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幼儿游戏与玩具》网络核心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190235 上传时间:2025-04-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幼儿游戏与玩具》网络核心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幼儿游戏与玩具》网络核心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幼儿游戏与玩具》网络核心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幼儿游戏与玩具》网络核心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幼儿游戏与玩具》网络核心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幼儿游戏与玩具(本)网络核心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100%通过考试说明:2018年秋期电大把幼儿游戏与玩具网络核心课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它共有四个形考任务,针对该 门课程,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 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木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 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形考任务1 (章节测试)动”。第一章单向选择题题目11.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超越现实,按照他们的想象改变现实。 他们

2、可以一会儿是“妈妈”,一会儿是“教师”,一会儿是“炊事员”等,这体现了幼儿游戏的()o选择一项:A. 主动性B. 虚构性C. 兴趣性D. 形象性题目22. 游戏的()特点体现在游戏中的声、形、动、情之中。选择一项:A. 主动性B. 虚构性C. 兴趣性D. 形象性题目33. 游戏的()特点使游戏既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又使 游戏对幼儿有强烈的吸引力。选择一项:A. 主动性B. 虚构性C. 兴趣性D. 形象性题目44.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以()为基本活选择一项:A. 游戏B. 教学C. 运动D. 生活题目55. 在游戏中,幼儿总能通过不断尝试,找到适合自己能力 与兴趣的游戏内容和方式方法

3、获得满足感和自信心。在 这个过程中,可见游戏让幼儿获得了()内部心理体验。 选择一项:A. 兴趣性体验B. 自主性体验C. 胜任感体验D. 幽默感体验题目66. 在“医院”游戏中,扮演医生的幼儿要判断病人得了什 么病,然后决定给病人吃什么药、打什么针。这反映了游 戏可以促进幼儿()。选择一项:A. 游戏丰富幼儿的知识B. 游戏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C. 游戏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D. 游戏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题目77. “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倡导者是()o选择一项: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昆体良D. 夸美纽斯题目88. 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是

4、o选择一项:A. 夸美纽斯B. 洛克C. 福禄贝尔D. 杜威题目99. 游戏与教学的实践关系中,“促进式”关系是指()o选择一项:A. 游戏和教学没有关系,教学是教学,游戏是游戏,互不 相干,各自独立地发挥作用。B. 在游戏中插入教学,在教学中插入游戏。C. 人为地让游戏和教学在一个活动中,但两者没有交叉。D. 游戏产生于教学中,或者游戏引发教学。题目1010. 我国学者陈鹤琴认为,儿童之所以游戏与两方面的因素 有关,一是与儿童的身体发展有关,二是与()。选择一项:A. 成人的引导有关B. 儿童好动的天性和游戏能够带来的快感有关C. 游戏的同伴有关D. 游戏的娱乐性有关第二章单向选择题题目

5、11.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的是()o选择一项:A. 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B. 经典的游戏理论C. 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D.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题目22. 剩余精力说的代表人物是()o选择一项:A. 格鲁斯B. 拉察鲁斯C. 席勒和斯宾塞D. 霍尔题目33. ()否认游戏是独立的活动形式,认为游戏只是认知 活动的衍生物。选择一项:A. 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B. 经典的游戏理论C. 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D.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题目44. 现代意义上的积木来源于()o选择一项:A. 希尔地而积木B. 福禄贝尔的“恩物”C. 以原木制成的“

6、单元积木”D. 蒙氏教具中的积木题目55. 游戏的元交际理论的代表人物是()o选择一项:A. 贝特森B. 伯莱因C. 弗洛伊德D. 霍尔题目66. 从认知发展的侧面考察幼儿游戏发展的心理学家是()o选择一项:A. 维果斯基B. 艾里康宁C. 贝特森D. 皮亚杰题目77. 在经典游戏理论中,拉察鲁斯和帕特里克提出的学说是()o选择一项:A. 剩余精力说B. 元交际理论C. 前练习说D. 松弛说题目88. 维果斯基认为游戏创造了幼儿的()o选择一项:A. 明显的想象情景B. 隐蔽的规则C. 最近发展区D. 隐蔽的想象情景题目99. 皮亚杰的游戏发展阶段中,在前运算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是()。选择一项:

