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焊接与切割作业危害及预防对策措施
(一) 焊割作业操作人员必必需经专门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后,持证上岗。
(二) 作业前必必需按规规定办理"三级动火'手续。进行焊割作业时,作业现场必必需配备灭火器材,并指派监护人员。
(三) 作业人员必必需穿戴劳作防护用品,如面罩、手套、安全鞋等。
(四) 作业场所应设备防护挡板,防止焊花四溅或对其他人员的电弧辐射伤害。动火设备和运行设备应有效隔离,如管道上用盲板,加封头塞头,或拆掉一节管子的防范办法。
(五) 在有易燃易爆物品场所进行作业时,必必需对四周环境采纳清理、遮挡等安全措施。
(六) 关于禁火区内必需要动火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应从主体上拆下,移至安全处动火检修。
(七) 电焊设备必必需有合格的接地保护或接零。
(八) 使用气瓶要慎重,不要砰撞、抛掷,乙炔瓶、氧气瓶的防止回火器等安全防护装置必必需齐全有效。
(九) 使用中的气瓶应垂直存放,与明火等热源的距离不少于10米,氧气瓶与乙炔瓶的安全距离应不小于5米。
(十) 不应在潮湿或雨雪天气等环境下进行焊接作业,以防发生触电事故。
(十一) 在进行焊割作业时,操作人员应站在上风向操作。必需要动火的设备或在狭小仓库内作业时,凡有条件打开的锅盖、人孔、料孔等,必必需马上打开,要强化通风,避免有害气体对人体造成危害。
(十二) 盛装过油料等易燃易爆物品的窗口进行焊接作业时,必必需采纳清洗、置换等安全措施,经检查符合安全要求后才可进行焊割作业。
(十三) 严禁焊割密闭容器。
(十四) 焊割作业结束前,应对作业地点进行清理。凡发现火星或还在冒烟的焊渣,要用水将火星扑灭,不留后患。
3、 焊接切割作业"十个不准':
(1) 无特种作业操作证者,不准焊割;
(2) 在重点要害部门和重要场所未通过办理动火审批手续,不准焊割;
(3) 在容器内作业不具备相应条件的,不准焊割;
(4) 不了解焊件内部状况的,不准焊割;
(5) 盛装过易燃易爆物质窗口管理未通过彻底清洗的,不准焊割;
(6) 用可燃材料作保温层的部位未采纳安全措施,不准焊割;
(7) 对承压管道或密闭容器、管道不准焊割;
(8) 焊割场所四周有易燃易爆物品,未作清理或无安全措施的,不准焊割;
(9) 在禁火区内未采纳严格隔离等安全措施,不准焊割;
(10) 四周有与焊割明火操作相抵触的人员作业时,不准焊割。
(十五) 焊接与切割作业危害:预防对策措施:
(1) 焊割作业操作人员必必需经专门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后,持证上岗。
(2) 作业前必必需按规规定办理"三级动火'手续。进行焊割作业时,作业现场必必需配备灭火器材,并指派监护人员。
(3) 作业人员必必需穿戴劳作防护用品,如面罩、手套、安全鞋等。
(4) 作业场所应设备防护挡板,防止焊花四溅或对其他人员的电弧辐射伤害。动火设备和运行设备应有效隔离,如管道上用盲板,加封头塞头,或拆掉一节管子的防范办法。
(5) 在有易燃易爆物品场所进行作业时,必必需对四周环境采纳清理、遮挡等安全措施。
(6) 关于禁火区内必需要动火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应从主体上拆下,移至安全处动火检修。
(7) 电焊设备必必需有合格的接地保护或接零。
(8) 使用气瓶要慎重,不要砰撞、抛掷,乙炔瓶、氧气瓶的防止回火器等安全防护装置必必需齐全有效。
(9) 使用中的气瓶应垂直存放,与明火等热源的距离不少于10米,氧气瓶与乙炔瓶的安全距离应不小于5米。
(10) 不应在潮湿或雨雪天气等环境下进行焊接作业,以防发生触电事故。
(11) 在进行焊割作业时,操作人员应站在上风向操作。必需要动火的设备或在狭小仓库内作业时,凡有条件打开的锅盖、人孔、料孔等,必必需马上打开,要强化通风,避免有害气体对人体造成危害。
(12) 盛装过油料等易燃易爆物品的窗口进行焊接作业时,必必需采纳清洗、置换等安全措施,经检查符合安全要求后才可进行焊割作业。
(13) 严禁焊割密闭容器。
(14) 焊割作业结束前,应对作业地点进行清理。凡发现火星或还在冒烟的焊渣,要用水将火星扑灭,不留后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