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新冠师生员工个人防护手册切实做好XX省教育系统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确保2022年春季学期学校工作平稳运行,需加强对广大师生员工个人卫生防护技能知识培训和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师生员工身心健康和安全。同时,所有返校师生员工需向学校承诺其报告的真实性,签订承诺书,并做好以下防护:一、个人卫生防护1. 公共场所的个人卫生防护(1)在密闭公共场所要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罩或医用外科罩;(2)减少接触公共物品;(3)打喷嚏或咳嗽时,如未佩戴罩,须用纸巾或手肘衣服遮住鼻;(4)外出回来后立即洗手,采用“七步洗手法”,全程保持手卫生;(5)尽量减少外出活动频率,缩小外出活动范围。2. 医用罩使用指引(1)学校应根
2、据应对新冠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印发公众科学戴罩指引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发202233号)文件精神,加强科学引导。(2)更换和存放:每4小时更换一次性医用罩。在此期间,若无明显脏污、变形、损坏,可重复使用;若罩被污染,应立即更换,不可重复使用。每人需准备一个清洁、透气的纸袋存放个人医用罩,并标记姓名,确保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3)佩戴方法:佩戴罩前应洗手,在戴罩过程中避免接触到罩内侧面,减少罩被污染的可能。面向罩无鼻夹的一面,两手各拉住一边耳带,使鼻夹位于罩上方;用罩抵住下巴;将耳带拉至耳后,调整耳带至感觉尽可能舒适;将双手手指置于金属鼻夹中部,一边向内按压一边顺着鼻夹向两侧移动指尖,直至将
3、鼻夹完全按压成鼻梁形状为止。医用一次性罩,蓝色面朝外,白色面贴鼻。(4)摘脱方法:罩外侧吸附了大量细菌,脱下罩时避免触碰罩外侧,用手抓着系带取下,应将罩接触鼻的一面朝外折好,放入清洁的自封袋中。不宜将摘下来的罩直接塞进袋里或随意丢弃,避免造成医用罩二次污染。摘脱罩之后,一定要记得清洗双手,保持手卫生。(5)处理:废弃的一次性医用罩应统收集处理。健康学生和老师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用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处理即可;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人员佩戴的医用罩,需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流程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3. 保持手卫生(1)要做到减少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或部位;(2)接触公共物品、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
4、用肥皂、洗手液或免洗手消毒液清洁手部;(3)避免用手接触鼻眼。4. 正确的洗手方法(1)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2)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3)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4)第四步,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5)第五步: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搓擦,交换进行;(6)第六步: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7) 第七步:一只手的手掌握住另一只手的手腕部分,旋转揉搓,交换双手。小技巧:按“内一外一夹一弓一大一立一腕诀进行;时间不应少于20秒,相当于唱完两遍“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
5、你生日快乐! ”的生日快乐歌。5. 健康打卡与报告制度(1) 坚持每日健康打卡,报告健康状况和接触新冠病人、疑似病人及无症状感染者情况;(2) 当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要马上告知老师或学校疫情报告负责人;(3) 若发热(额温云36.8笆或腋下体温云37.3笆,后者更为准确),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到学校隔离观察室或健康观察室休息,必要时及时送诊。6. 就诊防护(1) 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按规定去定点医院就医;(2) 尽量避免乘坐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路上和医院内应全程佩戴医用外科罩(或其他更高级别的罩)。二、健康生活方式1. 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1) 幼儿园儿童每天
6、保证1013小时、小学生每天10小时、初中生每天9小时、高中生每天8小时的睡眠,教职员工每天保持8小时睡眠;(2) 不打破平时的作息规律,上床睡觉时间不宜比平时推迟半小时以上,起床时间不宜比平时推迟1小时以上。2. 健康饮食(1) 一日三餐定时;(2) 保持食物多样,不偏食、挑食;(3) 不喝含糖饮料,多喝开水、茶水;(4) 家长和儿童青少年一起准备食物,讨论食品营养,学会简单烹饪。3. 减少视屏时间除完成教育部门线上教学以外,儿童青少年要尽可能减少视屏时间。(1) 每天看手机、电脑、电视、Pad等视屏电子产品,幼儿园36岁儿童不宜超过1小时,6岁以上的人群不宜超过2小时;(2) 家长成为子女