7、A. 规则游戏B. 象征性游戏C. 练习性游戏D. 表演游戏题目1010. 带有明显的主观臆测倾向的游戏流派是()o选择一项:A. 精神分析学派B. 认知发展学派C.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D. 游戏的元交际理论第三章单向选择题题目11. 按照幼儿的认知发展来分类,()是2-7岁学前儿童 最典型的游戏形式。选择一项:A. 感觉运动游戏B. 象征性游戏C. 结构游戏D. 规则游戏题目22. 幼儿各自玩各自的玩具,彼此没有交流,但是大家玩的 玩具和玩法相类似。这是()。选择一项:A. 独自游戏B. 平行游戏C. 联合游戏D. 合作游戏题目33. 幼儿根据故事、童话、舞蹈等文艺作品的内容,指导幼 儿进行扮

8、演的游戏。这是()o选择一项:A. 表演游戏B. 结构游戏C. 智力游戏D. 角色游戏题目44. 幼儿会留心别人的游戏,会互借玩具,有时会加入对方 的游戏中,并旦相互交谈,但没有建立一致的游戏目标, 也没有集体组织游戏的进行。这种情况表示幼儿的游戏处 在()。选择一项:A. 独自游戏阶段B. 平行游戏阶段C. 联合游戏阶段D. 合作游戏阶段题目55. 幼儿利用积木、积塑、橡皮泥、竹木制品或者金属配件 材料等进行游戏,或者用沙、泥、雪等材料进行的游戏, 这类游戏称为()o选择一项:A. 表演游戏B. 角色游戏C. 智力游戏D. 结构游戏题目66. 情景转变、以物代物、以人代人是()游戏的基本构

9、成要素()o选择一项:A. 感觉运动B. 结构C. 规则D. 象征性题目77. 游戏的内容主要反映的是社会生活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 系,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来构思游戏主题,这 大概是()幼儿游戏内容的特点。选择一项:A. 34 岁B. 2-3 岁C. 5-6 岁D. 7岁以后题目88. ()的幼儿在结构游戏中,更多的兴趣在于材料的运 动过程,建构的目的性很不明确,往往先做后想,随时改 变主意,不能按照一定的目的做下去。选择一项:A. 6岁以后B. 4-5 岁C. 3岁左右D. 5-6 岁题目99. 幼儿以集体共同的游戏目标为中心,活动有严格的组 织,小组里有分工,而旦常有明显的组织者和领

10、导者,这 是()。选择一项:A. 独自游戏B. 合作游戏C. 平行游戏D. 联合游戏题目1010. 规则游戏大量出现在()o选择一项:A. 婴儿期B. 幼儿早期C. 幼儿中期D. 幼儿末期第四章单向选择题题目11. 教师在幼儿附近玩与幼儿游戏相同或者不同材料的游 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这是()。选择一项:A. 平行式介入法B. 交叉式介入法C. 垂直介入法D. 情感性鼓励题目22. 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必要时,由 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 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起到 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在这里,教师用了( )o选择一项

11、A. 平行式介入法B. 交叉式介入法C. 垂直介入法D. 情感性鼓励题目33. 当幼儿游戏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时, 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在这里, 教师用了( )o选择一项:A. 平行式介入法B. 交叉式介入法C. 垂直介入法D. 情感性鼓励题目44. 在游戏当中,幼儿因争抢玩具而发生打骂,或者玩一些 “死、“上吊、“暴力”等内容的游戏时,教师可以使用 ()。选择一项:A. 平行式介入法B. 交叉式介入法C. 垂直介入法D. 情感性鼓励题目55. 在邮局游戏中,教师扮演“寄信人”却假装不知道要写 地址或贴邮票,贴多少钱的邮票等,吸引邮局“工作人员” 主动前

12、来介绍,丰富了游戏中幼儿的角色对话。在这里, 教师使用了()。选择一项:A. 平行式介入法B. 交叉式介入法C. 垂直介入法D. 情感性鼓励题目66. 幼儿园美工区比较适宜设在()o选择一项:A. 可设在角落与其他区域隔离,注意采光。B. 适宜在较为安静的区域,最好接近后勤区。C. 远离幼儿来往走动较多的地方,一般可设在不靠门的角 落里。D. 靠窗台、近水源,便于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取、换水,更 重要的采光要好,便于保护幼儿视力。题目77. 把美工游戏区的教育目标设定为“培养幼儿美观和动手 操作能力”,在语言区设定的教育目标为“培养幼儿语言表 达能力”,这些游戏目标的设定有什么问题?下而的表述最

