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客运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186400 上传时间:2025-04-2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6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客运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客运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概述4 1.1项目背景4 1.2主要研究结论4 第二章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8 2.1项目外部环境发展及趋势分析8 2.2市场需求分析11 2.3目标市场分析11 2.4旅客发送量预测10 第三章规模需求分析13 3.1设计生产能力13 3.2建设规模需求13 第四章站场位置及建设条件18 4.1站场选址18 4.2项目建设条件18 第五章总平面布置及配套工程20 5.1总平面布置20 5.2 土建工程20 5.3配套工程22 5.4技术经济指标24 第六章 环境影响、节能节水、劳动安全与消防25 6.1环境影响与保护25 6.2节能节水27 6.3劳动安全29 6.4消防安全31 第七章实施方案32 7.1建设工期及计划安排32 7.2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32 第八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34 8.1估算范围和估算依据34 8.2投资估算34 8.3资金筹措34 第九章 项目招投标36 9.1招投标依据36 9.2项目概况36 9.3项目招投标36 第十章社会评价37 10.1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37 10.2项目与社会的互适性分析38 10.3评价结论38 第十一章问题和建议39 13.1 问题39 13.2 建议39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背景 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XX县XX乡客运站 2、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3、项目建设地点:XX自治县XX乡 4、项目建设主管部门: 5、项目建设单位: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XX乡客运站是连接各条公路客运网络的重要节点和关键点。 XX乡是XX自治县的重乡之一,政治、经济、文化活跃,境内有待 于开发的黄鹤营风景区,是通往西秀区、长顺县及板当镇、猫营镇的主 要通道,处于较为优越的地理位置,XX乡客运站能与其他待建的乡镇客 运站有机地连接起来,发挥更大的功能作用。 2、XX乡客运站是保障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XX自治县境内及XX乡内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农业资源较为丰富, 组合良好,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和综合开发价值。XX乡客运站建成后, 将对开发XX各种资源,尤其是对开发XX乡矿产、旅游等资源,加快XX 产业进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3、是促进城镇综合管理和规范客运市场管理的有效措施 因XX乡是通往XX 区.XX县及XX镇、XX镇的主要通道的主要通道, 客流量较大。由于没有车站,旅客和货物上下都是在路边、街上进行, 安全隐患和交通堵塞现象较为严重,给城镇管理方面带来诸如交通、环 保、卫生等方面的问题。XX乡客运站的建设,不但对规范XX城镇管理, 净化城镇、减少噪音、缓解交通堵塞现象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对客运车 辆拓展路线,推动交通运输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4、能解决XX乡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随着XX经济贸易进一步发展;群众外出人数的进一步增多,将进 一步刺激运输业的发展,XX客运站的建设,能有效地解决XX乡片区群 众出行难的问题,能更好地服务于外出和到XX旅游、投资开发的客商。 综上所述,XX客运站的建设,是解决XX县经济社会和客运市场发 展瓶颈问题的有效措施,该项目的建设势在必行。 项目研究过程 我公司于2012年8月在接到委托函后立即开展工作,成立了《XX 县XX乡客运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小组,在XX县进行了一 系列的国民经济发展现状调查及城镇远景建设发展规划、现有客运站及 载人停靠点状况等其它相关内容的资料搜集,对该项目的概况、市场需 求及目标功能、建设标准和规模、站场选址、工程地质、水文、建筑材 料供应以及料场分布等进行了实地踏勘工作;并且听取了县交通局、建 设局、规划局等部门及有关单位关于该项目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按照《公 路运输站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试行)》的要求,充分 结合本项目实际,于2012年9月完成了《可研报告》。 