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清洁、消毒、灭菌质量监测演示幻灯片.ppt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192404 上传时间:2025-04-25 格式:PPT 页数:123 大小:18.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洁、消毒、灭菌质量监测演示幻灯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清洁、消毒、灭菌质量监测演示幻灯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清洁、消毒、灭菌质量的监测,医院感染管理科 付应敏,2017.07.19,1,热议话题,自,2006,年,9,月,1,日安徽省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细则以来,,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就成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指标内容,对于,重点科室,我们医院每个月都要采样,,普通病区,一个季度采一次样。但是越来越多的数据或研究表明,,常规监测,结果与医院感染聚集性发生之间无相关性。?,临床迷茫?,2,答疑。,近年来的医院感染事件中,因病毒所致的医院感染暴发很常见,但环境卫生学监测却不包含病毒。因此,监测结果是有局限性的。同样,医院感染的聚集性发生,并没有通过常规环境卫生学监测被及时发现,,常规监测,结果与医院感染聚集性发生之间无相关性。,如果在医院管理检查、或对科室感染管理工作考核中将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那就片面的夸大了此项监测的作用。,3,答疑。,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的监测。常规监测是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即消毒后或医疗操作前采样,只要监测过程没有被污染,监测结果一般都能达到标准要求。也即是说,常规(静态)监测不能真实反映医院环境(动态)的污染程度,,监测结果并非日常环境消毒工作的真实反映,,因此,,常规监测,与医院感染之间没有相关性。,4,特别说明,静态的医院环境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的升高与医院感染发病率的下降无关,,这并不是说医院环境监测与医院的感染率无关,,只说明环境消毒效果监测,,不是评价医院感染管理的唯一指标。,5,怀疑暴发时。,WS/T3682012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WS/T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WS/T5102016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污染有关时,应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进行监测,,并针对,目标微生物,进行检测。,WS 509-2016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ICU新建或改建以及病室环境的消毒方法改变时,,,应随时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进行监测,。,取消常规监测,未取消基本技能!,监控人员必备技能!,6,称呼的改变。,2006,年安徽省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细则:,1.,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的监测;,消毒、灭菌物品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压力蒸汽灭菌监测;,环氧乙烷监测;,紫外线监测,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血液净化系统的监测:透析液、透析用水染菌量监测,2.,环境卫生学监测:,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的手的监测。,2012,年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1.,清洁、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清洗与清洁效果监测,灭菌效果的监测,紫外线消毒的效果监测,手和皮肤消毒效果监测,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消毒液的监测,清洁用品的消毒效果监测,致病菌的检测,7,且看规范怎么说。,监测频次如何把握?,8,2006,年始。,2006,年,9,月,1,日实施,9,旧规(,2006,)延续至今。,一、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空气:普通科室每季度,1,次;重点部门每月,1,次;,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的手:普通科室、重点部门每季度一次。,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灭菌物品:普通科室、重点部门每月,1,次;,使用中消毒液:普通科室、重点部门每季度,1,次。,注:重点部门: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器官移植病房、血液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新生儿病房、产房、内镜室、血液透析室、导管室、消毒供应室、输血科、微生物实验室等。,10,新规。,WS/T5102016,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污染有关时,应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进行监测,,并针对,目标微生物,进行检测。,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可以不再做常规监测!,11,WS/T3682012,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要求:,医院应对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同室、血液透析中心(室)、烧伤病房,的空气净化与消毒质量进行监测。,监测频度为,每季度。,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根据洁净房间总数,合理安排每次监测的房间数量,,保证每个洁净房间能每年至少监测一次。