13、符合要求的是()。选择一项:A. 这样的目标过于笼统、含糊不具体B. 这样的目标表述没有侧重幼儿发展的不同方面C. 这样的目标表述没有体现目标的长期性和稳定性D. 这样的目标表述没有体现幼儿的成长规律题目88. 教师在对幼儿游戏进行评价时,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尽量减少主观臆断和个人因素的影 响。这体现了游戏评价的()原则。选择一项:A. 描述性原则B. 客观性原则C. 形成性原则D. 差异性原则题目99. 在游戏中,不同的幼儿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即使 发展程度相同,不同的幼儿也会因为个性偏好和独特的人 格显示出不同的行为,因此,在进行评价时,要注意不同 的幼儿进行不

14、同的评价。这体现了游戏评价的()原则。 选择一项:A. 描述性原则B. 客观性原则C. 形成性原则D. 差异性原则题目1010. 教师事先去顶一到两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幼儿走到哪里,教师就追随到哪里,这使用的是()观察方法。选择一项:A. 定点观察B. 扫描观察C. 追踪观察D. 轶事观察第五章单向选择题(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题目11. ()是幼儿期最主要、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选择一项:A. 角色游戏B. 结构游戏C. 规则游戏D. 表演游戏题目22. 角色游戏是幼儿以模仿和想象,通过粉演角色,()反 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选择一项:A. 客观地B. 创造性地C. 如实地

15、D. 虚构地题目33. 角色游戏的实质即幼儿通过自己的()、而部表情 和言语等来塑造某一特定的角色。选择一项:A. 想象B. 理解C. 形体动作D. 想法题目44. ()是角色游戏的主要特点。选择一项:A. 创造和想象B. 模仿和创造C. 假想和模仿D. 模仿和想象题目55.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会以物代物,一根小小的冰糕棍, 幼儿可以想象成吃饭的筷子、喝汤的勺子、炒菜的铲子等, 这体验了角色游戏的()特点。选择一项:A. 假想性B. 主动性C. 创造性D. 模仿性题目66. 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会()o选择一项:A. 不是按需要使用玩具,而是凭兴趣使用玩具B. 会按照角色需要使用玩具,能够按照

16、角色要求行动,做 出符合游戏角色身份所需要的动作C. 会创造性的使用玩具,或者为游戏自制玩具D. 有明确的角色意识,能够相互协调角色之间的关系题目77. ()年龄段的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角色游戏随意性 较强,主题没有明确的目的,会时时转换自己的游戏角色。 选择一项:A. 大班B. 中班C. 小班D. 托班题目88. 对于幼儿来说,在表演游戏中()。选择一项:A. 游戏性优于表演性B. 表演性优于游戏性C. 游戏性和表演性同样重要D. 游戏性和表演性都不重要题目99. ()年龄段的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有明确的角色意识, 能够相互协调角色之间的关系,在行动上能与同伴相互配 合,持续地进行同一个游戏。选

17、择一项:A. 大班B. 中班C. 小班D. 托班题目1010. 在结构游戏中,()年龄段的幼儿结构目的比较明确, 对搭建的动作和过程感兴趣,同时也能关心游戏的结果, 游戏的时间一般能持续20分钟。选择一项:A. 大班B. 中班C. 小班D. 托班第六章单向选择题(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题目11. 我们在选择玩具时,要注意选择的玩具对幼儿来说,都 应该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幼儿某一个方面如身体、智力或情 感上的发展。体现了玩具选择的()原则。选择一项:A. 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B. 符合艺术、卫生和安全的要求C. 应经济适用D. 具有教育性题目22. 19世纪德国幼儿教育家()专门为幼

18、儿制作了一套 玩具,并把这套玩具命名为“恩物”。选择一项:A. 福禄贝尔B. 埃里克森C. 皮亚杰D. 蒙台梭利题目33. 我们在幼儿园中常见的拼插玩具属于()。选择一项:A. 非智力玩具B. 智力玩具C. 形象玩具D. 音乐玩具题目44. 对于02岁的幼儿来说,以下哪种玩具不适合?()选择一项:A. 发声玩具B. 推拉玩具C. 图书玩具D. 童话表演玩具题目55. 如果我们想要促进2-6岁幼儿感知觉的发展,我们可以选择以下哪种类型的玩具()o选择一项:A. 扮演玩具B. 运动玩具C. 益智玩具D. 音响玩具题目66. 幼儿园的自制玩教具,取材容易,成本低廉,还可以使 用一些自然物品。这体现了

