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车用气瓶检测站危险分析及对策措施
一、概述
为了减轻汽车尾气的污染,改善北京地区大气环境,1998年起,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对在用公共汽车进行了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清洁燃料汽车。估计2021年,公交系统将有90%的车辆使用清洁燃料,车用气瓶总数将有大幅度增加。为了保证车用气瓶的安全使用,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建立气瓶检测站,对车用液化石油气〔LGP〕气瓶和压缩天然气〔CNG〕气瓶两种气瓶进行检测。
二、主要工艺流程
主要工艺流程为两大部分:气瓶置换排空和气瓶检测。其工艺流程为:气瓶拆卸→外部清洗→排除燃气→氮气置换→拆瓶阀→气瓶内、外表面和音响检查→隐蔽缺陷检测压力、残余变形率、容积检测→气瓶干燥→装阀、气密检测→涂敷标识→入库装车
三、主要危分析
车用气瓶检测站的主要危险主要表现在气瓶检测过程中气瓶本身的危险、气瓶内的可燃介质的危险、压缩机设备的危险以及与检验工艺过程有关的危险。可能造成的主要事故为气瓶的爆炸和可燃气体〔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火灾爆炸。
1、车用可燃气体火灾爆炸危险分析
〔1〕车用液化石油气和压缩天然气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①车用可燃气体的性质
车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组成成分中甲烷含量占90%以上。甲烷属于易燃气体,无色、无味,在空气中其爆炸极限为5%~15%〔体积〕,其火险等级为甲级。,其蒸气相对密度为0.6〔空气为1〕。汽车用液化石油气是由丙烷、丁烷、以及少量其他烃类组成的混合物。标准状态下,1 L液化石油气蒸发可生成270 L的蒸气,如果再与空气充分混合,可以形成6m ~7m 的易燃混合气体。密度轻于水,蒸气的密度为空气密度的1.5~2倍,因此,LPG蒸气易于沿地面沉降并聚集在凹坑、排水沟等沟槽中,遇点火源就容易发生燃烧、爆炸。其火险等级为甲级。
假设有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从气瓶、管路系统外泄于空气中,或可燃气体和空气在气瓶中混合,可能造成火灾爆炸,进而引起气瓶爆炸。
②车用燃气泄漏分析
泄漏和扩散主要可能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进站车辆自身存在气瓶以及车上的气管路、阀门有可能发生泄漏;〔2〕拆、装车用气瓶时出现瓶体泄漏或阀门、供气管路泄漏;〔3〕倒瓶过程中出现可燃气体泄漏;〔4〕排空和惰性气体置换等工艺过程中,操作不当,容易出现可燃气体泄漏;〔5〕站内存放的装有可燃气体气瓶出现泄漏。
可燃气体和空气在气瓶中混合可能出现以下方面:〔1〕排气后的气瓶没有进行氮气置换,在检测过程中,空气进入气瓶,可能造成气瓶内的可燃气体爆炸;〔2〕气密性试验后气瓶没有进行氮气置换,充入可燃气体后,可能造成可燃气体在气瓶内爆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