可研编制依据 1. 《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 《公路运输站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试行)》; 3.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4. 《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JT/T2-24); 5.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60-99); 6. 《XX自治县交通建设总体布局规划》 7. 《XX自治县XX乡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8.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 9. 国家现行的其它有关规范、规程、标准、定额; 10. 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1.2主要研究结论 项目建设条件 1. 项目选址 项目选址位于XX乡,车辆进出和旅客乘坐极其方便,选址符合城 市规划的总体交通要求,且具备水源、电源、消防、通信、疏散及排污 等条件,是建设XX客运站的理想场地。 2. 工程地质和水文情况 拟建地址地形平缓,无不良地质现象,地基土强度较高,适宜建筑; 场地地势较高,排泄基准低,总体地下水水位较深,浅部含水量较小, 因此,地下水对施工及地面建筑影响极小,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 为0.05,属中软场地土,属II类建筑场地。 3. 市政配套设施 1. 供水方面:XX乡安装有自来水系统,能够满足乡镇生产、生活用 水,能够确保正常施工用水。 2. 供电方面:乡镇现有电力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 3. 交通、通信方面:项目选址紧邻公路,交通便利,水、电、建材 能便捷的通入施工现场。另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无线网络覆盖全乡, 通信保障条件良好。 4. 建材供应方面:项目建设所需各类建筑材料,均可从当地建材市 场购买,或从临近的县市调运,供应有保障。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 项目市场定位 XX县XX乡客运站按照国家四级车站标准设计,定位为今后XX乡的 公路交通客运中心。 2. 主要功能 XX乡客运站建成后,能有效地解决XX乡片区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能更好地服务于外出和到XX乡旅游、投资开发的客商。 3. 站级标准 按照XX自治县交通发展规划要求,XX自治县XX乡客运站以远期年 平均日发送旅客量8人次,旅客最高聚集人数约144人.根据《汽车 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JT/T2-24 ),XX乡客运站按四级车站 标准设计。 5.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该站按四级标准设计,规划总用地面积5330。项目建设内容及 规模为: 1. 新征用地8亩; 2. 主要建筑物 ⑴站房1栋:含售票、候车、办公等站务用房,建筑面积2 ; ⑵厕所1栋:,建筑面积30 。 3. 主要设施及配套工程 ⑴车辆安全检验沟建设,面积50 ; ⑵停车场及发车位建设,面积25 ; ⑶围墙及挡土墙建设,围墙约190米,挡土墙约120m3; ⑷站内道路场地硬化工程,道路面积约150 ; ⑸污水预处理、室外电力、给排水及绿化亮化工程。 项目实施期限 XX乡客运站计划于2012年12月开始实施,预计2013年10月竣工 验收,2013年11月初投入运营。 估算总投资及融资方案 该项目总投资估算为89.43万元。申请国家交通补助建站专项资金 89.43万元。 社会评价 项目建设能够完善XX县XX乡公路客运基础设施条件,规范客运市 场,促进当地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能够为当地居民带来大量的就业机 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水平。项目与当地文化、教育、卫生、技术具有 良好的互适性,与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施工单位、设备供应商、被征 地农民等利益群体互适性良好,各相关利益群体均为项目受益群体。项 目与国家、省和县发展战略具有一致性。