19、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原 则?选择一项:A. 经济性原则B. 艺术性原则C. 科学性原则D. 教育性原则题目77. 一件自制玩教具的产生,一般需要经历几个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过程。第一个过程是()o选择一项:A. 构思B. 选材C. 立意D. 制作题目88. 在充分利用材料的外形特点来设计和制作玩教具,保持 所用材料的外形,只对其进行简单的加工和装饰。这在玩 教具的制作中,使用的是()加工方法。选择一项:A. 变形法B. 原型法C. 组合法D. 创新法题目99. 幼儿园一般应多长时间至少一次对玩具进行清洗和消 毒?()选择一项:A. 四周B. 三周C. 二周D. 一周题目1010. 在自制玩

20、教具的过程中,让幼儿意识到可以通过自己的 行动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变废为宝,这体现了幼儿自 制玩教具过程中()原则?选择一项:A. 艺术性原则B. 科学性原则C. 可持续性发展原则D. 教育性原则形考任务2 (学习活动)题目11 .什么样的游戏才是幼儿的游戏认真学习第一章中关于“幼儿游戏的特征”的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幼儿园的活动室里,教师正在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 活动室被分割为不同的角色游戏区,有娃娃家、医院、饭 店、糖果厂、商店、公共汽车站等。幼儿按照自愿报名的 原则去了不同的游戏区。教师在做巡视指导,当她发现“医 生”闲着无事的时候,就赶紧跑到“娃娃家”,提醒“妈妈”:

21、 “宝宝生病了。在教师的启发下,“爸爸”“妈妈”赶紧抱 上小孩,坐上“公共汽车”,去“医院找“医生”看病。 “糖果厂”的“小工人”用糖纸包完“糖果”(橡皮泥)以 后,坐着发呆。老师不失时机地跑来,启发他们:“今天是 周六,该大扫除吧?二 整个游戏过程中,老师忙的不亦 乐乎,从这个区到那个区,启发诱导。通过她的穿针引线, 各游戏组之间发生了横向联系,成为一个整体。游戏场面 显得热闹而壮观。当老师宣布:“今天的游戏玩到这里,小 朋友们可以自由活动了”时,两个小男孩走到一起:“现在 好了,老师的游戏玩完了,我们到外面去玩我们自己的游 戏吧。”请用300字左右的篇幅写出“老师的游戏”是否符合 幼儿游戏

22、的特征,并说明什么样的游戏才是幼儿的游戏。答:通过例子,教师违背了幼儿游戏主动性的特征。 可以看出老师通过所谓的启发控制了幼儿的思维和活动, 并控制游戏过程。这并非是把幼儿作为游戏的主人,而是 活动的被动参与者。通过以下几个特征说明这些才是幼儿 的游戏。1自主主动选择或自愿参加。2、自主决定。3、 无功利目的。4、积极的情绪体验。题目22. 各种游戏理论的比较认真学习第二章的各种游戏理论,选择三种游戏理论, 按照以下表格的格式,用简短的语言对三种游戏理论进行 总结和比较。答案必须包含以下内容:三种游戏理论的名 称,各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三种游戏理论的共同点,三 种游戏理论的不同点。答:理论名称

23、主要观点三者共同点三者不同点剩余精力说1. 生物体都有维持白己的生存能力,生物体进化所得到的 越高级,这种能力越强。2. 儿童除了一般生活活动外,不需要谋生,所以除了维持 正常的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同样高等动物除了维持生 存所必须消耗、发散出去,也还有剩余精力。3. 儿童和高等动物的剩余精力必须找到出路消耗,否则就 像不透气的蒸汽锅要发生爆炸,于是就用白然的无目的的 活动方式游戏已获得快乐,所以就产生了游戏。4. 游戏就是儿童和高等动物对剩余精力的一种无目的的消 耗。二低等动物的精力只能用于保护自己,无剩余精力, 所以不存在游戏。因为他们把人类的游戏分成两种:一种 是有目的的活动,被称为工作

24、一种是无目的的活动,被 称为游戏即精力发泄。都属于经典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 游戏作的解释,奠定了以后游戏理论发展的基础。缺点: 只能解释儿童游戏的部分行为,不能解释儿童游戏的全部 行为。只是从生物学的角度对游戏进行了分析,没有能真 正揭示游戏的木质。在人类思想史上,严肃并思考的儿童游戏得出的结论。 从儿童生活的各种侧而提出理论。对于游戏的定论不同。前联系说的代表人物批评了剩余精力说,这是一种关于游 戏的生物的效用性。都是主观性理论。松弛说游戏不是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1. 人类在脑力和体力劳动中都会感到疲劳,为了消除疲劳, 恢复精力,就产生了游戏。2. 对幼