,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12,WS/T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手卫生效果的监测要求:,医疗机构,应,每季度,对,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等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13,WS,508,2016,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6.2.2.5,:,每半年,对工作人员的手、物体表面进行一次卫生学抽检,符合,GB15982-2012,类环境,规定。,14,类环境:物表,10.0cfu/cm,2,15,WS/T512-2016,2016.12.27,发布的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2017.06.01,正式实施!,16,反复提到的,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17,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类环境:,采用空气洁净技术的诊疗场所,分洁净手术部和其他洁净场所(如洁净监护病房等),类环境:,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区、新生儿室等,类环境:,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血液透析中心(室)、其他普通住院病区等,类环境:,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室;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18,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关于,灭菌物品,采样和检查原则:,A.1.2,不推荐,医院,常规开展,灭菌物品的无菌检查,当流行病学调查怀疑医院感染事件与灭菌物品有关时,进行相应物品的无菌检查。常规监督检查可不进行致病微生物检测,涉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或工作中怀疑微生物污染时,应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19,重点部门:专科规范,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7.1内镜清洗质量监测,7.1.1应采用目测方法对每件内镜及其附件进行检查。内镜及其附件的表面应清洁、无污渍。清洗质 量不合格的,应重新处理。,7.1.2可采用,蛋白残留测定,、,ATP生物荧光测定,等方法,定期监测内镜的清洗效果。,20,7.2,使用中的消毒剂,或灭菌剂监测,7.2.1,浓度监测,7.2.1.1应遵循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浓度监测。,7.2.1.2产品说明书未写明浓度监测频率的,一次性使用的消毒剂或灭菌剂应每批次进行浓度监测;重复使用的消毒剂或灭菌剂配制后应测定一次浓度,每次使用前进行监测;,消毒内镜数量达到规定数量的 一半后,应在每条内镜消毒前进行测定。,7.2.1.3,酸性氧化电位水,应在每次使用前,应在使用现场酸性氧化电位水出水口处,分别测定pH和有效氯浓度。(,PH2.03.0,,有效氯浓度,5070mg/L,,,详见,GB28234-2011,酸性氧化电位水生成器安全与卫生标准。),21,7.2.2,染菌量监测,每季度,应监测1次,监测方法及结果判定应遵循WS/T 367的规定。,WS/T367-2012,:,使用中消毒剂监测结果判定: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应无菌生长;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应,10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应,100CFU/mL,。,22,7.3内镜消毒质量监测,7.3.1消毒内镜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监测采用轮换抽检的方式,每次按25%的比例抽检。内镜数量少于等于5条的,应每次全部监测;多于5条的,每次监测数量应不低于5条。,(比如胃镜,4,条,肠镜,3,条,每次应监测,7,条,而不是两者加起来监测,5,条!),7.3.2监测方法应遵循,GB 15982,的规定,消毒合格标准:菌落总数,20CFU/件,。,7.3.3当怀疑医院感染与内镜诊疗操作相关时,应进行致病性微生物检测,方法应遵循,GB 15982,的规定。,23,7.4内镜清洗消毒机的监测,7.4.1内镜清洗消毒机,新安装或维修后,,应对清洗消毒后的内镜进行,生物学监测,,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7.4.2内镜清洗消毒机的其他监测,应遵循国家的有关规定。,7.5手卫生和环境消毒质量监测,7.5.1,每季度,应对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应遵循,WS/T313,的规定。,7.5.2,每季度,应对诊疗室、清洗消毒室的环境消毒效果(空气)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应遵循,WS/T 367,的规定。,24,血液透析,25,血液透析,26,1.,每年,检测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输水管路末端采样)。,2.,水处理系统、供水管路,每季度,消毒,消毒后测残余消毒剂(供水回路末端采样)。,3.,每天,监测透析用水的总氯和硬度。,4,.反渗水电导度,每天,记录1次(水处理系统的电导度表)。,5,.透析用水、透析液,每月,细菌培养1次,细菌总数应不超过100CFU/ml。,6,.,每季度,检测透析液内毒素含量应不超过0.5EU/ml;透析用水内毒素含量应不超过0.25EU/ml。,7,.成品浓缩透析液/粉应有厂家提供微生物检测报告。,8,.,每季度,或怀疑院感暴发与环境有关时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27,重症监护病房监测,WS 509-2016,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7.4,:应,每季度,对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和空气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ICU新建或改建以及病室环境的消毒方法改变时,,,应随时,进行监测,采样方法及判断标准应依照GB15982。,WS/T3682012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要求:,医院应对感染高风险部门如,.,、层流洁净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的空气净化与消毒质量进行监测。,监测频度为每季度。,.,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根据洁净房间总数,合理安排每次监测的房间数量,,保证每个洁净房间能每年至少监测一次。,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28,报批稿丨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13.