项目地处我国中西部落后地区 内,项目实施对协调我国区域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第二章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 2.1项目外部环境发展及趋势分析 外部环境发展现状 自然概况:XX县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位于XX省西南部,属XX 市所辖,该县地势北高南低,地处东经105° 55,至106° 29,北纬 25° 21,至26° 03,之间,以山地为主,属喀斯特山区地貌,东西两侧 向外倾斜,西部山脉属乌蒙山系,其余三分之二的山脉为苗岭山系,海 拔最高1681米,最低623米,属于XX高原的XX丘陵过渡地带的中低 山盆谷地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无严寒,温暖干燥;夏无酷暑, 雨水充沛;春季多晴少雨,气候宜人;秋季天高云淡,景色迷人,是不 可多得的常年旅游胜地。该区东邻XX,南接XX,西连XX,北壤XX,国 土面积2283平方公里,占贵州省国土面积的1.29%,全县共有18个民 族,其中世居民族有苗、布依、瑶、仡佬、侗、彝、壮、回族等民族, 2010年末人 36.7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的68.43%。在 少数民族中,苗族占全县总人的31.6%,布依族占全县总人的23.6%。 全县辖5镇7乡,223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 矿产资源:现已探明的矿共10余种,以非金属矿为主,主要有大 理石、煤、陶土、石膏、方解石、冰洲石、石英、重晶石和汞。其中: 大理石是重要的优势矿产,主要分布于北部。猫营和南部猴场两地,七 个矿区,C + D级储量943万立方米,已发现的品种有12种,特别是“杨 柳青”系列品种在市场享有较高声誉,开采条件好,剥离量小,成材率 高,交通运输方便。我县招商引资建成的顺成大理石厂,产销两旺,势 头良好,产品是居室难得的装饰材料。石灰石是县内非常丰富的资源, 粘土较丰富,是硅酸盐水泥生产的重要材料。 水能资源:县境内的河流属珠江流域,分属XX河、XXX两个水系。 红水河水系面积1469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64.57%, XX江水系面积 806平方公里,占35.43%,全县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17条。 河流多穿流于崇山峡谷之中,加之地势起伏变化,水流落差大,水能资 源丰富,可开发的水能资源达12.0万千瓦,可实行梯级连续开发,集 发电、水库灌溉,旅游为一体,相得益彰。已开发的XX、XX、XX等三 处电站,装机容量76千瓦,建成的的XX电站80千瓦已经发电上 网,尚待开发的有XXX、XX水库及坝后电站等,装机可达5.4万千瓦, 水能资源利用前景广阔。生物资源动物野生类资源有国家二类保护珍 稀动物猕猴、林麝、穿山甲,三类保护动物大灵猫、红腹锦鸡、蛇等; 常见的有大蟾蜍,棘腹蛙等,爬行动物主要乌龟、蛇、鳖等,哺乳动物 有鼠、免类、狸等几十种。树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有:棒木、 银可、杜仲、翠柏、檫、楠、马蹄荷、红豆衫等。县内共有各类药材17 余种,常见的有杜仲、黄柏、银杏、天麻、三七、砂仁、黄连、金银花、 灵芝、蛇莲、半夏、天门冬、通草、茯草、龙胆草、百部、百合等271 个品种。 旅游资源:独特的地貌天然造就了神奇的自然景观,浓郁的民风民 俗酿就了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色最突出的特点为洞群景 观,主要有:XXX洞群、XX洞群、XXX洞群、XX竖井、XX洞群、XX洞 群六大景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XXX洞群。XX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 区,集岩溶、山、水、洞、石、林组合之精髓,浑然一体,融雄、奇、 险、峻、幽、古为一身,相得益彰,构成一幅完美的风景图画,是稀世 之珍的喀斯特自然公园。独特的人文景观有:苗族白吊脚楼建筑、园仓、 布依族的刺绣、蜡染。独特的民族风情有:三月三苗族跳花节、六月六 布依族的对歌节、七月半的赶秋等独具特色,风情浓郁,绚丽多姿。文 物古迹有:板贡石刻、和弘州遗址、红军标语等。 在“十一 •五”时期,县委立足县情,充分对社会经济各个领域进 行研究,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开放,形成多种经济共生繁荣,有 力地保证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国民经济结构发生质的飞跃, 全县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县生产总值(GDP) 2010年为XXXX万元, 同比增长12.4%,比25年的40442万元增加110851万元,增长 108.09%,年均增长15.78%。人均生产总值从25年的1952元上升到 2010年的4676元,增加2724元,增长122.74%,年均增长17.37%。第 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25年的53.44:12.21:34.35;调整为2010 年的43.86:15.04:41.10。与25年相比,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9.58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到6.7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上 升2.83个百分点。