25、儿来说,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及生活经验的缺 乏,而对复杂的外部世界难以适应,很容易产生疲劳,这 就需要游戏来时其轻松一下,以便恢复精力。3. 游戏是童年期自发的、以本能为基础的活动,儿童在游 戏中能够消除和恢复精力。生活预备说游戏是为了将来生活做准备。1. 儿童具体天生的木能,但木能不能适应将来复杂的生活, 要有一个准备生活的阶段,在天赋本能的基础上进行练习, 锻炼白己为生存竞争所必须的能力。2. 游戏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无意识准备,是练习本能的一 种手段。3. 越是高等的动物,将来的生活越复杂,所以游戏棋就越 长。首先,游戏具有社会性,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 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

26、生活。婴儿进入幼儿期,由 于身心各方面的发展以及与成人的不断交往,开始产生参 加社会实践活动(劳动和学习)的需要,渴望参与成人的一 些活动。但是,因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还不能真正 参加成人的活动,这是幼儿阶段心理发展上的主要矛盾。 游戏则是解决这一矛盾最好的活动形式,游戏是适应幼儿 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幼儿有强烈的动机参与游戏活 动,并在游戏活动中不断地满足他的各种需要,发展各种 能力。可以说,游戏既适应了幼儿身心的发展,又促进了 幼儿身心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复演,或消极适应生活 的过程,也不是精力过剩或情绪发泄的表现题目33. 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对游戏进行分类在认真学习第三章关于“幼

27、儿角色游戏的指导”部分 的基础上,阅读下面的材料。(1)非游戏行为:幼儿0-2岁时,没有同任何事物或 任何人进行游戏,在房间里闲荡或跟随成人。(2)旁观游戏:幼儿2岁以后开始观看其他幼儿的游 戏,他的兴趣集中在别人的游戏上,而没有参与到游戏中 去。(3)独立游戏:2岁半以后幼儿能自己玩玩具,进行 游戏,不参与别人的游戏,似乎没有意识到其他幼儿的存 在。(4)平行游戏:2岁半至3岁半以后的幼儿,在其他 幼儿的旁边游戏,也许选择一个和旁边幼儿一样的玩具、 材料和活动,虽然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游戏上,但其游 戏的方式却类似于其他幼儿。(5)联合游戏:3岁半到4岁半以上的幼儿,在小组 里与同伴交换材料

28、一起游戏,但事先没有确定游戏的目 的。(6)合作游戏:4岁半以上的幼儿,在小组中大家共 同游戏,有预期的目的和目标,如要搭建一个城堡或比赛 谁跑得更快。根据上而的材料,按照年龄段描述幼儿游戏的社会性 发展,并标注出何种游戏类型的社会性表现;根据材料和 对幼儿游戏社会性发展的描述,总结3-6岁的幼儿主要是 玩哪些游戏类型。答:学前儿童的游戏多式多样,种类不一。在学前教育中, 游戏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手段,成人或教育者为促 进儿童健康、全面地发展,要鼓励和支持儿童开展各种各 样的游戏活动。#160;婴幼儿游戏主要处于感知运动性的 认知水平,并满足于感官运用和机体活动的生理性快乐, 游戏具有较

29、突出的嬉戏性,多以四肢动作、身体的运动、 愉快的表情(玩相)以及出声的言语等形式表现于外,其 游戏活动具有较少的深度认知性成分,所以婴儿的游戏的 开展要侧重于活动性,促进感知觉能力和基本动作能力的 发展。#160;婴幼儿的随意注意发展还不完善,而且身体 也易疲劳,游戏的目的性和坚持性较差,所以婴儿游戏活 动的开展,每次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以不越过15分钟为 宜,旦要注意动静交替、灵活转变,以使婴儿身体的不同 部位和器官得到轮流休息和放松。#160;根据3岁前小儿的 教养目标以及婴幼儿身心发展和游戏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婴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60; 一活 动性游戏#160;活

30、动性游戏侧重于培养小儿各种基木的动 作操作的技能,促进婴儿眼手协调能力的发展,是婴儿游 戏活动的最基本表现形式。活动性游戏也有助于婴儿增强 体质和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此类游戏主要通过基本动作 和机体运动表现出来,如抬头、翻身、抓握、蹬、坐、爬、 站、蹲、行走、跑、跳、踮、攀登、投掷、平衡手指运动 等。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活动性游戏在户外的开展的比 例逐渐增大,并且在家庭中,家长应逐渐多提供和其他小 同伴在一起活动的机会。#160;游戏实例:#160; 1.抓抓、 蹬蹬(1岁内)#160;在小儿床上方,挂彩色玩具,高度 以孩子手、足能碰到为宜,成人一面说话引导,一面触动 玩具,逗引孩子手抓、足蹬