卫生学监测与调查,13.1环境监测,13.1.1常规监测,13.1.1.1普通手术间环境常规监测,.,13.1.1.2洁净手术部(室)环境常规监测.,13.1.2 专项监测,13.1.2.1普通手术间环境专项监测.,13.1.2.2洁净手术部(室)专项监测.,29,报批稿丨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13.1.2.2.1如果怀疑术后患者感染与手术部(室)环境相关,可使用浮游菌撞击法进行动态空气细菌菌落总数监测。动态浮游菌撞击法细菌菌落总数采样,应于术前、术中、术后进行采样(参见附录E)。,13.1.2.2.2净化设备检修或更换后,应按GB 50333标准检测空气洁净度、密封性等,合格后,方可使用。,13.2 物体表面监测,怀疑术后患者感染与手术室环境相关时,应按照GB 15982方法对手术部(室)的物体表面进行监测。,13.3,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13.3.1 每月,应对手术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效果的抽测,,抽测人数应不少于,日平均手术量医护人员总数的,1/10。,30,口腔科监测,WS506-2016,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消毒、灭菌效果监测:,7.1,消毒监测,7.1.1湿热消毒:,每次,应监测温度、时间,并记录。,7.1.2化学消毒:应根据消毒剂种类,定期,监测化学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并记录。,7.1.3消毒效果监测: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宜至少,每季度,监测一次,监测方法及结果判读符合 WS/T 367的要求。,7.2,灭菌监测,7.2.1小型灭菌器监测应符合附录E。,7.2.2其他灭菌器灭菌方法的监测应符合WS310.3相关规定。,7.2.3,每个灭菌周期,运行均应形成文件记录,文件记录应保存3年,记录格式内容见附录F。,31,口腔科监测,1.,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手卫生效果的监测要求:医疗机构应,每季度,对手术室、产房、导管室、,.,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 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等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2.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感染高风险部门(重点部门),:,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室、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3.,每季度,对空气、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液进行卫生学监测。,32,安徽省,8,项质控标准,且看质控标准,怎么说?,33,CSSD,1.,清洗质量,监测:日常监测和每月定期抽查。,2.,消毒质量,的监测:湿热消毒监测、化学消毒监测、每季度进行细菌学监测。,3.,灭菌质量,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4.,质量控制,过程监测,,并保证监测记录的可追溯性。,。,34,手术室:,每季度,对,消毒剂、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进行微生物监测,对监测不合格项及时查找原因直至监测合格并有记录。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环境或医务人员手污染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普通手术室,每季度,进行,空气,消毒效果微生物监测;洁净手术间按照,GB50333-2013,要求开展监测;,洁净手术部投入运行前,按照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的标准,须经有资质的工程质检部门进行综合性能评定。,35,感染性疾病科:,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等,每季度,进行卫生学监测;,新生儿室:,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等,每季度,进行卫生学监测;,重症监护病房,(洁净病房除外):,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等,每季度,进行卫生学监测;,产 房:,每季度,对消毒液、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空气进行卫生学监测;,36,过程控制,永远比,结果控制,更值得关注!,医院环境卫生的监测频次,不必再纠结了吧,结合新规要求,我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也将进行调整。,37,我们需要改变什么,.,取消什么?保留什么?,一、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空气:普通科室,每季度常规,监测,取消,;重点部门(洁净用房除外),每季度,1,次;,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的手:普通科室,每季度常规,监测,取消,、重点部门,保留,每季度,一次。,日常监测:,保留,空气消毒机,/,紫外线的日常监测(清洁质量、照射强度、累计记录等)。,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灭菌物品:普通科室,取消,、重点部门:消毒、灭菌物品,/,器械全部由,CSSD,供应的,取消,;,手术室、口腔科、内镜中心、,CSSD,保留,每月,1,次,;,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及生物监测:普通科室,取消,、重点部门,每季度,1,次;,保留,日常化学监测,如含氯消毒剂、戊二醛、邻苯二甲醛等。,38,监测类型,监测项目,频 次,重点部门,普通科室,环境卫生学监测,空气,每季度,取消,物体表面,每季度,取消,医务人员的手,每季度,取消,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取消(内镜中心、手术室、,CSSD,、口腔科除外),取消,灭菌物品,取消(内镜中心、手术室、,CSSD,、口腔科除外),取消,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每季度,取消,日常监测,空气消毒机,每日(根据消毒时间段),每日(根据消毒时间段),紫外线灯管,每日(根据消毒时间段),每日(根据消毒时间段),使用中的消毒液,每日(根据消毒液性质),每日(根据消毒液性质),39,基本技能不取消!,掌握清洁、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是每一位监控人员职责之一:,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等污染有关时应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监控人员必备技能!,40,基本监测范畴,一、清洗质量的监测,二、消毒质量的监测,二、灭菌质量的监测,三、紫外线消毒的效果监测,四、手和皮肤消毒效果监测,五、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六、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七、消毒液的监测,八、清洁用品,/,织物的消毒效果监测,九、血透治疗用水的检测,41,一、监测依据,42,监测依据,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8-2012医疗机构空气净化规范,WS/T 