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036万元, 比25年的55160增加48440万元,增长62.25%,年均增长10.16%。 粮食总产量2010年为11.56万吨;25年全部工业总产值为26271万 元发展到2010年为586万元,增加32329万元。 基础建设力度加大:年投资规模由25年的28876万元发展到2010 年的65468万元,增加36592万元,增长126.72%,平均年递增17.79%。。 财政金融运行稳定。2010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132万元,是 25年的2.95倍,增长194.64%,年均增长24.13%。地方财政收入106 万元,是25年的3.29倍,增长229.04%,年均增长26.90%。财政支 出90818万元,是25年的3.93倍,增长293.15%,年均增长31.50%。 全县各项金融存款余额201568万元,比25年增加146536万元,增长 266.27%,年均增长26.95%。各项贷款余额96940万元,比25年增加 47693万元,增长96.84%,年均增长14.51%。 居民收入大幅提高:2010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123元, 比25年增加1663元,增长107.29%,年均增长15.70%。城乡居民储 蓄存款余额逐年扩大,2010年末达到82647万元,人均存款2554元, 分别是25年的3.02倍和3.24倍,年均增长24.72%和26.51%。 当前,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立足XX县情,紧紧围绕2011年的预期目 标,进一步坚定信心、群策群力、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努力促进我县 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为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和新一轮 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好头、起好步。 发展趋势分析 1. 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分析 近年来,XX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新型工业 化作为富民强县的第一推力,以建设现代化城市为总体目标,始终抓住 ‘工业强县’这个核心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把科学开 发、合理利用自身资源作为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后劲的关键来抓,走自主 创新、自我发展之路,同时坚持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建立和完善“企 业+基地+协会+农户”的现代农业模式,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李 子、茶叶、红薯、花椒等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 增效,推动XX县经济社会全面均衡发展。 2. XX县公路客运发展趋势预测 未来随着XX县国民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一步加快,部分农村人 进入县城居住并稳定就业,同时安望、贵紫、都安、镇紫等公路线贯 穿境内,往东经长顺、惠水至贵阳,将使XX县交通体系得到完善,其 人员流动也就更加频繁;经济外向程度进一步提高,进城务工人及商 贸往来人员将不断增加,另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将带动休闲 和旅游活动的增加,这些因素均会使XX县未来公路客运量保持长期不 断的快速增长势头,而且还会呈现出行影响深层次化和出行目的多样化 的发展趋势。 总结XX县未来公路客运发展,其主要特点有: 1. XX县公路客运量将在未来较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快速增长态势。 根据对XX县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预测,可知在未来一段较长的时 期内,XX县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8%以上,在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下, 高速的经济增长必将带来高速的客运增长,而XX县公路运输占全社会 总运输量的绝大部分,因此,公路客运量将快速增长。 2. 客运服务质量将不断得到改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 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出行不再只注重安全,同时也在舒适性和准时性上 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质量的好坏往往决定着 竞争的成败,这必然也向客运站工作人员提出了更好服务质量的要求。 