31、训练孩子转头和手足协同动 作。2.练爬(半岁以后)#160;先让孩子俯卧,成人用两 手抓住孩子的脚关节,然后慢慢举起,让孩子背呈弓状。这时孩子头部会反射性地后仰。反复做46次。帮助孩子 练习向后弯腰、挺胸以及两手臂的支撑。然后将孩子双脚 放下,成人用手推孩子的双脚掌,使其借助成人力量向前 移动,让孩子爬行。成人用力要轻柔,并不断讲话。#160; 3.走小路(1岁半左右)#160;成人用粉笔在室内或走廊 上画一条“小路”,要求孩子不越线,稳当地独自走完小路。 开始“小路”可以画宽些,再逐渐变窄,以逐步训练孩子 的平衡力。#160; 4.上楼梯取物(1、2岁)#160;用玩具引 导儿童练习上楼梯

32、可把玩具放在第五、六台阶上,成人 跟在儿童后而保护,让儿童自已上,初次可让儿童上三台 阶便把他(她)抱下来,再重复练习,熟练后可以再增加 上的台阶级数。#160; 5.跳高高(2岁左右)#160;练习从 约15公分高的台阶上下跳。成人站在孩子跟前,鼓励儿童 跳下,跳下后成人抱住儿童,并予以表扬。#160; 6.球出山 洞(2、3岁)#160;让孩子双脚跨开,身躯向前弯曲,把 球从双脚中间向站在身后的成人滚去。然后,要求孩子马 上站直,转身,向成人走去,取回球再来。开始成人可站 在孩子的正后方,渐渐地可以向左右移位,站在孩子的斜 后方,看孩子能否将球滚到成人跟前。机60; 7.打狐狸(23 岁

33、160;成人画一个狐狸头,挂在墙上,或挂在树上, 让孩子拿沙包,距离广2米远处,左右手轮流交换打狐狸 头,训练手的动作及投掷能力。#160; 8.写写画画(3岁左 右)#160;给孩子找个可以写写画画的地方,如一块水泥 地,再给孩子儿支粉笔,也可以给孩子几张纸,让孩子画 各种种样的东西。尽管孩子乱涂乱画的东西歪歪斜斜,什 么也不像,但也要鼓励他(她)去白由地画。不过,要让 孩子知道不能在门上、墙上或其他地方乱涂乱画。机60; 9. 假装活动(3岁左右)#160;给孩子提供条件,玩假装的 游戏,如做饭,开火车,抱洋娃娃等,在3岁时,孩子已 非常喜欢此类假装的游戏,可让孩子和其他小同伴在一起

34、玩,成人不必过多干涉。#160; 10.撕纸放风筝(3岁)#160; 用一张纸来回撕成纸条,然后用线结上,让孩子到室外去 放“风筝气尽量让孩子自已动手制作。可训练手肌肉,锻 炼走、跑动手的协调等o#160;二发展语言的游戏#160;婴 儿的语言游戏是发展儿童口语能力的有效形式。它主要训 练小儿正确的发音能力、理解语言的能力,使儿童随年龄 的增长,逐渐能较清晰地用语言表达自已的思想和情感。#160;游戏实例:#160; 1.模仿乐器声(1岁前)#160;成 人手拿乐器,一面玩一面逗引孩子说:“打鼓咚、咚、咚, 敲锣当、当、当,吹号哒、哒、哒”等。#160; 2.指五官(1岁左右)4160;成人(

35、妈妈)指自已的眼睛说:“妈妈 的眼睛在这里。”然后把住孩子的手,指着他(她)的眼睛 说:“宝宝的眼睛在这里。”同样的方法教孩子指出自已的 鼻子、嘴、耳、手等。随婴儿年龄增加和认知的发展,可 加上左右的分辨,并训练其快速地自已指出自已的某个部 位。#160; 3.找玩具(广2岁)#160;成人和孩子面对面 坐着,玩具摆放在两人中间,让孩子说出每个玩具的名称。 然后,让孩子闭眼,成人藏起一件玩具,再叫孩子睁眼, 说出少了什么玩具,说对了要鼓励。#160; 4.简单的儿歌或 绕口令(2岁左右)题目44. 游戏的观察在认真学习第四章内容的基础上,阅读下而的游戏定 点观察记录,分析活动情况,写出观察结论