7、的榜样,避免“手机控” “电视控”;(3) 用体力活动、家务劳动、亲子互动游戏代替视屏行为。4. 加强体力活动教职员工及学生尽可能增加室内运动、家务劳动;在少接触他人或者与他人保持1.5米以上距离的情况下,进行户外体育锻炼,加强体力活动。(1) 对于517岁的儿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累计至少60分钟中等强度(如健美操、踢毽子等)到高强度(如快速高抬腿、跳绳等)体力活动,并且大多数日常体力活动应该是有氧运动;(2) 18岁以上的人群,每周至少完成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体力活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体力活动,每次应该至少持续10分钟。此外,每周还应有2次肌肉力量运动。三、教师上班的健康要求(1)近
8、14天无发热、咳嗽等感冒样症状,无高风险地区和旅居史,无与新冠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境外来皖(回皖)人员接触史;(2)在办公室入醒目位置放置快速免洗手消毒液或普通洗手液,并有醒目标识提示保持手卫生;(3)两人及以上办公时佩戴罩;(4)电脑专用,不使用他人及公共电脑;(5)全天保持通风状态,空调暂停使用;(6)每日夜间对办公室公共设施进行消毒。四、上课卫生要求(1)公共教室仅供教学使用,暂停其他聚集性活动;(2)教师授课时佩戴医用罩;(3)学生上课时佩戴罩;(4)必要时错峰上课;(5)教师在上课前后均要洗手;(6)教室消毒、通风。要求见“XX省学校新冠疫情重点场所防控工作指引”。五、
9、进餐卫生要求(1)有潜在疫情风险的地区,教职员工和学生进餐可实行错峰制;(2)采用分餐制;(3)避免面对面就餐,若条件允许应隔位就座或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防护距离(1.5米),避免就餐时说话,避免扎堆就餐;(4)就餐前、就餐后洗手;(5)食堂消毒、通风要求见“XX省学校新冠疫情重点场所防控工作指引”。六、学生和教职员工返校途中安全防护(1)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佩戴罩及时就医,排除新冠感染后再择期返校;(2)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公共场所时,全程佩戴罩;(3)全程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交通工具上的公共物品或部位。当手接触了公共物品、咳嗽时用手捂、饭前便后等情况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遵从“
10、七步洗手法”;或者使用免洗手消毒液清洁双手;(4)避免用手接触鼻眼;(5)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捂住并妥善处理废弃纸巾,无纸巾时可用手肘衣服遮住鼻;(6)应留意周围旅客状况,避免与可疑人员近距离接触。发现身边出现可疑症状者须及时报告乘务人员;(7)做好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若出现可疑症状,尽量避免接触其他人员,视病情及时就医;(8)旅途中如需到医疗机构就诊,主动告诉医生个人14天内是否到过新冠疫情高风险地区或的旅居史,是否途经疫情高风险地区或,是否接触过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等,积极配合开展相关流行病学调查;(9)妥善保存旅行票据信息,以配合密切接触者的调查;(10)到校
11、按学校要求报告,登记相关信息,填写健康卡。七、心理健康1. 开展多形式心理健康教育(1)学校通过微博、公众号、微信群或QQ群向教职员工和学生推送心理健康科普类文章等;(2)利用校园公告栏、宣传栏、教室黑板报、宣传手册发放等方式做好心理健康教育;(3)教师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及时发现、疏导学生心理健康问题;(4)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活动。2. 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1)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来帮助学生恢复规律学习生活、获得稳定感;(2)提倡学生维护人际交往,通过远程方式与家人、朋友、同学等保持积极联系,彼此表达关心,获得情感支持;(3)如有条件,学校建立心理健康热线;(4)鼓励学生和教职员工利
12、用社会心理热线服务和心理危机干预服务系统。3. 积极推进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1)多运动,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2)听音乐,缓解紧张情绪;(3)家长和子女之间保持良好的亲子互动;(4)不信,不传。4. 及时发现师生的严重心理健康问题(1)家长和教师学习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的知识,关注他们的心、理波动和行为表现,倾听他们的抱怨和愿望,了解他们封闭的心理活动;(2)学校教职员工同事之间要相互关心,及时发现同事有可能存在的严重心理健康问题,并向单位领导汇报;(3)充分利用属地省、市、县综合性医院心理门诊、精神卫生中心及各类有资质的心理咨询机构等资源,及时转介受疫情影响导致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和教职员工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并做好后续的衔接和支持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