安全、舒适、准点、高效、便捷将是XX县未来客运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3. XX县未来将呈现长途客运和短途客运同步增长的趋势,出现多样 化的出行结构。首先,XX县地处少数民族落后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 移就业在一段时期内仍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之一,劳务输出必然会产 生大量的长途旅客运输;另外随着常安紫高速的修建,未来去往省、市 主要依靠公路运输,这也将产生大量的长途旅客运输。随着未来城镇体 系的日趋完善,城镇间的分工协作将会加强,区域内横向联合将会产生 大量的中短途客运量,同时随着乡村公路网络的完善,城乡运输也将产 生大量短途客运量。 2.2市场需求分析 根据XX县乡镇现有客运站的布局、功能、规模、运营能力等方面 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该乡现有站场已不能满足乡镇发展规划和方便群 众出行的需要。随着城乡公路建设计划的逐步落实,“村村通”目标基 本已经实现,城乡居民对城乡公路客运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由此可见, 国民经济和交通事业的大发展使得XX县的营运车辆和旅客运输量还将 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因此,从人们出行的更高要求分析,XX县XX乡公 路客运存在旺盛的市场需求。 2.3目标市场分析 服务对象 1. 服务对象 XX县XX乡客运站作为该乡的公路客运枢纽,服务对象主要是该乡 的农民、往返的商贸人员和旅游观光人员。 市场竞争力分析 1. 硬件设施 XX客运站按四级车站标准设计,场地设施齐全,站前广场、停车场、 发车位根据用地地形,合理组织人车流线,布置科学合理,最大限度的 方便司乘人员。站房设置无障碍通道和残疾人服务设施,体现对弱势群 体的关怀。 2. 软件服务 XX客运站配备汽车安全检测、清洁清洗等用房,服务于广大乘客和 运营车主。在建成后,将通过开展以“三优(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 务优质)”、“三化(服务质量标准化、服务管理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 化)”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服务,使车站的安全服务管理和站场秩序稳 步提升,“窗”建设持续发展,使司乘人员都能感受到车站的高效体 贴服务,从软件服务上提升车站的市场竞争力。 服务功能 XX客运站根据交通部颁发的《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 (JT/T2-24),按四级车站标准进行规划设计。主要功能有:运输 服务、运输组织、通讯、信息和辅助服务功能等。 2.4旅客发送量预测 按照XX自治县交通发展规划要求,XX自治县XX乡客运站以远期年 平均日发送旅客量8人次,旅客最高聚集人数约144人。 第三章规模需求分析 3.1设计生产能力 设计年限 汽车客运站的建设规模应以设计年度的平均日旅客发送量为主要 依据,根据交通部颁发的《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 (JT/T2-24),客运站的设计年度为车站建成投入运营后的第10年, 但应能适应15年的长远发展需要。XX乡客运站计划2012年11完成项 目前期工作,2012年12月初开工,预计2013年11月底完成主体工程 建设,2013年12月投入运营。因此XX乡客运站的设计年度为2024年, 并为适应2029年发展留有余地。 设计生产能力 本项目是乂乂县XX客运站新建工程,根据县交通局的发展设想,新 建的XX客运站投入运营后将成为XX县城跨县长途汽车旅客运输及各乡 镇内短途专线运输的始发站和中转站。 经分析预测,设计年度(2023年)XX乡客运站设计生产能力的主要 指标分别为:旅客发送量8人次/日,旅客最高聚集人数144人次, 需要发车位数4个,停车位数32个。 站级标准 根据项目的旅客发送量预测结果,XX乡客运站按《汽车客运站级别 划分和建设要求》(JT/T2-24)的四级车站设计施工。 3.2建设规模需求 主要指标预测 1.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预测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是指一年中旅客发送量偏高期间,每天最大的同 时在站人数的平均值,而非一年中客流高峰日内最高时刻聚集在车站的 旅客人数。 根据设计年度平均日旅客发送量,旅客最高聚集人数可通过下式计 算: D=ax F 式中:D一旅客最高聚集人数,人; F—设计年度平均日旅客发送量,人次; a一计算百分比,其大小按下表选取。 表3-1计算百分比的选取 设计年度平均日 旅客发送量(人 次) 计算百分比(%) 设计年度平均日 旅客发送量(人 次) 计算百分比(%) > 150 8 3〜20 20〜15 1〜150 10〜8 1〜3 30〜20 50〜1 12〜10 <1 50〜30 20〜50 15〜12 根据XX乡客运站设计年度平均日旅客发送量取值8人次,取计算 百分比为18%,得出旅客最高聚集人数为144人。 2. 日均发车班次预测 汽车客运站日均发车班次采用下式计算求得: n=o -F(i-e)/p^ 式中:N一日均发车班次,班次; 0—不均衡系数,一般取1.15; g 一过站车载乘率,指过站客车载客量与车站平均日旅客发送 量之比; p一客车平均定员,人; V 一始发车合理乘载率。 