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渗透活动思想.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0187626 上传时间:2025-04-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渗透活动思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渗透活动思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渗透活动思想 正确熟悉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思想不是方法,而是方法更高层次的指导。数学思想是具有全面性和概括性的,在数学学习中应该处于引领的地位,是相对比较抽象的,而数学方法只是片面地解决某一类问题所采用的策略,具有局部性,是一种具体的数学行为。如,教学圆的面积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是引导同学把圆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体现转化的思想,从而让同学总结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的过程,并不是同学想出来的,而是教师告诉的,或者说这只是数学思想的一种应用 教师并没有真正让同学明白这种思想的用途,什么时候要用转化呢?教师并没有给同学建立转化的思想观念,只是就题论题教给了同学一种方法,一种转化的方法。在数学抽象思想中,就派生出了转化的思想,什么是转化的思想,简单地说就是把未知的知识转化为已知的知识,在渗透中让同学找到以后在解决未知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 数学思想应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什么?是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了能用,用了能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数学的真谛。但怎样学,学什么,用在哪里等等往往被我们所忽略,正因为如此,所以很多数学课堂上的组织行为都是一种被动的或者说是机械的操作,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机械性地传授知识,导致同学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形同虚设。而且,在同学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数学思想应当贯穿全过程,让同学知其然,也当知其所以然,真正起到指导同学学习的作用。 例如,在人教课标版第七册有这样一道学习题:树苗每棵要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很多教师在处理这样题目的时候,告诉同学只要16(3+1)=4(元)就是最后的结果,教师也会讲一些算理,但同学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并不能理解这是什么意思,为了应付,所以同学选择了学习中最"快捷'的方法:模仿。凡碰到"买几送几'类型,同学就模仿。殊不知,如果碰到的是"买几送1',模仿也能巧合得到准确结果,但碰到"买3送2'"买5送3'等时候,同学的模仿完全是错误的。分析原因,是同学对被除数的不理解,上述题目中的16是什么意思?是表示1个16平均分成4份。如果是"买3送2'应该是把送的2个16平均分成5份。只有让同学真正理解了该题目的灵魂思想,才不致于使同学模仿其"形',而不懂其"神'。 2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1.把抽象的理论生活化 众所周知,数学的理论、定义在一定程度上显得略微枯燥、难懂。加之初中生学习能力有限,一时很难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实际状况,举例说明,将知识总结归纳成浅显易懂的语句。 2.引起同学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情 初中生大多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数学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数学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数与形的体现。生活中的很多想象可以用数学来解决,老师可以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课上抛开枯燥的理论知识,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展现数学的神奇力量,激发同学的热情,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3.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这要求老师依据同学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制订不同的教学策略。对成绩差的同学要求不要过高,应让他们从基础做起,由浅入深,慢慢培养学科兴趣,建立自信心,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从每道题的已知条件出发,明确考点,善于分析,在课后不断做题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提升学习效率。 4.运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教学,吸引同学的注意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渐融入各类教学当中。在枯燥的数学教学程中,利用幻灯片、计算机等把相对枯燥、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使其变得立体、形象、生动。把同学带入神奇的数学世界当中,体会数学的无穷魅力。 3激发同学数学学习兴趣 立足人文性,巧设情境趣味导入 优良的开端作用非凡,有成功的一半之美誉,数学学习的入门的向导就是依靠兴趣,兴趣也是激发同学学习欲望的强大动力。在实际教学中,无妨先创造有效的情景,采纳兴趣盎然的提问或者设置令人不解不快的悬念等形式导入新课,其效果就十分理想。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就以如下几个问题示之:任意三根木条一定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这个问题一出,不少同学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样的结果同学们一时决定不下来,这时我就回归到生活,让事实说话,拿出三个木条,当场演示,当然很多情形下能组成三角形,可是同学也亲眼见证了有的状况下三个木条竟然组不成三角形,事实胜于雄辩,在大家感到十分奇怪、惊奇的同时,让同学自己拿出学具也通过拼接组合,并加以启发,同学边做边学,于是一番探究便由此开始,通过自己动手、观察、猜测总结概括,寻找了三边长应该满足的关系。这样做既促进同学的探究,又将思维引到深层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同学们个个留下了思维的启迪和心灵的震撼,数学兴趣也因此得到了激发。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这也是引入新课的有效途径,这样做也能确保同学尽快身临其境,激发数学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无妨设问:要求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先补上一个边,构成了什么图形?这个图形的面积该怎样求?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又该怎么办?同学通过自读课本并加以思索,找到了问题的来龙去脉,清楚了转化的方法,欲求三角形的面积,先加边变成熟悉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折半求得三角形的面积。这样结论的获取靠的是同学自己动手,自己动脑想,印象就分外深入,效果要远远好于教师滔滔不绝地说教。即便是教师讲,不到关键时候也不要轻易讲解,讲就针对同学的百思不解处,讲就是在同学困难时点出奥妙,豁然开朗,令同学柳暗花明。 施行出真知 学科的教育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让同学学会多少知识,考多少分数,最终落脚点是在于让同学通过数学的学习,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从而为解决现实问题充电加油,这才是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分数教育和知识教育都是对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的一种歪曲,化知识为能力是真正的价值取向。常言道:"听过不如见过,见过不如做过。'亲身经历过了以后,印象就分外深入。数学知识就能得到更好的熟悉,真正价值就会得到真正体现,关键之处都离不开数学兴趣的激发。 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教师无妨找到几块不太规则的土地,测量其面积,布置给同学以后,让同学自己找出工具,在纸上画出草图,依据获得的数据,在黑板上展示,这时割补法、分割法都得到了体现,还可以直接询问同学,经过讨论这些有效的方法都得到了浮现。如此一来,同学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动手施行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施行,并且在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探究上也得以突破,同学的亲身参加,激情很高,津津有味,体验了学以致用,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还收获了朝气蓬勃的课堂,充满了朝气,一举而多得。 4引导孩子小组合作学习 〔制定〕合理内容及时指导,是合作成功的关键 合作学习的问题必须围绕着以同学的发展为本这个中心,既能激发同学的兴趣,又对同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是单个同学难以独自完成的复杂任务,是同学感到疑惑不解、易于引发同学认知冲突的,必须经过交流、争议、思维碰撞和互相接纳才干使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明确化与合理化。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制定小组合作的内容: 在新授内容尝试时组织小组合作。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地〔拓展〕研究的时空,有所选择地采纳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合作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还给了同学学习的主动权,。我在教学三位数加法计算时,先出示情境图让同学列出算式347+256,再让他们摆一摆、算一算,独立思索答案,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算法。由于同学先是独立思索,所想的方法也就不一样,再在小组中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得出了几种办法,①先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再把它们的和合起来;②把256分成200、50和6,再算347+200+50+6;③把347分成300、40和7,再算256+300+40+7。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同学自己解决了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所以,凡是通过学习小组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他们自己解决,这样同学才干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 在教学难点时组织小组合作。 关于学习的难点,采纳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同学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能有效地促进同学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例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天,妈妈买来一些糖,想分给到家里来做客的小朋友们。她想分给每个人3块,能分给几个人呢?结果会怎么样呢?她想考考做客的小朋友,如果让你分,你会吗?看看你能有什么新发现。 (然后我让同学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糖,但各个小组的糖果数量均不相同。)同学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马上进入了状态,兴致勃勃地按要求分起来。接着全班一起讨论分配的结果。在这个分糖的情境中,同学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分配,研究分得的结果,于是自然地从感性上明白了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的道理。 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