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复习.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186952 上传时间:2025-04-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邹忌讽齐王纳谏 〔八年级下册第20课〕   一、内容概述:本文记述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表现出邹忌足智多谋,善于辞令,实事求是,头脑冷静,善于观察、思索。反映了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坦荡胸怀。也反映出齐王是一位有魄力的君主。他深知收买人心的重要,勇于听取不同看法,关于邹忌的讽谏,他闻过则喜,并立马付诸行动,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依据人们对朝政的批评议论,进行大胆的政治改革。 二、结构简析:第一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索。说明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困惑 。善于思索、实事求是。 第二段写邹忌入朝讽谏。体现了邹忌的真知灼见和深谋远虑。 第三、四段写齐王纳谏及齐国大治。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治国之才。 三、写作特色:本文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却鲜亮的塑造了邹忌这个有头脑、有才干的谋臣形象,这得益于文章既有正面描写〔如邹忌的冷静思索〕,又有侧面描写〔如通过齐王纳谏和齐国磊治表现邹忌在治国安邦中的作用〕。此外,本文在语言上运用众多排比句式,不仅加强了语言的节奏感,更造成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给人以无可辩解之感,有力阐明“王之蔽甚矣〞的论点。 四、中考链接: 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形貌昳丽〔光彩美丽〕/朝服衣冠〔穿、戴〕/窥镜〔察看〕/旦日〔第二天〕/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不如,比不上〕/孰视之〔仔细:这个意义现在写作“熟〞〕/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表比较,意思是“与……比谁更……〞〕/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实在〕/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王之蔽甚矣〔受蒙蔽〕/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侍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谁〕/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能谤讥于市朝〔指责,讽刺。谤,指责。讥,讽刺〕/能谤讥于市朝〔公共场合〕/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时时而间进〔有时〕/期年之后〔满一年〕 2、翻译以下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②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③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对着镜子审阅自己〔的形象〕,更〔感觉〕远不如〔徐公美〕。 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我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我。 ⑤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宫里的王后嫔妃和亲信侍从,没有谁不偏爱大王。 ⑥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 ⑦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寡人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励。 ⑧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⑨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这件事,都到齐国朝见〔齐王〕。 ⑩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3、邹忌的妻、妾、客是怎样评价邹忌与徐公之美的?邹忌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邹忌的妻、妾、客都说他比徐公美。而邹忌并没有陶醉于这些溢美之词,通过比较、思索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即人们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不会说出事情真相。由此,他进一步悟出了治国的道理,即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都敢于说真话,这样才干实现大治。 4、本文用“   〞一词既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又说明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 答:门庭假设市。 5、“王之蔽甚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述。 答:由于“私王〞“畏王〞“有求于王〞,导致身边的人对王从不讲真话。〔符合文意即可〕 6、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答: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贴切自然,入情入理,让人听得心悦诚服。另外,在语言上,排比句的使用营造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一环紧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解之感,有力地阐明了自己的认点。 7、从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邹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英俊、明智、精心、实事求是,有自知之明。 8、邹忌以事设喻〔以小比大,以家比国,由浅入深,推己及人等〕,委婉规劝。他由“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推及到“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从而使齐王猛醒、纳谏。〔意对即可〕 9、文段写齐威王的态度只用一个“善〞字,而写公布命令的内容、群臣进谏的状况、修明政治的结果却较具体。这样写有何好处? 答:因为写了后来,齐威王的一个“善〞字就抵得了一大段描写。这一略一详,略得余味无穷,详得具体生动。〔意对即可〕 10、从文中看,齐威王除“蔽〞取得了什么效果? 答:在内,“虽欲言,无可进者〞;对外,燕、赵、韩、魏“皆朝于齐〞〔“战胜于朝廷〞〕。 11、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 答:①有邹忌这样敢于并善于进谏的大臣。 ②齐威王虚心纳谏,兴利除弊,修明政治。 12、本文中的“王之蔽甚矣〞是一种谏,《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也是一种谏,《捕蛇者说》中的“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可以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谏,进谏者都关注到了民意或民生。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王之蔽甚矣〞,要求齐王广开言路,听取民声、关注民意;《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要求鲁庄公取信于民;《捕蛇者说》中的“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是希望统治者关注百姓的疾苦。 13、本文中邹忌和齐威王个性鲜亮,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 答:〔示例〕我更欣赏邹忌,因为邹忌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劝说,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与他人交往的艺术。〔或说:我更欣赏齐王,他能够正视自己的不够,接受他人规劝,我看到了他宽广的胸怀。〕 14、以下朗诵停顿标注有误的一项是〔B〕。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5、本文首先叙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的状况,然后写邹忌由己及君,说明“王之蔽甚矣〞的事实〔用原文回答〕;接着叙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决心和措施;最后写邹忌讽齐王纳谏后取得了庞大成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16、邹忌讽谏齐王与扁鹊规劝蔡桓公,劝谏结果有何不同?试从邹忌和扁鹊的角度简要分析其原因。 答:〔示例〕邹忌讽谏成功,而扁鹊规劝失败。原因:邹忌采纳了设喻说理的方式,使人容易接受,而扁鹊规劝时没有合计到对方的身份,直言不讳,让其难以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