根据对XX县几个客运站进行调查的结果,未来取各班次的平均上座 人数P为25人,&取0.05, V取85%,则可预测未来各特征年XX县XX 客运站日均发车班次如表3-2所示: 表3-2各特征年日均发车班次预测 年份 2014 2019 2024 2029 日均旅客发送量 (人次) 2 5 8 12 日均发车班次(班 次) 10 26 42 62 按照《公路运输站场投资项 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h (试行)》, XX县XX乡客运站设计发车班次取设计年度2024年的日均发车班次,即 42班次/日。 3. 发车位需求预测 发车位数按下式计算求得: M=D(1- g ) k /npv 式中:M一发车位数,个; k一考虑到达客车和进站客车停靠需增加车位的系数,即增设系 数,取1.4; n—营业时间内平均每小时发车次数; g —过站车载乘率; D--旅客最高聚集人数; u--始发车合理乘载率; p--客车平均定员,人。 根据调查,XX乡现有客运站每天发车最早6: 开始,最晚一班到 20: ,日发车约14个小时,未来仍以每天发车14小时计。 平均每个车位每发一个班次所需时间取决于组织水平、客流量及车 辆大小等,目前中短途班车平均每50分钟发一班,计上长途班车,用 时会多一些,随着未来区域之间联系的日益密切和客流量的增加,中短 途客运班车的发车间隔将会缩短,而长途班车的发车间隔因受客流量的 限制将不会发生太大变化,综合二者变化结果,XX乡客运站未来的平均 发车间隔取30分钟,即每小时发车次数n=2。由此计算出设计年度(2024 年)所需要的发车位为: M=144 x( 1-0.05 )x 1.4 :( 2 x 25 x 0.85 ) =4 (个) 根据XX客运站实际,结合XX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即XX客运站 设计发车位数取4个。 4. 停车位数预测 XX乡客运站按照四级车站标准设计,承担XX乡所有公路客运任务, 要保证客运组织的高效运转,必须有足够的停车场地以供车辆停放。按 照交通部颁发的《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JT/T2-24 ) 要求,停车场设计停车位按同期发车量的8倍计算,根据XX客运站实 际,结合XX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计算得到XX乡客运站停车场设计停 车位为32个。 综上分析,XX客运站设计年度(2024年)站内指标预测如表3-3: 表3-3XX乡客运站设计年度站内预测指标表 日均发送量 (人次) 旅客最高聚集 人数 (人) 日均发车班 次 (班次) 发车位数 (个) 停车位数 (个) 8 144 42 4 32 建设规模需求 1. 确定规模的依据 1. 《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JT/T2-24 ); 2. 本可研报告对XX乡客运站站内各项指标的预测结果: 设计年度日均旅客发送量8人次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144人 日均发车班次42个班次 发车位数4个 停车位数32个 2.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测算 根据《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JT/T2-24)和上述 的预测结果,结合拟建项目选址情况及有关方面意见,确定本项目主要 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 ⑴停车场 停车场面积=28.0 x发车位数x客车投影面积 =28 x 4 x 25=28 ⑵发车位 发车位面积=4.0 x发车位数x客车投影面积 =4 x 4 x 25=4 ⑶站房 ① 候车厅 候车厅计算面积=1.0/人x设计年度旅客最高聚集人数=1 x 144=144。 ② 售票厅 售票窗数=旅客最高聚集人数/每窗每小时平均收票数 =144 7 =1.44« 1 个 购票厅计算面积=20.0 /窗 x售票窗数=20 x 1=20。 ③ 治安室 治安执勤室面积按15.0〜30.0 选取,本项目取15。 ④ 站务员室 本项目按22设计。 ⑷汽车安全检测台(沟、室) 根据客运站站实际需要,设安全检测台1个,面积50 。 主要建筑物、设施 根据主要设施工程量测算表和项目选址实际情况,确定本项目主要 建筑物、设施如下: 1. 主要建筑物 1. 客运站房1栋:主要为站务用房,建筑面积2 ; 2. 旅客厕所一栋,建筑面积30 。 2. 主要设施及配套工程 1. 停车场、发车位建设,面积25; 2. 围墙及挡土墙建设,围墙约190米,挡土墙约120m3; 3. 站内道路场地硬化工程,道路面积约150 ; 4. 污水预处理、室外电力、给排水及绿化亮化工程。 第四章站场位置及建设条件 4.1站场选址 XX客运站选址位于XX乡大街组,车辆进出和旅客乘坐极其方便, 选址符合城市规划的总体交通要求,且具备水源、电源、消防、通信、 疏散及排污等条件,是建设XX客运站的理想场地。 4.2项目建设条件 地理位置 XX乡位于XX自治县东北部,地处东京105。28,至106。8,,北 纬25。49至25。54,。距县城54公里,东邻板当乡,北抵长顺县营 盘、摆所、新寨三乡镇,西界为西秀区杨武乡,西北面与猫营乡接壤。 全乡11个行政村,173个全村民组,123个自然村寨,总人 18281人, 少数民族人 12636人,占全乡总人的69.1%,其中以布依族为主。 工程地质 以山地为主,属喀斯特山区地貌,东西两侧向外倾斜,西部山脉属 乌蒙山系,其余三分之二的山脉为苗岭山系,。