36、大一班的娃娃家区域里有锅、碗、杯子和勺子。一段 时间以来,在这个游戏区域的活动一直比较平淡。这天, 在大一班幼儿进行分组游戏时,欣欣和云云又跑到了娃娃 家区域。欣欣拿起杯子和勺子,用勺子在杯里搅拌,一边 搅拌一边喊道:“卖豆浆了!卖豆浆了!谁喝热豆浆? ”云 云走近他,问道:“你在干什么? ”欣欣回答:“我在熬豆 浆呢。”云云说:“豆浆也不好喝啊? ”欣欣说:“豆浆可有 营养了,小朋友都得喝。”云云说:“你做火锅吧。火锅里 有肉还有菜也有营养。”欣欣说:“好吧,我给你做火锅。” 欣欣于是拿起锅放在炊具台上,一边做一边说:“可是没有 菜啊!我去买菜去。”说完就离开了娃娃家区域。这时宁宁 走过来

37、看见炊具台上有锅,就问:“这是谁做的菜啊? ” 云云回答说:“我们在做火锅呢。” “哦,那我来拌调料吧。” 宁宁高兴地拿起一个小碗拌起了调料。好一会儿,欣欣都 还没回来。云云于是去找他,原来欣欣被理发店的游戏吸 引住了。在排队等着理发呢。云云叫上欣欣去找了些蔬菜(绿色的玩具),回来将这些蔬菜倒进了锅里,云云又找来 了肉片(红色的纸片)放到锅里,还对两个同伴说:“这是 羊肉片,可好吃了。”说着就要捞起来吃。欣欣这时拦住了 她,说:“还不行,水还没开呢。”又过了大约两分钟,宁 宁说:“可以吃了,我都闻到香味了。”于是,三个小朋友 就“吃” 了起来。小玉和鹏鹏也来到了娃娃家区域,欣欣、 云云和宁宁

38、热情地邀请他俩参加,五个小朋友一起像模像 样地涮起了火锅。答:用观察法更为合适;其次,与成人和年龄较大的儿童相 比,幼 儿更少受到观察过程的影响,一般在稍微熟悉的观 察者(有时甚 至是不相识的观察者)而前仍能表现白然行 为,显得旁若无人,我行我素。幼儿年龄越小这种现象就 越明显,因而观察所得到的资料也就越真实。;而旦,观 察对象是当前正在发生的事实现象,具有直接性。观察者 和观察对象共处于一个研究体系中,这使得观察者能够直 接地、准确地了解观察客体发生、发展的过程,获得真实 而详细的资料。;可能不同。有关知识经验越丰富,观察 到的东西就越多,对事物的认识就越深刻。;二、教育观 察法的类型;外,

39、观察难免带有主观选择性,只记录观察者 感兴趣的行为表现,而忽略一些重要的行为细节。;直观、 生动、具体、真实,有助于研究者对观察对象形成整体认 识。但人的感官有一定局限性,纸笔记录往往会遗漏一些 信息,被观察的行为难以完整记录下来,从而影响后期整 理和分析时再现原始情境。;(三)结构性观察与非结构性 观察法;(四)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以一小时的时间 到幼儿园教室观察白主游戏期间教师对幼儿角色游戏的 指导行为,连续观察四周后,比较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 是 否存在不同的指导方式。这是在自然状况下进行的非参与 观察研究。又如,研究者在实验情境中,安排一些好玩有 趣的玩具,让一组儿童进入观看但不准

40、玩弄,但让另一组 儿童玩弄这些玩具,然后观察两组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这 个研究是在实验情境下进行的非参与观察研究。在非参与 观察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观察者可以使用录像机对 现场进行录像。非参与观察的长处是研究者可以有一定的 距离对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客观”的观察,操 作起来也比 较容易。但其弱点在于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 科学 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28229.:首先,观 察情境是人为制造的,观察对象知道白己在被观察,往往 比参与观察受到更多的“研究效应”或“社会赞许”的影 响;其次,;研究者较难对研究现象进行比较深入的了解, 不能像参与观察那 样遇到疑问时可以立刻向

