业能力,主要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5,德国黑森州商业与技术职业学校,6,(一)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体制建设,1.,完善的法律法规,2.,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先进,3.,政府和社会广泛参与,二德国职业教育发达的原因,7,1968,年,联邦各州专科学校发展协议,1969,年,职业教育法,19691976,年间,企业基本法,、,培训员资格条例,、,职业教育促进法,、,青年劳动保护法,1976,年,德国高等教育总法,,,修订,青年劳动保护法,并制订了,改进培训场所法,1981,年,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2005,年,联邦职业教育保障法,1.,完善的法律法规,8,2006,年数据,来源:,1,杨洁,.,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发达原因分析,J.2009(03),A B C D,50%,66%,33%,66%,A.,高职院校占全国高校比例,B.,工程师 毕业于高职院校比例,D,.,管理者毕业于高职院校比例,c.,在校学生占全国大学生比例,二德国职业教育发达的原因,1.,完善的法律法规,9,二德国职业教育发达的原因,2.,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先进,德国职业技术教育被称之为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尤其是“双元制”教育模式在国际上受到普遍称赞,享有较高的声誉。学生通过培训使学到的知识更加贴近生产实际,而企业对职业教育的积极参与既保证了企业的需求,又满足了国民基本文化素质的要求,促进了职业教育的顺利发展。“双元制”教育模式针对性较强,重能力培养,能充分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10,二德国职业教育发达的原因,2.,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先进,受到家长与学生欢迎原因:,(,1,)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实践联系紧密,能够学到真本 领;,(,2,)上学期间能够拿到企业发给的较高生活津贴;,(,3,)学制短,能够尽快就业;,(,4,)毕业率高(约,85%,90,),比一般本科院校高出,5,10,个百分点;,(,5,)就业前景好,就业后工资比综合性大学毕业生要高出许多。,11,二德国职业教育发达的原因,3.,政府和社会广泛参与,在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行政府宏观管理下的学校、行业主管部门和生产单位组织实施的三重负责制。,政府出面干预,使产学研合作制度化,政府设立“产业合作委员会”,对企业和高等职业院校双方进行控制和监督,对与高等职业院校合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偿。,同时,德国法律规定,每个企业(原则上有,9,名雇员以上的企业)都承担职业教育与培训任务,包括大型企业如奔驰汽车公司、西门子公司等。,12,(二)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内容体系,1.,培养目标层次分明、定位准确,2.,专业设置合理、实用,3.,灵活的课程体系,二德国职业教育发达的原因,13,二德国职业教育发达的原因,(二)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内容体系,2.,专业设置合理、实用,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时“围绕市场,围绕企业”。,遵循三个原则:,(,1,)根据市场设置专业。,(,2,)校企合作设置专业。,(,3,)结合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设置社会急需专业,14,二德国职业教育发达的原因,(二)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内容体系,3.,灵活的课程体系,课程的取舍或更新均严格按行业、企业的特点与需要来确定并根据社会变革对人的知识、技能以及品质要求和人,的发展需要灵活进行课程调整。注重增强课程的弹性,兼,顾理论和实践,广泛增设选修课数量,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职业适应性的需要。,15,(三)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保障机制健全,1.,技能培养途径多样化,2.,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二德国职业教育发达的原因,16,二德国职业教育发达的原因,1.,技能培养途径五途径,(,1,)校内实验实训室,(,2,)校办经济实体(实习公司),(,3,)加入“虚拟公司”系统,(,4,)送往地区性行业协会教育实习中心,(,5,)社会各类企业,17,二德国职业教育发达的原因,(三)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保障机制健全,2.,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进门难 要求严 待遇高,是德国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特点,18,三德国职业教育特色,(一)独具特色的“双元制”管理体制与教学模式,(二)以企业为后盾的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三)以实践性和应用性为特点的教学环节,(四)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产学结合的学习形式,(五)以法立教的法律保障体系,(六)“三证合一”的就业准入制度,(七)重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注:三证指的是考试证书、培训合格证书和职业学校毕业证书。,19,四,.,德国双元制的优点和缺点,20,五德国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一,),体制僵化,不能及时适应和反应社会经济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变化和需求,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制度对企业和经济依赖性过强,而企业和经济对于技术革新和变化的反应速度不一,实践表明一般相对迟缓。而单纯的“学校性”的职业教育可以凭借政党和专家通过学校人才培养类型和规格的修订以及课程和教学计划的革新来影响职业教育发展,这比“双元制”要来得相对灵活、方便和快捷。,21,五德国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二,),经济不景气,失业率高,企业没有足够的培训位置。,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年轻人在培训开始之前必须与某一企业签订培训合同。由于德国经济不景气和失业人数偏高,有些企业认为吸收、增加培训人员会增加企业负担,因而不愿或无力提供培训位置,致使有些行业的职业教育相对萎缩或发展缓慢,这在德国东部各州表现尤为明显。政府虽采取各种措施,收效不是很大。,(,三,),某些领域人才缺乏。,22,六德国职业教育改革与趋势,(一)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方向,德国政府承诺,政府将采取措施,使得任何愿意接受培训的人都可以有培训的机会,他们提出的口号是“培训所有人”的发展目标,在联邦教育部提出的,2001,年职业教育报告,中提出,要致力于建立一个专业化、个性化、面向未来、机会均等、体制灵活而且相互协调的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这实际上也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改革指针和发展方向。,23,六德国职业教育改革与趋势,(,二,),职业教育改革重点和发展趋势,1.,扩大职业教育,减少失业人口;,2.,改善社会处境不利群体的职业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提高妇女在职业教育中的比重;,3.,加强个性化的职业教育,特别是建立有助于促进天赋能力的职业教育;,4.,加强新职业和未来职业研究和预测,及时或及早确定未来职业的发展及其素质,要求,使之及时地反应和落实到现实的职业教育中来;,24,六德国职业教育改革与趋势,(,二,),职业教育改革重点和发展趋势,5.,改革目前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改善 教学、学习和实习设备;,6.,改革职业教育评价和考核方式;,7.,加强,IT,人才培养;,8.,加强网络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9.,加强职业学校和实习企业之间和职业教育之间的渗透及合作;,25,六德国职业教育改革与趋势,(,二,),职业教育改革重点和发展趋势,10.,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贯通性和文凭等值性,加 强普通教育的职业教育性,特别是要加强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专科学校,),为职业教育服务,承担部分职业继续教育功能;,11.,加强继续职业教育;,12.,改善对职业教育的管理,加强职教咨询,加强职业教育的自主性;,13.,加强职业教育中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建立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26,六对我国的启示,(一)构建立交桥式的教育体系,(,二)更新企业观念,增加其参与培训的热情,(三)严格实训教师的职业准入标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突出技能训练,强调实训,启示,27,Thank You!,2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