地层主要由沉积岩组成, 变质岩不多,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不甚发育。 地震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1),本工程建设场地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抗震设 防六度。 气候条件 地貌属山地、丘陵形态,最高海拔1691米,最低海拔1020米,大部 分区域海拔1160米一一12米。年平均气温15.6C, 2 10C的积温为 4320C,年降雨量1310毫米,无霜区289天,光照较为充足,气候温凉 多雨,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交通运输条件 XX县XX乡距县城54公里,东邻板当乡,北抵长顺县营盘、摆所、 新寨三乡镇,西界为西秀区杨武乡,西北面与猫营乡接壤。区位优势明 显。 供电条件 XX乡现有电力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建设的建设需要。 供水条件 场地安装有自来水系统,能够满足乡生产、生活用水,能够确保正 常施工用水。 通信条件 XX县邮政、电信快速发展,项目选址在本县XX乡,移动、联通网 络覆盖全境,因此,可为本项目建设提供便捷可靠的通信保障。 建筑材料 混凝土、钢材等建筑材料均可从建材市场购买,满足供应。 政策支持条件 XX县XX乡客运站是一个面向全社会服务的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 是促进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完善城乡交通设施建设,促进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XX的一项重要举措,得到XX县委、县政府及 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外部政策环境优良。 第五章总平面布置及配套工程 5.1总平面布置 主要依据 1. 《XX县城市总体规划》; 2.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60-99); 3. 《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JT/T2-24); 4. 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项目用地资料。 总平面布置方案 1. 方案设计构想 根据站场类型和主要功能,在研究生产业务流程和周边道路交通情 况以及项目用地本身的地形地势特点的基础上,确定场地内主要功能区 位置,及其各种流线的走向。 根据项目用地规划要求以及建设部、交通部颁发的行业标准,在总 体布局上,将站前广场设置在场地东南部,公交、的士转运站位于站前 广场的东北部;将主体建筑布置面向紫黄公路,进站人流从客运站大楼 进入,将的士、公交车等进出布置在站前广场北边,这样就有效的分 隔和组织了不同功能的车流,与城市道路有机的形成了自然流畅的交通 流线。进站位于用地东北角,出站位于东南角,这样设计可以方便 下车人流在办公楼北部的空地下车后,可就近出站,且与进出站车辆无 交叉。 客运站中心部位是候车厅,为了营造良好舒适的乘车环境,候车厅 面向发车场一面采用大玻璃窗,屋顶设局部采光,可在候车厅内适当设 置绿化,结合层高,使大楼内外创造出通透、流畅、明亮的巨大空间效 果。 2. 方案拟定 根据确定的建设规模及《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60-99) 的规定,经过多次认真讨论、分析,认为拟定的方案在总平面布置方案 符合规范的规定,布局合理、分区明确、使用方便、流线简捷通畅,各 建筑物、设施位置合理利用了场地地形,符合节约用地原则,并与车站 的使用功能相符。建筑内部各使用功能的规模,可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 调整,使其适应性更强,主要设施相应配置的面积应符合《汽车客运站 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的要求。 5.2 土建工程 设计依据 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9-2012 ) 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10-2010) 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7-2010) 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5) 5.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3-21) 6. 《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JT/T2-24) 7.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60-99) 抗震设计及荷载取值 1. 抗震设计烈度:六度。 2. 场地土壤类别:11类 3. 根据建筑物重要性,建筑抗震类别为乙类建筑。 4. 抗震等级:框架为四级。 5. 恒载:各层楼面面层按实际作法取值。 6. 基本活荷载: 办公室活荷载:2.0KN/m2 楼梯活荷载:2.0KN/m2 7. 