41、被观察者发 问;最后,可能受到一些具 体条件的限制,如因观察距离 较远,研究者看不到或听不清正在发生的事情。总之, 教育观察法的类型多样,各具优缺点。研究者可根据自己 的研究问题、研究对象、设备设施条件以及白身的兴趣所 在 选择适合的观察方法。同时,上述各种观察法可根据具 体情况组合使用,取长补短,将能达到更佳的研究成效; 究方法中常用的记录方法,取样记录法和等级量表法是量 的研究方法中常用的记录方法。;儿园某一幼儿的同伴交 往行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连续观察;也可以是定点的持续 观察,例如对幼儿园某班角色游戏活动中娃娃家的定点持 续观察。传统的实况详录法在观察现场采用手工的纸笔记 录,现代则更多

42、地利用录音、录像等设备,将观察行为和 事件全部实录下来,供以后分析处理。例如有人用实况详 录法研究广3岁儿童言语的发展,他用录音机每周录一 次,一次录10分 钟,记录被观察对象的言语,然后对每 次收集的儿童语句、词汇进行分类整理,最后概括出三岁 前儿童言语发展的阶段。在实况详录法的实施过程中,观 察者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对行为进行详细客观的描述,不作 主观推断和分析。在连续记录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将描述 与解释、评价混为一谈。一般来说,先尽可能客观地进行 观察记录,描述事实;记录完毕,再对描述的事实进行解 释和评价,两者必须严格区分。表41是实况详录的一; 段现场记录。;“ ”;难;用现代化的观察设

43、备价格昂贵; 记录和整理资料费时较多。;其子3年,于1774年出版 了一个父亲的日记,在日记中记录了自己孩子的生长、 发展的情况,同时对母亲的早期教育作用及其他对儿童生 活有重要影响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接着,达尔文(C. Darwin) 写了一个婴儿的传略,描述他儿子的行为和发展。以 后,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W. Preyer)花了 3年时间对他的 孩子 从出生到3岁连续进行日记描述,在此基础上,于 1882年写成了儿童心理一书。现代儿童心理学家皮 亚杰(J. Piaget)也用日记描述法搜集观察资料,写成儿 童心理学一书。我国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是教育家陈 鹤琴,他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作

44、了详细的观察日 记并拍了几百幅照片,在此基础上,于1925年写成了儿 童心理之研究一书。一般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这种记录有关儿童成长和发展的日记描述法,是研究儿童 的一种主要方法。资料来源:陶保平.学前教育科研方 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374.;日记描 述法是对儿童进行研究的传统方法,是在日常生活中边观 察边记录,因此能系统获取儿童身心发展的连续变化;能提 供较长期的、较详细的第一手资料;由于观察是在白然情境 中持续进行的,资料较为真实可靠。另外,日记描述法常 用于个案研 究和人种学研究,有利于对行为进行质性分 析。日记描述法的局限性在于,该方法往往只适合于

45、对个 别对象进行观察,缺乏代表性;一般是以自己的孩子或亲 属作为观察对象,偏向性较强,因此观察记录很有可能带 有情感色彩或主观偏见。另外,此法要求观察者持之以恒, 长期跟踪观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研究者将 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或感兴趣的事件完整地记录 下来。它与日记描述法有所不同,它不是连续记录某一特 定儿童的行为及其发展,而是着重记录有研究价值的事件 或信息。它要求记录事件的完整性,从事件发生到事件结 束的全过程,按照顺序记录下来。轶事记录法记录的内容 可以是典型事件,也可以是反映幼儿身心发展某一方面的 行为事件。当然所记录的行为或事件必须是观察者本人直 接观察到的,而不是

46、道听途说的。Goodwin和 Driscoll (1982)认为轶事记录法有五个特性:第一,直接 观察幼儿,而不以道听途说为记录的依据;第二,针对特殊 事件作迅速、正确和详细描述的记录;第三,提供了幼儿行 为发生的前后关系,说明了行为的背景及情境,这种前后 关系包括了幼儿或其他参与者所说的话;第四,如果观察 者要作任何推论或解释,则无需再作客观的叙述,因记录 的本身非常的清晰;第五,;所观察的行为可以是一般或特 殊的行为,如果是特殊不常见的行为则需说明。例如,陈 鹤琴在观察记录中多次运用这种方法,在一个儿童发展 的程序中对陈一鸣第478天的记录北京市教育科学研 究所编;的其他情况。另外,观察者的主观评价和解释与 行为事实的客观描述要严格区分,以免将客观事实与主观 判断相混淆。由于轶事记录法常常是事件发生后的回忆, 所以一定要及时记录。轶事记录法所获得的资料真实可靠 而且典型,有长期保留和反复研究利用的价值。它的运用 简单、方便,无需编制观察记录表格,是幼儿教师和家长 常用的一种观察方法。;他发现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远程教育/电大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