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丰都县2012年春中学语文
八年级〔下〕发展性阅读导学案
〔第六单元 第23课〕
备课时间
____周星期_____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___周星期___需 课时
课 题
小石潭记
阅读评价
组别
组长
组 员
班级评价
教师评价
1
2
3
4
5
6
7
8
展示次数
终结评价
展示质量
一、阅读目标
1.疏通课文大意,积存重点文言词语。
2.理解以生动的比喻写景的方法。
二、目标链接
1.关于比喻
〔1〕构成:比喻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 、比喻词。
〔2〕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亮深入的印象,依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3〕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
特 点
本体
比 喻 词
喻体
例 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
犹如、好比、犹如
出现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出现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无
出现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4〕怎样写好比喻:比喻的本体和喻体要有自然的关联,属于同类事物,或者属于同一行业,或者是和当事人或物的身份有关,或者具有浓郁的同一地域色彩,就非常贴切了。
2、以喻写景
比喻,在描写景物的课文中经常出现,它让那些美妙的景象形象可感,呼之欲出。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描述月下的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作者连用了三种物〔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来比喻荷花。“明珠〞特别荷花的圆润,“星星〞特别荷花的明亮,“刚出浴的美人〞,既写出了荷花的纤尘不染,使人想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从而想到荷花的质朴、清新、纯洁、淡雅和高贵。又使人想到水中月、雾中花,灯下观美人那种模糊美的意境。总之,经过比喻,笔下的荷花已变得风情万种,仿佛就对着读者“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你能不心动吗?
三、阅读过程
作家及作品常识梳理〔导入语〕:
1.作者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出色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粥发现了许多风光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2.作品简介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3.关于古代的文体“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一〕结合“十注〞 带疑初读〔25〕分钟
环节要求: 细读默想 用心十注 整体心得 卒章反刍
教 学 过程 设 计
1.结合“十注〞和注释初读课文后,在小组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五步法〞〔分工、自学、传递、整合、表述〕探究下面的问题,形成小组解读结果。
〔1〕解释列词语,并给划线的字注音或给拼音写汉字。
huáng〔 〕竹______________ 清liè〔 〕________________
坻〔 〕___________ yǐ〔 〕然不动___________chù〔 〕尔_________
犬牙参〔 〕互_________________斗折蛇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悄怆〔 〕幽su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整体感知探究
分小组按“小组合作学习五步法〞探究下面问题后,自由展示结果,其他组自由矫正评价,教师作随机的矫正评价并评选出最具阅读潜力的学习小组〔员〕。
〔1〕理解性默写。
①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描写潭上多姿的树蔓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本文寄托了他忧伤凄苦的心情,写出文中暗示他当时心境的语句:
⑤写潭中露出的石头浮现的姿态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清文章思路。
①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石潭的四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第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⑤初见小石潭作者心情如何?写了潭边的那些实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第二段中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作者在本文中是怎样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了“悄怆幽邃〞,一乐一忧是否矛盾?为什么?
参照答案:〔1〕①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②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④“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⑤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2〕①按游览的顺序来写的:先发现石潭,再写潭中景物,然后写小潭的源流,最后写小潭的氛围。②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忧伤。③潭水奇〔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潭石奇〔全石以为底〕;潭源奇〔斗折蛇行;犬牙差互〕;氛围奇〔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④〔1〕篁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翠蔓。〔2〕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及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⑤心里很高兴〔心乐之〕;清澈的潭水、峥嵘的潭石、青翠交织的潭树。⑥〔1〕清澄。〔2〕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即抓住景物特征,侧面描写潭水。⑦作者不仅描述山水之美,而且把个人思想感情寄托在对山水的描述中去,做到情景交融。如借游鱼的嬉戏来表达尽情山水的乐趣;小石潭幽深的环境引发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之叹,都是抓住景物特点寄予作者思想感情的。⑧不矛盾。柳宗元参加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之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再则优美的山水被弃在自然的角落里,由此联想到自己现在的境况,因此一经凄苦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可以说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所以不矛盾。
〔二〕小组合作 置疑探读〔15分钟〕
环节要求:我置我疑 疑义相析 解疑互进 献疑待诂
小组分工、自学、传递、整合、表述如下问题,形成组内解读成果,再抽组进行班级展示和抽组展开评价,教师必需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有权质疑教师。
1.分小组按“小组合作学习五步法〞探究以下问题后,自由展示结果,其他组自由矫正评价,教师作随机的矫正评价并评选出最具有阅读潜能的学习小组〔员〕。
〔1〕本文从哪几个角度写小石潭的水?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1) 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来描写事物的声音和形态,请从文中把比喻句找出来,并分别指明本体和喻体?
参照答案:〔1〕水之清、水中鱼、水之源;采纳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特别了水清的特点。
〔2〕①“闻水声,如鸣珮环〞。以“鸣珮环〞喻水声。②“皆假设空游无所依〞。以“空〞喻水之透明。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的意思是“假设斗之折,假设蛇之行〞,以北斗星的曲折排列、以蛇的爬行来比喻溪身曲折蜿蜒。④“其岸势犬牙差互〞。以“犬牙〞比喻岸势凹凸不平。
〔三〕交流展示 释疑导读〔20分钟〕
环节要求:小组交流 陈述己见 组间论辩 教师点拨
1.朗诵品鉴
分小组运用多种形式朗诵课文〔自由读、领读、齐读、组合读、情境读、角色读〕,在班级展开自由展示,评选出最具有影响力的朗诵小组和个人。
教师在展示前或展示中应该随时对朗诵的节奏、停顿、缓急、气息、轻重、情感作出具体矫正指导,并尽可能做好示范性朗诵。
〔1〕我在本次活动中的表现是 〔2〕我们组的表现是
〔3〕最后评选结果是 〔4〕我对老师矫正指导的评价是 2.疑惑问题备忘〔或板书制定〕:
3.阅读收获展示〔或教学后记〕:
〔四〕矫正评价 能力测读〔20分钟〕
环节要求:自我作答 组内小结 准确表述 待师验证
自
我
评
价
小
组
评
价
认真阅读《小石潭记》,按要求回答下面各题〔50分〕
1.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12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 (2)伐竹取道 伐:( )
(3)佁然不动 ( ) (4)其岸势犬牙差互 ( )
2..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8分)
之 (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 (其: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 (乃:于是,就)
3.用现代汉语写出以下句子的意思。(10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10分)
5.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依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10分)
参照答案:1.①向西 ②砍伐 ③呆呆的样子 ④参差不齐
2.A 3、①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②〔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孤独忧伤〔凄凉〕5.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制定:李素华 终审:山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