屋面活荷载: 上人屋面活荷载:2.0KN/m2 8. 基本风压:Wo=0.30KN/ 9. 基本雪压:So=0.30KN/ 结构设计 1. 结构选型 本项目主要建筑物(客运站)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2. 结构材料 水泥:425标号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 钢材:6-12采用圆钢,14及14以上采用II级螺纹钢。 建筑中的梁、板、柱结构保护层的厚度均满足二类建筑的防火要求。 砼强度等级:本工程拟采用C30砼。 钢筋:I 级钢 fy=210N/mm2,I 级钢 fy =310N/mm2。 墙体材料:外墙采用多孔承重砖,内墙采用轻质材料,以减少梁柱 截面尺寸,减少投资。 基础设计 根据周围单位地质勘察情况,建筑物基础拟采用独立柱基础,条形 基础选用II类土作持力层。 建筑设计 客运站:建筑面积2,设两层,其中: 一层:主要包括候车厅、售票厅、无障碍通道、残疾人服务设施等; 二层:主要包括站务员室等。 旅客厕所:建筑面积30 ,为单层建筑。 5.3配套工程 给排水工程 1. 站区内:市政给水入要求水压大于3kg/cm2,给水设环形消防 管网DN150,室外消防用水量:25L/S,水管预留DN1,排水采用雨污 分流形式,分别排入临近的市政雨污管道。 2. 客运站: a. 给水:生活给水均采用市政水压供水。 b. 污水:经化粪池一级处理后(化粪池设在停车场内),经站内污 水管网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c. 雨水:屋面雨水经雨水立管排至地面排入站内雨水管网。 d. 消防:设消火栓系统,利用市政水压给水,消防给水设计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16-28)和《汽车库、修 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67-97)的有关规定。 电气设计 1. 设计范围 ① 变、配电系统; ② 电力配电系统; ③ 照明系统; ④ 防雷与接地系统; ⑤ 电话、电视、宽带网络等弱电系统。 ⑥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 2. 负荷等级和供电电源 本客运站为四级站,电力负荷等级为二级,采用二路独立10KV电 源(来自不同区域变电所)供电。两路电源均采用YJV -10-3x150mm2电 缆直埋引入办公综合楼一楼配电室°10kV高压配电系统为单母线不分段 接线方式,两路电源一供一备。 3. 供配电方式 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单台容量较大的负荷或重 要负荷采用放射式供电。 4. 线路敷设方式 主要配电干线沿地下设备夹层电缆桥架(线槽)引至各电气竖产。支 线穿钢管敷设。配电线路采用封闭母线、高阻燃铜芯电缆或导线。消防 干线采用铜芯铜护套氧化镁防火电缆,支线采用耐火型铜芯电缆或导 线,部分大容量干线采用封闭母线。配电线路在电气竖井、设备层及设 备机房内为明设,在公共部分均为暗设。暗敷于混凝土中的管路穿镀锌 钢管(SC),吊顶内穿金属线槽或金属管。室外线路均采用直埋方式。 5. 电气与照明 光源:室内外照明应选用发光率高、显色性好、使用寿命长的高效 节能灯具。在一层出、疏散楼梯、疏散走道等位置设置带蓄电池疏散 指示标志灯具,疏散楼梯,疏散走道等设置带蓄电池的专用技射应急照 明灯具。 ① 走道、楼梯间等一般采用节能型照明,门厅采用节能筒灯,办公 用房等采用高显色指数的节能荧光灯。 ② 候车大厅照明采用深罩型灯具,室外站前及停车广场各采用二套 高杆灯,绿地采用草坪灯,客运大楼设建筑外观照明。 ③ 站务及办公用房等场所的照度为150Lx,楼梯间照度为50Lx。 6. 建筑防雷保护及接地 各建筑物利用建筑物内的钢筋做防雷装置,因电气接地装置、弱电 设备接地装置与防雷接地装置共用,故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Q。 7. 电话电视、信息网络及广播系统 本客运站设置电话通信系统,进线由市政管网引入,地下室设置交 接箱,在客运大楼和办公综合楼内设分线盒。有线电视系统信号源主要 是有线电视信号源。有线电视网络采用光纤、同轴电缆混合(HFC)网 络结构。使用频道的选择和数量根据当地电视广播、调频广播、卫星接 收、微波传输、自办节目等信号源的现状、发展和经济条件确定,并预 留2〜3个频道。 干线电缆采用沿墙等方式敷设,楼内电缆采用PVC管保护。分支器 至用户的同轴电缆采用SYKV-75-5型。 有线广播系统将业务性广播系统、服务性广播系统和火灾应急广播 系统合并为一套系统。在平时可播放背景音乐、新闻、通知等,若有火 警,则可发出警报,进行疏散工作,主机设备选用全数字式广播系统设 备,该系统性能稳定、功能完善、安全可靠。室外扬声器箱可安装在地 面上,也可安装在电杆上或墙上。广播线路的选用及敷设方式应符合《火 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8.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 a.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XX客运站是四级站,按规范需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候车厅、售 票厅等设感烟探测器,在发电机房等设感温探测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