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GB15982-201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 310.3-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T508-2016,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YY0572-20,15,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YY 0598-2015,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浓缩物,GB 50333-201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等,43,二、监测目的,44,通过对医院环境及物品清洁、消毒、灭菌后微生物监测,了解环境及物品的清洁度,评价清洁、消毒、灭菌质量,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时,及时挖掘潜在危机因素,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一定的依据。,45,三、监测方法,46,一、清洗质量的监测,1,、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a.,日常监测: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47,b.,定期抽查:每月应随机至少抽查,3,个,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效果,检查的方法与内容同日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c.,清洗效果评价:可采用定量检测的方法如,蛋白残留测定,、,ATP,生物荧光测定,等对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效果进行评价。,48,2.,清洗消毒器及其质量的监测,a.,日常监测:应,每批次,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参数及运转情况,并记录。,b.,定期监测:,对清洗消毒器的效果可,每年,采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监测。当清洗物品或清洗程序发生改变时,也可采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清洗效果的监测。,清洗效果测试物的监测方法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注意事项:清洗消毒器新安装、更新、大修、更换清洗剂、改变消毒参数或装载方法等时,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检测,清洗消毒质量检测合格后,清洗消毒器方可使用。,49,二、消毒质量的监测,1.,湿热消毒(,煮沸法,、巴斯德消毒法、低温蒸汽消毒法):应监测、记录,每次,消毒的温度与时间或,A0,值,。监测结果应符合,WS310.2,的要求。应,每年,检测清洗消毒器的温度、时间等主要性能参数。结果应符合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的要求。,A0值:评价湿热消毒效果的指标,指当以Z,值表示的微生物杀灭效果为,10K,时,温度相当于,80,的时间(秒),50,2.,化学消毒:应根据消毒剂的种类特点,,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和,消毒时的温度,,并记录,结果应符合该消毒剂的规定。比如含氯消毒剂、戊二醛、邻苯二甲醛等。,51,3.,消毒效果监测:,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及监测结果应符合,GB 15982,的要求。每次检测,3,件,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比如内镜中心的内镜、消毒供应中心的氧气湿化瓶等。,消毒合格标准:菌落总数,20,CFU,/件。,52,1.,原则:,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和湿包不得使用。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二、灭菌质量的监测,53,植入物的灭菌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使用特定的灭菌程序时,应使用相应的指示物进行监测。,按照灭菌装载物品的种类,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PCD,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灭菌外来医疗器械、植入物、硬质容器、超大超重包,应遵循厂家提供的灭菌参数,首次灭菌时对灭菌参数和有效性进行测试,并进行湿包检查。,54,下面以,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为例做介绍:,1.,物理监测法,日常监测: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灭菌温度波动范围在,+3,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55,定期监测:应每年用温度压力检测仪监测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检测仪探头,放置于最难灭菌部位。,56,化学监测法:,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的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根据化学指示物颜色或形态等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57,采用快速程序灭菌时,也应进行化学监测。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58,生物监测:,应至少每周监测一次,监测方法遵循,WS310.3-2016,附录,A,的要求。,紧急情况灭菌植入物时,使用含,第,5,类化学指示物,的,生物,PCD,进行监测,化学指示物合格可提前放行,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59,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应进行生物监测。