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师范学院关于修订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
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现就进一步修订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1. 全面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2.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学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 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校教学改的重要任务”。要把这一重要精神贯穿人才培养方案的始终。有条件
的专业,可根据专业特点,开设部分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专门课程,对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行系统的培养。
4. 整合课程门类,优化课程结构。根据培养目标,构建融合贯通、紧密结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要防止“因人设课”和“因无人而不设课”的情况出现。
5. 要切实转变“专业面过窄”的人才培养模式,改变课程内容陈旧、分割过细和简单拼凑的状况。鼓励脱产学生多修选修课,以增强未来发展的适应性。
6. 充分吸收近几年来高等教育教学改取得的新成果,改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实践和进一步探讨启发式、研讨式、讲座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二、基本原则
1. 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正确处理好课程的纵横关系,合理安排课程。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循序渐进地构建课程体系。既要考虑课程间纵向关系(课程的衔接、先后、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关系),又要考虑课程间横向关系(课程的重复、交叉),使课程体系形成一个科学有机的整体。
2. 按需施教,学以致用
成人教育各专业的对象主要是在岗和从业人员、待业青年,学生毕业后要到原单位、原岗位工作,以及安排到相关部门工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特别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计划中设置课程门类和教学时数、直至课程内容,既要体现先进性和时代性,又要体现针对性,实用性和职业性等特点。
3・自学为主,集中面授为辅
函授本、专科教学“应以自学为主,集中面授为辅”,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既要明确规定各专业课程内的总时数,又要明确规定各门课程面授学时和自学时间。
4.对师范教育专业要突出师范性特点
基础教育改日益深入,高等师范的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际,适应基础教育改的需要,要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按照基础教育合格教师的标准,设计学生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课程设置要有明确的针对性,要加强中学教材教法课程的教学。为培养高水平的师资,应注意教师职业素质的训练。在课程设置及实践环节的安排上要加强教育理论等相关课程的教学。
三、培养目标
(一)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及规格
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为基础教育以及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各类合格专业人才,并为其从事相关的教育科学工作或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具体的人才培养规格是:
1. 掌握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基本路线,拥护各项方针政策;忠诚教育事业,树立科学的世界、人生观、价值观。
2. 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外语水平达到规定标准。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方法。具有相应的普通话水平、较强的表达能力、课堂教学能力。
各专业根据以上要求,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制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专科专业培养目标及规格
专科专业是培养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初级中学及其以下学校的合格师资,或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对应用人才的培养。
具体的人才培养规格是:
1. 掌握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基本路线,拥护各项方针政策;树立科学的世界、人生观、价值观。
2. 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外语水平达到规定标准,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
各专业根据以上要求,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制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四、课程结构和设置
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分为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
1. 公共必修课
公共必修课包括:英语、计算机、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学、心、理学、应用写作、法律道德、理论““重要思想、现代教育理论等8门课程。
考核方式:考试。
各门公共必修课由成人教育学院会同各系与承担公共必修课的教学单位协商后统安排。
2. 专业必修课
由各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合理安排。专业必修课的安排应充分考虑课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一学期应少量安排专业必修课,以加强实践环节和撰写毕业论文。
3.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原则上应安排在最后一学期,要有充分的时间保证。
4. 教育实习
师范专业脱产生的教育实习、见习原则上应安排在第六学期的开始,一般为4周。
有特殊要求的专业经学校同意可根据需要适当调整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教育)实习、见习的周数。
五、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格式
本人才培养方案按照统格式编写,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培养目标
2. 规格及要求
3. 学制
4. 课程设置
5. 教学时间计划表
6. 专业主干课程简介
全学程课时数:函授控制在2200学时以上(其中面授540学时,包括考试在内);自学时间1660学时以上,两年制脱产控制在1500-1750学时之间。
面授一年分寒、暑两假,寒假为7天,暑假为30天,每天为6学时。
展开阅读全文