,60,61,我们医院使用的化学指示物分类,62,PCD,:过程挑战装置(process challenge device,简称,PCD,),,WS 310.3-2016 3.2,给出的定义是:灭菌过程验证装置:,对灭菌过程具有特定抗力的装置,用于评价灭菌过程的有效性。,低温管腔,PCD,高温管腔,PCD,63,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因一般无标准生物监测包,应选择灭菌器常用的、有代表性的灭菌物品制作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且灭菌器处于满载状态。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应侧放,体积大时可平放。,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64,B-D,试验: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空载进行,B-D,测试,,B-D,测试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B-D,测试失败后,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改进,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的,B-D,试验应参照,GB/T30690,。,B-D实验全称布维-狄克试验(Bowie-Dictest),,是用于,检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冷空气的排,除效果的试验,,作为考核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是否可以正常工作的重要检测手段。,65,方法:,将B-D试验测试图置于标准测试包(标准试验包为用16块手术巾叠成25cm30cm30cm大小棉布包)或拟灭菌物品包的中心层,或放于压力蒸汽灭菌测试盒中央。标准测试包、物品包或测试盒置于下层距排气口约50mm100mm处。,【结果判定】经过一个灭菌周期处理后,在 132134下,维持作用3.5 min,测试图的浅蓝色条形图案的颜色应变为均匀的黑色。,66,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的监测:,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监测方法应符合,GB/T20367,的有关要求。对于,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应满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三次,,连续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67,压力蒸汽灭菌监测:,清洗后:效果监测,灭菌前:,B-D,空载试验,灭菌中:化学挑战包(每锅),灭菌后:生物监测(每周),PCD,(灭菌过程验证装置):细分为高温、低温管腔,PCD,监测工作贯穿始终!,并且日益完善,不再推荐临床科室,常规灭菌效果监测,68,除压力蒸汽灭菌外,还有干热灭菌、低温灭菌(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低温蒸汽甲醛灭菌、其他低温灭菌方法等),共性(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要求,清洗、消毒监测,资料和记录保存期应,6,个月,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留期应,3,年,洗刷刷,?,69,1,、紫外线辐照计测定法:,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测定波长为,253.7nm,的紫外线辐照计探头置于被检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m,的中央处,待仪表稳定后,所示数据即为该紫外线灯的辐射照度值。,2,、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监测法:,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指示卡置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m,的中央处,有图案一面朝上,照射,1min,,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读出照射强度。,三、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70,3,、结果判定,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新灯管的辐照强度应符合,GB19258,要求;,使用中紫外线灯照射强度,70uw/c,为合格;,30w,高强度紫外线灯的辐照强度,180uw/c,为合格。,4,、注意事项,测定时电压,220v5v,,温度,20 25,,相对湿度,60,,紫外线辐照计应在计量部门检定的有效期内使用;,指示卡应在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合格,照射前,71,监测流程与标准,72,(一):手消毒效果监测:,1、采样时间:,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2,、采样方法:,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端到跟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操作前、后,,勿忘洗手!,四、手和皮肤消毒效果监测,73,手部采样方法,74,手部采样方法,75,3、手消毒效果监测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10cfu/c,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5cfu/c,4、监测频次:,每季度,1次,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76,(二)皮肤的消毒效果监测,1,、采样时间:,按照产品使用说明规定的作用时间,达到消毒效果后及时采样。,2,、采样方法:,用,5cm5cm,的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皮肤处,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试管内,及时送检。,不规则的皮肤可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皮肤消毒效果的判定标准遵循,WS/T313,中外科手消毒卫生标准。,77,五、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1、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采样。,7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